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血脂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根据HbAlc的测定结果将纳入研究者分为两组,A组(HbAlc控制较差):HbA1c7.0%,60例;B组(HbAlc控制较好):HbA1c≤7.0%,60例;同时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C组),分别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A组和B组TC、TG、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组,HDL-C则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bA1c7.0%)TC、TG、LDL-C明显高于B组(HbA1c≤7.0%),HDL-C则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bAlc与TC、TG、LDL-C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HDL-C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血脂异常,TC、TG、LDL-C水平均高于正常人,HDL-C则低于正常人,降低HbAlc可明显降低TC、TG、LDL-C,因此HbA1c及血脂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的预防、诊断、病情控制和并发症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肾病糖化血红蛋白等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胡延毅  肖柏春  龙红英 《西部医学》2007,19(6):1067-106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收缩压(SBP)之间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医生及早防治.方法 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糖尿病肾病组和非糖尿病肾病组,测定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HbA1C总胆固醇(TC)、HbA1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BP.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FBG、LDL-C、TG、TC、SBP均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P<0.01).结论 早期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缩短病程,是防止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 c)水平的异常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对4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HbA1 c水平进行分析,同时与同期46例健康老年人(排除肝肾、心脑血管疾病)进行比较。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HbA1 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C、TG、LDL-C与HbA1 c水平呈正相关,HDL-C与HbA1 c水平呈负相关。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除严格控制血糖外,还应调整血脂水平,以有效防治糖尿病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联合检验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4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有无合并冠心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患者为合并冠心病者;对照组患者为未合并冠心病者。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水平,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T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比对照组高;观察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胆红素(TBil)水平均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的上述各项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和HDL-C呈现正相关性,和LDL-C呈现负相关性,HbA1c和HDL-C呈现负相关性,且和LDL-C、TC呈现正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检验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阮华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6,(36):5203-5205
目的 观察规律性饮食及行为习惯干预对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5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84例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n=42例)和对照组(n=42例),2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药物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医院宣教,观察组患者进行饮食及行为方面的干预.干预半年后,观察比较2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血脂含量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BMI、FBG、PBG、HbA1c、TC、TG、HDL-C及LDL-C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2组患者BMI、FBG、PBG、HbA1c、TC、TG及LDL-C较干预前明显降低,HDL-C较干预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BMI、FBG、PBG、HbA1C、TC、TG及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干预组HDL-C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律性饮食及行为习惯干预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有效控制体重,缓解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糖代谢和脂代谢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血脂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6例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和36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隔夜空腹12 h血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PB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组HbA1c、FBG、PBG、TC、TG、LDL-C水平显著增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组HbA1c与FBG、PBG呈正相关,与TC、TG存在平行升高趋势。结论:高血糖、高血脂是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控制血糖、改善脂代谢异常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常俊佩  戴卫  辛宁  贾中春 《当代医学》2012,18(25):100-10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DN)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9年2月~2010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DM)患者150例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以及大量蛋白尿组,每组各50例,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各组的血脂、胆固醇、载脂蛋白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其他三组TG、TC、LDL-C以及Apo-B1的水平以及HbA1c均上升,而HDL-C和Apo-A1的水平均下降.TC、TG、LDL-C、Apo-B1与UAER呈正相关,而TG、LDL-C也与HbA1c呈正相关.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血脂代谢异常,血脂代谢紊乱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血脂的关系。