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遗传性结直肠癌在所有结直肠癌患者中大约占5%~10%,其中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也称Lynch综合征,是最常见的一种遗传性结直肠癌综合征,约占全部结直肠癌的1%~5%。HNPCC在我国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常常漏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分子遗传学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结直肠癌专家们也开始注意到HNPCC,正确认识HNPCC的发病特点、遗传学特征以及临床治疗方法对有效防治结直肠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诊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是一种由错配修复基因(MMR)突变造成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MMR家族中以hMLH1和hMSH2突变为主。HNPCC在大肠癌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比例,约占大肠癌的1%~5%。其与散发性大肠癌的一个显著不同之处在于HNPCC患者肠外肿瘤的发病风险亦较高。作者就HNPCC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杨磊  丁彦青 《广东医学》2003,24(7):776-778
大肠癌在我国乃至全世界是一常见的恶性肿瘤 ,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条件及饮食结构的改变 ,其发病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我国每年新增病例约 2 5万 ,占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 4位 ,发达地区已上升到第 3位。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 (HNPC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大肠癌 ,它是由于DNA错配修复基因 (MMR)发生胚系突变所致的一种单基因的显性遗传性疾病 ,又称Lynch综合征 ,约占大肠癌总数的 1 5 %~ 1 8%。由于HNPCC家族成员到 65岁时结、直肠癌发病率为 68%~ 75 %,因此发现HNPCC患者及其家系 ,对家系成员进行定期检查 ,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将有效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家系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个HNPCC家系共12例患者进行病例回顾及家系调查.结果 2个家系共有12例HNPCC患者,男3例,女9例,年龄31~70岁,中位发病年龄为41岁,其中多原发癌患者4例,占33%,肠外肿瘤以子宫内膜癌多见.结论 HNPCC多代垂直传递特征突出,多原发癌多见,应对HNPCC患者及家系成员进行严密监测随访,以便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相关肿瘤谱和累计发病风险,为制定HNPCC诊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随访31个HNPCC家系中167例肿瘤患者,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估计各种肿瘤发生比例和累计发病风险.结果:167例HNPCC相关肿瘤患者的首发肿瘤中,结直肠癌135例(80.8%),胃癌10例(6.0%),子宫内膜癌8例(4.8%),卵巢癌3例(1.8%),膀胱癌、乳腺癌、肺癌和脑胶质瘤各2例(分别占1.2%),肝癌、胰腺癌和胆囊癌各1例(分别占0.6%).70岁时,大肠癌发生累计发病风险为93.3%,肠外肿瘤发生累计发病风险为56.1%.结论:中国人HNPCC肿瘤谱中,胃癌发生率较高;40~60岁大肠癌发生风险最大,50岁后肠外肿瘤发生风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每年全世界大肠癌的发病数估计在94万左右,约有10%为遗传性,其中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NPCC)是遗传性大肠癌最普遍的一种形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占总的大肠癌(CRC)发生率的2%-7%。1913年Aldred Warthin首次对HNPCC综合征进行了描述。该病多发于近段结肠,常并发肠外肿瘤,如子宫内膜、胃、小肠、肾、输尿管及卵巢肿瘤等,并且会提高与HNPCC有血缘关系的人群肺、乳腺和前列腺癌症的发生率,又被称为Lynch综合征,根据有无肠外肿瘤分为无肠外肿瘤型(LynchⅠ型)和有肠外肿瘤型(LynchⅡ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微卫星DNA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与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ereditary nonpoly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的关系。方法 采用银染PCR-SSCP方法,检测4例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及其相应正常组织的第2、5、17号染色体的4个位点的MSI。结果 4例HNPCC均存在至少一个位点的MSI。HNPCC多位于右半结肠、低分化、粘液腺癌多见。结论 MSI是HNPCC常见的分子学事件,HNPCC有其特有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HNPCC)的临床特点、病理特点,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提出HNPCC在临床和基因水平上的筛查策略.报道1例典型的HNPCC家族的临床资料.方法 提取肿瘤组织、正常组织DNA,进行微卫星不稳定性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检测1个家系3例HNPCC患者的肿瘤组织微卫星不稳定状态、错配修复基因hMSH2及hMLH1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 3例先证者3个肿瘤组织均表现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3例均表现为hMSH2蛋白表达舁常.结论 典型的HNPCC病例中错配修复基因突变率较高,hMLH1、hMSH2蛋白免疫组化的检测可作为HNPCC可疑家系的临床筛选,以及DNA测序前的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9.
