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银屑I号对咪喹莫特(imiquimod,IMQ)诱导小鼠银屑病模型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NF-κB)炎症通路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IMQ诱导小鼠银屑病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银屑I号组、雷公藤多甙组,每组10只,另选正常小鼠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银屑I号组、雷公藤多甙组分别给予银屑I号、雷公藤多甙灌胃,连续10天,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皮损组织NF-κB p65蛋白水平,RT-PCR法检测NF-κB mRNA表达情况,订制血液蛋白芯片检测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白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干扰素γ(interferon gamma,INF-g)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出现明显的红斑、鳞屑及皮肤增厚。与模型组比较,银屑I号组、雷公藤多甙组小鼠红斑、鳞屑及皮肤增厚程度明显减轻;银屑I号组、雷公藤多甙组血清IL-6、IL-10、IL-17、INF-γ水平明显降低(P均0.01);银屑I号组、雷公藤多甙组皮损组织NF-κB mRNA、NF-κB p65表达也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银屑I号能够明显抑制IMQ诱导小鼠模型皮肤增殖,这可能与抑制NF-κB基因表达及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在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及与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殖及皮损严重程度间的相关性。 方法 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及Western印迹检测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和30例健康对照皮肤的表皮中C/EBP-α。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的表达,并根据Ki-67阳性表达数量计算增殖指数,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C/EBP-α的表达水平与角质形成细胞Ki-67增殖指数及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间的相关性。 结果 C/EBP-α主要在角质形成细胞胞质中表达,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C/EBP-α的表达较健康对照皮肤明显下调(t = 7.82,P < 0.05)。Ki-67主要在角质形成细胞胞核中表达,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指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皮肤(t = 4.54,P < 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C/EBP-α表达水平与增殖指数呈负相关,与PASI评分呈负相关。Western印迹结果亦显示,C/EBP-α在银屑病皮损处的表达量显著下调。 结论 C/EBP-α在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了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进行期斑块状皮损角质形成细胞(KCs)STAT3的表达和活化STAT3(p-STAT3)的水平,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olymer酶标二抗法,检测21例银屑病皮损和20例取材于外科手术的正常皮肤KCs中STAT3的表达和p-STAT3的水平,并对银屑病患者进行PASI评分。结果银屑病皮损KCs中STAT3表达显著高于取材于外科手术的正常皮肤组织(后者呈低表达)(P<0.05),且其p-STAT3水平亦显著高于后者(后者呈低水平)(P<0.05);皮损KCs中STAT3表达和p-STAT3水平与银屑病PASI评分之间均存在正相关(r=0.633,0.680,P均<0.05),随着STAT3表达的增加、p-STAT3水平的升高,患者PASI评分也呈升高趋势。结论角质形成细胞STAT3的表达增加和活化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犀地凉血方治疗银屑病的机制。方法 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及犀地凉血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5只。对照组小鼠背部脱毛区外涂凡士林,而其余各组小鼠则外涂咪喹莫特(IMQ)乳膏造模,并于造模当天给药干预。采用PASI评分对小鼠皮损情况进行评价,HE染色观察皮损病理形态学特征,IHC检测皮损组织中STAT3蛋白表达情况,q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皮损组织中LncRNA NEAT1、miR-485-5p、STAT3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IL-17A、TNF-α、IL-22水平。结果 模型组小鼠出现典型的银屑病样皮损及相应的组织病理学改变,而犀地凉血方各剂量组能明显减轻小鼠皮损处红斑、鳞屑及浸润程度,降低PASI评分,并减轻表皮增生、角化过度及淋巴细胞浸润等。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皮损组织中LncRNA NEAT1、STAT3高表达而miR-485-5p低表达;犀地凉血方各剂量组中LncRNA NEAT1、STAT3表达降低,miR-485-5p表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外周血中IL-17A、TNF-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葫芦素Ⅰ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小鼠模型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30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实验组。