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眶隔及眼轮匝肌双重紧缩的睑袋整复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为提高睑袋整复术的效果,从理论与实际的角度探讨睑袋的形成原因及病理改变,采用眶隔及眼轮匝肌双重紧缩的方法进行睑袋整复术.方法:在局麻下,作下睑缘1~2mm的切口,皮下潜行剥离至骨性眶缘形成皮瓣,在眶隔膜表面分离形成与皮瓣形态一致的下睑眼轮匝肌瓣.打开眶隔,尽量还纳疝出的眶隔脂肪,如疝出的眶隔脂肪量较多,可部分切除.横向折叠缝合眶隔2~3针,向外上方提紧眼轮匝肌瓣,楔形切除适量的眼轮匝肌,断端固定在眶缘的骨膜上.最后,切除下睑多余的皮肤.结果:本组共40例,随访20例3个月~2年,除1例因眼轮匝肌切除过多而产生轻度下睑退缩外,其余均效果满意持久.结论:眶隔及眼轮匝肌双重紧缩的睑袋整复术,是针对下睑衰老机理及表现而进行的一种手术设计,可提高手术效果并延长术后有效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种保留下睑缘轮廓线的睑袋整形术.方法:在下睑睫毛下2~3mm处作切口,经轮匝肌下入路去除膨出眶脂和松弛皮肤,缩短眼轮匝肌悬吊于外眦,收紧眶隔,上移眼轮匝肌重叠缝合,重建下睑缘轮廓线.结果:350例患者均获良好效果,下睑缘轮廓自然.5例早期出现睑外翻,术后1月随访时外翻情况已消失,情况满意.结论:保留下睑缘轮廓的睑袋整形术能获得更好的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睑整复术后其下睑外翻的综合矫正方法。方法:本组病例采用皮瓣和肌瓣的游离,眶隔松解,切除下睑三角形组织瓣,眼轮匝肌悬吊等综合治疗方法予以矫正。结果:本组下睑皮肤松弛和睑袋整复术后并发严重下睑外翻患者15例16侧,采用综合下睑外翻矫正术后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应用综合方法矫正下睑外翻是一种可行的下睑外翻的矫正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我国维吾尔族人的睑袋手术整复.方法 皮肤入路下睑成形术切口,皮下分离0.5 cm后,在眼轮匝肌下与眶隔之间分离至眼轮匝肌下缘,形成阶梯状肌皮瓣.在眶下缘处,释放突出眶隔内的多余脂肪,形成几组脂肪瓣,将脂肪瓣填充,固定于眶下缘前方的凹陷区并缩紧眶隔.切除多余的皮肤和部分眼轮匝肌,将肌皮瓣上的眼轮匝肌与外眦部的骨膜悬吊固定.睑缘松弛者,行睑缘缩短术.结果 本组患者29例,21例获随访2~12个月,均获满意的美容效果.结论 本法整复维吾尔族人睑袋,不但可以预防传统睑袋手术的并发症,而且年轻化效果显著,同时适用于眶下缘凹陷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高龄睑袋患者的整复效果,防治睑外翻及术后睑袋的复发,自1994年12月以来我们对33例存在明显眼轮匝肌松弛的睑袋进行了整复。术前按SnapTest检查眼轮匝肌张力,发现该组病例均存在较明显的肌松弛。术中我们按常规去除睑袋内膨出的脂肪团后行下睑眼轮匝肌提紧。方法为:先在切口下作皮下分离,至睑板下部转向深面作肌下分离,如此双重分离的优点是保留了睑板前轮匝肌。该部分肌肉对睑板起着护托支持作用,保留该肌的目的在于预防术后睑外翻的发生。而对睑板下部及下眶缘前的轮匝肌通过在近外眦部的楔状部分肌剪除断端行内翻缝合以收紧松弛的肌肉,恢复眼轮匝肌张力,为防止睑袋的复发打下了基础。结果所有病例经手术后均获得满意疗效。术后随访一年亦未见有睑袋复发者。因此,我们主张对存在明显眼轮匝肌松弛的高龄睑袋患者行睑袋整复时,应在常规术式上辅以眼轮匝肌提紧术,以加强手术疗效,防止睑外翻及术后睑袋的复发。  相似文献   

6.
