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胰腺炎患者螺旋型鼻肠营养管放置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解决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非永久性肠内营养支持的途径问题。方法 对我院诊治的13例重症胰腺炎患者进行螺旋型鼻空肠营养管留置。结果 空肠置管成功率69.2%,6例营养管24h内到达空肠,3例48h内到达空肠。余4例胃镜辅助下空肠置管成功。导管留置时间为21~52d,平均(34.6±5.2)d。置管、导管留置、经导管实施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所有患者耐受良好,无不适及并发症发生。结论 螺旋型鼻肠营养管是解决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非永久性肠内营养支持途径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鼻空肠管喂养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胃肠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营养支持的效果,为患者提供适合的喂养方式。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期间因脑卒中在神经内科住院需管饲饮食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留置鼻胃管喂养方式。观察组:采用留置鼻空肠管喂养,对两组患者进行腹胀、腹痛、腹泻、食物反流、呕吐、胃潴留等胃肠并发症发生例数调查及营养状况检测,用SPSS 17.0软件统计处理资料,组间用t或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胃肠并发症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置管30 d后观察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明显比对照组好(P<0.01)。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用留置鼻空肠管喂养可以明显减少食胃肠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治疗风险,保证营养供给,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从护理角度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控制方法,从而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提高治疗、护理效果,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方法 找出与护理相关的高危因素,探讨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方法,从2006年1月开始对机械通气同时并施肠内营养的患者采用留置鼻空肠管并输液泵恒温下持续喂养以减少食管反流和误吸.结果 机械通气72 h以上的60例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9例,发生率为15%,没有呕吐、误吸等并发症出现.结论 机械通气并施肠内营养患者采用留置鼻空肠管并输液泵恒温下持续喂养,并适当抬高床头,可有效减少食管反流和误吸,从而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胃大部切除术后空肠造瘘与鼻饲营养2种肠内营养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7月-2013年3月收治的130例行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其中采用鼻饲营养管进行术后肠内营养100例(鼻饲营养组),采用空肠造瘘管进行术后肠内营养30例(空肠造瘘组)。比较两组术后呼吸道、消化道症状及营养管相关并发症之间的差异。结果鼻饲营养组咳嗽、咳痰、咽部不适、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及营养管堵塞发生率均高于空肠造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肺部感染、发热寒战、反流、肠瘘、脱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鼻饲营养组肛门排气时间(46.5±9.6)h、营养管留置时间(12.0±3.7)d,空肠造瘘组肛门排气时间和营养管留置时间分别为(34.6±7.4)h、(21.0±5.8)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大部切除术中应用空肠造瘘管进行术后肠内营养较留置鼻饲营养管效果好,患者痛苦小,胃肠道功能恢复速度快,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5.
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途径及疗效。方法对59例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患者的营养状况、肠内营养支持途径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主要通过空肠造瘘和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肠内喂养最早始于术后48h,平均为(5.2±1.1)d,肠内营养时间平均(12.9±6.5)d。因腹泻、腹胀不耐受而中断肠内喂养2例,因导管堵塞中断1例,无其他喂养并发症。结论全胃切除术患者术中放置导管式营养性空肠造瘘是安全、有效和廉价的营养支持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外科重症病人采用液囊空肠导管进行胃肠减压和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需要胃肠减压和早期肠内营养的病人用液囊空肠导管常规留置,用生理盐水或造影剂3~5ml注入液囊,使空肠导管在胃内与胃管分离,借助重力和胃蠕动使空肠导管进入空肠,择时进行肠内营养和药物输入。结果:早期肠内营养,减少肠外营养所致并发症的发生,对维持肠内固有菌群的正常生长,保护肠黏膜的正常功能,改善病人营养状况,促进康复有重要作用。结论:外科重症病人加强肠内营养的应用和护理,可有效改善病人的营养,维持正氮平衡,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NICU患者两种不同的肠内营养方法中胃内容物反流的发生率.方法 将92例需行肠内营养的NICU患者随机分成鼻胃管组和鼻肠管组,每组各46例.2组均以鼻饲泵持续泵入肠内营养液进行营养,比较2组不同喂养天数后反流的发生率.结果 鼻胃管组反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鼻肠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外科患者应用鼻肠管鼻饲能有效减少因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引发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NICU患者两种不同的肠内营养方法中胃内容物反流的发生率。方法将92例需行肠内营养的NICU患者随机分成鼻胃管组和鼻肠管组,每组各46例。2组均以鼻饲泵持续泵入肠内营养液进行营养,比较2组不同喂养天数后反流的发生率。结果鼻胃管组反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鼻肠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患者应用鼻肠管鼻饲能有效减少因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引发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液囊空肠导管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昏迷时间长,伤后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剧增,而且不能自主进食,机体处于负氮平衡状态,可迅速出现营养不良、体重降低及低蛋白血症,增加了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方法:本院2002年2月全2007年1月共收治了36例重症颅脑损伤病人,采用经液囊空肠导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EN)支持。结果:经过EN支持后,患者体重、血清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均在正常范阔。2例出现恶心呕吐;3例出现腹泻;3例出现便秘者;2例出现堵管,未出现严重腹胀、反流。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经液囊空肠导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使用方便、营养丰富、价格低廉,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洪菁  郭芸 《中外健康文摘》2009,6(33):159-160
