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以角质形成细胞株COLO-16为研究对象,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了消银解毒饮及其拆方后的凉血、解毒和祛风除湿等三组主要成份含药血清对其凋亡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消银解毒饮能诱导COLO-16细胞的凋亡,诱导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可能是其治疗银屑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消银解毒饮对银屑病血热证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s)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调控作用.方法 入选银屑病血热证患者抽取静脉血,分离PBMCs,并与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混合接种培养48h,加入五种不同组别的动物药理血清,即蒸馏水空白组、消银解毒饮组、凉血方组、解毒方组、甲氨蝶吟阳性对照组,并于不同体积分数培养混合细胞48h,用四唑盐比色实脸(MTT)测定药物对HaCat细胞的细胞增殖率,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药物对混合培养细胞上清TNF-α的影响.结果 消银解毒饮能有效的抑制HaCat细胞增殖(P<0.001),且效果优于拆方中药组(P<0.05);消银解毒饮能降低混合培养细胞分泌TNF-α(P<0.05),且与拆方两组比较疗效更显著(P<0.05).结论 消银解毒饮能有效的抑制角质细胞活化增殖,对银屑病血热证TNF-α有免疫调节作用,凉血类中药与解毒类中药协同作用治疗血热型银屑病效果可能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活血解毒方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cAMP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清洁级SD大鼠制备活血解毒方的含药血清,以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株COLO-16为研究对象,运用酶联免疫检测法观察不同浓度活血解毒方的含药血清对角质形成细胞内cAMP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动物含药血清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均<0.05),细胞中cAMP含量与动物血清的中药浓度呈正相关。结论活血解毒方药能够提高细胞内cAMP的水平,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消银解毒饮通过细胞分裂周期蛋白7(cdc7)对小鼠银屑病模型角质细胞增殖的干预作用.方法:将20只健康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银屑病模型组、消银解毒饮组与cdc7抑制剂TAK-931组,每组5只,除对照组外,每组背部涂抹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模型,连续5天.对照组和银屑病模型组予蒸馏水10 mL/kg...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自拟方剂凉血消疕汤对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的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作用。方法用MTT法和Annexin-V/PI双标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自拟方剂凉血消疕汤的水提取液对HaCaT细胞株增殖、凋亡的影响;PI单标流式细胞术测该方的水提取液对HaCaT细胞株细胞DNA分布的影响。结果自拟方剂凉血消疕汤对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其抑制增殖作用呈量效关系。凉血消疕汤作用48h可诱导HaCaT细胞凋亡,10mg/mL作用48h时HaCaT细胞凋亡率达(31.77±5.88)%。凉血消疕汤处理组HaCaT细胞株细胞周期发生变化,细胞周期G_1期增加,S期缩短。结论自拟方剂凉血消疕汤可通过调控细胞周期进程、诱导细胞凋亡而有效抑制HaCaT细胞株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人角质形成细胞株COLO-16增殖的影响及对其分泌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牛磺酸对COLO-16细胞株的增殖作用.应用ELISA法检测牛磺酸作用前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6和TNF-α的变化.结果牛磺酸有抑制角质形成细胞株COLO-16增殖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浓度的增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从20 mmol/L到80 mmol/L的浓度范围内,牛磺酸可以抑制COLO-16细胞株分泌细胞因子IL-6和TNF-α的产生.结论牛磺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有抑制角质形成细胞株COLO-16增殖的作用,并可抑制IL-6和TNF-α的分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拟方凉血解毒饮对于血热型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与P物质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180例血热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凉血解毒饮组)和对照组(消银颗粒),每组90例,两组均外用卡泊三醇软膏,根据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PASI评分方法判定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以双抗夹心ELISA方法来评定药物对P物质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与P物质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凉血解毒饮对血热型银屑病有一定的疗效,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P物质水平的变化可能有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姜黄油对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以人角质形成细胞株COLO-16细胞为模型,噻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活性和生长情况;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姜黄油对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电镜观察姜黄油对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姜黄油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随药物浓度增加,其抑制增殖能力增加,PCNA表达逐渐减弱,且对角质形成细胞超微结构有直接损伤作用。