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海南地区胆石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海南地区135例胆石病患者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因素调查,对术中取得的胆石进行化学成份测定。 结果 胆管结石占51.9%,胆固醇类结石占65.9%。城镇居民、高脂饮食及肥胖者的胆囊结石发病率高,而农村居民、低脂饮食者的胆管结石发病率高。胆管结石患者的肌汁细菌培养阳性率(65.7%)高于胆囊结石患者的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18.5%)。结论 海南地区胆石的分布部位胆囊结石与胆管结石比例接近;类型以胆固醇类结石为主。职业、生活条件、饮食习惯等因素与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的发病率有关。高脂饮食及肥胖是造成胆囊结石的主要因素,而低营养、低脂饮食与胆管结石的形成有关。反复胆道细菌感染在胆管结石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胆道外科几个焦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胆石病的变迁  过去50年中,我国的胆石病状况已有明显的改变。胆石、胆道感染、寄生虫病曾是我国的主要胆道疾病,原发性胆管结石约占胆石病的50%。1983~1985年由中华外科学会组织的全国胆石病11342例手术病例的调查,结果显示52.8%为胆囊结石,11.0%为继发性胆管结石,20.1%为原发性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占16.1%,因而胆固醇性结石的相对发病率比以往已略有升高。10年之后(1992年)的第二次全国调查,在3911例胆石手术患者中,胆囊结石相对发病率明显上升,达79.9%,原发性胆管结石发病率降至6.1%,肝内胆管结石为4.7%,此种显著…  相似文献   

3.
胆囊结石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胆囊结石是我国的常见病之一。长期以来 ,许多学者致力于胆固醇性结石发病机理的研究。胆固醇性结石病是一种多因素疾病 ,其发病机理的主要方面是胆汁胆固醇分泌增加导致的胆汁胆固醇饱和指数升高。近年来遗传流行病学和动物模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 ,基因研究有可能成为揭示胆石发病机理的一个突破点。本文就胆囊结石成因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1 致石基因遗传流行病学和动物模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 ,基因因素对胆囊结石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胆石病的遗传模式可能是多基因参与。1.1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胆固醇结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遗…  相似文献   

4.
青岛及胶东地区胆管结石成分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半个世纪以来,原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病是青岛及胶东地区的常见与多发病,在胆石病病种构成比中,胆管结石始终多于胆囊结石;在胆石成分方面,始终以胆红素结石为主,是该地区胆石病的突出特点。近年来该地区胆道蛔虫病已经极少出现,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发病率也呈现降低的趋势。我们期望通过定期胆管结石成分调查,观察胆石成分及胆石成因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胆囊结石是普外科常见的疾病,其中大多数结石中胆固醇含量超过50%,属于胆固醇结石。自上世纪60年代,国内外研究者对胆石发生机制的探索形成了3个共识,成为胆石病的经典学说:①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是胆囊结石发生的必要条件与胆石形成的基础;②胆汁中促/抗成核因子平衡的破坏,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老年人胆石病患病率,分析其危险因素,以防治胆石病.方法:在绍兴市城乡人群中以健康体检形式对4634例胆石病患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老年人胆石病患病率为16.23%,其中胆囊结石患病率为13.76%,胆管结石患病率为2.46%, 胆囊结石组中女性患病率(18.06%)高于男性(9.50%,P<0.01);胆囊结石组的体重指数(BMI)、血清胆固醇(CHOL)、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甘油三脂(TG)和空腹血糖水平均高于胆管结石组和非胆结石组,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其他两组. 结论绍兴市老年人胆石病患病率较高.超重或肥胖伴有高脂血症和糖代谢异常与胆囊结石形成关系密切,而与胆管结石形成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7.
对二十一世纪胆石病研究方向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世纪的胆石病研究与其他医学领域一样,成就与挑战并存。今年是21世纪的开端,在新旧世纪的交替之际,回顾昨天,评估今日,以思考明天的发展方向。 胆石病研究的过去 20世纪的胆石病研究经历了若干阶段[1,2]。前半个世纪主要集中于胆石的形态学检查和化学成分的分析,认识到人类的胆石可分为胆固醇结石和胆色素结石两大类。进而认识到胆石的化学成分不仅与胆石产生的部位有关,而且有不同的成石机制。胆囊结石大多以胆固醇为主要成分,部分是黑色素结石。胆固醇类结石呈放射状或放射年轮状排列,镜下可见大量胆固醇结晶。胆管…  相似文献   

