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韩  杨江怡  陈华  韩锋 《疑难病杂志》2023,(10):1051-1055
目的 探讨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1(LPCAT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手术治疗宫颈癌患者16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因患子宫平滑肌瘤施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7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PCAT1蛋白在宫颈癌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比较LPCAT1蛋白水平在不同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中的差异,运用Kaplan-Meier法分析LPCAT1蛋白表达与宫颈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Cox回归模型分析宫颈癌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LPCAT1蛋白高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χ2=18.509,P<0.001);FIGO分期Ⅲ~Ⅳ期、浸润深度>1/2肌层、淋巴结转移、中高分化宫颈癌患者LPCAT1蛋白高表达率高于FIGO分期Ⅰ~Ⅱ期、浸润深度≤1/2肌层、无淋巴结转移、低分化者(χ2/P=5.501/0.019,20.463/<0.001,5.979/0.014,21.675/<0.001);LPCAT1蛋白...  相似文献   

2.
微血管密度在宫颈腺癌中的预后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分析宫颈腺癌(adenocarcinomaoftheuterinecervix,AUC)肿瘤中组织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23例FIGO临床Ⅰ期和Ⅱ期宫颈腺癌肿瘤组织的MVD及ki-67表达,应用SPSS10.0软件分析肿瘤MVD与宫颈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该组病例中,肿瘤MVD的范围为22.2~51.6,中位值为35.7(36.6±8.4),宫颈腺癌MVD水平与患者年龄、FIGO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与组织学分级和Ki-67标记指数显著相关(P<0.05)。微血管计数≥35.7的病例术后生存率低于微血管计数<35.7的病例(P=0.0271)。Cox比例风险模型证实MVD水平可作为宫颈腺癌患者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宫颈腺癌中肿瘤血管新生与肿瘤进展有关,高MVD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低MVD患者,MVD水平可独立用于预测宫颈腺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宫颈癌中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标记物Snail、Slug和转移抑制因子KAI1的表达,并分析它们的相互关系
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15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和40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Snail、Slug和KAI1蛋白的表达。结果Snail、Slug和KAI1在CSCC组、CIN组和对照组的阳性表
达率分别为66.2%、66.9%、43.5%;32.0%、34.0%、64.0%和0%、2.5%、95.0%,两组相互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ail、
Slug 和KAI1 蛋白的表达均与CSCC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否、浸润深度、FIGO分期及术后生存期均有关(P<
0.05);Snail蛋白的表达与Slug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752,P<0.001),Snail和Slug蛋白的表达均与KAI1蛋白的表达呈
负相关关系(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Snail和Slug蛋白表达阳性的患者其生存率明显低于其阴性表达的患者
(P<0.001);KAI1蛋白表达阳性的患者其生存率明显高于其阴性表达的患者(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Snail和KAI1蛋白
的阳性表达及FIGO分期是影响CSC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Snail、Slug和KAI1蛋白的表达水平在CSCC组织
中与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FIGO、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否及预后等均有关;在CSCC组织中早期联合检测Snail、Slug 和
KAI1对判断预后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肿瘤出芽在胃腺癌临床病理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湖北航天医院、孝感市中心医院和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2005年1月-2008年12月行手术切除的胃腺癌患者108例,光镜下观察胃腺癌标本出芽情况,并随访患者;分析肿瘤出芽与胃腺癌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108例胃腺癌患者中61例发生了肿瘤出芽(56.5%)。肿瘤出芽的发生与胃腺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术后早期复发均密切相关(P<0.05)。胃腺癌的分化程度(χ2=7.543,P=0.023),肿瘤出芽(χ2=29.631,P<0.001),浸润深度(χ2=10.202,P=0.016),淋巴结转移(χ2=28.287,P<0.001),TNM分期(χ2=18.259,P<0.001)与患者术后生存率相关;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肿瘤出芽是胃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HR=2.875,95%CI(1.806,4.578),P<0.001〕。结论 肿瘤出芽与反映胃腺癌侵袭性的临床病理指标密切相关,是预后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切除淋巴结数和转移数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或)电话随访,收集1976年至2002年来自于食管癌高发区、单纯行手术治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淋巴结切除数量、转移数及生存状况资料,随访共1573例,随访期均超过10a,评估淋巴结切除数量和转移数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将1573例按淋巴结切除数1~6、7~12、≥13枚分组,3组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79,P<0.001);将1573例按淋巴结转移数0、1~2、3~6、≥7枚分组,4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180.182,P<0.001)。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了性别、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等因素后,淋巴结切除数量增加仍是预后的保护性因素,淋巴结转移数量增加则会明显降低生存期(P<0.001)。结论:淋巴结转移数量增加是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差的主要因素,术中淋巴结切除数量增加是改善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9):131-134
