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霍奇金淋巴瘤(HL)的预后较好,但仍有部分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R/RHL)患者是治疗的难点。近年来,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的应用极大改善了其预后,但仍有部分患者初治无反应或复发,而这部分患者可能从新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中获益。本文回顾了近年来新发现的免疫检查点(IC)及其抑制剂,并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其作为霍奇金淋巴瘤治疗靶向点的可能性,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钟超  翟广 《重庆医学》2021,50(2):338-342
肝癌具有高发病率和病死率,已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并且肝癌发病隐匿,发现时多为晚期,因此多数患者失去手术切除时机.肝癌治疗历经多种方式,目前免疫治疗的研究逐步深入,其在晚期肝癌的Ⅰ、Ⅱ期临床试验获得较好的疗效.本文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独或结合其他方式治疗晚期肝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真实世界研究及治疗效果预测物的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提供参考,并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4.
免疫检查点分子参与T细胞的功能调节,以防止其攻击自身组织,在免疫反应稳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在免疫系统受到抑制时可恢复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杀伤能力,为多数恶性肿瘤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现已成为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然而,在恶性肿瘤治疗中ICIs的广泛应用导致了心血管系统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其中心脏毒性是较常见的ICIs相关免疫毒性反应之一,如心肌病、心肌炎和致命性心衰,但常常易被人们忽视。本文就不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心脏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免疫系统对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研究进展,肿瘤的免疫治疗已取得长足发展.目前的免疫治疗主要包括免疫检查点阻断、非特异性激活免疫系统、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肿瘤疫苗等,其中程序性死亡受体(pro-grammed death 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  相似文献   

6.
严峻锋  邱福铭 《浙江医学》2022,44(2):208-214
乳腺癌是当前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研究发现,免疫抑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肿瘤细胞利用免疫检查点对免疫反应的负调节作用来实现免疫逃逸,靶向免疫检查点的免疫疗法是继传统肿瘤治疗策略之后又一重要的抗肿瘤治疗手段。目前,关于乳腺癌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结论各异,乳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治疗效果评估也不尽相同。本文就免疫检查点概况、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治疗现状以及乳腺癌相关免疫检查点的研究与治疗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孙璐  吴朝阳  朱丽华 《安徽医学》2023,44(10):1267-1271
肺癌是实体肿瘤中全球发病率及死亡率极高的一种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的85%以上。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的概率高,脑转移的患者生存时间短,且预后差。放射治疗是脑转移瘤的主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治疗后患者的生存期延长,联合治疗展现其在脑转移中重大优势。本文旨在详细介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放射治疗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治疗的机制、有效性及联合治疗的时机,为临床工作中针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治疗提供思路和更夯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骨肉瘤是骨骼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治疗骨肉瘤的方法可用于约70%的患者,然而转移性或复发性骨肉瘤患者的生存率在过去30年中基本没有改变,亟须寻找新的治疗方法。肿瘤免疫治疗主要通过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来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在各种肿瘤中已经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结果,有望成为治疗骨肉瘤的新策略。本文对骨肉瘤中的免疫检查点及其抑制剂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骨肉瘤的防治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PIS)对肿瘤患者总体生存率有极大提高,疗效显著,目前已批准用于多种肿瘤治疗,为众多癌症患者带来希望。但治疗同时,过度激活的免疫系统对全身各个器官均可产生免疫损伤,甲状腺功能障碍就是其中较为常见的内分泌不良事件之一。本文回顾相关文献,从ICPIS分布及作用特点、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出发,归纳总结其临床特点,并就临床工作中如何筛选高危患者,以及目前国内外指南关于ICPIS相关甲状腺功能障碍随访监测、治疗方式异同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1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一种新兴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通过靶向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protein-4, CTLA-4)、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 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 PD-L1)达到抗肿瘤的效果,极大延长了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然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激活免疫系统抗肿瘤的同时,也可能会对患者的多个器官系统造成损伤,内分泌副反应是最为常见的副反应之一。