8.
黄燕  陈盼盼  冯贤松  陈庆 《腹部外科》2010,23(4):234-235
目的探讨20世纪70年代和21世纪初胆石类型患病率的变化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1970年1月至1979年12月年间200例胆石症手术病人和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年间200例胆石症手术病人胆石类型、患病率的变化。结果 20世纪70年代胆石类型以胆色素结石为主(49.6%),胆道寄生虫病、胆囊与胆道感染、肝硬化、低蛋白低脂饮食是其危险因素(OR1);21世纪胆石类型以胆固醇结石为主(67.0%),血清胆固醇浓度偏高、高糖高脂饮食、体质量指数≥26kg/m2、患糖尿病是其危险因素(OR1)。结论 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随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改变,胆石类型从胆色素结石为主变为胆固醇结石为主,应针对其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临沧佤族地区胆石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手术治疗的2870例胆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岁以下9.9%,40~59岁53.7%。胆囊结石90.8%,胆总管结石7.6%,肝内胆管结石1.6%。胆固醇结石67.9%,胆色素结石32.1%。结论临沧佤族地区胆石病的结石类型以胆固醇结石最多(67.9%),女性多于男性(2.1∶1);胆囊结石均高于国内统计资料;高发年龄段为40~59岁。  相似文献   

10.
肝内胆管结石病是指因原发于肝内胆管的结石以致所在胆管梗阻而见症的胆石病,它不同于原发于胆囊以胆固醇为主的胆石病。肝内胆管结石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可见于世界各地,但较少发生的纯胆红素结石.常称黑胆石,多系溶血性贫血等疾病伴高胆红素胆汁所致;另一种则多见于亚洲沿海国家,是以胆红素钙为主或并少量胆固醇的混合性结石,且常伴感染而以急性梗阻性脓性胆管炎见症,并成为此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胆石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附8 585例分析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胆石病临床流行病学现状。方法:根据中华医学会胆道外科学组制定的全国胆石病临床调查表,对广西地区19年期间(1981.1-1999.12)经手术治疗的8585例胆石病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流行病学登记调查,资料经计算机整理后用PEM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胆石病中肝内胆管结石的构成比有上升趋势,在农民患者中肝内胆管结石在胆石症中的构成比由1981-1985年间的23.4%上升到1991-1999年间的55.8%,而性别的构成比差别不大,肝内胆管结石发病高峰年龄为31-40岁,病死率在胆石病中最高。结论:肝内胆管结石仍然是非常多见的疾病,在农民中发病率甚至有显著上升,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明确细菌在胆固醇结石发病机制中的地位。方法 用半定量PCR结合16SrRNA序列对照法,测定38例胆囊结石病人的胆石、胆汁和胆囊黏膜细菌DNA阳性率和菌落数,并取17例非胆石病人的胆汁和胆囊黏膜作为对照。用散射比浊法测定相应胆汁和黏膜中IgA、IgG、IgM含量。结果 胆石组和非胆石组胆汁细菌DNA阳性率分别为77%和67%,菌落数分别为3.23cfu(对数值)和2.43cfu,胆囊黏膜细菌DNA阳性率分别为64%和69%,菌落数分别为3.28cfu和3.67cfu,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两组间胆汁和黏膜IgA、IgG、IgM含量也无显著差异。菌落数与免疫球蛋白含量无相关性。结石核心和外周的细菌DNA阳性率分别为79%和82%,菌落数分别为3.19cfu和3.26cfu纯胆固醇结石细菌DNA阳性率为100%(3/3)。结石中胆固醇含量与细菌DNA阳性率无关。胆石组细菌DNA阳性者与阴性者的胆囊黏膜IgA、IgG含量均有显著差异。术前1h用抗生素者胆汁菌落数显著减少,但是黏膜菌落数无显著差异。结论 胆固醇结石病人与非胆石症人群胆道细菌感染率相似,不能仅凭结石中存在细菌来肯定细菌对胆固醇结石形成的作用。胆囊黏膜细菌与IgA、IgG含量增高有关,可能间接参与胆固醇结石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胆固醇类结石患者和非胆石症患者胆道细菌感染情况.方法 用不依赖细菌培养的半定量PCR和16SrRNA序列对照法,检测76例胆固醇类结石患者胆囊黏膜、胆汁和胆石中细菌DNA,与34例非胆石患者对照.结果 胆石组和非胆石组胆汁细菌DNA阳性率分别为77%和67%,胆囊黏膜细菌DNA阳性率分别为64%和69%,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石组细菌种类主要为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动杆菌、链球菌、鞘氨醇单胞菌、脆弱类杆菌和痤疮丙酸杆菌,胆石组菌种比非胆石组丰富,非胆石组菌种基本上均能在胆石组中找到.结论 胆固醇结石与非胆石症患者胆道细菌感染率相似,胆固醇结石中存在细菌不足以证明细菌参与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多发胆固醇结石患者胆囊炎症程度较高,可能与结石形成有关.对多发和单个胆固醇结石患者胆道细菌感染状况及与免疫球蛋白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对照研究.方法 :用半定量PCR法测定分析38例胆囊结石患者胆石、胆汁和粘膜的细菌DNA阳性率和菌落数,并测定相应胆汁和粘膜IgA、IgG、IgM含量.结果 :单个和多发胆石组的胆汁细菌DNA阳性率分别为75.0%和73.7%,胆囊粘膜细菌DNA阳性率分别为66.7%和64.0%,结石核心的细菌DNA阳性率分别为57.1%和85.7%,结石外周细菌阳性率分别为71.4%和85.7%,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间胆汁和粘膜IgA、IgG、IgM含量差异无显著性,菌落数与免疫球蛋白含量不相关.多发胆石组粘膜细菌DNA阳性者的胆囊粘膜IgA、IgG含量高于阴性者(P<0.05).单个和多发胆石组胆汁胆固醇饱和指数(CSI)差异无显著性,各组内胆汁细菌阳性与阴性者的CSI差异也无显著性.结论 :多发和单个胆固醇结石患者胆囊细菌感染率相似,细菌感染不是多发胆固醇结石患者胆囊炎症严重的原因.多发胆固醇结石患者胆囊粘膜细菌与IgA、IgG含量增高有关,可能间接参与胆固醇结石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5.
胆石病成因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3500年以前古埃及木乃伊和2000年前长沙西汉女尸体内,已发现胆结石病。至今胆石病依然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据世界流行病学调查,成年人发病率为10%-20%,并且有日趋增加的倾向,胆囊结石70%-80%为胆固醇结石。目前国内外学者多认为代谢因素是引起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主要因素,同时病因是多方面的,是多种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的结果。现将胆石病成因方面的研究与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广西胆石病的19年变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胆石病流行的相关因素及其现状,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资料。方法:采用全国胆道外科学组制定的胆石病临床调查表,到各地市组织各医院有关人员,将经手术证实为胆石病的原始住院病历带到会上逐项填写;计算机整理后用PEM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胆石病男女比例基本持平;高峰年龄为51-60岁;但肝内胆管结石高峰年龄前移10-20岁;胆囊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的相对发病率均明显上升;病死率下降。结论:肝内胆管结石尚不是一个在消失中的疾病;必须提高对胆石病特点和变迁的再认识,以取得胆石病外科治疗方法新的进展和突破。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临沧佤族地区胆石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手术治疗的2870例胆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岁以下9.9%,40~59岁53.7%。胆囊结石90.8%,胆总管结石7.6%,肝内胆管结石1.6%。胆固醇结石67.9%,胆色素结石32.1%。结论临沧佤族地区胆石病的结石类型以胆固醇结石最多(67.9%),女性多于男性(2.1:1);胆囊结石均高于国内统计资料;高发年龄段为40~59岁。  相似文献   