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计数高于散发性大肠癌(sporadic colorectal carcinoma,SCRC)可能的原因。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TM染色方法检测20例HNPCC及20例SCRC标本的凋亡相关蛋白因子配体(FasL)蛋白的表达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数量、分布情况。另选正常大肠黏膜20例作为对照。结果 HNPCC、SCRC癌细胞及正常大肠粘膜细胞FasL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0%、70%、0%,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TIL数量高于散发性大肠癌(P<0.05),且其分布与FasL蛋白的表达为负相关关系(r=-0.483,P<0.05)。结论 HNPCC癌细胞FasL蛋白相对低表达或缺失可能是TIL记数高于散发性大肠癌和较之预后较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中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及与错配修复基因(MMR)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1年10月19个家系的家族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20例;选择同期本院收治的散发性大肠癌23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及PCR技术检测两组患者COX-2表达及MMR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HNPCC大肠癌中COX-2高表达率为40.0%,散发性大肠癌中COX-2的高表达率为9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72,P〈0.05)。HNPCC大肠癌中MMR表达缺失率为70%,散发性大肠癌中MMR表达缺失率为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72,P〈0.05)。MMR表达缺失的遗传性大肠癌及散发性大肠癌COX-2高表达率(21.4%、66.7%)均明显低于MMR阳性表达者(83.3%、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57、5.039,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NPCC大肠癌MMR表达缺失率与COX-2低表达率呈正相关(r=1.176,P〈0.05),散发性大肠癌患者中,MMR表达率与COX-2高表达率呈正相关(r=1.869,P〈0.05)。结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中COX-2的表达较散发性大肠癌减低,MMR基因表达缺失率增高,COX-2、MMR基因表达情况在遗传性非息肉型结直肠癌的筛查及发病机制的研究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和组织抑制因子-2(TIMP-2)表达与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肿瘤组织石蜡标本30例、正常大肠黏膜石蜡标本28例.观察其MMP-7和TIMP-2表达的差异;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综合分析.结果 MMP-7和TIMP-2的表达与HNPCC 的性别、肿瘤大小和部位无关,而与肿瘤侵犯深度和转移密切相关;两组中MMP-7、TIMP-2的表达率差异显著;且MMP-7与TIMP-2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MMP-7和TIMP-2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并且MMP-7和TIMP-2的表达和肿瘤的侵袭有关.  相似文献   

12.
最近,人们对肿瘤的遗传基础有了新的认识,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导致一种遗传性结肠癌的基因,这种结肠癌是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癌(HNPCC)。尽管HNPCC并不是易于找寻其遗传本质的唯一遗传性结肠癌,但它却是最常见的一种。每200人中就有一人携带它的缺陷基因,15%的结肠癌发生与它有关。两个分别研究组都有此新发现。一个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的筛选标准.方法对符合AmsterdamⅡ标准的9个家系进行随访和回顾.结果9个家系均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发病年龄较散发大肠癌明显提前,多原发癌和低分化癌多见.结论AmsterdamⅡ标准相对严格,简化该标准有助于HNPCC的临床筛选工作.  相似文献   

14.
最新研究提示,所有结肠癌患者术后都应进行Lynch综合征检查以确定是否患有携带高风险癌症的遗传性综合征。2%~3%的结肠癌患者可能携带遗传性变异基因,即Lynch综合征,亦可称为遗传性非息肉结肠癌(HNPCC)。研究人员认为,对Lynch综合征的筛查有助于患者获得相关的遗传学信息咨询和检测以鉴别是个体发病或家族性疾病;此外,检测还可帮助医生准确评估患者的长期预后。来自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综合癌症研究中心的Arthur G.James肿瘤医院和Richard J.Solove研  相似文献   