用PASI评分动态观察小鼠皮损变化,光镜下观察小鼠皮损病理改变并测量表皮厚度。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L-17、IL-22、IFN-γ的含量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小鼠皮损中STAT3、p-STAT3的含量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皮损中STAT3和K17的mRNA表达。结果空白组小鼠皮肤未见明显改变。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小鼠红斑、鳞屑严重程度减轻,PASI评分和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下降(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皮损中STAT3、p-STAT3表达较模型组低,STAT3和K17的mRNA表达含量也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葫芦素Ⅰ可抑制STAT3磷酸化,一定程度上缓解小鼠银屑病皮损,减轻炎症反应,并在mRNA水平下调STAT3和K17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Notch信号通路相关配体在咪喹莫特(IMQ)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中的表达。方法: 6-8周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IMQ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HE染色观察皮损病理变化。RT-PCR及免疫组化分别检测IMQ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皮肤受体Notch1、Notch2、配体Jagged-1、目标基因Hes-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IMQ模型组小鼠皮肤出现典型银屑病样改变。IMQ模型组小鼠皮损中受体Notch 1、Notch2、配体Jagged-1、目标基因Hes-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otch信号通路在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中被激活。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健脾解毒汤及拆方干预脾虚湿盛寻常型银屑病小鼠,观察转录因子(STAT)3、磷酸化转录因子(p-STAT)3、STAT5、p-STAT5的表达水平,发现健脾祛湿法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型美国癌症研究所(ICR)小鼠70只,4~6周龄;体质量18~25 g,平均20.4 g。将小鼠分为7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A组)、阿维A胶囊组(B组)、健脾汤组(C组)、解毒汤组(D组)、健脾解毒汤组(E组)、脾虚模型组(F组)、脾虚+银屑病组(G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进行大黄液灌胃,建立脾虚模型。然后除空白对照组和脾虚模型组外,其余各组再进行咪喹莫特软膏诱导银屑病。在造模45 d后,处死小鼠,对小鼠皮损组织进行收集,通过实验荧光定量PCR(RTqPCR)验证STAT3和STAT5的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别验证STAT3,p-STAT3,STAT5,p-STAT5蛋白表达水平,比较不同药物干预后,各指标变化。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结果 E组STAT3和STAT5在mRNA水平的表达量明显低于C组和D组(P0.05),在蛋白水平上,STAT3和STAT5在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p-STAT3和pSTAT5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C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解毒汤可以明显调节STAT3,STAT5,p-STAT3,p-STAT5的表达水平,可能是健脾祛湿法治疗银屑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细胞、增殖标记(Ki-67)、角蛋白10阳性细胞在进展期银屑病皮损和皮损边缘皮肤的水平。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9例寻常型银屑病进展期皮损中央、皮损边缘、皮损边缘正常皮肤和远离皮损5em正常皮肤的T细胞亚群、Ki-67和K10^+的表达。结果:皮损边缘CD4^+、CD25^+T细胞数目明显增多,表皮增殖标记(Ki-67)明显增加,而K10^+呈低表达。结论:CD4^+、CD25^+T细胞在银屑病发病的早期起着一定作用,Ki-67表达水平反映了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状态,K10^+在银屑病皮损的低表达意味着角化过程普遍受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定体外当归多糖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与角质形成细胞(KC)NF-κB表达及IFN-γ分泌的影响.方法:将正常人KC+银屑病患者PBMC混合培养(A组),正常人KC和正常人PBMC混合培养作为作对照(B组).当归多糖作用于两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混合细胞中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FN-γ的水平.结果:A组混合培养体系中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及上清液中IFN-γ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1);经当归多糖作用后,A组混合培养体系中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及上清液中IFN-γ水平较处理前降低(P<0.05),而B培养体系中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及上清液中IFN-γ水平较处理前升高(P<0.05).