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IL-35在变应性鼻炎中对炎症反应和T细胞反应性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37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观察组)及35例行变应性鼻炎过敏原检测后排除变应性鼻炎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外周血液,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IL-35水平。建立小鼠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收集小鼠外周血液,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L-35及IgE水平。小鼠鼻切片后组织染色检测嗜酸性粒细胞;分离小鼠脾脏细胞后加入卵清蛋白抗原,加入或不加入IL-35至培养基中,检测卵清蛋白特异性T细胞反应性;ELISA检测T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2、IL-4、IL-5、IL-10、IL-13,IL-17、 IL-23、IL-27以及TNF-α含量;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培养T细胞中IL-2、IL-4、IL-5、IL-10、IL-13、IL-17、IL-23、IL-27以及TNF-α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 检测培养T细胞JNK、Erk1/2及p38信号途径的激活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IL-35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变应性鼻炎组小鼠组织染色结果显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而血清IL-35水平则显著低于正常小鼠(P<0.05); 卵清蛋白特异性T细胞反应性检测显示IL-35能显著抑制其反应性;ELISA及Real-time PCR结果均显示,IL-35能够显著下调IL-4、IL-5、IL-13、IL-17、IL-23及TNF-α的表达,上调IL-2、IL-10及IL-27的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L-35能够显著抑制卵清蛋白特异性T细胞中JNK、Erk1/2及p38信号途径的激活水平。结论:IL-35能够调控炎症反应中的炎症因子表达和T细胞的反应性,从而减轻变应性鼻炎,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JNK、Erk1/2及p38信号途径的激活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L-5、IL-15和IL-18在变应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疾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测定法对3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35例变应性鼻炎患者、35例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的患者及35例正常健康查体者血清中IL-5、IL-15和IL-18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的患者血清中IL-5、IL-15和IL-18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IL-5、IL-15,IL-18水平在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组均高于鼻炎组与和哮喘组;鼻炎组IL-5水平高于哮喘组(P=0.003),哮喘组IL-18水平高于鼻炎组(P=0.001)。结论IL-5、IL-15和IL-18参与了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发病过程;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的炎症程度较高;哮喘和鼻炎因发病部位不同炎症反应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3.
研究中药复方克鼻敏汤剂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用卵清蛋白致敏大鼠制作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并经灌胃克鼻敏进行预防性治疗。观察变应性鼻炎大鼠行为学改变;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鼻黏膜改变;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总IgE、卵清蛋白特异性IgE和细胞因子IFN-γ、IL-2、IL-4及IL-5水平。结果发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克鼻敏治疗组行为学积分、血清总IgE和特异性IgE含量,IL-4和IL-5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血清IL-2和IFN-γ明显升高(P<0.01)。克鼻敏治疗组与药物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IFN-γ、IL-4和IL-5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克鼻敏治疗组行为学积分、血清总IgE和特异性IgE含量及IL-2水平均高于药物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克鼻敏治疗组与强的松治疗组比较各项观测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提示中药复方克鼻敏汤剂可通过调节细胞因子表达,下调IgE的产生达到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ILC2和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 Tfh)是否协同促进并维持肺腺癌免疫抑制状态,选择肺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FACS检测患者外周血中ILC2和Tfh的比例;qRT-PCR检测外周血ILC2及Tfh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并对ILC2及Tfh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肺腺癌患者外周血中ILC2的比例及其相关因子IL-33、IL-25、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IL-13、IL-5及IL-4 mRNA的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CD3+CD4+CXC趋化因子受体5(CXC chemokine receptor 5, CXCR5)+T细胞及PD-1+CXCR5+Tfh的比例升高(P<0.05),CD3+CD4+CXCR5-T细胞的比例下调(P<0.01),Tfh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变应性鼻炎(AR)患者外周血中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的调控作用。方法 提取正常健康人、 AR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给予CGRP、白细胞介素33(IL-33)、 CGRP联合IL-33刺激3 d,以空白刺激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组ILC2的比例。