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与其配体PD-L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19+CD25+调节性B细胞(Breg)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50例SLE患者和41例健康人(HC)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19+CD25+ Breg的比例,以及CD19+CD25+Breg的PD-1、 PD-L1表达,同时采集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等临床信息。使用免疫磁珠分选CD4+ T细胞与CD19+ B细胞,体外细胞共培养,检测Breg的分化。结果 SLE患者活动组外周血中CD19+CD25+Breg比例低于HC,CD25+B细胞PD-1、 PD-L1的表达高于HC; SLE患者有胸腔积液、关节炎、 C反应蛋白(CRP)上升的患者Breg频率高于对应阴性组;SLE患者有IgM下降、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阳性的患者Br...  相似文献   

2.
李君  叶方  韩富光 《免疫学杂志》2023,(10):847-856
目的 研究敲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INC01296调节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鼻咽癌细胞免疫逃逸的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后与人鼻咽癌细胞CNE-2Z共培养,同时取C57BL/6小鼠皮下注射CNE-2Z细胞构建鼻咽癌移植瘤模型24只,均随机分为对照组、lncRNA LINC01296敲低组[转染lncRNA LINC01296小干扰RNA(siRNA)]、阴性对照组(转染lncRNA LINC01296 siRNA阴性对照和空载质粒)、lncRNA LINC01296敲低+PD-L1过表达组(转染lncRNA LINC01296 siRNA和PD-L1过表达质粒),分组转染后,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活化CD8+T细胞比例;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对CNE-2Z细胞杀伤率;测量移植瘤小鼠肿瘤体积;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移植瘤小鼠肿瘤组织CD8和PD-L1阳性表达;实时荧光PCR实验检测CNE-2Z细胞和肿瘤组织lncRNA LINC01296、PD-L1信使RNA(mRNA)表达;蛋白印迹实验检测CNE-2Z...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circRNA-1565对CD8+T细胞的作用及其对宫颈癌细胞杀伤能力的影响。方法:磁珠分选并用流式细胞术鉴定CD8+T细胞。所得CD8+T细胞分为Control组(转染空白质粒)和circRNA-1565组(转染circRNA-1565质粒)。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ontrol组和circRNA-1565组CD8+T细胞增殖能力和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ontrol组和circRNA-1565组CD8+T细胞Bcl-2、Bax和cleaved-caspase-3表达。将HeLa和SiHa细胞分别与Control组和circRNA-1565组CD8+T细胞共孵育(HeLa+CD8+T+Vector组、HeLa+CD8+T+circRNA-1565组、SiHa+CD8+T+Vector组、SiHa+CD8+T+circRNA-1565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PD-1受体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研究人群包括43例复发-缓解型MS急性期发作患者和43例健康志愿者,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XCR5+CCR7loPD-1hiT细胞,ELISA检测血清IL-21水平。对MS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进行扩展残疾状况评分量表(EDSS)评分并统计头颅MRI增强病灶数目。结果:MS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EDSS评分降低(P<0.05),但头颅MRI增强病灶数目无明显变化(P>0.05)。MS患者CD4+CXCR5+T细胞中CCR7loPD-1hi亚群细胞比例及血清IL-2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且治疗后两者均降低(均P<0.05)。MS患者MOG-Ig G和MBP-Ab表达阳性者CD4+CXCR5+T细胞中CCR7lo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PD-1单克隆抗体瘤内用药对小鼠肺癌的治疗作用,旨在寻找更安全、有效的免疫治疗方案。方法将皮下荷瘤成功的C57BL/6J肺癌小鼠随机分为5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组(intravenous injection,IV)、瘤内注射生理盐水组(intratumoral injection,IT)、尾静脉注射PD-1单抗组(IV 10 mg/kg)、瘤内注射PD-1单抗组(IT 10 mg/kg)、瘤内注射PD-1单抗剂量减半组(IT 5 mg/kg),分析各组小鼠的生存率和小鼠荷瘤生长情况;运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8+T细胞/CD4+T细胞比例,使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各组小鼠荷瘤组织CD45、Ki67的表达,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瘤内注射PD-1单抗可显著抑制小鼠肺癌组织的生长、延长小鼠生存时间,且瘤内组织Ki67表达下调,CD45表达、CD8+T细胞/CD4+T细胞免疫细胞比例增加。