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发性肺动静脉瘘(AVFs)是一种罕见的儿童青紫性疾病,该文通过对2例儿童多发性肺动静脉瘘的分析,研究了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方法。 病例1:患儿8岁时出现紫绀,进行性加重,氧饱和度为85%,运动负荷试验提示剧烈运动时患儿氧饱和度下降,紫绀加重;患儿无特殊症状,肺功能检查正常,肝、脾轻度增  相似文献   

2.
目的熟悉肝癌伴动静脉瘘的造影表现,提高动静脉瘘的识别能力。方法选取30例原发性肝癌病例,通过DSA造影表现来明确是否合并动静脉瘘。并且确定动静脉瘘的分型。结果本组30例原发性肝癌并AVS患者中肝动脉-门静脉瘘25例;肝动脉-肝静脉瘘3例;肝动脉同时合并肝静脉及门静脉瘘2例。结论通过肝总动脉造影,于动脉期见到门静脉或/和肝静脉显影即可明确原发性肝癌是否伴有动静脉瘘(AVS)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7例急性骨髓硬化症进行研究,并结合文献报导的49例资料作了对比。研究方法:①复查加利福尼亚国家医学癌症中心对骨髓纤维化骨髓活检的切片;②从中挑选符合下述临床和实验特征的病例:a)全血细胞减少,b)很少或无异常的循环红细胞出现,c)骨髓穿刺失败而需活检者,d)脾不大或仅轻度肿大,e)病程快而迅速死亡;③除外已明确为急性骨髓增生症或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伴骨髓纤维化的病例。经此筛选,所获7例,分析如下。临床表现 7例中6例发病均在50岁以上,女多于男(5∶2)。有发热、疲倦、不适、皮肤易出血等症状。脾轻度肿大仅1例,肝肿大3例。全部均有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myelofibmsis)是病因尚不明的骨髓弥漫性纤维组织增生症。本院将1例该病误诊为晚期血吸虫病(晚血)巨脾型而行脾切除手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高危患者及骨髓纤维化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我们采用联合应用沙利度胺治疗高危MDS 22例及骨髓纤维化8例。结果:在19例可评价的MDS病例中完全缓解7例(36.8%),部分缓解4例(21.1%),进步3例(15.8%),无效5例(26.3%)。8例骨髓纤维化中4例临床血液学完全缓解,4例贫血症状得到改善。在5例需长期输血的患者中,4例贫血情况得到缓解不再需要输血。3例血小板减少患者中,2例血小板计数增加了50%以上。8例脾大者均有缩小,5例缩小50%以上。毒副作用小。结论:沙利度胺联合治疗高危MDS及骨髓纤维化有明显的疗效,且毒副作用小,值得扩大病例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6.
秦成勇  杨震 《山东医药》2004,44(34):58-59
门静脉高压症(PHT)系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导致压力增高的一组综合征群。由于门静脉系统缺乏瓣膜,其引流范围内的小静脉与心脏之间任何部位血流受阻,均可以导致阻塞部位远端血管内的压力升高,出现门静脉高压或局限性门静脉高压。1 病因1.1 门静脉血流增加 1非肝病性脾肿大:如Gaucher病、热带性脾肿大、淋巴瘤等;2动静脉瘘:肝内或肝外的动静脉瘘均可以引起门静脉血流增加,导致门静脉高压,如腹外伤或肿瘤继发肝-门动静脉瘘。1.2 门脾静脉血栓形成或阻塞 此类病因可引起肝外窦前门静脉高压。脾静脉栓塞原…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是指原因不明的骨髓纤维性变伴有其它器官的髓样化生。病程中脾脏呈进行性肿大,常导致功能损害或机械性症状。在病程晚期作脾切除,死亡率很高,甚至在技术上不可能。为此,Crosby(1972)曾建议在本病相对的早期作脾切除以减少死亡率和手术并发症。统计近年来65例本病脾切除后的死亡率为23%,其中极大多数是在相当晚期手术的。关于早期脾切除的好处是否胜于手术的危险性尚不清楚。本文报道19例骨髓纤维化病人在选择性脾切除治疗后的结果。本组全部病例均符合本病的诊断标准。确诊时的年龄为30岁5个月~70.5岁,平均56岁。术后随访:10例于1~57个月(平均19.1月)死亡,9例到1978年6月1日为止已存活7~109月(平均42月)。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肺动静脉瘘(PAVM)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提高诊断治疗水平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14例经过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动静脉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经手术治疗均无并发症,远期效果良好。结论 PAVM一旦确诊,应积极、尽快选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骨髓纤维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病因和发病机理骨髓纤维化属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诊断标准为:①骨髓中纤维组织增生。②周围血中有幼红幼粒细胞。③红细胞形态异常,大小不等,有泪滴状红细胞。④出现巨大血小板,周围血中偶可见巨核细胞碎片。⑤脾大,出现髓外造血灶。⑥排除继发性骨髓纤维化。  相似文献   