目的探讨组织MerTK和原发性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状况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原发性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n=61)和预后不良组(n=23,包括复发、转移和死亡)。所有患者均经免疫组织化学法对MerTK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其中26例患者为MerTK蛋白高表达,58例为MerTK蛋白低表达。比较MerTK不同表达患者的生存状况,并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原发性胃癌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的高龄[(63.38±8.04)岁/(56.11±7.43)岁]、肿瘤直径≥5 cm(56.52%/32.79%)、弥漫型(82.61%/29.51%)、浸润深度为T3(69.58%/45.92%)、肿瘤TNM高分期[Ⅲ期(52.19%/31.14%)、Ⅳ期(34.78%/4.91%)]、存在淋巴结转移(86.96%/4.91%)、淋巴结高分期[N1期(34.78%/29.50)、N2期(34.78%/14.75%)、MerTK高表达(82.61%/11.48%)、N3期(17.39%/3.27%)]发生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MerTK表达、肿瘤浸润深度为T3、肿瘤TNM高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为原发性胃癌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MerTK蛋白高表达组患者的复发率、转移率和死亡率均高于低表达组患者(P0.05)。结论 MerTK蛋白高表达患者多表现出高龄、肿瘤直径≥5 cm、弥漫型、浸润深度为T3、肿瘤TNM高分期、存在淋巴结转移、淋巴结高分期,可将其作为不良预后的判断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宫颈癌(CC)患者癌组织长链非编码RNA牛磺酸上调基因 1(lncRNA TUG1)的表达水平与CC诊断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137例接受手术治疗的CC患者。记录所有患者的人口学和临床病理特征并计算患者总体生存期(OS)。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C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lncRNA TUG1的相对表达量。 结果 CC癌组织的lncRNA TUG1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配对的癌旁组织(P<0.001)。癌组织lncRNA TUG1表达水平与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P=0.023)呈正相关。Kaplan-Meier(K-M)曲线显示,癌组织lncRNA TUG1高表达的患者OS显著低于癌组织lncRNA TUG1低表达的患者(P<0.001)。多元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癌组织lncRNA TUG1高表达是CC患者OS较差的独立预测因素(P<0.001)。肿瘤大小≥4 cm(P<0.001)、FIGO Ⅲ期(P<0.001)、淋巴结转移阳性(P<0.001)和宫颈基层浸润深度≥2/3(P=0.002)也是CC患者OS较差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 癌组织lncRNA TUG1表达水平可作为辅助评估CC患者诊断和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ARK5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小细胞肺癌(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6例SCLC癌组织(SCLC组)及40例正常肺组织(对照组)中ARK5和MMP-2的表达,分析ARK5、MMP-2的表达与患者病情分期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SCLC组ARK5和MMP-2阳性率分别为67.9%(72/106)和65.1%(69/106),对照组中分别为5.0%(2/40)和7.5%(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6.004和38.540,P<0.05)。ARK5和MMP-2的阳性率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期有关(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SCLC癌组织中ARK5与MMP-2呈正相关(r=0.878,P<0.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ARK5阳性组5年生存率为12.9%,阴性组为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077,P<0.001);MMP-2阳性组5年生存率为16.3%,阴性组为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05,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ARK5、分化程度、肿瘤分期对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K5和MMP-2的表达与SCLC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密切相关,它们都对SCLC患者的生存率产生重大影响,同时ARK5是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RK5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小细胞肺癌(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6例SCLC癌组织(SCLC组)及40例正常肺组织(对照组)中ARK5和MMP-2的表达,分析ARK5、MMP-2的表达与患者病情分期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SCLC组ARK5和MMP-2阳性率分别为67.9%(72/106)和65.1%(69/106),对照组中分别为5.0%(2/40)和7.5%(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6.004和38.540,P<0.05)。ARK5和MMP-2的阳性率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期有关(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SCLC癌组织中ARK5与MMP-2呈正相关(r=0.878,P<0.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ARK5阳性组5年生存率为12.9%,阴性组为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077,P<0.001);MMP-2阳性组5年生存率为16.3%,阴性组为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05,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ARK5、分化程度、肿瘤分期对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K5和MMP-2的表达与SCLC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密切相关,它们都对SCLC患者的生存率产生重大影响,同时ARK5是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宫颈腺癌和宫颈腺鳞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6年9月因ⅠB1~ⅡA期宫颈腺癌(201例)或宫颈腺鳞癌(36例)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并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对两种组织学类型宫颈癌的预后进行评价。