结论瘤内注射组小鼠荷瘤组织生长速度明显受抑、肿瘤细胞增殖指数和生存时间显著降低,提示瘤内注射PD-1单抗对小鼠肺癌的发展进程具有抑制作用,此创新式的治疗方法将为临床治疗肿瘤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芍药苷对慢性支气管炎(CB)大鼠Th17、Treg细胞亚群、肺功能的影响以及药理作用。方法:将SD大鼠采用复合诱导法建立CB模型,随机分成CB组(生理盐水)、低剂量芍药苷组(50 mg/kg)、中剂量芍药苷组(100 mg/kg)、高剂量芍药苷组(200 mg/kg)和核酪组(阳性对照,核酪口服液),10只;另设对照组(生理盐水)10只,造模后按照分组灌胃2 ml/100 g相应药物。给药完成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并进行肺功能及血气分析;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肺组织CD4+T、CD8+T、Th17(CD4+IL-17+T)、Treg(CD4+CD25+FOXP3+T)细胞;ELISA法检测肺组织中IL-10、IL-22、IL-17水平。结果:CB组大鼠活动迟缓,毛色暗淡,身体卷缩,伴咳嗽、鼻腔潮湿,肺组织可见淋巴细胞浸润、支气管壁变形、黏膜阻塞等病变;芍药苷各组及核酪组上述症状及损伤不同程度缓解,高剂量组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抗寄生虫药物阿苯达唑(albendazole,ABZ)对小鼠皮下黑色素瘤内T细胞浸润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腹部皮下接种B16F10-luciferase黑色素瘤细胞。荷瘤4 d后,将肿瘤体积大小基本一致的小鼠随机分成2组,每组5只。ABZ组每天给予100 mg/kg的ABZ溶液进行灌胃治疗;Control组给予等量体积PBS灌胃。期间测量并记录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大小,于第12天处死小鼠。对肿瘤进行称重,并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小鼠脾脏、引流淋巴结、外周血和肿瘤中浸润T细胞的差异。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小鼠,ABZ处理组小鼠肿瘤体积较小,重量较轻;ABZ处理组小鼠脾脏、引流淋巴结、外周血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频率无明显差异,但肿瘤内CD4+T和CD8+T细胞浸润增多;同时我们发现肿瘤内浸润的耗竭前体CD8+T细胞增多,且CD8+T细胞分泌IFN-γ和Granzyme B能力增强,而Treg细胞减少。结论 抗寄生虫药物ABZ能够通过增加皮下瘤体内CD4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藏药水母雪莲(SMM)的体内外抗肿瘤免疫功能。方法:C57BL/6野生小鼠接种3LL细胞建立Lewis肺癌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SMM1低剂量组、SMM2中剂量组、SMM3高剂量组和环磷酰胺(CTX)组,体内连续治疗21 d。检测Lewis肺癌荷瘤小鼠实体瘤体积、质量和体质量;计算胸腺、脾脏指数;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浸润组织淋巴细胞(TIL)的CD4+T、CD8+T百分比和CD4+T/CD8+T比例。体内MTT法检测80、100μg/ml SMM乙醇提取物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脾CTL杀伤活性的影响;El ISA法检测CTL分泌IFN-γ的水平。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SMM乙醇提取物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并维持荷瘤小鼠体质量增长;胸腺和脾脏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TIL中CD4+T和CD4+T/CD8+T水平显著升高(P<0.05),SMM1和SMM3组CD8+T显著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黏蛋白1(MUC1)模拟表位肽致敏树突状细胞(DC)对宫颈癌荷瘤小鼠生长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培养小鼠骨髓细胞,诱导并刺激DC成熟,MUC1模拟表位肽处理构建负载MUC1模拟表位肽的DC。构建稳定表达MUC1的宫颈癌U14细胞株的荷瘤BALB/c小鼠模型,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注射0.2 ml生理盐水)、DC组(注射2×105个未加MUC1模拟表位肽的DCs)和DC+MUC1组(注射2×105个负载MUC1模拟表位肽的DCs),免疫1周后进行二次免疫。治疗前和二次免疫1周后测量肿瘤体积;二次免疫1周后取小鼠肿瘤组织称重并计算抑瘤率;取小鼠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CD3+T、CD4+T、CD8+T细胞、CD4+CD25+Foxp3+Treg水平;ELISA检测小鼠血清IL-6、IL-10、TGF-β、VEGF浓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空白对照组、DC组和DC+MUC1组肿瘤体积增大(P<0.0...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分析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rogrammed death-1,PD-L1/PD-1)在老年胃癌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中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同一时期90例老年胃癌患者(具有不同临床分期)及9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分别采取新鲜外周血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测血中CD8+T淋巴细胞表面PD-L1/PD-1表达情况,结合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分析PD-L1/PD-1在不同胃癌分期中的表达意义.