10.
骨髓纤维化患者,临床并不少见,系骨髓纤维组织增生,伴随髓外肝、脾、淋巴结等组织髓样增生。我院1988年收治一例骨髓纤维化晚期患者,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增至2080×10~9/L。现介绍如下:万××,女,57岁,棉纺厂工人。1987年10月,因头昏、乏力、腹胀、胸闷、贫血等,经本市某大医院骨髓穿刺检查:骨髓增生减低,粒红比例14:1,全片仅见巨核细胞二个,血小板难见。诊断: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2例经血管内栓塞治疗肺动静脉瘘的病例资料,其中1例以活动后气促为主要症状,另1例以间断咯血为主要症状,2例患者保守治疗后症状迁延不愈,经血管内栓塞治疗后均获得痊愈,且随访至今症状未见复发。血管内栓塞治疗肺动静脉疗效确切、创伤小,可作为肺动静脉瘘首选治疗方式,但其远期效果仍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2.
硬脊膜动静脉瘘是一种常见的脊髓血管畸形 ,但是颈段硬脊膜动静脉瘘罕见 ,国内尚未见报道。文章就国外文献报道的颈段硬脊膜动静脉瘘综述了其临床表现、病理机制、血液动力学、治疗特点及与硬膜动静脉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介入治疗的发展 ,穿刺局部的动静脉瘘等并发症有所增加 ,由 2 0世纪 6 0年代的积极外科手术 ,90年代的内科压迫术及近年来对部分患者的临床观察 ,等待其自行闭合 ,人们对这些并发症的认识不断提高。现将我院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并发股动静脉瘘自发闭合病例报道如下。患者男性  相似文献   

14.
颅内软脑膜动静脉瘘为一种十分罕见的脑血管畸形,其由供血动脉、瘘口、引流静脉构成,且动静脉之间无畸形血管团。但由于引流静脉内的高流量特点,汇入引流静脉的正常静脉回流受阻,可导致静脉曲张现象,从而易误诊为颅内动静脉畸形。对软脑膜动静脉瘘保守治疗的病死率较高,建议行外科及血管内治疗,且仅需要消除瘘口,阻断动静脉间血流沟通即可。作者通过报道1例由大脑前动脉供血的软脑膜动静脉瘘的治疗体会,结合国外文献报道,探讨软脑膜动静脉瘘的定义、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肺动静脉瘘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对13例肺动静脉瘘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中11例经胸部螺旋CT扫描及血管三维重建确诊,2例经肺动脉造影确诊;手术治疗12例,肺叶切除10例,肺楔形切除2例,手术后症状消失或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满意;1例弥漫型患者放弃治疗.结论 螺旋CT扫描及血管三维重建是肺动静脉瘘目前最常用的诊断手段,对于局限性病变外科手术有良好的疗效,手术方式应根据病情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16.
分析26例良性和交界性肿瘤而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18例行开放性保脾的胰体尾切除术, 8例行腹腔镜下保脾的胰体尾切除术;15例保留脾动静脉, 11例切断脾动静脉。术后7例(26.92%)发生胰瘘。无围术期死亡。结果表明, 对无法行摘除术的胰体尾良性和交界性肿瘤患者, 行开放或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虽然手术难度大, 但仍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吲哚氰绿荧光显影技术在外科治疗岩上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术中鉴别保护正常岩上静脉的应用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应用吲哚氰绿荧光显影技术治疗的10例岩上窦区硬膜动静脉瘘的病例资料,判定动静脉瘘口位置,辨别正常的岩上静脉.术后行影像学复查,并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10例患者中,6例术中发现伴发正常岩上静脉,均应用吲哚氰绿荧光显影技术加以辨别保护.10例病例均经术后随访血管造影证实瘘口离断,术后无新发并发症.术后随访mRS评分:7例0~1分,2例2分,1例3分.结论 岩上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可伴有正常引流功能的岩上静脉,术中需保留;术中吲哚氰绿荧光显影技术有助于分辨并保护岩上静脉,防止该静脉损伤而引起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骨髓病理的某些特点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本文对42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了骨髓病理活检,其结果表明,32例病人的骨髓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髓脂肪化、纤维化、肉芽肿及浆细胞异常增多现象。这些骨髓组织病理上的改变使得骨髓造血床明显减少,以致骨髓的有效造血量降低。提示,骨髓本身的异常病理变化是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全血细胞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脾动静脉瘘是临床上较少见的疾病,常以消化道症状就诊,因常规检查难以确诊,相关研究报道少,极易出现误诊。世界医学文献报道了大约100例,首次报道是通过尸检发现[1-2],而目前可以通过侵入性较小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确诊[3]。大多数病人可以通过外科手术及血管内治疗两种方案。目前,越来越多的报道证实血管内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效果[4]。我院经DSA下超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成功治愈脾动静脉瘘(splenic arteriovenous fistula,SAVF) 1例,以认识病因,主要症状,诊疗手段和治疗方案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0.
超声诊断创伤性动静脉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创伤性动静脉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创伤性动静脉瘘患者的灰阶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包括动静脉瘘瘘口发生位置、瘘口大小及形态、受累静脉增宽程度、动静脉内血流表现、动静脉瘘分流的血流峰值流速、受累动脉近心端和远心端的血流频谱变化,受累静脉内频谱表现,并与手术结果或磁共振对比。术后检查,注意观察动静脉瘘口是否闭合,瘘口处动静脉的灰阶图像及血流表现。结果:动静脉瘘超声定性诊断率100%(10/10),瘘口位置诊断准确率100%(10/10),血流频谱的特异性表现为瘘口处高速、低阻及双期单向连续性血流,受累静脉内出现动脉样频谱。术后检查瘘口闭合(9/9,100%),原受累静脉内未探及动脉样频谱。结论:多普勒超声诊断动静脉瘘具有无创、简便、易行且准确率较高的优点,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