结论:当归多糖可能通过抑制NF-κB活化、减少IFN-γ分泌,对银屑病治疗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咪喹莫特乳膏诱导的银屑病样皮炎小鼠皮损的TYK2磷酸化的影响。方法 建立咪喹莫特乳膏(IMQ)诱导银屑病样皮炎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IMQ组及IMQ+MSC组,通过HE染色、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等技术,比较MSCs处理前后的银屑病样皮炎小鼠的皮损严重程度、表皮厚度、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及TYK2磷酸化水平的改变。结果 与空白组小鼠相比,IMQ组小鼠出现红斑、鳞屑及PASI评分升高,HE染色可见角化不全、Munro微脓肿、棘层肥厚,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真皮内可见大量CD4+T细胞、树突状细胞浸润;而IMQ+MSC组红斑、鳞屑均比IMQ组减轻,PASI评分下降,真皮内的CD4+T细胞、树突状细胞浸润比IMQ组明显减少。此外,IMQ组的TYK2磷酸化水平比空白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33±0.163比0.634±0.117,P<0.05),IMQ+MSC组的TYK2磷酸化水平则比IMQ组下降(0.501±0.074比1.233±0.163,P<0.05)。结论MSCs可通过抑制TYK2磷酸化缓解银屑病样皮炎小鼠的皮损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100A10蛋白在银屑病皮损的表达以及对咪喹莫特诱导小鼠银屑病样皮炎的影响。方法 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通过外科手术收集28例银屑病患者皮损, 同期于普通外科及眼科收集18例健康人皮肤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检测S100A10蛋白在银屑病患者皮损和健康对照皮肤的表达。分别选取10只野生型(WT)C57BL/6J雌性小鼠及10只S100A10-/- C57BL/6J雌性小鼠, 建立咪喹莫特(IMQ)诱导的银屑病样皮炎小鼠模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因敲除(KO)/IMQ组、WT/IMQ组、KO/凡士林(VAS)组及WT/VAS组, 每组5只, 背部剃毛后, KO/IMQ及WT/IMQ组每日涂抹IMQ乳膏(62.5 mg)于背侧皮肤建立银屑病样皮炎小鼠模型, KO/VAS及WT/VAS组每日涂抹凡士林乳膏(62.5 mg), 连续7 d, 每日观察小鼠背部皮损情况, 于第7天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 切取背部皮肤组织。每日通过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价IMQ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炎, HE染色观察皮损病理表现, 免疫组化染色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L-23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分离培养正常人表皮组、银屑病皮损组和银屑病非皮损组中角质形成细胞,给予混合刺激物处理。用RT-PCR方法比较培养的上述各组角质形成细胞在刺激后IL-23p19亚单位的mRNA水平,并用ELISA方法检测刺激前后培养液上清中的IL-23 p19浓度。结果:刺激前,银屑病皮损组角质形成细胞中IL-23水平均高于正常人表皮组和银屑病非皮损组;刺激后,银屑病皮损组角质形成细胞中IL-23 p19 mRNA和IL-23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表皮组和银屑病非皮损组。结论:IL-23在银屑病皮损角质形成细胞中刺激前后的表达均增加,IL-23可能在银屑病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对体外培养的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NF-κB p65及其抑制因子IκBα表达的调控效应.方法 4.5、10及50 mJ/cm2UVB照射人角质形成细胞系及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设置未经照射的对照组,在照射后4h使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细胞总蛋白中IκBα及NF-κB p65的表达水平.并对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进行50 mJ/cm2UVB照射,照射后继续培养2、4、8、12h,分别测定4个时间点IκBα及NF-κB p65的表达水平.蛋白条带密度分析使用Quantity One(R)4.6.8软件,分别计算IKKβ、IκBα、NF-κB p65以及磷酸化IKKα/β、IκBα、NF-κB p65和β肌动蛋白条带吸光度和面积的乘积,再分别计算IKKβ、IκBα和NF-κB p65与β肌动蛋白的比值,取3次实验结果.结果 4.5和10 mJ/cm2 UVB照射后4h,相对于对照组细胞,人角质形成细胞系及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总蛋白中IKKβ、IκBα、NF-κB p65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 0.05);50 mJ/cm2 UVB照射后4h,细胞系及原代角质形成细胞中IKKβ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原代角质形成细胞IκBα表达水平(0.173±0.055)较对照组细胞(0.462±0.142)显著降低(t=5.64,P< 0.05),NF-κB p65表达水平(0.076±0.030)也较对照组细胞(0.120±0.034)降低(t=5.40,P<0.05);角质形成细胞IκBα表达水平(0.160±0.046)较对照组细胞(0.398±0.136)轻度下调(t=4.37,P<0.05),NF-κB p65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50 