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由变应原激发并通过Ig E介导的鼻黏膜炎性疾病,因其反复发作的鼻部症状和并发症,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挑战。免疫治疗是目前唯一能够改变变应性鼻炎自然病程、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近来,包括新的给药途径、变应原改造在内的各种新型免疫治疗方法大量涌现,给变应性鼻炎治疗提供更多有效和安全的选择。本文针对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过去3年接受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对未完成基础疗程的患者采取电话方式了解其不依从的原因,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的完全依从率为70.1%;儿童的完全依从率为84.6%,高于成人(64.16%,58.46%),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712,6.441,P〈0.05);不依从的原因调查表明,效果不明显或无效占29.49%,工作忙或学业紧张占20.86%,症状消失或好转占12.23%。结论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的依从性不甚理想,其中儿童的依从性高于成人。调查结果提示治疗中应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免疫治疗的依从率,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在变应性鼻炎(AR)的发病过程中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IL 5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而特异性免疫治疗能否改善患者体内这些细胞因子的状况,尚未见报道。我们对只有尘螨过敏的13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患者进行了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血清和鼻灌洗液中ECP、IL 5和尘螨SIgE、TIgE的检测,并对其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及临床意义的探讨。检测对象为只有尘螨皮试阳性的PAR患者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在18~6 2岁;病程2~2 2年。即往从未进行过免疫治疗,尘螨皮试至少 。病史中也否认对其他物质过敏,在接受特异性免疫治疗期间未接受过…  相似文献   

4.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9年1月至2015年7月接受屋尘螨变应原疫苗皮下注射特异性免疫治疗113例过敏性鼻炎伴哮喘患者,观察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显示113例患者中,90人(79.65%)发生速发型局部一般不良反应1491次(33.83%);57人(50.44%)发生速发型局部严重反应(local large reactions,LLR)242次(5.49%);13人(11.50%)发生速发型全身不良反应22次(0.50%),其中Ⅰ级16次(0.36%),Ⅱ级5次(0.11%),Ⅲ级1次(0.02%),无Ⅳ级不良反应发生;速发型局部不良反应随注射浓度的升高而增多,以儿童组发生率最高,但男女总体无差异;速发型全身不良反应以剂量快速上升组最高,女性全身性不良反应率高于男性(以针次计算,P0.01),但各个年龄段无差异;部分患者速发型LLR后可能发生速发型全身不良反应。提示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大多数不良反应集中在剂量快速上升阶段和维持阶段,部分患者LLR可能提示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于年龄≤14岁儿童患者应及时调整注射剂量预防速发型LLR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常规皮下注射屋尘螨变应原和B超引导下颈部淋巴结内注射屋尘螨变应原治疗变应性鼻炎两组数据,探讨淋巴结内注射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自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就诊我科的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部分伴哮喘,且均为单一屋尘满过敏),其中完成2年常规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CIT)48例(下称SCIT组);完成4个月,5次颈部淋巴结注射特异性免疫治疗(ILIT),且完成2年回访患者36例(下称ILIT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第8周后、16周后、1年后、2年后,鼻部症状评分,鼻部总症状评分(TNSS),哮喘症状总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药物评分(TMS),有效率及Th1/Th2细胞所占百分比的变化.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其疗效、依从性及不良反应进行综合评定.结果(1)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鼻部症状评分、TNSS、哮喘症状总评分、VAS、TMS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和观察1年后、2年后,两组患者以上各评分项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ILIT组8周后、16周后疗效分别为75.00%和88.89%,优于SCIT组1年后、2年后疗效64.58%和77.08%.SCIT组治疗疗程越长,疗效越好;ILIT组随着时间的延长,疗效稍有所下滑趋势.(4)治疗8周后、16周后,ILIT组患者Th1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Th2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CIT组Th1和Th2百分比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和观察1年后、2年后,两组患者的Th1和Th2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部淋巴结内注射特异性免疫治疗和常规皮下免疫治疗一样,都能显著改善屋尘满致敏AR患者的各种症状,疗效好,安全性高,还大大缩短了免疫治疗的疗程.  相似文献   

