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低分子量肝素与低分子量肝素联合疏血通对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DVT)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1月下肢骨折患者1 037例,出现DVT患者79例,DVT发生率7.6%,纳入研究42例,男31例,女11例;平均年龄63岁(26~ 82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分子肝素组(A组,19例)和联合组(B组,23例)治疗.A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钠4 250 IU皮下注射,2次/d;B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钠4 250 IU皮下注射,2次/d,同时联合疏血通6 ml加入9g/L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每周为1个疗程,复查双下肢深静脉彩超. 结果 42例患者最长治疗时间为3周.A组中再通2例,平均时间2.50周;显效3例,平均时间2.67周;有效7例,平均时间3周;无明显变化或加重7例,平均时间3周.B组中再通7例,平均时间1.86周;显效12例,平均时间1.83周;有效3例,平均时间3周;无明显变化或加重1例,平均时间3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低分子量肝素联合疏血通治疗下肢骨折后DVT疗效明确,可以作为临床治疗骨折后DVT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不同剂量低分子肝素对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导管介入硬化剂注射手术的患者128例,随机分为3组:Ⅰ组(对照组)42例,其中C3型24例,C4型18例;Ⅱ组(低分子肝素5000U每日1次组)45例,其中C3型20例,C4型25例;Ⅲ组(低分子肝素5000U每日2次组)41例,其中C3型22例,C4型19例.观察3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以及抗-Xa因子活性等凝血功能变化.结果术前3组PT、APTT、Fib、D-D值均在正常范围内,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组PT延长,APTT逐渐减少,Fib、DD升高,抗-Xa因子活性术后逐渐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Ⅲ组Fib明显低于Ⅱ组(P<0.05).术后Ⅲ组D-D低于Ⅱ组(P<0.05);术后Ⅲ组D-D明显低于Ⅰ组(P<0.05).术后Ⅲ组抗-X a因子活性高于Ⅱ组(P<0.05).结论 在一定的体重范围内,对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标准化使用低分子肝素针,可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防止术后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616例胸腔镜手术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探讨并总结胸腔镜手术治疗某些胸部疾病的体会。1993年12月-2001年12月开展胸腔镜手术616例,手术644例。23例因为胸腔粘连或肿瘤外侵改为开胸手术,593例经胸腔镜完成手术,其中自发性气胸肺大疱切除276例,肺气肿肺大疱切除44例,纵隔肿瘤和囊肿切除55例,食管疾病手术78例,肺良恶性疾病手术75例,其他手术65例。麻醉采用双腔管气管插管576例,单腔管气管插管双肺通气34例、单肺通气6例。术后并发症24例,占4.0%,其中肺泡漏带引流管超过7天者15例,术后出血3例,自发性气胸Ⅱ型呼衰病人1例,其他并发症5例。自发性气胸肺大疱切除的276例获随访,其中4例复发。结果表明,某些胸部疾病胸腔镜治疗比传统开胸手术有更多优点,胸外科医生应逐渐改变传统剖胸手术观念,循序渐进开展胸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前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肺小结节(SPN)对精准切除病灶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90例行VATS切除孤立性SPN患者的资料.其中45例患者术前行微弹簧圈定位(A组),45例患者未行术前定位(B组).统计分析两组VATS肺叶楔形切除时间、转开胸手术率、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微弹簧圈定位病灶的成功率、并发症等,评价术前微弹簧圈定位病灶的安全性及其对VATS术的增益价值.结果 A组VATS术成功率100%;SPN病灶定位成功率95.6%,术后出现气胸5例、肺表面出血6例、弹簧圈脱落2例等并发症.B组VATS手术成功率84.4%,中转开胸率15.6%.A组VATS手术时间(17.7±2.8) min、术后住院时间(6.2±1.7)d及中转开胸0例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可辅助VATS快速、精确切除肺内小病灶,能有效降低中转开胸率、缩短VATS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选择性动脉栓塞后肿瘤椎体切除重建的疗效及价值. 资料与方法 选择有脊髓压迫症状的胸腰椎肿瘤患者24例,分成对照组(n=11)和研究组(n=13).对照组直接行肿瘤椎体切除人工椎体置换椎体重建术;研究组先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化疗后,再行肿瘤椎体重建术. 结果 对照组4例手术失败,7例手术成功,成功率57%,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385 ml、平均手术时间5 h;研究组13例肿瘤椎体全部手术切除成功,成功率达100%,术中平均出血量为842 ml,平均手术时间3 h.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随访6~3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满意,椎体重建稳定性良好. 结论 术前胸腰椎动脉栓塞便于肿瘤椎体切除及重建,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李新红 《航空航天医药》2013,24(9):1095-1097
目的:分析60例做过妇科肿瘤术的患者继而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治疗方式.方法:选取120例在我院进行妇科肿瘤术的病患,将他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普通的抗凝治疗.实验组进行预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5.0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且对照组患者出血、肺栓塞、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1.66%)明显高于实验组(1.6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妇科肿瘤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患者采取预防治疗方式效果明显,无不良反应发生,可以有效降低其手术成功后又继发深静脉血栓的概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全胸腔镜在胸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单操作孔全胸腔镜行胸部疾病诊断和治疗337例,其中自发性气胸84例,创伤性血气胸9例,胸膜疾病10例,乳糜胸3例,肺良性肿瘤73例,肺转移瘤4例,肺隔离症1例,肺癌39例,支气管扩张5例,肺炎性假瘤13例,肺结核瘤46例,肺囊肿4例,纵隔肿瘤43例,食管平滑肌瘤3例。