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前列腺癌生物标志物,可以有效筛选出前列腺癌高危人群,监测病情变化。但是血清总PSA(tPSA)的特异性不强,容易造成误诊。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系列PSA衍生指标,与tPSA以及其他诊断方法(如MRI、超声、直肠指检结果和其他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能够进一步提高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准确率,并可用于评估肿瘤恶性程度、侵袭性、术后生化复发以及帮助制定前列腺穿刺活检决策等,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本文就PSA衍生指标诊断前列腺癌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由PSA前体蛋白(pro PSA)经人激肽释放酶2(hk2)剪切前导肽后形成。血液中存在多种形式的PSA,包括游离PSA和结合PSA。血清pro PSA属于游离PSA中的一种,它同时存在多种亚型,其中,[-2]pro PSA(p2PSA)因不能被h K2激活而稳定存在于血液中,血清p2PSA是PSA的一种同源异构体。血清前列腺健康指数(PHI)和%p2PSA均为p2PSA的衍生指标,目前已经成为与前列腺癌(PCa)发生发展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它们能减少因血清PSA检测所致PCa过度的诊断和治疗以及提高预测PCa的准确性。本文就血清p2PSA及其衍生指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在评价前列腺癌的临床指标包括PSA水平、直肠指检、活检Gleason评分等,但在预测前列腺癌的恶性度方面,其准确性仍不能令人满意。最近研究发现PSA异构体p2PSA及其衍生指标%p2PSA、PHI可以提高总PSA(tPSA)及游离PSA百分数(%fPSA)预测前列腺活检时前列腺癌发生率及恶性度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癌患者粒子植入治疗后血清PSA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粒子植入治疗后血清PSA变化规律.方法前列腺癌患者13例.临床分期:T1cN0M08例,T2aN0M05例;Gleason评分:5分4例,6分9例;血清PSA 2.8~14.6 ng/ml,平均8.2 ng/ml.采用125I粒子植入治疗,治疗剂量D90为140~155 Gy.术后定期复查血清PSA,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13例患者随访3~23个月.术后1、2、3、6、9、12、15、18及21个月血清PSA中位值为6.7、5.0、2.7、1.6、1.2、0.9、0.8、0.8及0.7 ng/ml.分别为术前血清PSA中位数的72%、51%、29%、20%、13%、11%、9%、9%及8%.术后1个月30%患者血清PSA有波动.结论前列腺癌粒子植入治疗后患者血清PSA下降缓慢,早期有波动.术后1年尤其术后3个月内血清PSA下降相对较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准确有效预测前列腺癌病理分级的方法.方法 分析75例前列腺癌患者术前血清PSA水平、穿刺活检标本和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标本Gleason评分资料,对血清PSA水平与根治术后标本Gleason评分进行等级相关分析,对穿刺活检标本与根治术后标本Gleason评分进行配对秩和检验.结果 75例患者术前血清PSA值4~230 ng/ml,平均33.5 ng/ml;穿刺活检标本Gleason评分2~9分,平均(4.4±2.3)分;根治术后标本Gleason评分2~10分,平均(4.8±2.5)分.术前血清PSA水平与根治术后标本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rs=0.279,P=0.015),穿刺活检标本与根治术后标本Gleason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术前血清PSA水平越高,根治术后标本Gleason评分也越高;穿刺标本Gleason评分有低估的缺点,必要时应行病理分级后再评估.  相似文献   

6.
血清PSA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与前列腺癌(PCa)病理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前列腺手术前检测血清PSA,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患者58例。根据苏木素一伊红切片中肿瘤的组织学形态进行病理分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PSA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血清PSA值与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结论血清PSA与前列腺癌组织学分级问的相关性可能协助判断前列腺癌分级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p2PSA,作为PSA的一种前体,由于在前列腺癌检测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被研究用做前列腺癌的一种新标志物。人们以p2PSA为基础发展出了像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体2型百分比(%p2PSA),前列腺健康指数(PHI)等一系列衍生指标。本文总结了p2PSA及其衍生指标针对前列腺癌开展的有关研究,叙述了其现状与进展,并讨论了其在亚洲人群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PSA相关指标诊断早期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京平  许宏 《男科学报》1999,5(2):97-99
  相似文献   

9.
自1986年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应用于临床以来,使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率明显提高。然而,它只是前列腺的特异性,而非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故PSA高于正常者并非都是前列腺癌,而低于正常者也不能完全排除前列腺癌。因此,PSA检测不能满足作为前列腺癌瘤标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PSA筛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前列腺癌在临床早期得到诊断,这些病人中的相当一部分将拥有相对较低的疾病相关死亡风险,很可能将终生罹患前列腺癌却死于其他原因。换言之,不治疗这类病患或许可能。但要使之可行,就必须依赖循证医学为我们指明方向。国际上,尤其是欧洲和北美已经开始就此研究并试图建立指南。如何预测哪些病患可以接受积极监督下的观察等待治疗以及具体的操作指南则需要更多更好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数据来完善。  相似文献   

11.
12.
前列腺癌作为老年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欧美男性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高居第一、二位的癌症.2011年,在美国有约24万男性被诊断为前列腺癌,其中3.4万例死于前列腺癌,在男性癌症死亡率中排第二[1].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呈明显迅速上升的趋势.文献报道1993年国内前列腺癌发生率为1.71人/10万男性,1997年升至2.0人/10万,2000年为4.55人/10万,2005年则升至7.9人/10万[2].而且,据推测该发病率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攀升.因此,有理由相信前列腺癌在我国也将很快成为威胁老年男性健康的重要疾病.  相似文献   