15.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是一种显性遗传性综合征。因其病因特殊、临床病理特点突出,HNPCC成为大肠癌研究的热点。虽然HNPCC的发病年龄早、病理分化差、多原发癌多见,但其预后却明显好于散发性大肠癌。原因为:在获得诊断时HNPCC比散发性大肠癌的侵袭更弱、转移更少。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和组织抑制因子-2(TIMP-2)是诸多参与大肠癌侵袭、转移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MMP-7通过分解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造成肿瘤的侵袭、转移,而TIMP-2则是其特异性抑制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青年(年龄≤40岁)大肠癌中微卫星不稳定发生率,探讨其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73例中国南方青年大肠癌患者,运用显微切割技术准确获取结直肠癌组织和对应的正常肠黏膜组织,对5个微卫星位点进行不稳定性检测.结果 41(56.16%)例为微卫星高度不稳定,21(28.77%)例为微卫星低度不稳定,11(15.07%)例为微卫星稳定,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发生率随着患者年龄的降低而迅速增加.结论 青年大肠癌微卫星不稳定分析能预测DNA错配修复基因变异发生情况,从而有效地进行HNPCC患者及家系的初步筛查.  相似文献   

17.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方法:选取1999年10月~2007年10月我院收治的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15家系60例患者组成HNPCC组,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散发性大肠癌58例组成散发组:回顾分析两组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差异。结果:HNPCC组和散发组在性别方面无显著差异,但在发病年龄、肿瘤部位、病理类型、肿瘤分期和预后方面差异显著。HNPCC具有发病年龄早、病理分化差、右半结肠多见、多原发癌多见的特点,但其5年生存率好于散发性大肠癌。结论:HNPCC的临床病理特点突出.其生物学行为与散发性大肠癌明显不同,预后比散发性大肠癌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腺瘤及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及其与错配修复(MMR)基因蛋白表达、微卫星不稳定(MSI)之间的关系.方法 来源于33个HNPCC家系的大肠腺瘤28例、大肠癌14例,随机留取经病理确诊的32例散发大肠腺瘤和24例散发大肠癌标本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PCR技术,检测腺瘤及癌组织中COX-2、MMR基因(hMLH1、hMSH2、hMSH6)蛋白表达及BAT-25、BAT-26、D2S123、D5S346、D17S250 5个微卫星位点的MSI状态.结果 COX-2在HNPCC腺瘤及癌组织中高表达率分别为53.6%(15/28)、42.9%(6/14),在散发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高表达率分别为62.5%(20/32)、91.7%(22/24),HNPCC癌组织中的COX-2表达明显低于散发大肠癌(P<0.05).HNPCC大肠癌中MMR蛋白表达缺失率、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发生率[均为71.4%(10/14)]明显高于散发大肠癌[均为12.5%(3/24),均P<0.05].10例MMR蛋白表达缺失的HNPCC大肠癌中,8例为COX-2低表达;4例MMR蛋白表达阳性的HNPCC大肠癌全部为COX-2高表达.在MMR表达缺失的HNPCC大肠癌、HNPCC腺瘤、散发大肠癌中COX-2的表达均显著少于MMR表达阳性者(均P<0.05).MSI-H的HNPCC大肠癌、HNPCC大肠腺瘤、散发大肠癌中COX-2低表达率分别为80.0%(8/10)、66.7%(12/18)、66.7%(2/3);与微卫星稳定(MS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散发性大肠癌相比,COX-2在HNPCC大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减少;COX-2在大肠腺瘤及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与MMR蛋白表达缺失和MSI-H呈明显的负相关;COX-2、MMR蛋白表达、MSI的检测对于进一步研究大肠肿瘤的发病途径及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系hMLH1/hMSH2生殖系突变的情况.方法:选择13个符合Amsterdam标准的HNPCC家系中的先证者,利用DNA 测序检测hMLH1/hMSH2基因突变情况.对其中不携带hMLH1/hMSH2生殖系突变的HNPCC 家系,利用免疫组化检测hMLH1/hMSH2基因表达、PCR-SSCP检测先证者肿瘤组织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结果:13个HNPCC家系的先证者中有3例检测不到hMLH1/hMSH2的生殖系突变.3例无hMLH1/hMSH2突变的先证者中,肿瘤组织的微卫星不稳定检测均为MSI-H,免疫组化检测hMLH1/hMSH2基因表达正常.结论:3个严格符合Amsterdam标准的HNPCC家系中未发现hMLH1/hMSH2基因系突变,提示可能存在其他基因突变导致该3个家系HNPCC肿瘤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系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符合Amsterdam标准Ⅱ的8例HNPCC家系资料,绘制家系图谱。结果HNPCC发病率为1.59%,8个HNPCC家系总发病人数为31例,其中结直肠癌患者为25例,肠外相关肿瘤6例,8例先证者中6例为女性,2例为男性,4例发病年龄小于40岁,发病部位位于右半结肠为2例,左半结肠3例,直肠3例,组织学分型以中至低分化腺癌为主;均未出现淋巴结及远处转移;8例先证者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异常的为5例。结论HNPCC先证者发病年龄轻,组织学分型较好,家系成员发病率高,对其家族成员进行定期检查和及时治疗将能有效地预防其发生并降低死亡率;MMR基因突变检测对提高HNPCC的诊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