结果: 宫颈腺鳞癌组淋巴血管浸润比例较宫颈腺癌组高(P < 0.01),而在年龄、FIGO分期、肿瘤直径、间质浸润深度、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和危险分级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宫颈腺癌组和宫颈腺鳞癌组患者5年总存活率分别为79.4%和78.3%,5年无复发存活率分别为77.4%和73.0%,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接受同步放射治疗和化疗的患者中,5年总存活率分别为71.0%和61.4%,5年无复发存活率分别为68.8%和61.1%,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宫颈腺鳞癌较宫颈腺癌更易发生淋巴血管浸润,但两者的预后相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行胃癌根治性手术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联合脏器切除、肿瘤浸润度、淋巴结转移数、脉管内是否有癌栓、术后有无化疗和TNM分期与预后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度、淋巴结转移数量、脉管内癌栓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淋巴结转移数≤15枚者和>15枚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4.2%和27.8%,P=0.005.脉管内无癌栓者和有癌栓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4.5%和31.0%,P=0.023.肿瘤浸润深度<1/2者和≥1/2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2.1%和32.4%,P=0.044.结论 肿瘤浸润度、淋巴结转移度、脉管内癌栓可以作为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miR-30b、miR-96水平,探究其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8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EC患者及门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76例,荧光定量PCR检测PBMC中miR-30b、miR-96水平,Pearson法分析二者相关性,Kaplan-Meier法分析二者与5年生存率的关系;Cox分析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  EC患者PBMC中miR-30b、miR-9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21.913、24.188,均P<0.05),二者呈正相关(r=0.553,P<0.05),均与病理分级、FIGO分期、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miR-30b高表达者5年总生存率(16.13%)低于低表达者(66.67%,χ2=16.890,P<0.05);miR-96高表达者5年总生存率(18.18%)低于低表达者(67.44%,χ2=16.307,P<0.05)。miR-30b、miR-96、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是预后的影响因素(HR=2.861, 95% CI: 1.427~5.736;HR=1.973, 95% CI: 1.462~2.663;HR=2.235, 95% CI: 1.491~3.350;HR=2.439, 95% CI: 1.365~4.358;均P<0.05)。  结论  PMBC中miR-30b、miR-96高表达,与EC患者病理分级、FIGO分期、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及5年生存率有关,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ⅠB~ⅡB期宫颈鳞癌手术治疗后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布规律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0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经根治性手术后出现颈部淋巴转移的18例宫颈鳞癌患者与同期术后未发现复发转移的72例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预后采用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和Kaplan-Meier方法生存率分析。结果 546例ⅠB~ⅡB宫颈鳞癌术后颈部淋巴结出现转移18例,转移率约为3.3%。治疗前肿瘤直径≥4cm、髂总淋巴结阳性、脉管有癌栓是颈部淋巴结转移独立的危险因素。治疗前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2ng/L、宫颈浸润深度≥1/2和是否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癌患者3年生存率为4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5.2%(P<0.05)。结论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癌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109例结肠癌患者中多配体聚糖结合蛋白(SDCBP)表达的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
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9例有10年随访资料,诊断为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中SDCBP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各
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和Cox回归分析法。结果SDCBP的表达对结直肠肠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
TNM分期及术后的生存期均有显著影响(P=0.001)、(P=0.033)、(P=0.004),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分化以
及病理类型没有关系。Kaplan-Meier法检验,结果显示,109例结直肠癌患者中SDCBP高低表达组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期及7年累计生
存率分别为:52.300±6.508(月)、86.184±5.358(月);38.6±6.4(%)、61.5±6.7(%),整体水平及各组间水平的差异经Log-rank法分
析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585,P=0.001);Cox回归分析法发现:SDCBP的高表达和发生淋巴结转移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影响因
素(B=0.605,P=0.034;B=0.677,P=0.013)。结论SDCBP可作为提示大肠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5.
