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精神障碍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发生的精神障碍。是心脏外科一种较常见的并发症。1996—02~2004—06我院共施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665例,其中出现精神障碍16例。占2.4%。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常规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合理使用机械通气,对术后患者的恢复着起重要作用.本文报告51例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4-05~2003—06,共实施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620例。现就体外循环手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西宁地区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治疗(附4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西宁地区 (海拔 2 2 6 0m)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方法和意义。方法 :4 0例施行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并行循环 ,阻断上、下腔静脉而不阻断升主动脉 ,不使用心脏停搏液 ,保持心脏处于空跳、慢跳状态下 ,浅低温 33℃± 1℃ ,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结果 :心内直视手术术毕即可停机 ,术后血流动力学平稳 ,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少 ,无低心排及严重心律失常、无空气栓塞、无其它脏器损伤、术毕即可拔管 ,无一例手术死亡。结论 :浅体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避免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有很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为一种更接近生理状态下的心肌保护方法 ,减少体外循环并发症的发生 ,更适应在高原地区缺氧地区应用  相似文献   

5.
99例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9例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体会110015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外科研究所周凯①汪曾炜张仁福朱洪玉宫汉东张南滨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体外循环;右胸前外侧切口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654.2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常规经前胸正中切口,需锯开胸骨...  相似文献   

6.
心脏直视手术中意外损伤的处理张载高,刘欲团,史鉴运,褚衍林1980~1990年问,我院在施行心脏体外循环手术中遇到意外出血10例,占同期心内直视手术的0.76%(10/1310例)。临床资料男6例,女4例;年龄6~34岁。二尖瓣置换3例,房缺伴部分肺...  相似文献   

7.
心内直视手术后血红蛋白尿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过程中引起血红蛋白尿的原因。方法观察总结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病人产生血红蛋白尿的不同时间及相关因素的影响。结果487例中108例产生血红蛋白尿,其发生与转机时间长、心内有修补材料、应用鼓泡肺、术中渗血量大应用吸引器多及机器泵转子调节松紧恰当与否等密切相关。结论心内直视手术后引起血红蛋白尿是多因素所致,其中与转流时间长短最密切。  相似文献   

8.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高浓度补钾的监护及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ICU病房从2000年7月至2005年7月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出现严重低血钾22例,均通过高浓度深静脉补钾快速纠正,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我们的临床监护及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2004年10月~2005年10月在体外循环下完成10 kg以下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38例,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体外循环管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手术时不阻断主动脉、心脏不停跳的体外循环(CPB)和麻醉管理.方法:160例拟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组(观察组)和停跳组(对照组),各80例.所有病例采用综合血液保护措施.观察和分析各组患者一般情况、麻醉管理、体外循环时间、麻醉恢复和预后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平稳完成体外循环,最后均痊愈出院.观察组病人体外循环时间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苏醒及拔管时间明显缩短.两组自身输血42例(26.2%),未用库血共55例(34.3%).结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的心内直视手术安全可靠,能实现心肌的良好保护,加之综合血液保护措施,能显著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降低.  相似文献   

11.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的医疗护理很重要。由于手术创伤。心脏停跳。缺氧和转流带来的血液稀释,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会引起患者生理功能扰乱。如果术后不注意医疗护理,虽然手术成功,也会产生并发症,甚至造成患者死亡。 体外循环手术后病人的状态取决于三个主要因素:(1)术前各重要器官功能的贮备状态;(2)术中解剖畸形的矫正程度;(3)器官损害程  相似文献   

12.
袁建国  童建成  李小莉 《武警医学》2002,13(12):728-729
近年来,我院在心脏瓣膜置换术采用温血灌注进行心肌保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均单瓣,分为温血组和冷血组,每组均20例,均在心脏直视下体外循环低温进行换瓣于术,使用德国Jostra体外循环机,Medtronic膜  相似文献   