结论:姜黄油具有抑制体外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有望成为一种治疗增殖性皮肤病的外用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体外观察复方青黛饮大鼠含药血清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根据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用SD大鼠制备实验血清,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Hoechst染色,观察含药血清对细胞生长抑制率、凋亡率、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形态学的影响。结果体外培养HaCaT细胞24h和48h后,复方青黛饮高、中、低三个剂量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组,对HaCaT细胞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与空白血清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剂量组抑制作用最明显。复方青黛饮含药血清组细胞凋亡率和G0/G1比例明显增加,与空白血清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镜下呈现凋亡的特征性形态改变。结论复方青黛饮大鼠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有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并对细胞周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凉血消风汤对HaCaT细胞NF-κB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在HaCaT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凉血消风汤(2、1、0. 25μg/mL),干预体外培养HaCaT细胞模型。采用MTT法检测凉血消风汤对HaCaT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RealtimePCR检测细胞IKKβ、IκBα、p50、p65转录水平的变化情况;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IKKβ、p-IκBα、p50、p65、p-p65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凉血消风汤组NF-κB通路相关蛋白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P 0. 05)。结论凉血消风汤通过调节NF-κB通路抑制HaCaT细胞的活化可能是其发挥治疗银屑病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凉血消银方结合阿维A胶囊治疗对寻常型银屑病(血热症)外周血T细胞亚群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控作用.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98例,根据随机对照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维A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凉血消银汤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体外构建黑素瘤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直接接触的混合培养模型,观察白消一号方对此模型中黑素瘤细胞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白癜风的药理作用.方法 分别培养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瘤细胞;体外构建黑素瘤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直接接触的混合培养模型,大鼠中药灌胃后不同时间取血清加入此模型中,用MTT法、多巴氧化法、及NaOH法.检测含药血清对黑素瘤细胞增殖、酪氧酸酶活性以及黑素合成的影响.结果 含药血清可促进黑素瘤细胞增殖,上调酪氨酸酶活性.增加黑素合成.结论 成功构建了黑素瘤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直接接触的混合培养模型,白消一号方作用于此模型对黑素瘤细胞增殖、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的合成均呈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凉血活血胶囊对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凉血活血胶囊对体外角质形成细胞株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治疗银屑病的机制。方法 以TUNEL法检测银屑病患者皮损细胞凋亡、PCNA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并以碘化丙啶法和膜联蛋白V法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凉血活血胶囊对体外角质形成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结果 银屑病皮损中基底层和棘细胞中下层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凋亡较正常皮肤均有所增加。凉血活血胶囊可诱导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在1、5、10 mg/mL时分别为24.67±5.07、50.33±10.04、66.20±6.91,随着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率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与试验对照复方青黛胶囊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银屑病皮损中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凋亡发生紊乱,两者在较高水平保持相对平衡。凉血活血胶囊可以诱导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治疗银屑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β溶血性链球菌诱发点滴状银屑病发病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MTT方法检测急性点滴状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对链球菌抗原的反应,用H-TdR掺入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链球菌抗原刺激的PBMC培养上清液对人角质形成细胞株COLO-16DNA合成以及HLA-DR、ICAM-1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β型链球菌诱发急性点滴状银屑病的发病机制。