由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其引起的免疫相关内分泌副反应如果未被及时识别,可能会对患者造成生命危险。本文就目前研究中发现的免疫相关内分泌副反应的发病率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同时,探讨免疫相关内分泌副反应的临床管理策略,为临床医生诊疗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所引发的糖尿病是其引起的相关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中较为少见的一种类型.但该类型糖尿病常常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起病,较为凶险.本文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引起糖尿病的文献进行了系统回顾,并对其临床表现和诊疗对策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疗法是目前最受关注的肿瘤免疫疗法之一,已被批准为多种肿瘤治疗的一线用药。然而,单一的ICIs疗法具有疗效有限、易耐药等缺陷。因此,开发联合治疗策略以提高ICIs疗效,成为抗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首先介绍了ICIs的新型作用靶点,并结合ICIs产生治疗抵抗的机制,系统介绍了现有疗法(如化疗、放疗、热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疫苗、细胞因子治疗、过继细胞疗法等)与ICIs的联合治疗策略,并深入探讨了其增强肿瘤杀伤作用的机制,为临床针对患者病理特征进行个性化联合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肾癌是我国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早期肾癌仍主张手术治疗,但晚期肾癌患者则以药物治疗为主。随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抑制剂和mTOR抑制剂等靶向药物接连获批应用于晚期肾癌患者,极大地改善了患者预后,但临床上靶向药物的耐药性问题也日益凸显。近年来免疫治疗快速发展,尤其是程序性死亡受体(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抑制剂与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性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抑制剂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相关临床试验中的良好表现,进一步改善了患者预后。本文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肾癌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免疫检查点是免疫系统中抑制性的信号通路,通过与共刺激分子保持平衡,维持对自身组织的耐受,避免自身免疫反应。肿瘤的发生伴随着共抑制分子与相关配体的上调,引起T细胞功能衰退或耗竭,从而发生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针对抑制性受体与配体开发单抗药物,调节T细胞活性提高抗肿瘤免疫反应,已经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对免疫调节信号通路采取联合治疗也体现出一定的协同作用。本文对肿瘤联合免疫治疗方案与协同作用评价进行综述,并对联合免疫治疗的可行性及免疫方案的选择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攀升。近年来随着肿瘤免疫学的快速发展,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为主的免疫疗法为HCC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针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等免疫检查点分子的ICIs已在HCC相关治疗的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很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不同的治疗方案也存在各自的局限性。本文将介绍目前ICIs在HCC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并概述其在临床治疗中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免疫治疗已经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之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重要手段,并表现出了显著且更加持久的疗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PIs)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阻断抑制性信号通路,促进T细胞活化,进而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细胞毒性T细胞抗原-4(CTLA-4)和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抑制剂在肺癌的治疗中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仍面临着诸多问题。该文对ICPIs的作用机制、临床研究进展及目前面临的困境进行综述,希望为后续NSCLC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分子生物学和肿瘤生物学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肿瘤治疗模式,大量科学研究揭示了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各种新型肿瘤免疫治疗应运而生,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后肿瘤的另一有效治疗手段。本文介绍了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的机制,并重点介绍了细胞因子免疫疗法、治疗性单克隆抗体免疫疗法、PD-1/PD-L1疗法、CAR-T疗法、肿瘤疫苗、溶瘤病毒等新型免疫疗法的设计原理、上市生物药物及最新研究进展,同时对比了各免疫疗法的优缺点,为肿瘤免疫治疗中的药物研发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D-L1)抑制剂是免疫哨点单抗药物,是近年来肿瘤免疫疗法研究的热点。已上市的尼伏单抗(nivolumab)和潘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属于PD-1抑制剂,主要用于黑素瘤和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对肾细胞癌、膀胱癌、霍奇金淋巴瘤等的疗效还在大规模临床试验中。PD-L1抑制剂阿替珠单抗(atezolizumab)、度伐单抗(durvalumab)和阿维单抗(avelumab)已被批准用于治疗尿道上皮癌,还有其他几种药物尚处于早期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对上述PD-1/PD-L1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