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目的 探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AM)的CT和MRI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接受盆腔CT或MR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AM患者,男1例,女10例,中位年龄36岁,分析AAM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 结果 7例会阴部或臀部皮下肿块穿越盆膈延伸至盆腔,2例位于外阴,1例位于会阴部向上延伸至左下腹皮下,1例位于腹膜后。7例接受CT平扫,与肌肉密度相比,其中5例呈等密度,1例呈等低混杂密度,1例囊实混合;5例接受增强CT扫描,2例呈缓慢强化,1例呈絮状及分隔样强化,1例不均匀强化合并未强化囊变区,1例未见强化,其中2例出现漩涡样或分层状强化。8例接受MR检查,与肌肉信号相比,病灶T2WI高信号5例,稍高信号3例(1例合并显著高信号囊变区),5例出现典型漩涡状或分层样改变;T1WI低信号2例,稍低信号4例,等信号2例,其中3例病灶内部信号不均匀,2例内见条形或斑片样T1WI稍高信号。4例接受增强MR扫描,呈不均匀强化,1例见未强化囊变区。 结论 AAM表现为患者单侧会阴区逐渐增大的软组织肿块穿越盆膈进入盆腔,MR T2WI表现为高信号及漩涡样改变,MR及CT增强扫描缓慢强化为AAM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病例 女,39岁.2008年9月因脾大入院,B超发现盆腔囊实性占位,遂行CT扫描,考虑卵巢囊腺瘤,患者在我院行脾脏切除手术.2009年2月患者要求切除盆腔肿块,术前检查:查体:月经周期3~4/30 d,无痛经、下腹痛、尿频、便秘等症状,既往无外伤、腹部感染.妇检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红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正常范围,β2微球蛋白2.72 mg/L,CEA 1.61 μg/L,CA125 14.79 u/mL,AFP 3.06 Iu/mL,CA19-920.16 Iu/mL.2012年7月患者感觉下腹部坠胀感,尿急、尿频,临床诊断泌尿系感染,行超声检查:盆腔内见一巨大低回声团16.6 cm×10.9 cm×9.5 cm,边界清晰,其内见条状强回声.行CT检查后提示肿瘤复发,再次行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5.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临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总结1例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其诊断、治疗经过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患者3年前无诱因触及右下腹肿块,术后诊断为(腹膜后)低度恶性梭形细胞肉瘤.后因不全性肠梗阻在我院行腹内疝复位+回肠侧侧吻合术,后再次以腹膜后肿瘤入院,继之行右腹膜后肿瘤切除+右髂外动脉重建+右髂静脉结扎术,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为(腹膜后)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结论: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主要依据术后的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48岁,体检发现腹腔肿物半年余,无腹痛、腹泻等.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清CA125升高(181.61 U/ml).腹部CT示肝胃间隙见约9.4 cm×7.3 cm× 11.4 cm囊实性肿块,平扫CT值21 HU,边界清楚,增强后动脉期实性部分CT值42 HU(图1A),静脉期CT值93 HU.腹部M...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肌内黏液瘤的CT及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肌内黏液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4例接受MR检查(其中3例接受增强扫描),1例接受CT检查(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5例肌内黏液瘤患者中,股内侧肌内黏液瘤2例,腓肠肌内黏液瘤1例,腓骨长肌内黏液瘤1例,胸锁乳突肌后方肌内黏液瘤1例.MR平扫肌内黏液瘤旱与肌肉走行一致的椭圆形3例,呈不规则片状1例,均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4例接受增强扫描,3例呈不均匀渐进性强化,1例呈厚壁强化并可见结节.CT平扫肿瘤呈液性低密度肿块;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边缘环形强化,内部呈轻度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边缘及内部渐进性强化.结论 肌内黏液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但部分影像学表现不典型,MR增强扫描与病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62岁,以"发现右髋部肿物,行走时疼痛2个月"入院.体检:右髋部可触及约6 cm×5 cm肿物,右股上端内侧约15 cm×8 cm肿物,质硬,轻压痛,无明显移动.CT:右股内侧长收肌短收肌间可见13 cm×11 cm×10 cm软组织密度影,边缘模糊,密度不均,CT值13~25 HU,其内散在斑点状钙化及脂肪密度影.右侧阔筋膜张肌臀中肌间见6.6 cm×4 cm软组织密度影,界清,CT值25 HU.  相似文献   

9.
10.
病例男,58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胸部疼痛3月余。查体:左锁骨上可触及一肿大淋巴结,大小约5cm×4cm。心肺听诊无异常。睾丸检查正常。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CA15-3 66.4U/ml,CA125 37.7U/ml,CEA 120.85ug/L。胸部增强CT检查见左前上纵隔内浸润性生长软组织肿块,大小约10.7cm×9.7cm×9.8cm,左侧缘呈分叶状,与肺野界限较清,平扫密度较均匀,无钙化,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11.
12.
副鼻窦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副鼻窦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断的副鼻窦恶性肿瘤42例。均行X线和CT检查,加冠状位CT扫描24例,行MRI检查7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上颌窦源性22例,筛窦8例,蝶窦2例,另10例因肿瘤较大、侵犯范围广而无法判断来源。鳞癌28例,腺癌9例,纤维肉瘤4例,脂肪肉瘤1例。结论:X线对副鼻窦病变的诊断具有筛查作用,CT是明确诊断副鼻窦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MRI对副鼻窦恶性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15.
患者女,74岁,1年前摔伤后出现右额部皮下血肿并进行性增大,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既往高血压10年余.入院查体:神志清,右额部触及7 cm×7 cm肿块,整体质软、部分基底部稍硬,触之略有波动感,无压痛,移动度差.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6.
<正>患者男,25岁,间断复视5年、加重伴视物模糊6个月;既往体健,无外伤史。查体:视物模糊,双眼视力均0.4;瞳孔不等大,双眼眼裂变小、眼睑下垂,双侧颞上部视野缺损,眼球运动受限。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头颅CT/MRI:于中脑、脑桥及左侧丘脑见类圆形囊实性肿块,主体位于中脑,约25 mm×26 mm×28 mm, 边界尚清,平扫CT呈稍高密度,CT值约50 HU;  相似文献   

17.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