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干细胞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虽然近几年来有关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主要对间充质干细胞的异质性、分化与融合的问题、修复组织的机制、免疫性及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说明了雌激素在骨代谢中的作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功能以及雌激素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骨和成脂肪诱导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有利于了解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负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骨髓中含量极微的一群细胞,它们通过与造血干细胞的密切接触,支持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和成熟,另外它也可以向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进行多向分化。近年来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弱免疫原性以及能够抑制T、B、NK细胞和DC的功能等一系列独特的免疫学特点,有望在将来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免疫介导疾病的治疗,但是目前有关免疫机制仍然有待全面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特性,在体内特定的微环境中可向肝前体细胞及成熟肝细胞转化,明显改善肝功能;在体外通过肝细胞生长因子等诱导作用可转化为肝细胞样细胞,有望成为肝细胞移植或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的新型种子细胞。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的转化研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肪分化能力的变化.选用3月龄健康SD雌性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后,建立骨质疏松症的动物模型,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别获取各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培养传至3、4代后,加入成脂肪诱导液进行成脂肪诱导后,观察细胞形态改变,并用RT-PCR法检测成脂肪分化过程的标志物脂蛋白脂酶(LPL)的mRNA水平.实验分为3月正常未诱导组(3conMSCs)、3月骨质疏松未诱导组(3ovx MSCs)、3月正常成脂肪细胞诱导组(3conADI)、3月骨质疏松成脂肪细胞诱导组(3ovxADI).结果显示(1)形态学改变,成脂肪诱导后,MSCs成类圆形,在胞浆内有脂滴形成,3ovxADI组形成脂滴明显多于3conADI组.(2)LPL的mRNA的表达,未诱导组3conMSCs组和3ovx MSCs组没有表达;诱导组在诱导7 d时,有表达,而且3ovxADI组明显高于3conADI组;诱导14 d时,趋势一致,诱导组的表达量均高于7 d.通过检测成脂肪分化的指标LPL的mRNA的表达发现,3ovx组明显高于3con组.研究结果表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MSCs成脂肪分化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高度的自我复制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可分化成多种细胞,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研究.随着组织工程的发展,人们认为MSCs具有向肾脏实质细胞分化的潜能,其可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参与肾脏损伤后的再生和修复,减轻肾脏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柳建华  陈光  张笑男 《医学信息》2009,22(3):424-426
骨髓中存在多种具有很强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干细胞.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通过肝细胞生长因子等的诱导作用转化成肝样细胞,在体内利用特定微环境的作用也可转化为肝前体细胞和成熟的肝细胞,并明显改善肝功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望成为肝细胞移植或生物人工肝的新型种子细胞.本文就骨髓闻充质干细胞在治疗肝病中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自我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随着对其细胞免疫学研究的深入 ,目前已建立了多种分离纯化并扩增的方法 ,为其在细胞工程和组织工程上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是临床中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目前治疗晚期肝硬化最有效的方法是肝脏移植,但肝源缺乏、费用昂贵、移植排斥反应及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引起并发症等成为限制其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干细胞移植有利于受损肝组织修复,能够代偿部分肝功能,已成为治疗肝病的一种新方法.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的基础、临床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作一综述,旨在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免疫学和移植学的发展,人类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认识的不断提高和对器官移植的日益接受,免疫抑制剂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它们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寿命,但是其昂贵的费用、易引起感染和肿瘤等的副作用明显地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为此,免疫学专家和移植学专家一直在探索理想的诱导特异性耐受的方法和途径,以便减少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剂量和副作用,乃至部分或甚至完全替代免疫抑制剂。近20多年来,成体干细胞的可塑性现象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其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MMSC)的功能作用和…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症被定义为一种系统性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恶化、骨脆性和骨折易感性增加。 目前有2亿多人患有骨质疏松症,但由于人口老龄化和人均寿命延长,受影响的人数仍在急剧增加,这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开发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药物治疗并不能逆转骨丢失,且会给患者带来一系列毒副作用。大量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归巢作用、成骨分化和细胞因子作用在骨质疏松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一种新方法,不仅能避开药物治疗的副作用而且能从根本上治疗骨质疏松,具有巨大的潜能和应用价值,但许多问题也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特性,在体内特定的微环境中可向肝前体细胞及成熟肝细胞转化,明显改善肝功能;在体外通过肝细胞生长因子等诱导作用可转化为肝细胞样细胞,有望成为肝细胞移植或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的新型种子细胞。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的转化研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取材方便,易于培养的多能干细胞,研究者一直在探索MSCs向肌源性细胞诱导分化的方法,通过生物化学诱导、生物力学刺激诱导等多种方法可使MSCs向肌细胞分化,应用于临床,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及肌组织创伤后的修复。就目前MSCs诱导成肌方面的研究以及MSCs的分离、纯化及鉴定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近20年来,组织工程取得了迅猛发展,为骨缺损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治疗途径,要构建理想的的组织工程化骨其前提就是要有生物学特性良好的种子细胞和适合的支架材料,随着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给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选择带来了新的希望。目前,可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因其可通过体外贴壁培养分离,扩增迅速,是一类具有分化潜能的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分化为多种组织细胞,如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肌腱、脂肪细胞、成纤维细胞以及神经星状细胞等,且具有极强的自我复制能力,是一种重要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本文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简要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脊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多潜能的干细胞,它被移植入脑缺血灶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转化成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从而发挥着替代受损的神经组织的功能。脑缺血是一种发病急且后果比较严重的疾病,探索干细胞移植治疗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干细胞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虽然近几年来有关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主要对间充质干细胞的异质性、分化与融合的问题、修复组织的机制、免疫性及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恒磁场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心磁场强度为0.2 T的恒磁场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方法: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生长良好的第3代细胞进行中心磁场强度为0.2 T的恒磁场刺激,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水平,流式细胞仪法测定细胞周期变化.结果: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磁场刺激5 d后,实验组细胞增殖水平和(S+G2/M)期细胞数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恒磁场能促进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水平.  相似文献   

18.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以无效造血并伴有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的风险为特点的异质性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功能异常在疾病的进展和转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正常MSCs相比,MDS患者的MSCs在遗传学、表观遗传学、分化和功能等方面均存在差异,而且骨髓活检中MSCs密度增加是MDS的不良预后因素,其支持正常造血的能力下降,有利于克隆细胞生存并向AML转化。对MDS发病机制关键特点加深认识有助于推进产生新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以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功能完全丧失和大小便失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创伤,因此SCI不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到目前为止,治疗并促进SCI康复的方法主要是靠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这些方法在不同程度上缓解了SCI的病理改变,但均未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近年来,随着干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干细胞治疗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提供了新的途径,并有望成为促进神经损失再生积极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近年来已取得了很大突破 ,由于其广泛的分化潜能及转基因的简便易行 ,已成为细胞治疗中最具发展潜力的细胞来源之一 ,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除能被诱导产生多种间充质细胞类型外 ,最近还发现它几乎不受胚层起源的限制 ,在实验动物模型或体外培养中使用特定的培养基、诱导剂 ,在一定条件下 ,即可向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分化。未来将可能应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 ,临床治疗各种神经细胞损伤性疾病 ,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