液囊空肠导管作为一种新型的肠内营养导管,近年来在胃肠道手术后进行早期的肠内营养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特点是在行胃减压的同时又能行肠内营养滴注.但是,我们在使用中发现,采用传统以及说明书的方法护理导管,容易出现导管脱出、堵塞、拔管困难等常见并发症.针对肠内营养治疗时液囊空肠导管出现的45例并发症我们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及时的处理,明显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对保证治疗正常进行,减轻患者的痛苦,有着积极的作用,并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综述胃管液囊空肠导管肠内营养在术后胃瘫治疗中的护理进展。方法总结术后胃瘫的定义、术后胃瘫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术后胃瘫营养支持治疗的重要性,对术后胃瘫的营养护理进展进行综述。结果和结论术后胃瘫综合征是腹部手术尤其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的并发症之一。在术后胃瘫治疗中应用胃管液囊空肠导管进行肠内营养,有助于腹部手术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液囊空肠导管已在临床得到广泛使用.随着对肠功能的再认识,尤其是肠道黏膜屏障、细菌移位及肠道是应激反应的一个中心器官等概念的确立,危重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也倍受关注.肠道闲置或延迟给予营养,将对其自身免疫功能和肠黏膜结构完整性造成损伤.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胃肠道形态功能的恢复,肠内营养开始越早,合成代谢恢复就越早,就能更好地防止肠黏膜萎缩,降低感染率,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康复.同时,由于液囊空肠导管为双管,我科对机械通气的患者积极采用液囊空肠导管进行尽可能早的肠内营养支持、及时和必要的胃肠减压避免返流和适时的胃内注食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液囊空肠管在需要肠内营养的重症患者中留置空肠的可行性。方法 120例需要肠内营养的重症患者,其中60例使用液囊空肠管置入,另60例患者使用普通鼻空肠管置入。首先根据消化液不同的pH值初步判定头端是否位于胃肠内的相应位置。以pH值>7判定为空肠管已通过十二指肠,位于空肠段位置。最后以X线片显示头端位于空肠内。对照两组空肠管置入成功率。结果液囊空肠管组置入成功46例,成功率为76.7%。普通空肠管组置入成功22例,成功率为3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液囊空肠管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在重症患者实现肠内营养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三腔鼻空肠管在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护理新进展。方法:选择我院在2012年6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2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对所有患者采取三腔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并且进行相应的护理。结果:在所有的20例患者中出现腹胀的患者有7例,出现返流现象的患者有2例,出现恶心症状的患者有1例,出现轻度腹泻的患者有2例,在经过三腔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之后症状都得到了有效的患者,所有患者都没有发生导管滑脱移位、呕吐和误吸的现象。结论:采用三腔鼻空肠管对于重症胰腺炎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具有比较好的效果,有效减少了患者出现恶心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于常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经鼻肠喂养-胃减压双腔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需空肠喂养的危重症患者8例,早期床旁置入经鼻肠喂养-胃减压双腔管(BDT),采取应对护理措施,预防和监测并发症的发生。结果: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置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同时行胃减压治疗;6例存活患者血白蛋白水平维持在30g/L以上,均未发生误吸和吸入性肺炎;8例患者均未出现管道脱落和管道堵塞。结论:BDT可同时提供空肠营养和胃减压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加强应对护理,可有效预防误吸和吸入性肺炎,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液囊空肠导管在老年期痴呆患者中的置管成功率。方法资料收集来源于48例2012年7月~2013年7月人住绍兴市第六人民医院和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的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对其应用常规留置胃管的方法将空肠导管插到胃内,通过胃蠕动将空肠管推到空肠,24h后,X线判断导管位置,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8例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中,有44例置管成功,置管成功率为91.6%,24h内无反流,生命体征稳定。结论液囊空肠管操作简便,无创伤性,置管成功率高,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卢婉娴 《广东医学》2012,33(9):1299-1300
目的 探讨重症患者床边幽门后置管实施早期空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对90例重症患者于入院后24~48 h内床边徒手幽门后置管,置管后X线腹部平片证实鼻肠管道头端在空肠开始空肠内营养.观察开始喂养时间,达到目标喂养时间以及相关的肠道耐受性.结果 24 h开始喂养30例,36 h 21例,48 h 16例,占早期喂养的74%,68例患者第7天达到目标喂养1 000~1 500 mL/d,占总例数的75%;4例(4.4%)患者出现反流、误吸;27例(30%)患者出现腹泻症状;32例(35.6%)患者腹胀、便秘.结论 重症患者床边幽门后置管实施空肠内营养,能早期达到目标喂养量,降低反流、误吸的风险,是一安全有效的肠内营养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旋型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22例需置入螺旋型鼻肠管的危重症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X线透视下经鼻腔插管至空场上段,并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观察和护理。结果:22例患者成功置管并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有1例发生轻微腹泻<2d,1例管道使用2周堵塞,1例管道留置使用时间最长为46d。结论:护士在危重症患者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中,做好鼻空肠管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液囊空肠导管在食管癌、 贲门癌围术期实施肠内营养的效果与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科2015年5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8例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在围术期使用液囊空肠导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实施完全肠外营养.对比2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入院和出院体重变化、住院天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营养支持更符合人体的生理特点,利用营养物质的吸收,对于促进患者肠道功能和机体恢复及降低感染率,促进其吻合口的愈合有重要作用.液囊空肠导管是目前行肠内营养较为理想的一种导管,护理方便,操作较肠外营养安全,且降低了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0.
营养支持是危重症患者治疗和康复的一项重要措施,对重症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方式在身体模拟生理活动、维持胃肠道的菌群均衡、减少胃肠道的缺血坏死、减低脓毒血症发生率、减少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等各方面均明显优于肠外营养方式。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主要通过放置鼻空肠营养管(包括液囊空肠导管)来实现,研究和探索床旁无创放置液囊空肠导管的方法,对提高放置成功率和准确性等方面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