6.
7.
8.
CCL趋化因子与变应性鼻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朱瑾  吴军  郑峻松 《免疫学杂志》2002,18(Z1):106-108
CCL趋化因子在嗜酸性细胞的募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嗜酸性细胞的募集是变应性鼻炎发生发展的关键.本文综述了CCL趋化因子中Eotaxin、RANTES和MCPs在变应性鼻炎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对变应性鼻炎(AR)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的日益重视,人们对AR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对AR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IL-4、IFN-γ、SIgE的变化情况尚未见报道。我们自2001年1月至2024年3月对只有尘螨过敏的22例AR患者进行了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血清和鼻灌洗液中IL-4、IFN-γ、SIgE、TIgE的测定并进行了比较分析及临床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脓毒症通常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要原因,死亡率较高。脓毒症早期诊断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近来备受关注。结合脓毒症发病机制,合理应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正五聚蛋白3(PTX3)、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IL)、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ST)、Toll样受体-4(TLR-4)、促血管生成素-2(Ang-2)、内皮黏附分子、肾上腺髓质素前体(pro-ADM)、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微小RNA(miR)等标志物可为诊断早期脓毒症、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是一组与水转运有关的细胞膜转运蛋白,广泛分布于机体组织细胞,尤其与液体分泌和吸收有关的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中含量丰富,参与水的分泌、吸收及细胞内外水的平衡.本实验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AQP1蛋白在常年变应性鼻炎鼻黏膜组织的表达及分布,探讨其与常年变应性鼻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76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二组进行脱敏治疗,甲组用粉尘螨注射液,乙组用吸入物抗原。甲、乙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半年后记分别测定血清IgG、IgE。结果表明,甲、乙两组治疗前后记分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两组间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前后血清IgG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血清IgE也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IgG上升与IgE下降与临床症状好转相一致。甲组具有治疗方便,疗程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病因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严怡  刘萍 《现代免疫学》1996,16(3):167-168,151
于199.4~1995.7间对本科门诊千余例具有典型症状的可疑变应性鼻炎患者应用的1990年"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进行评分,对其中符合PAR诊断标准的350例患者进行分析,就PAR的诊断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屋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 13(IL-13)、白细胞介素 4(IL-4)、干扰素 γ(IFN-γ)水平及鼻部症状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屋尘螨变应原阳性的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患儿58例,其中35例接受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为免疫组,其余23例予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为药物组。于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分别测定患儿血清IL-4、IFN-γ和IL-13水平,并评估鼻部症状和肺功能。结果: 经过1年治疗后,免疫组鼻部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与药物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免疫组因哮喘急性发作而急诊就诊的频率明显少于药物组;与治疗前比较,免疫组血清IL-4和IL-13水平下降,IFN-γ水平及IFN-γ/IL-4升高 (P<0.05),肺功能改善明显(P<0.05);而药物组血清IL-4和IL-13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 (P>0.05),肺功能无改善 (P>0.05)。结论: 特异性免疫治疗后患儿血清IL-4和IL-13下调, IFN-γ及IFN-γ/ IL-4上调,提示特异性免疫治疗可能调节体内T辅助细胞(Th)Th1/Th2细胞的平衡,从而改善患儿鼻部症状和肺功能。  相似文献   

15.
在耳鼻喉科研究领域中有关念珠菌引起的变应性疾患研究少有报道。本文以念珠菌引起的变应性鼻炎为对象 ,用RASTEIA法 (Radioallergosorbenttest)以及CAPSystem对其血清中特异性IgE(Spe cificIgE ,sIgE)抗体进行测定。实验对象为念珠菌皮肤试验阳性患者 6 0例 ,其中男 2 0例 ,女 40例 ,平均年龄 2 9± 15岁。作为对照选择无特应性体质的健康人 2 7例。皮肤试验使用 1∶10 4念珠菌稀释液(鸟居社制 ) ,同时以屋尘、螨、日本衫、曲霉菌等为抗原做皮肤试验。对阳性反应患者进一步用 1…  相似文献   

16.
变应性鼻炎(Allergierhinitis,AR)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其发病机制迄今为止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AR是一种与免疫系统紊乱有关的疾病类型,各类细胞因子参与了AR的发病机制。本文以AR患者和正常体检者为对象,通过检测正常体检者及AR患者免疫治疗前后外周血TNF-α、IL-4含量,探讨TNF-α、IL-4在A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免疫治疗的机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粉尘螨免疫疗法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汉钟  唐泳华 《现代免疫学》1996,16(5):300-301,289
65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两组进行免疫治疗,甲组用粉尘螨甘油剂透皮疗法,乙组用粉尘螨注射液皮下注射。甲、乙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分别进行症状评分和测定血清总IgE和IgG。结果表明:甲组有效率为73%;乙组有效率为83%。两组间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甲组具有应用方便和无全身副作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由特异性IgE介导的多种免疫细胞参与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过程中,多种细胞因子通过激活、调节免疫细胞,介导免疫细胞增殖分化,进而发挥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近年来发现脂质类物质可能充当前炎症介质,调节多种细胞炎症因子的分泌,如IL-4、IL-5、IL-10、IL-17、IL-33、干扰素等的释放,进而引起机体多种炎症性疾病及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炎症的发生和损害也可进一步改变机体脂代谢并引起血浆脂质和脂蛋白水平的各种变化,包括胆固醇(TC)代谢、脂蛋白氧化等.多项研究发现脂代谢异常在细胞因子和AR之间的可能作用,但关于脂代谢异常与AR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其与相关炎症因子的调控关系还有待研究.为了全面理解AR的发病过程及为诊断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对相关脂代谢异常及细胞因子在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将探讨患者提前终止免疫治疗的原因,对其病情转归进行随访以进一步提高免疫治疗效率,将有助于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提高变应性鼻炎的免疫治疗的依从性。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收集我科123名于2006年3月来经皮下途径的特异性免疫治疗尘螨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资料。31名患者接受了不足58周的第一个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