mJ/cm2 UVB照射原代角质形成细胞后2h,IκBα表达水平(0.140±0.034)相对于对照组细胞(0.208±0.031)开始下调(t=17.55,P< 0.05),并随照射后时间延长下调效应更为显著;NF-κB p65的表达水平在2h和4h时较对照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8h时(1.162±0.345)较对照细胞(1.235±0.349)表达水平下调(t=36.67,P<0.05),12 h时(1.061±0.246)较对照细胞(1.390±0.226)仍下调(t=8.71,P<0.05),随着时间的推进下调效应无明显改变;磷酸化IKKα/β(ser176/180)、IKKβ、磷酸化IκBα(ser32)、磷酸化NF-κB p65(ser536)表达量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高剂量(50 mJ/cm2)UVB照射可显著抑制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IκBα表达,同时轻度抑制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提示可能存在UVB照射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引起NF-κB p65活化的另一种通路.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外用紫草素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的干预作用及对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δ(CEBPD)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20只SPF级BALB/c雄性小鼠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模型组、紫草素1组、紫草素2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5只。模型组、紫草素1组和紫草素2组小鼠背部脱毛区均每日外涂5%咪喹莫特乳膏(IMQ)50 mg建立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用药6 h后,紫草素1组、紫草素2组小鼠建模区分别予0.5 ml浓度为0.576 g/L和5.76 g/L的紫草素,共处理8 d;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每日肉眼观察各组小鼠银屑病皮损严重程度指数(PASI)随时间的变化情况;8 d后,脱颈处死小鼠,取背部皮损,通过免疫组化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CEBPD在小鼠背部表皮层的表达。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组间观察指标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第8天时,模型组小鼠可见明显的红斑、鳞屑及皮损浸润增厚,紫草素1、紫草素2组小鼠与同期模型组相比,皮损显著改善,紫草素2组改善更明显。第8天时,空白对照组PASI评分为0分,模型组为(11.0 ± 1.22)分,紫草素1组为(8.6 ± 0.55)分,紫草素2组为(5.8 ± 1.30)分,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28.21,P<0.01),组间两两比较显示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免疫组化显示,模型组CEBPD表达水平(A值)为0.072 ± 0.026,紫草素1组0.177 ± 0.036, 紫草素2组0.290 ± 0.062,空白对照组0.407 ± 0.051,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48.895,P<0.01),两两比较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小鼠表皮层中CEBPD表达水平从高至低依次为空白对照组、紫草素2组、紫草素1组、模型组,各组间CEBPD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0.237,P<0.05),模型组、紫草素1组和空白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紫草素2组和空白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用紫草素可有效干预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的形成;CEBPD在银屑病样小鼠模型中表达降低,外用紫草素可显著升高CEBPD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角质形成细胞核因子(NF)-κB活性及其抑制蛋白(IKB)α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反转录-荧光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印迹试验.观察经不同浓度及不同时间的地塞米松作用下.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的IκBα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用蛋白印迹试验检测NF-κB核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地塞米松可诱导HaCaT细胞IKBα的表达而抑制NF-κB核转位,此作用呈浓度依赖性效应,在36 h时作用最明显.结论:糖皮质激素通过调控人角质形成细胞NF-κB/IκB信号通路.可抑制皮损局部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NF)-κBp65、CC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在银屑病患者皮损区及非皮损区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40例进行期银屑病患者斑块状皮损及20例进行期银屑病患者非皮损区皮肤、10例正常皮肤石蜡标本中的TLR4、NF-κBp65、CCL20的表达,对其在皮损中的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银屑病皮损区角质形成细胞中TLR4、NF-κBp65、CCL20的表达(A值分别为0.3006±0.1200、0.4551±0.1572和0.3862±0.1304)较正常人皮肤TLR4、NF-κBp65、CCL20的表达(A值分别为0.1379±0.0663、0.1970±0.0679和0.1262±0.0612)及银屑病非皮损区组(A值分别为0.1930±0.0687、0.2626±0.0606和0.2387±0.0467)明显上调(t值分别为4.113、5.044、6.106、3.711、5.265和4.889,均P〈0.05)。