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安卡红曲(Monascus anka)中的化学成分。方法体积分数为95%乙醇提取,硅胶柱色谱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分离化合物,运用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得6个化合物,分别为lunatinin(Ⅰ)、(±)monascodilone(Ⅱ)、monankarin E(Ⅲ)(、24R)-ergosta-7,22-diene-3β,5α,6-βtriol(Ⅳ)、2-乙酰基-3,5-二羟基苯乙酸(curvulinic acid,Ⅴ)、琥珀酸(Ⅵ)。结论化合物Ⅰ、Ⅳ、Ⅴ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为首次以消旋体的形式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降脂红曲产品国内现有的产品质量标准现状。重点对涉及我国几种降脂红曲产品的标准中有关技术内容进行探讨。现有的有些标准中对发酵菌种、发酵原料规定得过于具体,缺乏包容性及合理性;有的标准中对莫纳可林K的结构和检测方法规定的不够科学;有的标准中对桔霉素的限定指标过于苛刻,超过现有检测仪器的灵敏度,缺乏可操作性等。降脂红曲要走向国际市场,应根据现有的菌种、原料及生产技术,并参照国内外有关标准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产品标准。  相似文献   

3.
红曲为大米接种红曲菌发酵而成,能产生莫纳可林类、甾醇类、红曲色素等多种代谢产物,具有调脂、抗肿瘤、抗氧化、抗糖尿病等生物活性,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添加剂、发酵食品、生物催化等领域.主要综述了国内外红曲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红曲进一步的应用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艳  张现涛  秦民坚 《中草药》2010,41(8):1286-1288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功能红曲中红曲可林K(monacolin K)、红曲可林L(monacolin L)和脱水红曲可林K(dehydromonacolin K)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5%磷酸(78∶22);检测波长238 nm;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5℃;进样量20μL。结果红曲可林K、红曲可林L和脱水红曲可林K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8~0.84、0.04~0.38、0.04~0.40μg;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2%、99.6%、99.3%,RSD分别为1.7%、1.5%、1.4%(n=9)。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活、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功能红曲中红曲可林K、红曲可林L和脱水红曲可林K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红曲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综合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分析红曲中的抗肿瘤作用活性成分及相关可能机制,为进一步拓展红曲的治疗范围及开发利用红曲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红曲是以大米为原料,经红曲霉发酵制成的紫红色米曲。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药食两用的历史。红曲可有效降低血中胆固醇,因为它含有HMG-CoA还原酶的竞争性抑制剂monacolin K。除了降脂效果以外,红曲还具有降压、降血糖、抗肥胖、防治老年痴呆及骨质疏松等功效。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红曲的生物活性及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使红曲的药用价值得到进一步的认识,并使红曲的应用前景更广阔。  相似文献   

7.
通过综合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分析红曲中的抗肿瘤作用活性成分及相关可能机制,为进一步拓展红曲的治疗范围及开发利用红曲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套基于DNA遗传标记技术的红曲菌株快速鉴定方法。方法:采用RAPD方法对分离收集的10个红曲菌株进行多态性分析,从菌株F中获得1个421 bp的特异RAPD标记片段F421。Blast分析未发现F421序列(GenBank登录号EF063107)与GenBank中相关序列有较高同源性。根据该序列设计特意引物,对10个红曲菌株进行PCR检测。结果:利用所获得的特征性片段扩增区域(SCAR)标记能能在1 d内准确地鉴别出红曲F菌株。结论:利用SCAR分子标记技术对红曲菌株进行分类鉴别是红曲研究领域的新尝试,为推广应用SCAR分子标记技术对药用真菌进行菌株快速准确鉴定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们2000年2月-2003年6月使用安卡胶囊同时进行放射治疗恶性肿瘤43例,配对抽取与治疗组临床资料相当的同期单纯放射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43例,对比观察局部肿瘤消失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红曲起源新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东  谢静  王敏  陈振德  原文鹏 《中药材》2007,30(4):484-487
目的:考证中药红曲的起源。方法:查阅文献并整理考证。结果:唐.徐坚《初学记》是一部类书,抄录东汉王粲的诗赋“七释”的内容应属可信。红曲之名最早出现在东汉应无怀疑。结论:红曲至少起源于汉代。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the aerial parts of Hypericum beanii. Methods Various chromatographic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separate the constituents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extensive spectroscopic interpretation. Results Fifteen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aerial parts of H. beanii. 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as hyperbeanol E(1),(E)-linalool-1-oic acid(2),(4S,5R)-5-(4′-methyl-3′-pentenyl)-4-hydroxy-5-methyldihydrofuran-2-one(3), benzoic acid(4), 4-(3-O-3″)-3″-methylbutenyl-6-phenylpyran-2-one(5), 4-hydroxy-4a,7-dimethoxy-4,4a-dihydrodibenzo-p-dioxin-2(3H)-one(6), isoimperatorin(7), 2,3-dimethoxyxanthone(8), 3,4-dihydroxy-2-methoxyxanthone(9), osajaxanthone(10), nigrolineaxanthone F(11), hypercohone G(12), betulinic acid(13), oleanolic acid 3β-caffeate(14), and isoastilbin(15). Conclusion Compound 1 is a new menthane monoterpene derivative which owns an extra lactone ring. Compounds 2–7 and 10–15 are isolated from genus Hypericum Linn. for the first time and the other compounds are first obtained from the plants in H. beanii.  相似文献   