13.
我科于 1 997年 9月~ 2 0 0 0年 9月对 2 1例前列腺癌 (PCa)患者行睾丸切除加抗雄激素制剂 (氟他胺 )治疗 ,对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动态变化进行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2 1例 ,年龄 5 5~ 85岁 ,平均 72岁。所有患者均经前列腺穿刺活检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病理检查证实。临床分期 (美国分期体系 ) :C期 6例 ,D1 期 8例 ,D2 期 7例 (其中 6例为骨转移 ,1例为肺转移 )。 3例就诊时有严重排尿困难且剩余尿超过 60ml,4例有尿潴留且已留置导尿管 ,5例并发骨痛。1 .…  相似文献   

14.
血清PSA测定与前列腺癌病理组织学类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血清PSA水平与前列腺癌病理组织学类型的关系,以提高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选择经手术证实的前列腺癌(PCa)组50例和前列腺增生(BPH)组50例,术前均测定血清TPSA、FPSA和P(V)、RI水平并与病理组织学类型进行比较相关分析,采用SPSS 10.0统计学处理。结果PCa组与BPH组比较,血清中TPSA,FPSA,F/T比值,PSAD和P(V)水平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低分化癌组与高分化癌相比较:血清TPSA、FPSA、PSAD和RI水平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分析表明血清TPSA、FPSA、PSAD和RI水平与前列腺癌病理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r≈0.4),而F/T比值和P(V)无相关性。结论PSA是前列腺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估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的PsA谷值是否可预测肿瘤已发展为非激素依赖性。作者回顾性分析了177例经过内分泌治疗的c期或D期前列腺癌患者的进展状况和生存率,运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对PsA谷值与生存率、非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的发生率及其进展时间进行了分析。中位随访时间为39个月(3—89个月),85.4%的患者(151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及BPH组织中PSA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DP法检测76例前列腺癌(PCa)、40例BPH组织中PSA及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对PSA染色,大多数前列腺癌表达低(62/76),少数分化好的癌组织呈阳性表达(14/76);而BPH组织中,PSA呈高表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增加,前列腺癌PSA表达下调(P<0.01);PSA表达与血清PS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PCN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较BPH组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NA的表达随着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增加(P<0.01);PCNA高表达组(3、4级)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1、2级)(P<0.05)。③PSA与PCNA的表达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P<0.01)。结论:PSA和PCNA的表达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二者结合对其肿瘤的恶性程度、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判断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7.
PAP和PSA与前列腺癌诊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前列腺酸性磷酸酶 (PAP)、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与前列腺癌的诊断、临床分期、预后判断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测定法 (RIA)检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前列腺癌 5 2例 ,同时以 PAP、PSA辅助诊断。结果 :PSA阳性率明显高于直肠指检、B超和 PAP(P <0 .0 5 )。PAP和 PSA升高与前列腺癌的分期、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结论 :PAP和 PS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临床分期、预后判断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ALP、PSA及其相关指标(fPSA、fPSA/tPSA、PSAD)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关系,及对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9月至2009年2月在我院经前列腺穿刺活检或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的167例前列腺癌患者.以ECT、X线片、CT/MRI或骨活检诊断骨转移,分析ALP、PSA、fPSA、fPSA/tPSA、PSAD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关系及对骨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 167例前列腺癌患者中骨转移104例(62.3%),非骨转移63例(37.7%).骨转移组ALP、PSA及PSAD明显高于非骨转移组(均P<0.01),而两组间fPSA/tP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A>50 ng/ml组骨转移率明显高于PSA>20~50 ng/ml组、>10~20 ng/ml组和≤10 ng/ml组(均P<0.05);ALP>90 U/L组骨转移率明显高于ALP≤90 U/L组(P<0.05);PSAD>0.4 ng·ml-1·cm-3组骨转移率明显高于PSAD≤0.4 ng·ml-1·cm-3组(P<0.05).以ALP>90 U/L、PSA>50 ng/ml和PSAD>0.4 ng·ml-1·cm-3为界分别分析ALP、PSA、PSAD、PSA+ALP、PSA+PSAD和PSA+PSAD+ALP对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的预测价值,发现指标联合应用后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较单一指标好,PSA+PSAD+ALP联合应用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最佳,分别为100%、79.17%、91.38%及100%.结论 ALP、PSA及PSAD均为判断前列腺癌患者有无骨转移的可靠指标,PSA+PSAD+ALP联合应用有助于预测前列腺癌骨转移,当患者PSA<50 ng/ml、PSAD<0.4 ng·ml-1·cm-3及ALP<90 U/L时,几乎可排除骨转移.  相似文献   

19.
20.
<正>前列腺癌是全球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呈逐年递增态势。根据国内新近的统计结果显示~([2]),前列腺癌约占我国全部癌症发病和死亡构成的3. 12%和1. 87%,发病和死亡顺位分别位列第6位和第9位。骨是前列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目前已有文献报道PSA、血清碱性磷酸酶等可以预测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发生,然而上述指标对前列腺癌的预测效能并不能让临床医生感到满意~([3])。因此,更有效的预测因子值得被发掘。研究发现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与Glaeason评分和PSA之间均存在一定相关性~([4-5]),但目前尚未有关于ADC值联合PSA及GS预测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研究报道。本研究通过探讨ADC值、PSA及Glaeason评分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相关性,旨在为临床预测前列腺癌骨转移提供更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