与正常人皮肤相比,银屑病非皮损区TLR4、NF-κBp65、CCL20表达明显上调(t值分别为2.118、2.685和5.608,均P〈0.05)。银屑病患者TLR4、NF-κBp65、CCL20的表达水平问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66、0.851和0.885,均P〈0.05)。结论TLR4、NF-κBp65、CCL20的高表达可能与银屑病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对银屑病患者皮损中CD1a^+树突细胞(CD1a^+DC)及Ki-67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寻常性银屑病患者NB—UVB治疗前后皮损中及非皮损中CD1a^+DC及Ki-67的表达。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性指数(PASI)进行病情严重程度评分。结果27例银屑病患者中,治疗前皮损中CD1a^+DC及Ki-67表达水平(15±4;53±12)高于非皮损(9±3;22±6)及治疗后患者皮损的表达量(9±3;25±1)(P〈0.05)。银屑病皮损的严重程度PASI评分与Ki-67表达相关(r=0.29,P〈0.05)。银屑病皮损的严重程度PASI评分与CD1a抗原的表达量之间无相关性(r=-0.27,P〉0.05)。结论NB—UVB可以通过调节皮肤免疫系统达到治疗目的。银屑病患者皮损中Ki-67表达水平与银屑病皮损的严重程度PASI评分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CD147、亲环素A和亲环素B在正常人皮肤和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半定量检测银屑病皮损和正常人皮肤中CD147、亲环素A和亲环素B的表达,用免疫反应强度分布指数(IRIDI)表示。结果 银屑病各组角质形成细胞中CD147和亲环素A的IRIDI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脓疱性银屑病组角质形成细胞、T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中CD147和亲环素A的IRIDI均显著高于进展期寻常性银屑病组(P值均<0.05)。寻常性银屑病组角质形成细胞中CD147和亲环素A的IRI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进展期寻常性银屑病组T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中CD147和亲环素A的IRIDI均显著高于静止期寻常性银屑病组(P值均<0.05)。脓疱性银屑病组T细胞中亲环素B的IRIDI显著高于进展期寻常性银屑病组(P<0.05),进展期寻常性银屑病组T细胞中亲环素B的IRIDI显著高于静止期寻常性银屑病组(P<0.05)。所有组间角质形成细胞及银屑病组间中性粒细胞中亲环素B的IRI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CD147、亲环素A和亲环素B可能在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特定性皮炎(AD)模型小鼠皮损中Toll样受体(TLR)-4和核转录因子(NF)-κB p65表达,探寻龙牡汤治疗AD的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取18只BALB/c小鼠,将其中12只制作成AD模型小鼠,并将其分为3组(中药组、模型组、空白组),通过对比3组小鼠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4、IgE、干扰素(IFN)-γ以及局部皮损中TLR-4、NF-κB p65的差异,分析其相关性,探讨龙牡汤发挥作用的机理。结果 (1)TLR-4、NF-κB p65在3组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模型组最高,中药组其次,空白组最小(P0.05);(2)TLR-4和NF-κB p65的表达呈正相关(r=0.618,P0.05);(3) IL-4、IgE、IFN-γ与TLR-4/NF-κB p65通路相关性分析:IL-4与TLR-4、NF-κB p65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485、0.569(P0.05);IgE与TLR-4、NF-κB p65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651、0.721(P0.05);IFN-γ与TLR-4、NF-κB p65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55、0.634(P0.05)。结论龙牡汤有可能是通过影响TLR-4表达进而阻断NF-κB p65通路释放炎症因子,从而平衡Th1/Th2细胞亚群来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银屑病和扁平苔藓患者皮损表皮增殖状态,并比较ki-67和PCNA在增殖性皮肤疾病中表达的一致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银屑病和扁平苔藓患者皮损处ki-67及PCNA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ki-67及PCNA弱阳性表达,仅在基底层有表达;扁平苔藓组ki-67及PCNA在基底层和棘层中均有阳性表达;银屑病组表皮基底层、棘层、颗粒层中角质形成细胞强阳性表达ki-67及PCNA。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扁平苔藓组、银屑病组ki-67及PCNA表达均增高(P〈0.05);与扁平苔藓组相比,银屑病组ki-67表达增高(P〈0.05),PCNA无统计学意义。ki-67和PCNA在皮损中表达一致性差。结论ki-67和PCNA可能通过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参与了扁平苔藓和银屑病的发病,银屑病和扁平苔藓表现出不同的表皮增殖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