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17例,于发病1-2周内行冠脉造影术,同时对梗死相关血管行PTCA并直接置入冠脉内支架。术毕对靶血管造影评价支架置入后即刻疗效。长期随访观察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扩张包括梗死相关血管在内的21支病变血管共置入支架21次,手术成功率100%,即刻造影评价梗死相关血管达到TiMi3级血流,无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2-14月,无心脏事件发生。结论: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2.
刘寅  高静 《天津医药》1998,26(4):207-210
1996~1997年间对11例内科治疗无效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造影发现:简单单支病变者3例(27.3%),单支多发病变者2例(18.1%),双支病变者3例(27.3%),3支病变者3例(27.3%)。平均狭窄长度(22.3±6.9)mm。平均狭窄直径(89.3±10.3)%。共植入12枚支架,LAD 10枚(83.3%),RCA 2枚(16.7%),LCX 0枚,其中1例植入2枚支架。支架植入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造影复查平均狭窄直径为0~10%,心绞痛较术前明显减轻或消失,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改善或恢复,术后两周运动试验均由阳性转为阴性。超声心动图提示左房内径(34.74±3.63)mm,左室内径(52.20±4.91)mm,左室射血分数0.65±0.11,明显优于术前的左房内径(39.93±3.21)mm,左室内径(56.64±5.47)mm,左室射血分数0.48±0.15。随访1~8个月均存活,仅1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发生支架部位再狭窄。说明冠脉内支架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增加冠状动脉血流,保护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冠脉内垤架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A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药物治疗疗效欠佳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行冠脉造影术,单支血管病变行PTCA术并置入支架,双支或三支血管病变先判断“罪犯”病变血管,根据病情扩张包括“罪犯”病变血管在内的主要病变血管,可同期手术扩张双支血管或分期手术。结果 11例单支血管病变全部成功扩张后植入支架11枚,双支或三支血管病变中,3例患首期仅扩张了“罪犯”血管,均接受了二期手术,5例患同期手术扩张双支病变血管,5例患仅扩张了“罪犯”血管,PTCA成功率为96.8%,置入支架30枚,成功率100%,术后血管前向血流全部TiMi3级。结论 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治疗UAP疗效确切。安全系数大,多支血管病变即使行不完全血运重建亦能显缓解症状,减少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及评估肌钙蛋白I(Tn1)对诊断冠脉内支架及冠造影相关的心肌损伤的作用,并与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相比较。方法:连续测定15例冠脉内支架术患者术前,术后,30分,24小时,48小时血浆TnI,CK-MB及22例冠脉造影患者血浆TnI及CK-MB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5.
PTCA及支架术后的并发症及其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燕  吴方 《现代医药卫生》2002,18(5):419-420
我院自1999年开展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及支架工作以来 ,完成PTCA120例 ,其中冠脉支架植入术100例 ,现就其并发症问题的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1病例选择本院自1999年5月~2001年12月完成120例PTCA ,其中100例置入支架。男96例 ,女24例 ,平均年龄62 3岁。2并发症及其护理2 1迷走神经反射 :常由于手术后拔管时用力过猛 ,或因疼痛的刺激 ,引发血管迷走反射而导致心动过缓、血压下降 ,本组病例共发生7例 ,均因未充分局麻造成。所以拔管前准备好抢救药品如阿托品、间羟胺、多巴胺等 ;拔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报告经皮冠脉内成形术 (PTCA)结合冠脉内支架术治疗顽固性不稳定型心绞痛近期、中期、远期疗效。结果  2 0例PTCA、支架治疗成功 ,无 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 ,另 1例病人因钢丝不能过狭窄病变处而手术失败 ,该病人手术失败后心绞痛不缓解 ,于第 7天死于心室纤颤。其余 2 0例病人手术成功后心绞痛消失 ,随诊2 4 2 4± 12 0 8月。结论 PTCA结合冠脉支架术治疗顽固性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可行 ,近、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国内自1984年开展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以来,随着经验的积累、器械的改进和技术的成熟,目前在某些基层医院广泛开展。我院自2000-08~2003-08已完成PTCA及/或支架置入术10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再灌注治疗是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之一。静脉溶栓是再灌注治疗方法之一,但血管再通率较低,多数报道开通率在509,6~70%,且有相对较多的禁忌证。我院自2003年5月至2003年12月对7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预防PTCA术后并发症,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通过总结176例做PTCA术患者的情况,发现PTCA术易出现8种并发症,对易出现的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的有效措施进行了总结说明。结果 PTCA术病人采取有效预防措施,能使并发症发病率降低。结论 PTCA术是一种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治疗措施,对护理人员水平要求高,护理人员要全面掌握PTCA术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及应急处理才能保证手术病人不出现或少出现并发症、尽快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PTCA+ICS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急诊PTCA +ICS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38例AMI病人在入院 12h内接受PTCA +ICS术 ,共用球囊扩张 15例 ,置入支架 2 3例 ,术后即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价梗阻血管血流情况 ,观察住院及近期临床事件。结果  35例 (92 1% )病人梗死相关动脉 (IRA)重建TIMIⅢ级 ,全部病例IRA残余狭窄 <10 % ,皮下血肿 2例 ,无脑出血及死亡病例。