方法:将109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无视网膜病变(NDR)组56例,有视网膜病变(DR)组53例,DR组进一步分为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DR)组38例和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15例,检测患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水平,分析各组间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DR组患者病程、血清TG、TC、LDL-C、HbA1c水平显著高于NDR组(P<0.05);PDR组病程、血清TG、TC、LDL-C、HbA1c水平也显著高于BDR组(P<0.05)。结论:DR的发生发展与血脂异常相关,检测血脂及治疗血脂异常对防止DR的发生发展有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的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脂变化的特点。方法将213例2型糖尿病(DM)病人分为DN组、非糖尿病肾病(NDN)组,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血肌酐情况前者又分为三个亚组,分别测定其血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白蛋白、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结果DN组TG、TC、LDL-C明显高于NDN组(P<0.05或P<0.01),血HDL-C明显低于NDN组(P<0.05或P<0.01),DN各亚组血脂水平随DN程度加重而升高。结论DN脂代谢紊乱程度明显高于NDN,且随病程迁延而加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糖化血红蛋白(Hb Alc)和血脂的相关性。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血糖达标组(A组,98例)和未达标组(B组,97例),与正常对照组(C组,103例)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 Alc)和血脂检测,并对糖化血红蛋白(Hb Alc)和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组、B组患者的Hb Alc、TC、TG、LDL-C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 Alc与TC、TG和LDL-C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水平密切相关,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同时应关注血脂的控制,尤其是LDL-C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 型糖尿病(T2DM)患者抑郁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CAS) 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 年11 月-2016 年11 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唐山市工人医院住院治疗的146 例 T2DM 患者,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及抑郁症诊断标准将其分为T2DM 非抑郁组105 例和T2DM 合并抑郁组 41 例,分别测定两组空腹血糖(FBG)、Hcy、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1(ApoB1)、脂蛋白a(LP-a)水平,应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行颈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检查,记录有无颈动脉硬化发生。结果 ① T2DM 合并抑郁组 颈动脉硬化检出率75.6%(31 例)较T2DM 非抑郁组55.2%(58 例)高。②与T2DM 非抑郁组比较,T2DM 合并抑郁组Hcy、TG 均有升高,而LDL-C、LP-a 低于T2DM 非抑郁组。两组患者FBG、TC、ApoA1、 ApoB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示Hcy 和TG 为T2DM 患者合并抑郁的独 立相关因素。④ Spearman 相关性分析示T2DM 患者Hcy 和TG 与HAMD 量表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医务人 员应重视T2DM 患者血脂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评估颈动脉硬化情况,积极预防糖尿病患者抑郁的发生,促 进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2.
何成毓  林玲  杨大英  李洁琪 《实用全科医学》2013,(12):1842-1842,187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抑郁发生状况及其与血脂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每位入选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每位高血压患者进行抑郁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再分为抑郁组、无抑郁组2个亚组,将所有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抑郁组及无抑郁组TG、TC、LDL—C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HDL—C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高血压抑郁组、无抑郁组间Tc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5.03±1.13)比(5.65±1.69)mmol/L,P〈0.05)];TG、LDL—C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SDS评分与TC、TG、LDL—C有负相关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抑郁可能影响血脂代谢,可能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1DM)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及其与临床常用相关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等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新发的26例T1DM患儿(T1DM组)、24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FBG)、TC、TG、HDL-C、LDL-C、Ca、载脂蛋白(Apo)、脂蛋白A(Lp-A)等指标;用Bio-Rad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HbA1C;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空腹C肽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25(OH)D3,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两组TC、LDL-C、Apo-A、Apo-B、Lp-A、C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DM组TG、ALP、HbA1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1DM组25(OH)D3、HDL-C、空腹C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血清25(OH)D3浓度与TG、HbA1C、空腹C肽呈负相关(P<0.05~0.01),与HDL-C呈正相关(P<0.01),与钙离子、TC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维生素D与T1DM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补充维生素D可能为预防和治疗T1DM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水平与抑郁焦虑障碍的关系。方法收集冠心病及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两组患者各50例,进行血清脂蛋白水平测定,并在服用降脂前及服用降脂药物3个月后通过SAS及SDS量表调查患者抑郁焦虑评分。结果共病组患者TC、LDI。C浓度高于单纯冠心病组,TG、HDL—C浓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使用降脂药物前后SAS及SD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共病组患者TC、LDL-C浓度分别与SAs及SDS评分为正向线性相关外,两组患者其它血清脂蛋白指标与SAS及SDS评分均无显著相关。