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风门穴与肺俞穴针刺安全深度及角度的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钢针标定法和层次解剖法,在46具成年人尸体上,研究风门穴与肺俞穴的解剖结构和针刺深度及角度。结果显示:向下直刺的解剖结构依次是皮肤、浅筋膜、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竖脊肌、肋提肌、肋间内膜、胸内筋膜、肋胸膜,向下直刺的平均危险深度,风门穴为49.51 mm,肺俞穴为44.88 mm;向外下斜刺,当针体与矢状面夹角在20~25°时,危险深度最小;向内下斜刺,当针体与矢状面夹角大于20°时,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2.
3.
4.
背部的显微解剖与背俞穴结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部的显微解剖与背俞穴结构关系研究李殿宁,许志泉,李玉堂,姜文方(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部210029)主题词针灸,解剖学背俞穴纵列于足太阳膀眈经背部第一侧线,因其临床诊断和治疗脏腑疾病效果显著倍受医家重视。本文对2例成人尸体的背部皮下组织层和浅层肌进行...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观察并研究针刺背俞穴治疗焦虑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治疗。治疗组 5 8例运用针刺背俞穴的方法 ;对照组 5 0例应用阿普唑仑治疗 ,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为 77 5 9% ,对照组为 5 6 %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针刺背俞穴治疗焦虑症疗效确切、安全、无毒副反应 ,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五脏背俞穴对失眠症有无效果。方法将60例失眠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个组。治疗组采用针刺五脏背俞穴,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西医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结果。结果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中睡眠质量提高者占80%,比对照组中的传统疗法有显著疗效(P<0.05或者P<0.01)。结论针刺五脏背俞穴的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缺盆穴针刺安全深度的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46具成人尸体上.采用钢针标定法和层次解剖法.研究缺盆穴的解剖结构和针刺深度与角度,结果显示:向下直刺的解剖结构依次是皮肤、浅筋膜、颈筋膜浅层、肩胛舌骨肌下腹、臂丛及锁骨下血管、前锯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壁胸膜。向下直刺的平均危险深度.男性为34.97mm,女性为31.41mm。为了保证安全,建议缺盆穴针刺的深度控制在22.50mm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刺背俞穴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名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人、对照组20人;治疗组采用针刺背俞穴,对照组采用针刺颈夹脊穴,观察其疗效。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6.67%、60.00%,治愈率分别为68.33%、25.00%。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背俞穴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冯胜军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2,14(2):4-4
秩边穴位于人体躯干与下肢交接处的的背侧,且居脏腑气血输注于背部背腧之最下端,附于最长的经脉足太阳膀胱经背部排列边侧最下处,故名秩边。本穴不仅治疗范围广,疗效显著、更为突出的是它具有其他腧穴所不能替代的某些独特治疗作用。如腰腿痛、下肢痿痹、阳萎早泄、带下、月经不调、痔疮、阴痛、阴痒、大便秘结、小便不利等病证,疗效显著。秩边穴的定位取穴针刺深度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临床疗效,然历代著述对此穴的定位取穴针剌深度诸说不一,兹结合个人体会浅述之:供同道验证。 考:秩边穴,《甲乙经》载“在第二十一椎下,两旁各三寸陷中”;《针灸大成》“在二十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三寸陷中,伏取之,《铜人》针五分,《明堂》灸三壮,针三分”《图翼》《金鉴》皆云:“去脊中三寸半”; 相似文献
11.
危险穴位针刺安全深度的研究——严振国教授的学术成果介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51具成人尸体,采用断面解剖学研究方法,对头颈部、胸腹部以及腰背部的74个危险穴位进行针刺安全深度、危险深度及易损伤脏器的研究,旨在提高针刺疗效,预防意外事故.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直针刺透穴法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并与常规针灸方法组进行对比,旨在找出一种相对于常规针灸方法的更简单有效且便于推广的针灸方法。方法:本项目运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60例面神经麻痹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皮质内固醇、B族维生素治疗及中药涂搽离子导入。Ramsay-Hunt综合征患者给予阿昔洛韦。治疗组运用直针刺透穴法,对照组运用普通针刺法,5天为1疗程,4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评分分别为80±11.34和72±15.32,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及总有效率分别为21、9、0、100%和16、13、1、96.7%,P〈0.05。结论:直针刺透穴法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普通针刺。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直针刺透穴法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并与常规针灸方法组进行对比,旨在找出一种相对于常规针灸方法的更简单有效且便于推广的针灸方法。方法:本项目运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60例面神经麻痹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皮质内固醇、B族维生素治疗及中药涂搽离子导入。Ramsay-Hunt综合征患者给予阿昔洛韦。治疗组运用直针刺透穴法,对照组运用普通针刺法,5天为1疗程,4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评分分别为80±11.34和72±15.32,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及总有效率分别为21、9、0、100%和16、13、1、96.7%,P<0.05。结论:直针刺透穴法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普通针刺。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风府、哑门穴位采用MRI和尸体断层解剖测量出针刺危险深度,计算出安全深度,为临床医生针灸操作提供安全参考指标。方法1.选取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筛选出研究对象30人;2.用同身寸法取穴定位和标记,穴位进针点用医用胶布贴上鱼肝油;3.在MRI断面上测量体表鱼肝油影像至危险点解剖结构的直线距离;4.筛选10例适中体型男性尸体,体表穴位定位,低温冷冻后用高速带锯切割,在断面上用游标卡尺测量穴位体表至危险点解剖结构的直线距离;5.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直刺风府、哑门穴的危险深度和安全深度MRI组与尸体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适中体型男性直刺以下穴位的平均安全深度的最大值为:风府36mm,哑门36mm。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fMR I脑功能成像技术,研究外关穴配伍阳陵泉穴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对不同脑功能区的激活异同。方法:8例青年志愿者分别接受外关穴配伍阳陵泉穴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的2次针刺刺激,分别进行fMR I脑部扫描。统计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状态下,脑部各感兴趣区(ROIs)的激活几率、激活点数、激活强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外关穴配伍阳陵泉穴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对不同脑区的激活数量、激活强度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有皮部浅刺多激活各浅表脑区,而常规针刺还能激活较为内在的某些核团和小脑的趋势。结论:外关穴配伍阳陵泉穴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均能激活脑部不同功能区,有趋势表明,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主要激活的脑区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采用5具经甲醛固定的成人头颈部标本,穴位注射墨汁,解剖人迎穴进针时所涉及的层次结构及相邻重要器官;阐明了人迎穴定位及进针时注意事项,并以现代医学观点探讨了该穴位的主治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粗针神道穴透刺治疗慢性荨麻疹对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粗针神道穴透刺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结果]治疗12周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2周、6周、12周后血清IgE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血清IgE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粗针神道穴透刺可以有效降低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血清IgE水平,且疗程短,中远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