陈兵  刘稢  徐阿曼 《安徽医学》2014,(5):562-565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以期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04年1月~2006年12月行手术治疗且经病理确诊为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181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全组1、3、5年总的生存率分别为83.4%,55.2%,30.9%。通过分析得出3种AEG分型患者术后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年龄、肿瘤浸润深度、是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组织学分化程度、是否侵犯胃壁神经及临床TNM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患者预后与不同Siewert分型及性别无明显相关,与年龄、肿瘤浸润深度、是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组织学分化程度、是否侵犯胃壁神经及临床TNM分期存在相关,其中肿瘤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AEG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食管鳞癌生存时间的因素,为预测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年01月至2008年1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市人民医院进行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手术患者定期随访。采用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患者术后1、2年与5年生存率分别为63%、51%和36%。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及肿瘤分化程度与术后患者的生存率相关(P<0.05);Cox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食管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多种因素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淋巴结转移可作为食管鳞癌患者预后判断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雌、孕激素受体(ER、PR)在子宫内膜癌肿瘤(E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8例Ⅰ型EC和11例Ⅱ型EC组织中ER、PR的表达。结果 ER、PR的总体阳性率分别为:63.64%、68.69%。两者各自的阳性率、表达水平、表达强度,在病理类型、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中的一个或多个方面中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1年、3年、5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4%、88%、84%。Log-Rank检验分析显示病理类型、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相关;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表明病理类型(P=0.004)、FIGO分期(P=0.023)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ER、PR的表达异常与EC发生发展有关;ER、PR是评估EC预后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异黏蛋白(MTDH)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与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83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与5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TDH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MTDH的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MTDH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MTDH蛋白的过表达与腺癌组织的细胞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及FIGO分期有关,而与年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血CA125无明显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结果分析提示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MTDH蛋白过表达总生存期明显差于低表达组,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MTDH表达水平这5项因素与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结论 MTDH的过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增殖、侵袭、局部淋巴结转移和分期有密切关系,提示MTDH可能是根治性术后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指标,可评价子宫内膜癌恶性生物学行为,为子宫内膜腺癌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转移相关基因2(metastasis tumor-associated protein 2,MTA2)在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子宫颈鳞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联系及其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检测MTA2蛋白及mRNA在子宫颈鳞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同时综合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数据对子宫颈鳞癌患者进行预后分析。结果:MTA2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0,30.0%,73.4%,且其表达水平与宫颈癌国际妇产科协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及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MTA2 mRNA 在正常宫颈组织、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为0.437±0.028,0.737±0.102,1.172±0.068,且其表达量亦与宫颈癌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及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MTA2蛋白表达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无瘤生存期分别为(23.19±1.87)和(39.57±3.16)个月,经log-rank检验得出两组患者无瘤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25,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预后分析显示,MTA2蛋白表达水平、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为宫颈癌有效的独立预后指标(P<0.05)。 结论:MTA2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进展及转移有关;MTA2蛋白表达水平、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可作为宫颈癌预后的3个相对独立的因素;MTA2有可能成为判断宫颈癌患者进展及预后的一个新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LAPTM4B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妇幼保健院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76例, 同期, 选取正常子宫内膜组织40例作为对照组, 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内膜癌和对照组组织中LAPTM4B蛋白表达, 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 随访截止日期2018年3月31日, 随访过程中失访4例, 随访率93.42%, 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 影响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LAPTM4B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3.68%, 高于对照组的27.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2.911, P <0.001) ;LAPTM4B蛋白表达在不同FIGO分期、不同分化程度和是否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 阳性表达组平均生存时间 (42.76±4.16) 个月, 生存率33.96%, 阴性表达组则分别为 (71.53±4.78) 个月和78.95%, 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458, P=0.001) ;Cox比例风险回归结果显示, 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LAPTM4B蛋白表达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 (HR=0.436、5.993和3.052, P <0.05) 。结论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LAPTM4B蛋白表达升高, 且与肿瘤恶性进展有关及预后有关, 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