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邱宗志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89,13(4):24-26
《金匮》脉象,主病独特,有一脉主病截然相反者,如浮虽主表,但不可概言表;沉虽主里,但不可慨言里;迟虽主寒,但不可概言寒:数虽主热,但不可概言热。《金匮》论脉,既论述具体脉象,又以之解释病机、辨别证候、指导治疗、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
3.
4.
5.
6.
张惠茹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2,(1)
对《金匮》调中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讨论。认为重视中焦健运,治病不离调中,是《金匮》治疗杂病的基本思想;调气和血,治劳补虚皆重脾胃,是《金匮》用药的主要特点。并对《金匮》调中法的具体制方原则和用药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杨家才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7,(1)
血痹是风邪侵袭人体,血液凝涩于肌表,以致肌体局部麻木不仁的一种疾病。其始见于《内经》。《素问·痹论》云:“皮肤不营,故为不仁”。《灵枢·九针论》云:“邪入于阴,则为血痹”,即病邪入于阴,阴盛则寒,寒使血液凝涩,而致血痹。《素问·五脏生成篇》“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更进一步阐明了血痹的成因是“卧出而风吹之”.而仲景所论血痹,亦宗《内经》之旨,并结合临床实践,将其作为具有特定涵义之病名,而专篇论述,为后世辨治血痹奠定了基础。但仲景叙证简略,治法尚未完备,故对血痹还有深入研究之必要。一、关于血痹之成因对于本病的产生,仲景指出:“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 相似文献
8.
《金匮》是仲景论治杂病的专书,而其中的虚劳病篇更是仲景论治杂病的典范。虚劳病是一种气血阴阳皆虚的慢性虚弱性疾病。在篇中,仲景对其脉因证治皆作出了经典性的,概括性的描述。脉象上,以脉大,脉极虚为纲;病因上,一是"生病起于过用",二是年老体衰;证治上,一是重视脾胃,如小建中类方。二是重气血,分虚实,如薯蓣丸,大黄蛰虫丸。三是重视脏腑性情,如酸枣仁汤,肾气丸等。《金匮》虚劳篇的脉因证治不仅整体上密切相联,而且四者皆取法于《内经》,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仲景辨证论治之精神。 相似文献
9.
肖国兴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83,(1)
通过本篇的学习,很受启发。张仲景继承和发扬了《内经》的学术思想,对产后病的病机特点作了深刻的剖析。文中一开始便列举产石病三则,示人以规矩。如“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令大便难”。至于亡阴失血之产后,为何易患此“三难”,文中继而又作了明确的答复。除了“中风”,“寒多”等外因外,更主要的原因是“亡阴血虚,阳气独盛”,这简短的文字,确深刻地提示了产后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段光周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6,(3)
“先后”本是一个表示时间顺序的副词,《金匮要略》首篇何以醒目地标出“先后” 二字?笔者通观全书,潜心思索,于此始有所悟,现略述如下,以就正于同道。 一、气候变化有先后 仲景根据《内经》“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的观点,指出“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将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责之于“客气邪风”。所谓“客气邪风”,即不正常的气候。而气候之正常与否,则是以气候与季节的关系来判定的。如“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阳始生,天得温和”,是正常 相似文献
11.
奔豚气是一种发作性疾病,在发作时先从少腹气撑作痛,继而自觉气从少腹上冲心胸、咽喉,此时病人极端痛苦,后则冲气渐平,病亦渐轻,终至平复如常.所以说:"发作欲死,复还止". 相似文献
12.
沈敏南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2,(2)
脉象记载最早见于《内经》,仅描述了脉象的形状,系统地运用于临床首推《伤寒论》。该书对脉象机制分析甚微,对浮脉之记载,内容尤为丰富,有时在四诊中居于首位,至今仍有参考价值。本文兹就《伤寒论》浮脉有关原条文进行讨论,不包括因语法关系省略浮脉记载的条文。不妥之处,望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本文就《金匮要略》中关于水气的概念、水气形成的机理、水气疾病的分类以及水气疾患的治疗规律等四个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水气是一个病理概念,是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水液代谢失常,水液停蓄体内的一种病理产物,同时也是一种致病因素。水气与水气病不同,水气病是一个病的概念,是水气蓄留于人体,泛滥于肌肤,以浮肿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是水气为患的多种疾病之一。水气形成是由外感或内伤诸种因素作用于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水液代谢发生紊乱所致。除与脾肺肾三脏的病理改变密切相关外,与心肝二脏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金匮》针灸疗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积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3,10(1):42-43
《金匮》即《金匮要略方论》,为我国现存最早系统论述杂病的专书。因其既有理论,又有临床诊治杂病的内容,实用价值颇大,故一直被后人尊为中医的经典著作。全书前22篇约计398条,关于针灸疗法有10余条,它贯穿于预防、治疗、预后等方面之中。 相似文献
18.
陶汉华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1)
黄汗病既不同于水肿病,也不是黄疸病的一个症状,而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按现代医学观点分析,应是一种汗腺炎症。是由一类带黄颜色或产生黄色色素的细菌侵入汗腺所致。典型的黄汗病为水湿郁遏营卫、湿热蕴蒸。表现身重疼、发热、汗出色黄如柏汁等症。治疗当用芪芍桂酒汤益气解表,调和营卫,佐以清利湿热。久病不愈,汗出过多而伤阳,治疗当用桂枝加黄芪汤益气助阳、调和营卫。 相似文献
19.
郭霭春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1993,12(4):27-29
开头语现行的《金匮要略方论》(简称《金匮》,本稿所用的是198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刊本.)是宋人从《伤寒杂病论》里抽出杂病部分,又作了删节的单行本,虽然它曾经过宋臣林亿等校正,说实在的,也不是没有瑕疵、疏漏.明·徐镕说得好:"《金匮》校者非一人,正者非一手,又且术业素异,居养不同,或执己私,失于商较,焉知不无差讹."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