12.
丝石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丝囱竹(Gypsophila oldhamiana Miq.),又名霞草,为石竹科石头花属植物。产于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河南。民间多以其根部入药,作“山银柴胡”用,主要用于治疗阴虚肺劳、骨蒸潮热、盗汗、小儿疳热、久疟不止。丝石竹已报道的化学成分有甾醇类、脂肪酸类和皂苷类等。为了使丝石竹在临床上得到正确应用并进一步开发其药用价值,我们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本文报道从中分离和鉴定的11个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研究蜈蚣藻的活性成分。方法:使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 和 HPLC 分离、纯化, 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 15 个化合物, 分别为 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1), 4-羟基-3, 5-二甲氧基苯甲醛(2)、3-溴-4, 5-二羟基苯甲醛(3)、2-溴-4, 5-二羟基苯甲醛(4)、3-溴-5-羟基-4-甲氧基苯乙酸(5)、24-羟基-乙烯基-胆甾醇(6)、3-吲哚甲酸(7)、尿嘧啶(8)、尿嘧啶核苷(9)、岩藻甾醇(10)、植醇(11)、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12)、硬脂酸(13)、软脂酸(14)和甘露醇(15)。结论:1~15 均为首次从蜈蚣藻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川芎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化学成分。方法溶剂提取,色谱分离,光谱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经结构鉴定为:芥子酸(sinapic acid,Ⅰ)、β-谷甾醇(β-sistosterol,Ⅱ)、Z-6,8’,7,3’-二聚藁本内酯(Z-6,8’,7,3’-diligustilide,Ⅲ)、阿魏酸(ferulic acid,Ⅳ)、4-羟基-3-丁基苯酞(4-hy-droxy-3-butyl-phthalide,Ⅴ)、孕烯醇酮(pregnenolone,Ⅵ)。结论化合物Ⅰ、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袁桥玉  刘新桥 《中药材》2018,(2):346-349
目的:研究中药毛慈菇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反相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毛慈菇9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eoechinulin A(1)、blespirol(2)、落叶松脂醇(3)、hydroxytyrosol-4-β-D-glucoside(4)、3',5-dimethoxy-3-hydroxybibenzyl(5)、1-(4-羟苄基)-4,7-二羟基-2-甲氧基二氢菲(6)、阿魏酸(7)、5-羟甲基糠醛(8)、对羟基苯甲酸(9)、对羟基苯丙酸甲酯(10)、batatasinⅢ(11)。结论:其中,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购自青海的藏药青藏大戟(Euphorbia altotibetica)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法分离化学成分,通过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与结论:从青藏大戟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主要运用超导核磁共振(NMR)技术,结合文献中已报道的波谱数据等,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S-(+)-1,5-二苯基-3-羟基-1-戊酮(1)、东莨菪素(2)、伞形花内酯(3)、松树脂醇(4)、(+)-丁香脂素(5)、西瑞香素(6)、异新狼毒素A(7),这7个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 et Zucc)的化学成分。方法实验分别以石油醚-乙酸乙酯(9∶1、7∶1、5∶1、3∶1、1∶1)作为硅胶柱色谱梯度洗脱剂,收集到的组分经制备HPLC进一步分离纯化,1H-NMR、13C-NMR、DEPT等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的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出8种化合物,分别是:22(Z)-麦角甾-4,6,8,22-四烯-3-酮(1)、(22E,24R)-豆甾-1,4-二烯-3-酮(2)、(E)-乙基十八碳-16-烯酸乙酯(3)、齐墩果酸(4)、大黄素(5)、白藜芦醇(6)、白藜芦醇苷(7)和6’-没食子酸-4-O-D-白藜芦醇苷酯(8)。结论化合物(1) 22(Z)-麦角甾-4,6,8,22-四烯-3-酮为新的天然产物(专利号:ZL 2013 10205435. 5),化合物(2)及(3)为虎杖药材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8.
金毛七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阳  崔莹 《中药材》2012,(7):1095-1097
目的:研究金毛七Astilbe myriantha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柱层析、重结晶等多种分离技术,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金毛七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对羟基苯甲酸甲酯(2)、阿魏酸(3)、岩白菜素(4)、没食子酸(5)、(+)-儿茶素(6)、3β-acetoxy-6β-hydroxy-olean-12-en-27-oic acid(7)、3β-hydroxyolean-12-en-27-oic acid(8)、3β,6β-dihydrolean-12-en-27-oic acid(9)和3β-hydroxyurs-12-en-27-oic acid(10)。结论: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藏药川西小黄菊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爱梅  鲁润华  师彦平 《中药材》2007,30(5):546-548
目的:对藏药川西小黄菊(Pyrethrum tatsienense)全草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利用普通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经超导核磁共振、质谱等现代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结果:从川西小黄菊的乙醇(95%)室温提取物中获得6个化合物,其结构被确定为:三十烷(1),亚油酸(2),松脂素(3),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4),betulabuside A(5),二氢丁香苷(6)。结论:这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