结论 急性PTCA +ICS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成功率高 ,住院及近期临床效果好 ,是抢救及挽救濒死心肌的安全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与冠状动脉支架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内成形术 (PTCA)和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 1996年 11月至 2 0 0 2年 12月行PTCA和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 3 96例。结果  3 96例冠心病患者 478支冠状动脉血管PTCA并支架置入 42 5枚 ,置入成功率 98.6% ,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支架平均直径 ( 3 .0 5± 0 .42 )mm ,平均长度 ( 18.48± 6.42 )mm ,释放支架时球囊所加压力平均 ( 12 .65± 3 .0 8)atm。结论 PTCA和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技术 ,其成功率高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P)患者在合理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采用经皮冠状动脉 (冠脉 )腔内成形术 (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药物治疗疗效不佳的 U AP患者行冠脉造影术 ,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对 2 8例患者的 33处病变进行介入性治疗 ,单支血管病变行 PTCA术 ,并酌情置入支架 ,对多支血管病变先判断“罪犯”血管 ,一般只处理“罪犯”血管。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 10 0 % ,病变狭窄程度由术前的 (87± 13) %降为术后的 (4± 10 ) % ,术后所有患者的心绞痛症状较术前明显减轻或消失 ,活动耐量显著增加。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随访期有 4例 (14.2 )复发心绞痛。结论  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治疗 UA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晓宏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9):1265-126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300例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成功植入支架329枚,发生并发症37例,其中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2例,短阵室速2例,窦性心动过缓3例,低血压10例.心包填塞1例,皮下淤血12例,血肿7例。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的并发症,发生迅速,后果严重。有效预防和及时准确处理.可有效地防止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前护理干预对冠心病病人行PTCA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某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109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术前增加心理干预、认知干预、行为干预,然后观察两组PTCA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PTCA术后并发症显著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术前综合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PTCA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血清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并研究术后CRP浓度与远期临床疗效的联系。方法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47例,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PTCA术前、术后48h及术后1wk血清CRP,随访9mon内临床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之间血清CRP值。25例冠脉造影(CAG)术前、术后48h的血清CRP作为对照。结果 PTCA术后48hCRP较术前显升高(P<0.01),而术后1wkCRP值和术前无差异,CAG术前、术后的CRP无显变化。随访期间有13例患诊断为临床再狭窄,其术后48h CRP较非再狭窄组显增高(P<0.01)。结论 PTCA术后48h血清CRP较术前显增高,与PTCA术后远期临床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症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65例急性心梗患者急诊PTCA资料。结果PTCA术后93.3%的梗塞相关血管恢复TIMI 3级血流。结论急症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病变部位38处施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植入支架37枚。结果支架植入成功36枚,成功率97.3%,血管直径由术前0.45±0.28mm增至术后3.32±0.31mm(P<0.001),血管狭窄程度由术前的(92.5±5.2)%降至(-5.0±8.5)%(P<0.001),冠脉血流达到TIMI3级。随防7.6±4.5月,大多数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心电图缺血情况改善,均无急性和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发生,3例4~6个月后出现心绞痛。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成功率高,安全性较好,但左冠脉主干病变支架植入应从严掌握,CABG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B1.受体阻滞剂、硝酸盐制剂、低分子肝素、钙拮抗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最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间心绞痛的治疗效果(81.48%,92.59%)、心电图评定结果(51.85%,74.07%)、缺血发作次数、缺血时间以及缺血面积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可以更好的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治疗过程中无严重的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有效,是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中比较先进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氯吡格雷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氯吡格雷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持续时间缩短,心电图心肌缺血减轻(P<0.05),无出血、粒细胞减少等并发症发生。两组血小板、白细胞计数、心肌酶、肌钙蛋白Ⅰ等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比单用阿司匹林疗效更好,且安全,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