分选ILC2后分别给予CGRP、 IL-33、 CGRP联合IL-33刺激3 d,以空白刺激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LC2中IL-5、 IL-13阳性细胞百分比,ELISA检测ILC2上清液IL-5、 IL-13水平。结果 AR患者外周血中ILC2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将PBMC培养后,经IL-33单一刺激,IL-5+ILC2、 IL-13+ILC2水平明显上升。加入IL-33联合CGRP刺激后,PBMC中IL-5+ILC2、 IL-13+ILC2水平明显降低;经CGRP单一刺激后PBMC中IL-5+ILC2、 IL-13+ILC2进一步降低。将...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检测变应性鼻炎(AR)患者血清TNF-α、IL-10在治疗前后的表达变化,探讨二者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33例正常健康对照组以及4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行脱敏治疗前后的血清标本,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TNF-α、IL-10的表达水平,SPSS12.0软件进行统 计学分析.结果 TNF-α在AR患者血清中高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28),脱敏治疗后其表达下降,治疗前后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 =0.0032);IL-10在患者血清中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脱敏治疗后其表达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TNF-α、IL-10在AR患者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13,P<0.05).结论 TNF-α和IL-10在变应性鼻炎发病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许亚桦 《医学信息》2018,(12):80-82
目的 探讨血清1,25羟维生素D3、血清IL-4、IFN-γ水平与不同中医证型变应性鼻炎(AR)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4组不同中医证型变应性鼻炎患者各30例及30例正常体检患者血清1,25羟维生素D3,ELISA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血清IL-4、IFN-γ水平。结果 4种不同中医证型的变应性鼻炎组血清1,25羟维生素D3、血清IFN-γ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而血清IL-4水平则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之间三种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1,25羟维生素D3缺乏或不足与变应性鼻炎具有密切的关系,其可能作用机制为血清1,25羟维生素D3缺乏可导致机体Th1/Th2细胞因子分泌失衡,刺激IgE水平升高引起变态反应。不同证型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1,25羟维生素D3、血清IL-4、IFN-γ水平大致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L-23 在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方法:应用卵清蛋白(OVA)致敏建立小鼠变应性鼻炎模型,给予抗IL-23p19 单克隆抗体干预,计量抗原激发后小鼠搔鼻数量。应用HE 染色方法检测IL-23 对小鼠鼻黏膜炎症影响,应用ELISA 法检测小鼠灌洗液中IL-4、IFN-β及IL-17A 含量。应用PCR 方法检测鼻黏膜中FOXP3 的含量。结果:治疗后抗IL-23p19 抗体组小鼠搔鼻症状相对于抗体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与PBS 组比较,OVA 组小鼠鼻黏膜炎症细胞浸润明显(P<0.01),鼻腔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抗IL-23p19 抗体治疗后,小鼠鼻黏膜炎症细胞浸润显著降低(P<0.05),鼻腔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抗IL-23p19 抗体治疗后,IL-4 及IL-17A 含量较IgG 抗体对照组降低(P<0.05),IFN-β含量不变(P>0.05)。抗IL-23p19 抗体治疗后,FOXP3 含量较IgG 抗体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抗IL-23p19 抗体可有效治疗小鼠变应性鼻炎,其机制可能是抑制Th17 细胞的增殖并且促进调节性T 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滤液蛋白(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ulture filtrate protein,CFP)对变应性鼻炎患者Th1和Th2失衡的影响。方法:抽取3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静脉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s),采用MTF法测定刺激淋巴细胞增殖最佳CFP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CFP干预前后PBMCs培养上清液中的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变应性鼻炎患者组PBMCs上清液中IL-4、IL-5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而IFN-γ含量显著减少。CFP干预后变应性鼻炎患者组上清液IL-4、IL-5水平明显降低,而IFN-γ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CFP能纠正变应性鼻炎患者体内Th1和Th2细胞因子的失平衡状态,为治疗变应性鼻炎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花粉症患者在花粉季节发作期外周血Ⅱ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2)亚群表达水平、功能变化及其胞内STAT6信号通路水平变化。方法纳入10例花粉症患者、10例尘螨致敏哮喘患者以及12例健康儿童,分别在花粉季节发作期和非发作期采用流式细胞术监测其外周血ILC2细胞及其胞内Th2型因子水平变化。分选各组外周血Lin-细胞亚群,体外给予前炎症因子(IL-25和IL-33)刺激培养7 d,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5和IL-13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总蛋白质中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6(STAT6)的磷酸化水平。结果在花粉季节发作期内,花粉症患者外周血ILC2细胞表达水平[(23.09±7.86)%]显著高于尘螨过敏哮喘组[(6.84±3.85)%]以及健康对照组[(1.69±0.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发作期,花粉症患者外周血ILC2细胞水平呈现下降趋势[(11.30±2.45)%],但依旧高于同期的尘螨致敏哮喘组[(3.76±1.96)%]以及健康对照组[(1.32±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花粉季节发作期内,花粉症患者外周血IL-13+ILC2[(6.94±3.16)%vs(4.17±1.98)%,P<0.05]、尘螨致敏哮喘患者外周血IL-13+ILC2[(1.89±0.70)%vs(1.44±0.55)%,P<0.05]均显著高于非发作期。体外给予IL-25或IL-33刺激,均可以上调花粉症组和尘螨致敏哮喘组培养上清中IL-5和IL-13的水平,且当联合应用IL-25和IL-33可以协同放大此种刺激效应。Western blot证实应用IL-25和IL-33协同刺激可以显著上调花粉症患者组Lin-细胞胞内STAT6磷酸化水平。结论花粉季节发作期内,花粉症患者体内ILC2细胞数目及功能异常可能是导致花粉症患者在短时间内临床症状出现或急性加重的另一诱因。  相似文献   