应用改良肌皮瓣法下睑袋整复术180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史绯绯  沈海燕  杨军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2):1650-1652
目的:探讨提高下睑袋整复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对180例下睑袋整复求术者,术中根据设计先去除多余的皮肤,用电刀切开眼轮匝肌、眶隔,将膨出的三团脂肪予以去除,伸展眼轮匝肌,再去除多余皮肤,将切口上、下缘眼轮匝肌重叠缝合,依次缝合皮肤。结果:术后恢复迅速,下睑皮肤平整,无睑退缩且睑缘有适度"眼轮匝肌门槛"形成,远期瘢痕不明显。出现暂时性睑外翻1例,随访效果满意。结论:通过对下睑袋整复术式的改良,有效地加快恢复、减轻了术后的并发症,改善下睑外形,达到微创年轻化矫治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肌皮瓣法在混合型睑袋整形术中的应用价值和注意事项。方法 2004年7月~2010年4月以斜切口改良肌皮瓣法行混合型睑袋整形术733例1466只睑袋。于下睑缘下方1~2mm处作横行皮肤切口,再于皮肤切口下方1~2mm作眼轮匝肌斜行切口,钝性剥离肌皮瓣达眶骨缘水平。切开眶隔(横向,长1.5cm),切除突出的眶隔内脂肪。嘱求美者双目向额部凝视,将肌皮瓣平铺后呈斜面剪去多余的眼轮匝肌和皮肤。以7-0单股尼龙美容线连续缝合皮肤。结果术后7d~14个月随访,最终满意率为100%。733例1462只睑袋术后下睑紧绷,皱纹减少或消失;4只睑袋局部脂肪轻度膨出。术后即刻出现复视2例,12h内消失;下睑淤血发青711例1375只睑袋,21只睑袋术后2周消失,其余均在1周内消失。术后睑外翻189例,其中187例于1周内消失,另2例于术后2个月内消失。结论对于混合型睑袋,采用皮肤与肌肉切口错开1~2mm的改良肌皮瓣法,切除突出的眶隔内脂肪、松弛的皮肤和多余的眼轮匝肌,方法安全可靠,疗效显著,睑缘下外形自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根据眶周不同的衰老表现采取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治疗眶周老化的效果.方法 自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治58例眶周老化患者.根据眶周衰老表现,单纯或联合进行眉下切口皮肤切除术、重睑成形术、切眉联合松弛眼轮匝肌整复的眼睑松弛矫正术、睑袋整复术、联合弓状缘释放眶隔脂肪重置的睑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睑缘切口皮瓣延伸肌皮瓣法切除睑袋的临床效果。方法于下睑缘睫毛根下1mm处平行下睑缘设计切口,由内眦至外眦,经外眦处与水平线呈15°~30°处向外下方斜行切开3~7mm,先向下皮下剥离约5mm,再切开眼轮匝肌,形成上方为皮瓣下方为肌皮瓣的复合瓣,复合瓣后方的眶隔脂肪充分显露,以眶下缘平面为基准,直视下切除疝出的眶隔脂肪,对有“泪槽”凹陷者将眶隔脂肪转移填充凹陷至下睑平整,最后,扇形切除多余的皮肤和肌肉,间断缝合切口。按照睑袋切除术后满意度标准,对术后效果进行评价,并记录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12个月,按照术后满意度评定标准,患者的满意率82%(262/319);基本满意率14%(45/319);不满意率4%(12/319)。本组中43例出现并发症,如轻度复视、轻度睑外翻、血肿等,均经术后7d至3个月逐渐恢复。但14例血肿患者中,有2例在术后6个月行手术切除血肿后,外观改善;6例术后7d拆线时出现切口裂开,经医用胶水粘合后恢复。所有患者术后睑袋畸形均得到不同程度地矫正,下睑皮肤皱纹明显减少或消失,瘢痕不显,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下睑缘切口皮瓣延伸肌皮瓣法修复中老年人下睑皮肤松弛,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种实用有效的治疗上下眼睑松弛老化的手术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2月于笔者医院行提眉联合下睑缘切口中面部提升术治疗上下睑松弛的患者32例。手术在局麻下进行,于眉下作内窄外宽的刀形切口,全层切除上睑松弛皮肤,折叠缝合收紧肌层后缝合上下切缘。