结果:本组333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4例中转辅助小切口开胸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67.8±19.8)min,术中出血(88.6±47.2)ml;胸腔引流管拔出时间(2.4±1.1)d;术后住院时间(4.4±3.0)d。4例肺不张,5例肺部感染,4例出血等并发症,其中1例肺部感染并发呼吸衰竭术后12 d死亡,余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结论:单操作孔全胸腔镜行胸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尿激酶溶栓与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的疗效。方法将确诊的26例PTE患者分为A组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56±10岁),予尿激酶2万U/k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h滴完,溶栓结束后,每4h检测一次凝血活酶时间或全血凝固时间,待其恢复至基础值的1.5~2.0倍后,开始予以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0.4ml,每隔12h一次,共7次,并交替口服华法林4~5次,然后单纯使用华法林,华法林初始剂量为3mg,根据患者情况按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调整华法林剂量,直至达到国际标准化比率2~3。B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54±12岁),只用尿激酶溶栓和口服华法林,不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尿激酶溶栓和华法林治疗方法同A组。结果A组运用尿激酶溶栓和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者,有效率85.71%,1例发生轻度出血,占7.1%;B组只使用尿激酶溶栓,不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者,有效率为75.0%,发生轻度出血1例,占8.3%,两者比较,统计学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联用尿激酶溶栓与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治疗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疗效及操作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5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在电视胸腔镜下切除肿瘤,对无法在电视胸腔镜下手术者中转开胸。结果 52例患者中49例顺利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3例中转开胸,无死亡和复发病例;手术时间平均为(112.3±38.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229.4±105.3)ml,术后胸腔闭式引流平均时间为(2.9±0.9)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6.2±2.7)d;术后病理报告神经鞘瘤24例,神经纤维瘤20例,神经节细胞瘤8例;术后SF-36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术后发生一过性Honor综合征2例,皮下气肿2例,肺不张1例;肿瘤直径<6.00 cm组的患者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优于≥6.00 cm组;<6.00 cm组患者中转开胸率为0%,低于≥6.00 cm组患者的中转开胸率1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治疗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具有微创、切口美观、损伤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可作为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腔镜在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13例后纵隔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病人行胸腔镜手术切除。全麻双腔气管插管,操作套管根据肿瘤位置而定,如肿瘤过大,可辅助小切口取出。结果:11例经胸腔镜顺利完成肿瘤切除,其余6例附加6cm小切口完成手术;神经鞘瘤6例,神经纤维瘤4例;神经节细胞瘤4例;肿瘤直径平均3.6cm(2cm-8cm);术后平均胸腔闭式引流2.2d(1-7d),术后平均住院6d(3-13d)。轻微并发症3例,无死亡。结论:胸腔镜切除后纵隔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安全、可靠、创伤小,可作为该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40例确诊为浸润性膀胱癌的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行髂内动脉化疗栓塞和药泵植入联合手术治疗,B组行单纯手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生存率的差异.了解介入联合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 A组患者术前经介入治疗后大部分膀胱肿瘤缩小,血尿缓解或消失,术后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光镜下可见大片癌细胞变性坏死,间质见炎细胞浸润.A组复发4例(20%),死亡2例(10%).B组复发9例(45%),死亡4例(20%).结论 髂内动脉化疗栓塞和药泵植入联合手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安全有效,能显著提高膀胱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胸骨L形微创切口切除前纵隔肿瘤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24例前纵隔肿瘤患者,采用全麻单腔气管捅管,胸部正中6~10cm切口,根据肿瘤的大小及部位,选取第2或第3肋间向左或右横断胸骨,直视下切除肿瘤。结果所有患者均经此切口完成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其中8例侵犯邻近肺组织,予以肺部分切除,6例侵把心包,予以心包部分切除,平均手术时间106min(80-125min),术后均恢复顺利,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天,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4个月(3-24个月),无一例死亡。结论经胸骨L形微创切口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能在直视下完整解剖切除前纵隔肿瘤,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对各种胸部疾病的诊断治疗价值。