结果 PD-L1/PD-1在老年胃癌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呈高表达,相较于老年健康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043,P<0.05);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的PD-L1/PD-1阳性表达均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增加,呈明显的正相关性(r=0.883,P<0.05);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的PD-1阳性表达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增加,两者之间呈正相关性(r=0.811,P<0.05);临床分期较晚的老年胃癌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PD-L1/PD-1表达比其他相对较早的临床分期老年胃癌患者显著上升(t=4.377,P<0.05).结论 PD-L1/PD-1信号通路异常在老年胃癌患者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PD-L1/PD-1的表达对评判患者的预后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信号各组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CD28-T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以及单核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外周血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1),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和干扰素-γ(IFN-γ)的浓度.结果 与稳定性心绞痛(SA)和正常对照组(HC)相比,ACS患者CD4+ CD28-T细胞表面PD-1和单核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外周血中sPD-1、sPD-L1和IFN-γ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其中,sPD-L1和IFN-γ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72,P<0.05).sPD-1和IFN-γ的水平无相关性(r =0.306,P<0.05).结论 ACS患者体内CD4+ CD28-T细胞过量产生的IFN-γ是单核细胞表面PD-L1表达上调和外周血sPD-L1水平升高的原因之一,为进一步研究CD4+ CD28-T细胞的增殖活化和防治ACS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CD57+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入组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的可手术的口腔鳞癌患者,根据临床分期分为早期组和局部中晚期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淋巴细胞、CD57+细胞、CD57+CD8+T细胞、CD57+CD4+T细胞、CD57+CD56+CD16+和CD57+CD56-CD16+NK细胞计数;以CD57+CD8+T细胞比例水平中位数为界值,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CD57+CD8+T细胞低水平组和高水平组生存风险。结果与早期患者相比,局部进展期的口腔鳞癌患者CD57+淋巴细胞(P=0.001)和CD57+<...  相似文献   

13.
背景:在免疫增强剂的研究中,常用到免疫抑制模型,如何建立免疫抑制模型成为免疫增强剂作用评价的关键。 目的:应用环磷酰胺构建C57BL/6J小鼠免疫抑制模型。 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环磷酰胺50 mg/kg 5 d组,环磷酰胺80 mg/kg 3 d组,环磷酰胺80 mg/kg 5 d组,环磷酰胺100 mg/kg 5 d组和环磷酰胺100 mg/kg隔天给药组。正常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 mL,连续5 d。环磷酰胺50 mg/kg 5 d组,环磷酰胺80 mg/kg 3 d组,环磷酰胺80 mg/kg 5 d组和环磷酰胺100 mg/kg 5 d组小鼠分别以环磷酰胺50,80,80,100 mg/kg腹腔注射连续5,3,5,5 d。环磷酰胺100 mg/kg隔天给药组小鼠腹腔注射100 mg/kg环磷酰胺,隔天1次,共注射3次。 结果与结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可导致小鼠外周血中CD3+T,CD3+CD4+T及CD3+CD8+T细胞明显下降(P < 0. 05);谷丙转氨酶(除环磷酰胺50 mg/kg 5 d、80 mg/kg 3 d组)、谷草转氨酶、尿素显著升高(P < 0.05),其中环磷酰胺80 mg/kg 5 d组、环磷酰胺100 mg/kg 5 d组和环磷酰胺100 mg/kg隔天给药组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更为明显。提示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可建立CD3+T,CD3+CD4+T及CD3+CD8+T细胞明显下降的免疫抑制模型,其中以环磷酰胺50 mg/kg 5 d和80 mg/kg 3 d方式对肝肾功能的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易位基因1(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 translocation gene 1, MALT1)易位对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淋巴瘤免疫微环境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40例胃MALT淋巴瘤患者石蜡活检样本中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CD68+巨噬细胞、CD163+M2型巨噬细胞、CD83+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CD56+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 NK)和CD33+髓源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4例胃癌患者术前术后和18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标本,流式细胞术检测CD3+ CD4+ T、CD3+ CD8+ T 细胞表面PD-1 和PD-L1 以及CD14+单核细胞表面PD-L1 的表达。