结论1)对于共病组患者强化降脂治疗可能获益更大;2)冠心病患者短期的降脂药物治疗并没有增加抑郁焦虑发生风险,也没有增加抑郁焦虑的严重程度;3)共病组患者TC、LDL—C浓度与抑郁焦虑程度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以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对31例PSD患者和36例脑卒中非抑郁患者进行测评。结果 PSD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均明显低于非抑郁组(P<0.01或P<0.05);PSD组面对分较非抑郁组明显降低,屈服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D组F1因子分高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乏社会支持、采取消极应对方式及述情障碍可能与PSD的发生有关,加强心理干预、增加社会支持、矫正应对方式及识别情绪能力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复方葛根芩连汤治疗脾虚肝郁、痰瘀内阻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非诺贝特治疗,治疗组予以复方葛根芩连汤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空腹血糖(fast plasma glucose,FPG)、糖基化血红蛋白A1c(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采用B型超声观察肝脏脂肪样变化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血清FPG、HbA1c、FINS、HOMA-IR、TC、TG、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以及血清FPG、HbA1c、FINS、HOMA-IR、TC水平降低值和HDL-C水平升高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肝脏B型超声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B型超声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葛根芩连汤治疗脾虚肝郁、痰瘀内阻型T2DM合并NAFLD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背景 2型糖尿病(T2D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相关并发症,代谢紊乱是其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而PR间期延长是亚临床CVD的重要标志。目的 探究达格列净与利格列汀对T2DM患者代谢指标及PR间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DA组和Li组,各40例。DA组患者口服达格列净片10 mg/d;Li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利格列汀5 mg/d;治疗周期为24周。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保持原有降压、调脂等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固醇(LDL-C)、血尿酸(SUA)及PR间期,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DA组、Li组最终各有35例患者完成研究。两组患者治疗后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FPG、TC、TG、HDL-C、LDL-C、SUA、PR间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组患者治疗后HbA1c低于Li组(P<0.05)。治疗后DA组患者体质量、HbA1c、FPG、TG、SUA低于同组治疗前,PR间期短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DA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TC、HDL-C、LDL-C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Li组患者HbA1c、FPG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Li组患者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TC、TG、HDL-C、LDL-C、SUA、PR间期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及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结论 达格列净与利格列汀均可降低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且达格列净还能减轻T2DM患者的体质量,降低TG、SUA,缩短PR间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34例T2DM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根据公式non-HDL—C=TC—HDL-C计算出non—HDL—C含量,并与60例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T2DM组TC、TG、LDL—C及non-HDL-C均高于正常对照组,T2DM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上述指标均高于T2DM无微血管病变患者(P〈0.05);HDL-C明显低于T2DM无微血管病变患者(P〈0.05)。T2DM无微血管病变患者HDL-C略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T2DM微血管病变与TC、TG、LDL—C、non-HDL—C等指标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且non-HDL-C与T2DM微血管病变之间相关性优于TG、TC和LDL-C。结论:脂质代谢紊乱的敏感指标non—HDL-C与T2DM微血管病变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280例作为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280例作为糖尿病+脑梗死组,健康体检者28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和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 结果 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脑梗死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糖尿病组+脑梗死组高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脑梗死组FBG、HbA1c、FINS、HOMA-IR、TG、TC、LDL-C高于对照组且糖尿病+脑梗死组高于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脑梗死组HDL-C低于对照组,且糖尿病组+脑梗死组低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与FBG、HbA1c、FINS、HOMA-IR、TG、TC、LDL-C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FINS、HOMA-IR、TG、TC、LDL-C、HDL-C是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升高,其水平受FINS、HOMA-IR、TG、TC、LDL-C、HDL-C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个体化减重干预对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肥胖合并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均予以常规降糖药物治疗,对照组同时予以基础饮食、运动干预,观察组同时予以个体化减重干预,均持续3个月。比较两组利拉鲁肽用药剂量;检测并比较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2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的BMI、糖脂代谢指标;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利拉鲁肽用药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2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的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BMI、FBG、2 hPG、HbA1c、HOMA-IR、TC、TG、LDL-C、HDL-C有差异(P <0.05);②两组的BMI、FBG、2 hPG、HbA1c、HOMA-IR、TC、TG、LDL-C、HDL-C有差异(P <0.05),观察组BMI、FBG、2 hPG、HbA1c、HOMA-IR、TC、TG、LDL-C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HDL-C高于对照组;③两组的BMI、FBG、2 hPG、HbA1c、HOMA-IR、TC、TG、LDL-C、HDL-C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个体化减重干预可降低肥胖合并T2DM患者的BMI,调节糖脂代谢,且不良事件不会显著增多,相较于常规干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