方法 对 1 994年 4月— 2 0 0 1年 1 2月施行的电视胸腔镜手术 1 1 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手术包括肺大泡切除 ,肺叶或肺楔形切除 ,胸水的处理 ,血胸、脓胸清除 ,纵隔肿瘤切除 ,动脉导管结扎 ,胸内异物取出 ,心包开窗引流等。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 ,平均手术时间 70 (2 0~ 3 0 0 ) min,手术创伤小、痛苦轻、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符合美容要求 ,更适合于高龄高危患者。结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某些胸部疾病是可行的 ,已成为现代胸外科的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术前CT引导Hook-wire穿刺定位对胸腔镜切除肺小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因肺小结节行胸腔镜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评价CT引导Hook-wire穿刺定位技术成功率,并与同期未定位直接手术者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 共212例纳入分析,穿刺定位组129例,未穿刺组83例;其中126例穿刺定位成功,成功率97. 67%。定位组中转开胸率4. 76%,肺楔形切除和肺叶切除时间分别为(20. 53±2. 50) min和(89. 01±10. 73)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 03±1. 57)天,均明显低于未定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结论 CT引导Hookwire穿刺定位,成功率高,有效降低中转开胸率、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123例膀胱肿瘤行TURBT+术后羟基喜树碱灌注治疗。结果 123例均一次成功119例,4例发生膀胱壁穿孔而改行膀胱部分切除,1例同时行膀胱输尿管再植术。术后106例随访9月-3年。术后3年内,有31例肿瘤复发,复发率24.2%,与文献报导相近,3例术后1年肿瘤全身转移死亡。17例系肿瘤原位复发,再次行TURBT切除术,11例原位+异位复发,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结论 TURBT治疗膀胱低级别、低分期小肿瘤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术后膀胱灌注能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16.
汪涛  孙玉鹗 《临床军医杂志》2013,(12):1244-1246
目的总结30年手术切除肺错构瘤的经验。方法1980--2010年共226例肺错构瘤患者。肺实质型肿瘤216例,支气管内肿瘤10例。其中肿瘤剥除术103例、肺楔形切除术103例,肺叶切除20例。术后随访3~20年。结果手术死亡1例,其余恢复顺利出院。术中失血量、术后24h引流量、拔除引流管时间等指标侧切口及电视胸腔镜手术均优于常规切口。肺错构瘤切除术后随访未见复发。结论肺错构瘤手术切口宜首选侧切口及电视胸腔镜手术,并行剥除及楔形切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肺切除术治疗单侧结核性毁损肺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我科行全肺切除治疗单侧结核性毁损肺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6岁至70岁,平均(34.46±12.65)岁,病程4个月至120个月,探讨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结果 病灶培养阳性23例,耐药4例,耐多药7例.无术中死亡.出现较严重并发症7例,占11.47%,其中死亡3例,占5%,2例由于术中出血过多,术后出现呼吸衰竭,其中1例围手术期出现支气管胸膜瘘,这2例均在术后一周内死亡.另1例术后4月出现支气管胸膜瘘,未按要求进行规范有效治疗,术后4年死亡.出现支气管胸膜瘘5例,占8.33%,最早术后12小时,最晚术后4个月,右全肺术后4例,左全肺术后1例,2例死亡,3例好转治愈.远期出现胸腔感染1例,是由于术后6个月因紫癜性肾炎服用激素所致.结论 尽管肺结核毁损肺手术并发症高,死亡率高,但毕竟为绝大部分此类患者提供了治愈的机会,只要正确严格的把握好手术适应症,认真细致的做好围手术期管理,并发症是可以减少的.因此,全肺切除治疗单侧结核性毁损肺仍然是目前较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8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42例,术后第3天预防性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1次/d,连续使用14 d,同时每日行间隙气压治疗。对照组40例,仅行间隙气压治疗,未行抗凝治疗。术前2组均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术后7、14、21 d行D-二聚体检测及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结果 预防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2.38%),颅内出血1例(2.38%)。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9例(22.50%),肺栓塞1例(2.50%),颅内出血1例(2.50%)。两组间的再出血及肺栓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浆D-二聚体对比,术前、术后2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 d、1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使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应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术前动脉栓塞对椎体肿瘤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2月对36例椎体肿瘤患者手术前行经导管血管栓塞术,观察手术中的相关指标,对手术操作难度进行评分,并与对照组(同期42例术前未行经导管血管栓塞术的椎体肿瘤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栓塞组术中出血量平均1 428.9 ml、手术时间平均164.6 min、术后引流量190.7 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手术操作难度评分,栓塞组3个方面的得分为:1.42、1.78、1.97,低于对照组.结论 在椎体肿瘤外科手术前,常规进行动脉栓塞,能显著减少肿瘤血供,降低术中出血量,有利于完整切除肿瘤,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诊治纵隔肿瘤的方法及价值.方法:1999-07~2004-01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诊断和治疗纵隔肿瘤44例.结果:除1例恶性淋巴瘤活检外,其余各例均手术切除,全组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结论: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诊治纵隔肿瘤,创伤小、术后恢复快,选择合适病例,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传统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