结果:与健康志愿者相比,胃癌患者外周血CD4+ T 和CD8+ T 细胞表面PD-L1 表达无显著差异[(11.1±6.4)% vs (9.8±5.6)%,P =0.453 2;(13.9±12.0)% vs (12.0±7.1)%,P =0.558 9],而CD14+ 单核细胞表面PD-L1 表达水平显著增加[(29.2±16.7)% vs (17.5±9.7)%,P=0.007 3]。但胃癌患者术后CD4+ T 细胞和CD8+ T 细胞表面PD-L1 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术前水平[(15.8±8.2)% vs (11.1±6.4)%,P= 0.001 5;(22.5±13.3)% vs (13.9±12.0)%,P =0.000 2],而术后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PD-L1 表达水平并无显著变化[(33.8±17.3)% vs (29.2±16.7)%,P=0.082 8]。同时,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CD4+T 和CD8+T 细胞表面PD-1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25.6±9.9)% vs (26.9±8.9)%,P=0.505 5;(26.5±14.6)% vs (29.9±10.4)%,P=0.118 7]。结论:PD-L1 可作为监测原发性胃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和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联合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100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双歧杆菌治疗组、乌司他丁治疗组、联合治疗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观察记录各组大鼠的生存数量,测定肠道菌群的数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测定血浆内毒素。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浆内毒素、肠道大肠杆菌、CD8+T 细胞、TNF-α和IL-1β的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CD3+、CD4+T细胞、CD4+/CD8+T细胞比值、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联合治疗组的肠道血浆内毒素、大肠杆菌、CD8+T细胞、TNF-α和IL-1β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CD3+、CD4+T细胞、CD4+/CD8+T细胞比值、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含量显著升高(P<0.05)。联合治疗组中肠道血浆内毒素、TNF-α和IL-1β的含量显著低于双歧杆菌治疗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P<0.05),CD3+、CD4+、CD4+/CD8+T细胞比值、乳酸杆菌含量显著优于双歧杆菌治疗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结论:双歧杆菌和乌司他丁联合使用疗效显著提高,抑制CLP大鼠的TNF-α、IL-6的表达,降低血浆内毒素的水平,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可提高脓毒症模型大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IL-24在体外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入组28例NSCLC患者和17例健康对照者,收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分选CD8+T细胞,反转录实时定量PCR检测CD8+T细胞中IL-24受体(IL-20R1、IL-20R2和IL-22R1)mRNA的相对表达量。不同浓度重组人IL-24(10 ng/ml和100 ng/ml)刺激纯化CD8+T细胞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变化。建立CD8+T细胞和NSCLC细胞系NCI-H1882细胞的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体外共培养系统,观察IL-24刺激后CD8+T细胞诱导靶细胞死亡比例,以及IFN-γ和TNF-α的表达变化。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LSD-t检验。结果CD8+T细胞中未检测到IL-22R1 mRNA表达,CD8+T细胞中IL-20R1和IL-20R2 mRNA相对表达量在健康对照者和NSCLC患者之间以及在非肿瘤部位和肿瘤部位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SCLC患者外周血和肿瘤部位CD8+T细胞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和非肿瘤部位(P<0.05),低浓度IL-24(10 ng/ml)刺激不影响CD8+T细胞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水平(P>0.05),而高浓度IL-24(100 ng/ml)则显著提升NSCLC患者CD8+T细胞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水平(P<0.05)。