11.
邱亚双 《医学信息》2019,(3):158-159
目的 分析辛夷鼻炎丸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1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应用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辛夷鼻炎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患者血清IgE水平、LTE4含量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观察组患者血清LTE4含量、Ig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6%,低于对照组的12.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夷鼻炎丸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血清IgE水平、LTE4含量,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外周血Th1/Th2类细胞因子变化情况及其对近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4月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185例重症MPP患儿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61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均行外周血Th1/Th2类细胞因子(IL-4、IL-6、IL-10、TNF-α、IFN-γ)水平检测。另根据观察组患儿入院1个月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对比两组血清各指标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单项及联合检测对重症MPP患儿近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IL-4、IL-6、IL-10、TNF-α、IFN-γ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1个月内,185例重症MPP患儿预后不良率为28.65%(53/185),预后不良组血清IL-4、IL-6、IL-10、TNF-α、IFN-γ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IL-4、IL-6、IL-10、TNF-α、IFN-γ水平联合预测重症MPP患儿近期预后不良的灵敏度(96.23%)与曲线下面积(A...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骨桥蛋白与IL-18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对102例慢性乙型肝炎、3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95例HBV携带者及20名健康献血者(对照组)外周血细胞因子骨桥蛋白与IL-18表达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组外周血骨桥蛋白及IL-1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患者组骨桥蛋白、IL-18水平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P〈0.05);慢性乙型肝炎重型组骨桥蛋白、IL-18水平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轻型组(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骨桥蛋白和IL-18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71,P〈0.05;r=0.78,P〈0.05)。结论:乙肝病毒感染性慢性肝脏疾病发生发展与细胞因子骨桥蛋白及IL-18水平变化相关,慢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骨桥蛋白与IL-18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74,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8、10与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发病的相关性,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方法检测35例正常健康对照组以及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脱敏治疗前后血清标本中IL-6、IL-8、IL-10的表达水平,并应用SPSSl3.0软件分析治疗前后各指标的表达差异,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IL-6、IL-8在AR患者血清中高表达,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t=15.213,P〈0.01;t=12.231,P〈0.01),脱敏治疗后表达均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995,P〈0.01;t=19.766,P〈0.01);IL-10在患者血清中表达低于对照组(t=7.446,P〈0.01),脱敏治疗后其表达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t=10.228,P〈0.01);IL-6、IL-8在AR患者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23。P〈0.01),而二者与IL-10的表达呈负相关(r=-0.482,P〈0.01)。结论IL-6、IL-8及IL-10与变应性鼻炎发病过程密切相关,相应的细胞因子或拮抗剂将可能成为候选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血清IL-17和IL-23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5例AR患者(观察组)血清IL-17、IL-23、s Ig E(过敏原特异性Ig E)的表达水平,并以23名健康体检合格者(对照组)为对照,比较两组人群血清中IL-17、IL-23、s Ig E表达水平的差异,并探讨AR患者血清中IL-17、IL-23、s Ig E三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17、IL-23及s Ig 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17、IL-23、s Ig E三者两两之间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P均0.05)。结论:IL-17、IL-23参与了AR的发生发展过程,与s Ig E的形成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6.