18.
18 079例胆石病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我院近6年所收治胆石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根据中华医学会胆道外科学组制定的全国胆石病临床调查表,对我院6年期间(2000年1月-2005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18 079例胆石病患者分为:胆囊结石组、胆总管结石组、肝内胆管结石组、胆囊 胆总管结石组、胆总管 肝内胆管结石组、胆囊 肝内胆管结石组、胆囊 胆总管 肝内胆管结石组,进行分组统计.观察各组发病年龄、性别、职业、地域等回顾性临床流行病学资料,经计算机整理后应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胆囊结石的比例显著升高(81.77%),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胆囊结石病发病的高峰年龄为40~69岁,占胆囊结石总例数的76.8%;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以及单纯胆总管结石的发病高峰年龄为70~79岁,占该两组病人数量的31.29%;肝内胆管结石的高发年龄为40~59岁,占该组的55.94%;胆囊合并肝内胆管结石的高峰年龄为60~69岁,明显高于全国的统计数字,与饮食习惯及人口老龄化关系密切.不同部位胆石病男女比例明显不同,女性患者构成比明显高于男性患者.结论: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胆石病的病种构成已经发生明显变化.胆石病占我院住院病人的比例较高,其中胆囊结石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的胆石病患者,所收治患者中在发病高峰年龄、性别、职业构成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胆囊结石已成为一种严重困扰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从全世界范围来看,70%~80%的胆囊结石为胆固醇结石[1]。对胆囊结石,尤其是胆固醇结石成因的研究一度成为胆道外科的热点。经过40多年的探索,这一研究已经从最初的对胆石、胆汁理化性质的分析,深入到了分子生  相似文献   

20.
执着追求胆石病的预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胆石病预防的必要性胆囊结石的类型多数以胆固醇为主要成分,目前是世界范围的常见病,西方国家的胆囊结石病发病率普遍较高,文献报道为15%~20%[1]。以往我国的胆石病以胆色素结石为主,上世纪80~90年代起开始出现转变。1992年上海地区第2次胆石病调查显示胆囊结石病占全部胆道结石的78.9%,胆固醇结石占83.8%[2]。1986年国内两份大样本自然人群调查,胆石病发病率分别为8.2%(天津)和4.4%(上海)[3,4]。2000年上海地区的人群调查显示胆囊结石病的发病率增加到8.5%,70岁以上年龄组达26.0%[5],发病率已接近西方国家水平。胆囊结石的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