直接接触共培养系统中,高浓度IL-24(100 ng/ml)刺激NSCLC患者肿瘤部位CD8+T细胞后可诱导靶细胞死亡比例升高,以及IFN-γ和TNF-α表达升高,而低浓度IL-24(10 ng/ml)刺激对CD8+T细胞诱导的靶细胞死亡和细胞因子分泌无显著影响。间接接触共培养系统中,IL-24刺激对CD8+T细胞诱导的靶细胞死亡和细胞因子分泌均无显著影响。结论高浓度IL-24在体外可增强NSCLC患者CD8+T细胞的直接细胞杀伤功能,但在体内IL-24可能并不影响CD8+T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背景: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病因复杂,可能与免疫调节失衡有关。 目的:探讨细胞免疫异常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发病的关系及黄芪多糖对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模型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方法:采用免疫法建立SD大鼠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100,200,300 mg/kg黄芪多糖或生理盐水灌胃,以正常饲养的大鼠作为对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SD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细胞数量及比值。 结果与结论: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大鼠外周血CD4+细胞数量、CD4+/CD8+比值显著降低,而CD8+细胞数量明显升高(P < 0.05)。连续灌胃100,200,300 mg/kg黄芪多糖20 d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大鼠外周血CD4+细胞数量及CD4+/CD8+比值均有所回升,CD8+细胞数量降低,以300 mg/kg黄芪多糖效果最明显。说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发生与T淋巴细胞亚群不平衡有关,黄芪多糖可剂量依赖性改善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大鼠的异常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信号素4A(Sema4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表达水平,探讨Sema4A对SLE患者T细胞的影响。方法:(1)收集37例SLE患者为实验组,2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血浆中可溶性Sema4A的浓度,流式细胞术(FCM)分析各组外周血细胞中CD3+CD8-IFN-γ+(Th1)、CD3+CD8-IL-4+(Th2)、CD3+CD8-IL-17+(Th17)细胞在Th细胞中的占比;(2)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免疫磁珠法分选SLE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外周血CD4+T细胞后加入抗人CD3和抗人CD28,并在有或无人重组Sema4A蛋白/抗Sema4A抗体的条件下培养5 d后,采用FCM检测CD4+T细胞膜上CD25的表达;在上述相同培养体系中加入荧光染料CFSE,同样培养5 d,采用FCM检测CD4+...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过敏原致敏模式下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为进一步明确不同变应原致敏哮喘患儿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差异提供更多依据。方法:入组374例在北京儿童医院过敏反应科确诊的哮喘患儿,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确定患儿致敏模式,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T细胞(CD3+CD19+)、CD4+T细胞(CD3+CD4+)、CD8+T细胞(CD3+CD8+)、Tregs(CD4+CD25+FOXP3+)、Th1(CD4+IFN-γ+T)、Th2(CD4+IL-4+T)以及Th17细胞亚群(CD4+IL-17A+T),横断面比较上述免疫学指标在不同致敏模式哮喘患儿组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根据SPT检出阳性过敏原数量,将哮喘患儿分为未致敏哮喘组、单一致敏哮喘组及多重致敏哮喘三组。与健康对照组儿童相比,未致敏哮喘组、单一致敏哮喘组以及多重致敏哮喘三组哮喘患儿的外周血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比值、Th1细胞、Th2细胞、Th1/Th2比值、Tregs、Th17细胞、Tregs/Th17比值等指标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对三组患儿进行两两比较发现,Tregs、Th17细胞以及Tregs/Th17比值在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据SPT阳性检出过敏原种类,将入组哮喘患儿致敏谱主要分为尘螨组、霉菌组、动物皮屑组、花粉组及其他组。与健康对照组儿童相比,尘螨组、霉菌组、动物皮屑组、花粉组以及其他组过敏原致敏患儿的外周血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比值、Th1细胞、Th2细胞、Th1/Th2比值、Tregs、Th17细胞、Tregs/Th17比值等指标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样地,行两两比较发现,五组患儿的外周血Th1细胞、Th2细胞、Th1/Th2比值、Tregs、Th17细胞以及Tregs/Th17比值在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致敏模式的哮喘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状态存在差异,因此应注意不同致敏模式的哮喘患儿免疫应答状态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