随后,于下睑缘距睫毛平行2mm处切开皮肤,向下分离皮瓣,保留5mm睑板前眼轮匝肌,切开皮肤及眼轮匝肌,广泛分离眶膈前间隙、颧骨前间隙、颌骨前间隙,行眶膈脂肪重置、中面部提升、眼轮匝肌瓣锚着固定。对患者术后眼周形态及面部年轻化程度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均满意,其中29例表示满意,满意率达90.6%,3例表示基本满意。术后上下眼睑松弛老化消失,面中部提升明显,在面部年轻化显现的同时上眼睑无闭合不全,下眼睑无外翻,未出现增生性瘢痕。结论:提眉联合下睑缘切口中面部提升术联合行眶膈脂肪重置,在治疗上下睑松弛的基础上,可以有效提升面中部,是一项综合多项技术整体性恢复面部年轻化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眶隔缩紧在改善睑袋整复效果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缩紧眶隔在提高睑袋整复效果中的作用.方法①采用经皮肤入路下睑成形术切口,在眼轮匝肌与眶隔之间剥离至眼轮匝肌下缘,形成皮肤-肌肉瓣.②向下牵拉皮肤-肌肉瓣,显露眶隔与眶下缘.③沿眶下缘剪开眶隔,释放眶内脂肪, 如眶内脂肪过多,可做部分切除.④将眶隔下缘连带眶脂肪下缘缝合固定于眶下缘下方3~5mm处的骨膜上,以缩紧眶隔和填充眶下缘前方的凹陷区.⑤切除多余的皮肤与肌肉,缝合切口.结果自1999年以来,共施术52例,其中27例患者随访3~12个月,除1例术后因发生下睑退缩做第2次手术矫正外,其余均获得满意的美容效果.结论眶隔紧缩对提高睑袋整复的美容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应视为继发性睑袋整复术的一个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2.
睑袋手术中皮肤及眼轮匝肌处理原则及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睑袋手术时皮肤切除及眼轮匝肌处理的最佳方案。方法:摘除膨出的脂肪球后,患者眼睛向头顶注视时行垂直于睑缘的多个纵形切口切开皮肤至与下睑缘对应位置,再以各纵形切口前端为连线切除多余皮肤及松弛的眼轮匝肌,将切除后分开的眼轮匝肌纤维缝合,并向外眦部提拉固定,缝合皮肤。结果:本组50例,男性9例,女性41例,年龄30岁-63岁,术后下睑平整,皱纹消除,美容效果满意。结论:该方法可以最适度地祛除下睑部松弛的皮肤及肌肉,并保证术后下睑平整及适度的皮肤和肌肉张力,恢复下睑的支持结构,防止睑袋的复发,延长手术的有效时间。  相似文献   

13.
眶隔缩紧在改善睑袋整复效果中的作用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评价缩紧眶隔在提高睑袋整复效果中的作用。方法:①采用经皮肤入路下睑成形术切口,在眼轮匝肌与眶隔之间剥离至眼轮匝肌下缘,形成皮肤-肌肉瓣。②向下牵拉皮肤-肌肉瓣,显露眶隔与眶下缘。③沿眶下缘剪开眶隔,释放眶内脂肪,如眶内脂肪过多,可做部分切除。④将眶隔下缘连带眶脂肪下缘缝合固定于眶下缘下方3--5mm处的骨膜上,以缩紧眶隔和填充眶下缘前方的凹陷区。⑤切除多余的皮肤与肌肉,缝合切口。结果自1999年以来,共施术52例,其中27例患者随访3~12个月,除1例术后因发生下睑退缩做第2次手术矫正外,其余均获得满意的美容效果。结论眶隔紧缩对提高睑袋整复的美容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应视为继发性睑袋整复术的一个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一字"法内眦赘皮矫正术联合睑袋整复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评价.方法 由设计的新内眦点处"一字" 法横切开内眦赘皮,切口延至下睑缘5mm左右,分离内眦部的皮下粘连,剪除部分错构组织,形成新的内眦,再将下睑缘切口延至外眦部,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行睑袋整复术,术中将眶隔脂肪释放、重置,紧缩眶隔,去除部分肥厚的眼轮匝肌和松弛的皮肤.结果 本组18例患者,术后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随访1~14个月,内眦赘皮消失,基本无瘢痕遗留,双眼间距适当,双睑外形美观,睑袋改善明显,无并发症发生,达到眼周年轻化的良好效果.结论 "一字"法内眦开大术联合睑袋整复术,较好地矫正了内眦赘皮和下睑松弛,达到了眼周年轻化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5.