13.
江毅  吴文森  杨柳山  张赋 《西南军医》2012,14(6):852-854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手术后急诊床旁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HPSonos1000型超声诊断仪,经胸超声探头频率为2.5MHz。急诊床边行心脏、胸腔及肝脏扫查453例心内直视手术后出现低血压患者,分析其应用价值。结果超声明确低血压原因196例(65.99%),分别是:(1)低血容量致低血压137例;(2)急性心包填塞致低血压8例;(3)心肌收缩力减弱所致低血压36例;(4)胸腔积液15例。结论心内直视手术后急诊床边超声检查能及时准确查明大部分低血压原因。  相似文献   

14.
我们从1994~1998年所做的心脏直视手术病例中随机抽取200例进行总结。在这200例中无1例因直接体外循环故障造成严重并发症和死亡者。现就有关预充液成份、心肌保护方法以及体外循环管理等方面情况总  相似文献   

15.
我院1980~1996年在体外循环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212例。现就其术前诊断和围手术期处理及死亡原因等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性124例,女性88例,年龄3~38岁,体重13~74kg。病种及其它资料见表1。 1.2 手术方式 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和用冷心停跳液及冰屑局部降温心肌保护下行心脏直视手术,手术方式见表2。  相似文献   

16.
曾志勇  陈龙 《人民军医》1999,42(5):267-268
常规心内直视手术多在中度低温和体外循环及心脏停搏下进行,而心脏停搏对心肌细胞造成的缺血、缺氧及再灌注损伤,有时会影响术后心肌功能的恢复。随着近期常温体外循环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1],我们自1996年4月起,在常温体外循环的基础上,在心脏搏动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71例,效果良好。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71例,男43例,女28例;年龄2~48岁;体重9~64kg。房间隔缺损16例,室间隔缺损47例(其中合并肺动脉瓣狭窄及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各1例),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2例(其中1例为术后残余室间隔缺损,行第2次手术),肺动脉瓣狭窄2例,法洛三联症、…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冠心病有效的外科治疗手段。体外循环使心内直视手术成为可能,是确保CABG成功的关键之一。非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是近年来新的心内直视手术方法,由于避免了体外循环,减少了手术创伤和全身炎症反应,对患者的应激明显降低,尤其对高危患者具明显优势。为了解OPCAB与传统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对围术期恢复的影响,我们对180例OPCAB和190例CCABC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加强及完善西宁地区心脏粘液瘤外科治疗。方法:我院自1991年3月—2007年4月共收治32例心脏粘液瘤,其中30例左心房粘液瘤,2例右心房粘液瘤。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粘液瘤摘除术,5例同时三尖瓣成形术。结果:无围术期死亡,无心功能衰竭,随诊3个月~16年。手术后无复发。结论:西宁地区地处高海拔地区,心脏粘液瘤发展迅速,病程时间短,一经确诊应立即手术,效果好、安全。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粘液瘤诊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 (CPB)心内直视手术是近年来提倡的心肌保护方法 ,有利于防止术中心肌缺血和术后再灌注损伤 ,但对体外循环和麻醉技术有严格的要求。我院自 1 997年 3月至 1 999年 3月共进行不阻断主动脉、在心脏跳动下行心内直视手术51例。现将这种方法的麻醉及体外循环经验介绍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 2 3例 ,女性 2 8例 ,年龄 2~ 49岁。体重 8~ 88kg。手术种类 :二尖瓣置换 2例 ,Ebstein畸形 2例 ,房间隔缺损 36例 ,室间隔缺损 5例 ,肺动脉瓣狭窄 6例。1 .2 术前用药肌注东莨菪碱 8μg· kg-1及吗啡 0 . 2mg…  相似文献   

20.
心内直视术后患者需要一定时间的呼吸机辅助控制呼吸,以减少呼吸功能消耗及心脏负担,改善心肌缺氧,有利于术后心脏恢复。本文就229例心内直视手术后患者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监护谈几点体会。1一般资料男性106例,女性123例。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最短4h,最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