韦春峥  莫彬  莫善圆  黄涛 《医学信息》2019,(20):142-144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儿童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反应指标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其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8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哮喘症状评分、过敏性鼻炎症状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对照组哮喘症状评分为(6.59±2.21)分,高于观察组的(4.92±1.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过敏性鼻炎症状评分为(4.20±1.37)分,高于观察组的(3.52±1.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清IL-6水平为(109.48±26.37)ng/L,高于观察组的(93.79±23.6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清TNF-α水平为(351.39±46.37)ng/L,高于观察组的(313.50±37.15)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可有效改善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儿童的临床症状及炎性反应指标,具有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三烯B4(LTB4)、白介素-5(IL-5)在变应性鼻炎(AR)病情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检测不同病情AR患者外周血LTB4、IL-5含量情况。结果:AR重度组外周血LTB4、IL-5含量高于AR中度组(均P〈0.05);AR中度组外周血LTB4、IL-5含量高于AR轻度组(均P〈0.05);AR轻度组外周血LTB4、IL-5含量高于对照组。结论:AR患者体内高浓度的LTB4、IL-5对病情起了加剧、促进作用,LTB4与IL-5间可能存在某种正反馈机制。临床可通过检测AR患者外周血LTB4、IL-5的含量,作为评价AR病情严重程度与治疗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奥拉西坦治疗对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外周血IL-6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120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同时将同期我院体检正常的健康者60例为正常组。治疗组采用奥拉西坦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MMSE评分和外周血IL-6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2%)(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且治疗组MMSE评分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而且,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MSE评分与外周血IL-6的水平呈负相关。结论奥拉西坦可能通过减轻炎性反应来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艾叶挥发油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血清中IgE、IL-4和IL-5含量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和阳性药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用卵蛋白(OVA)、氢氧化铝和灭活百日咳杆菌皮下注射致敏,用10%的卵蛋白生理盐水溶液滴鼻激发,建立AR模型。正常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治疗组和阳性药对照组分别灌胃给予艾叶挥发油和氯雷他定治疗10天,正常对照组用橄榄油代替药物;另外20只大鼠用于被动皮肤过敏原试验(PCA),检验大鼠模型制备及治疗情况;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外周血清IL-4、IL-5和IgE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鼻喷嚏平均次数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P<0.05);模型组大鼠PCA试验阳性率为92%,其余三组全部表现为阴性;模型组IgE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组IgE、IL-4、IL-5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叶挥发油可降低AR大鼠血清中IL-4、IL-5和IgE含量,减轻鼻粘膜变应性炎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孕酮(P)及其受体(PR)、IL-8在原因不明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及母胎界面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ELISA检测30例原因不明自然流产患者(流产组)和30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血清P、IL-8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两组流产绒毛和蜕膜组织PR、IL-8表达。结果:流产组血清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绒毛组织PR蛋白表达均为阴性;两组蜕膜组织中PR均表达于蜕膜细胞的细胞核,且流产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绒毛组织中IL-8均表达于绒毛上皮细胞的细胞质,且流产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蜕膜组织中IL-8均表达于蜕膜细胞的细胞质,且流产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流产组血清P与IL-8呈显著负相关(r=-0.870,P<0.01),流产组蜕膜组织PR与IL-8呈显著负相关(r=-0.650,P<0.01)。结论:P、PR低表达、IL-8高表达可能与原因不明自然流产发生相关,且P、PR可能通过下调IL-8表达维持正常妊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