眶隔脂肪释放结合眼轮匝肌瓣折叠悬吊矫治老年性下睑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眶缘前凹陷老年性下睑袋的有效方法。方法:眶下缘松解眶隔,释放出眶隔脂肪充填修复眶下缘凹陷畸形,同时利用眼轮匝肌瓣折叠悬吊来缩紧提升松弛下垂的皮肤和眼轮匝肌。结果:修复老年性睑袋畸形32例,手术效果良好,无睑外翻等并发症发生,随访未见睑袋畸形复发。结论:眶隔脂肪释放结合眼轮匝肌瓣折叠悬吊是矫治老年性下睑袋畸形合并眶缘前凹陷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加强眶隔、眶隔与眼轮匝肌分别外眦同定在睑袋修复术中的持久效果.方法 采用经皮肤入路下睑成形术,在皮肤与眼轮匝肌、眼轮匝肌和眶隔之间分离至眼轮匝肌下缘,形成皮瓣、眼轮匝肌瓣;向下牵拉眼轮匝肌瓣,挤压眶下缘,在隆起明显处剪开眶隔,释放并去除多余的眶隔脂肪;将眶隔上下唇筋膜重叠缝合,眶隔外缘向外眦部牵拉,固定在眶外缘骨膜上,眼轮匝肌瓣向外眦处悬吊收紧固定;切除多余的皮肤,缝合切口.结果 自2002年以来,共施术25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无并发症发生.均获满意效果.结论 采用加强眶隔、眶隔与服轮匝肌分别行外眦固定矫正睑袋,较传统的手术方法效果持久显著,应视为睑袋整复术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7.
张兵  王英霞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5):1588-1590
目的:探讨利用眶下软组织提升技术解决睑袋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原下睑袋切口入路;保留睑缘下5mm眼轮匝肌;眶隔浅层向下剥离至眶骨缘;外侧颧突处骨膜下适当剥离;递进式向上提升眶区软组织;提升后的眼轮匝肌折叠并固定在睑下缘;如提升皮肤较多可以适量去除;缝合切口,术后加压包扎72h。结果:本组50例不同程度的睑缘退缩、下睑露白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下睑凹陷也有明显矫正;5例睑袋术后填充其他材料的患者经修复治疗后都比较满意;1例修复4次后的外翻病例改善不理想,考虑是反复眼轮匝肌的损伤后肌肉与后壁的粘连而致,该病例拒绝再次修复。结论:因脂肪、肌肉、皮肤组织被过多去除的失败睑袋症状通过眶下软组织提升修复的效果肯定,并发症较少,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8.
睑袋通常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多由局部组织膨大突出、眼轮匝肌肥厚、皮肤松弛等所致.传统的睑袋整复方法,由下睑缘下方设计切口,术后近期会遗留手术痕迹,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自2009年7月至2011年8月,我们对72例求美者采用个性化穹窿部结膜入路小切口眶隔脂肪取出释放术,术后外观得到明显改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睑袋整复术中眼轮匝肌瓣的转位利用和效果.方法 在经皮肤入路下睑袋整复术中,还纳疝出的眶隔脂肪,将眶隔膜收紧缝合固定于眶缘.提紧眶肌筋膜韧带,将多余的松弛眼轮匝肌形成内眦蒂肌皮瓣,转位填充于眶下缘与睑囊筋膜之间.结果 自2006年3月至2008年7月,共施术97例,3例术后内眦部小丘状隆起,1~2个月恢复;2例下睑区硬化,经局部热敷、按摩,2~3个月软化;1例出现轻度的睑球分离,2个月后自然恢复.其中93例患者获随访3~15个月,均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睑袋、眶缘凹陷均得以矫正,睑颊过渡区恢复年轻态,无皮下索状隆起和异物感,无下睑退缩、睑外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内眦蒂眼轮匝肌瓣在修复眶缘凹陷的同时,加强眶隔膜作用,恢复眶前壁的张力,进而恢复年轻化的眶区生理结构,效果理想持久.  相似文献   

20.
微创结膜入路下睑袋整复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微创结膜入路下睑袋整复术在减少下睑袋术后并发症方面的作用。方法:微创结膜入路下睑袋整复术将结膜切口改为1~2个小切口,手术路径:切开结膜→进入眶隔后→切除眶脂肪→缝合切口改为切开结膜→进入眼轮匝肌下间隙→找到和打开眶隔膜→切除眶脂肪。临床应用187例,均为先天性或年龄性下睑袋。结果:术后早期复诊93例患者,14例出现皮肤紫斑;远期随访59例,除3例(5.1%)下睑袋改善不明显外,其余效果佳(94,9%)。无其它并发症。结论:术前仔细检查,了解下睑袋的畸形特点,采用微创结膜入路下睑袋整复术能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