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分析胃息肉临床、病理学特点,探讨胃息肉内镜下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7月施行内镜下息肉治疗(包括活检钳钳除、高频电凝电切、氩离子凝固术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118例病例,共162枚息肉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息肉的位置、形态、大小、病理情况、治疗方式以及治疗后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162枚息肉分布的部位以胃窦、胃体为主,分别占46.91%、29.63%;息肉的形态主要为山田Ⅰ型和山田Ⅱ型多见,分别为33.95%、29.01%;息肉的大小以0.5~1.0cm的为主,占60.49%;病理类型以炎性息肉和增生型息肉多见,分别占45.68%、37.65%。162枚息肉均予内镜下切除,治疗过程中,21枚采用活检钳钳除,65枚采用圈套电凝电切,51枚采用氩离子凝固术,25枚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检查是诊断胃息肉的最佳方法,内镜下息肉切除是胃息肉的首选治疗方法,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内镜下清创术治疗胃溃疡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内镜下病灶清创对溃疡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 78例经内镜和病理确诊为胃溃疡病人 ,分别采用内镜下病灶清创并于病灶表面喷洒 10 %枸橼酸铋钾溶液加口服丽珠得乐 (治疗组 )和口服雷尼替丁加丽珠得乐 (对照组 )治疗 ,于第 2周及第 4周及第 8周复查胃镜 ,观察溃疡病灶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 5 2例 2周、4周及 8周治愈率分别为 5 3 8%、82 7%及 88 5 % ,对照组 2 6例 4周及 8周治愈率为 68 4%及 76 9% ;治疗组中溃疡病灶 <0 5cm的 17例全部治愈 ,0 5~ 0 9cm的治愈率为 91 3 % ,而>1 5cm则无效 ,治疗效果与病灶大小呈负相关 (R =0 45 5 ,P <0 0 5 )。结论 内镜下溃疡病灶清创术加病灶表面喷洒加口服枸橼酸铋钾对胃溃疡疗效十分满意 ,且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内镜检查时一次完成 ,无副作用 ,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院于2003年2月-2005年2月采用内镜下微波治疗痘疹型胃炎42例,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胃息肉是指胃黏膜增生形成的向胃腔内隆起的增生性病变,临床上绝大部分胃息肉是在内镜检查中偶然发现的。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开展和消化内镜的普及,多首选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行息肉摘除[1]。我院于2012-03~08应用德国爱尔博电子公司生产的ERBE VIO 200S电外科工作站,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内镜下胶圈套扎术在治疗胃息肉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间,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消化一科经过胃息肉胃镜下诊治的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高频电切除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胶圈套扎治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及手术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时间上比较(t=4.002,P=0.028),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明显并发症出现,复查息肉均消失。结论采用内镜下胶圈套扎术治疗胃息肉,本方法简便易操作,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并发症较少,疗效确切,所需要的诊断和治疗设备简单,费用低廉,值得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胃息肉是胃黏膜局限性良性隆起病变,病理上分为非腺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1].非腺瘤性息肉直径多在1 cm以下,常伴有慢性胃炎,癌变机会很小;腺瘤性息肉直径多在0.5~2.0 cm,可发生癌变.胃息肉药物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息肉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胃息肉患者74例,根据随机对照表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7例.2组患者均给予健康指导、入院常规检查、饮食调理、心理护理等常规治疗和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高频电切术,试验组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2组术后根据患者情况使用抑制胃酸分泌药物以及胃粘膜保护剂,连续用药14d.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PG)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治疗前后PGⅡ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数据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PGI、PGR、G-17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发现试验组患者治疗后P GI、P GR、G-17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发现,此治疗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胃蛋白酶水平提高患者血清胃泌素-17,且此治疗方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微波消化内镜专用治疗仪是一种通过高能热效应使组织瞬间凝同,使人体组织吸收微波能量后热度增高,产生热效应的治疗仪器。具有损伤小、止血功能大等特点,其热效应使局部组织血管扩张,血循环加速,组织代谢增快,自细胞乔噬作用加强,促进局部病灶代谢产物吸收,产生消炎、消肿的作用;温热作用义可解除肌肉痉挛,消除堆积乳酸而使疼痛缓解。消化道息肉和疣状胃炎(VG)是常见的消化道病变,内镜下治疗方法有激光、热凝电极等,均有不同的疗效。我们采用内镜微波治疗胃息肉和疣状胃炎,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息肉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158例胃息肉患者,有186枚息肉,通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并给予针对性患者,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息肉治愈率95.16%,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切除胃息肉降低外科手术创伤性,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创伤小,易被接受;围术期给予有效护理,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胃息肉患者的护理要点及疗效观察。方法:对132例胃息肉患者在操作过程中加强其心理指导,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及护理。结果:132例患者治疗成功,住院天数为5d。结论:内镜治疗胃息肉安全、方便、创伤性小,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可确保疗效,使患者康复较快。 相似文献
13.
我院2002年10月至2004年4月,应用富士88系列医用电子内镜,国产立德电子LDRF—50A型多功能射频治疗仪,摘除食管、胃、十二指肠、大肠息肉共计50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息肉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90例胃息肉患者,共120枚息肉,均通过内镜下给予黏膜切除术治疗,并在围术期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分析其效果。结果本组90例患者(120枚息肉)中,115枚息肉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之后其病灶完整被切除,治愈率为95.83%(115/120);剩下的5枚息肉予行第2次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有3例(3.33%)患者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出血,通过内镜止血后停止,1例(1.11%)患者在术后出现迟发性出血,通过给予保守治疗停止出血。90例患者均未出现感染、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对于胃息肉患者采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效果较好,治愈率高,且能够减少对患者的创伤,操作简单;在围术期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16.
2003年3月至2006年3月笔者在鼻内镜下射频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6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临床资料69例患者中,男41例,女28例;年龄16岁~54岁,平均年龄28岁;病程1a~20a,平均病程3.5a;全部病例均有非季节性鼻阻塞、流涕和长期使用鼻腔收缩剂史。检查发现:鼻黏膜 相似文献
17.
我院于2006年10月至2008年4月应用四川绵阳里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制造的LDRF-50型多功能射频治疗仪,输出功率在20J~30J之间对65例患者进行治疗,摘除食管、胃、十二指肠、结肠息肉及胃窦疣状改变共计103颗。对于其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胃肠道息肉指黏膜隆起局限性增生而形成的肿物,按部位可分为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及大肠息肉[1]。胃肠道息肉属癌前病变,不同病理类型的息肉癌变率不同(1.6%~20%)[2]。胃肠道腺瘤性息肉更容易癌变。为防止胃肠道息肉的癌变,需行手术切除。2010年1月至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