结果:急性点滴状银屑病患者PBMC对链球菌抗原的反应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其中24h链球菌抗原刺激的PBMC培养上清液对角质形成细胞的促增殖作用较对照组显著增强(P<0.01),并能诱导角质形成细胞表达HLA-DR和ICAM-1。具有银屑病素质的个体体内可能存在链球菌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受链球菌抗原或超抗原作用后增殖,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导致角质形成过度增生和HLA-DR、ICAM-1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消银汤药物血清对表皮生长因子诱导的HaCaT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HaCaT细胞株为靶细胞.观察中药消银汤药物血清对10ng/mL EGF信号刺激下HaCaT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及凋亡率变化。结果中药消银汤药物血清影响EGF信号刺激下HaCaT细胞的生长状态并抑制其生长速度;不同浓度消银汤处理的HaCaT细胞,48h时表现出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随着时间延长和药物剂量加大,抗增殖作用愈明显;高浓度组,48h和72h时的抑制率分别为59.47%和73.76%。与对照组相比,经消银汤作用48h后,细胞G_1期比例显著增加,S期与G_2期比例则显著下降,并可抑制G_1/G_2期转换。结论消银汤具有抑制表皮生长因子诱导的HaCaT细胞增殖及诱导其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体外建立黑素瘤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直接接触的培养模型,观察白消一号方对此模型中黑素小体转运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白癜风的药理作用。方法体外培养黑素瘤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用二乙酰羧基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CFDA-SE)标记黑素瘤细胞内的黑素小体,然后将标记的黑素瘤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同培养。大鼠中药灌胃后取血清加入此模型中,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混合细胞模型生长及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共培养模型中黑素小体由黑素瘤细胞向角质形成细胞的转运情况。结果含药血清可使黑素小体由黑素瘤细胞向角质形成细胞的转运增加。结论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白消一号方可以促进黑素小体转运,此途径可能为白消一号方治疗白癜风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20 0 12 834  ︽-干扰素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及其 Fas抗原表达研究 /张峻岭 (天津市长征医院皮肤科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 2 0 0 1,15 (3) .- 16 3~ 16 4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角质形成细胞中亚二倍体细胞含量 ,片段化 DNA分析及 Annexin V法检测经 γ-干扰素诱导的角质形成细胞凋亡 ,并采用组化法、流式细胞仪测定经 γ-干扰素作用后角质形成细胞中 Fas抗原表达情况。结果表明 ,γ-干扰素可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凋亡 ,并上调角质形成细胞中 Fas抗原的表达。提示 γ-干扰素可能通过上调角质形成细胞中 Fas抗原的表达 ,从而诱导角质形…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卡泊三醇、维A酸及雷公藤内酯醇对角质形成细胞及COLO16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生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RT-PCR法检测原代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及COLO16细胞中VEGFmRNA的水平.结果 卡泊三醇作用于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4h和24h后,以及作用COLO16细胞24h后,均可抑制VEGFmRNA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IC50值分别为1.19×10-4μg/mL、1.51×10-4μg/mL和3.16×10-5μg/mL.维A酸作用于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4h后可抑制VEGFmRNA的表达,作用于正常角质形成细胞24h后及作用于COLO16细胞4h和24h均无抑制作用.雷公藤内酯醇对正常角质形成细胞和COLO16细胞中VEGFmRNA表达均无抑制作用.结论 在转录水平抑制VEGF生成可能是维A酸与卡泊三醇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消银解毒饮对银屑病患者鳞屑白介素8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研究中药治疗银屑病的机理,我们在 1999年 2月用双抗体夹心 ELISA法对银屑病患者服用消银解毒饮前后鳞屑中白介素 8(IL- 8)含量进行测定。 一、资料和方法 检测对象: 1998年 9月至 1999年 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寻常型进行期银屑病患者。观察期间,患者口服消银解毒饮,每次 50 mL,日 2次 ,皮损局部外搽凡士林软膏,就诊前 1 d皮损处不使用外用药膏,用药前及用药 4周后,刮取鳞屑,收集 20例患者的鳞屑 30份,其中服用消银解毒饮治疗前的鳞屑 20份,用药 4周后的鳞屑 10份(另有 10份疗后的鳞屑,因量…  相似文献   

20.
药物实验湿疹离体模型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干扰素-γ(IFN-γ)与抗Fas单克隆抗体(AntiFasmab)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凋亡,模拟湿疹样皮炎的部分发病机制作为离体实验模型,研究中药单体人参皂甙化合物Ⅰ、Ⅱ的可能治疗作用.方法将IFN-γ、AntiFasmab作用于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colo-16,用流式细胞仪、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观察colo-16细胞凋亡情况及单体人参皂甙化合物Ⅰ、Ⅱ对colo-16凋亡的抑制作用.结果①流式细胞仪检测IFN-γ对colo-16细胞Fas抗原的表达有明显的上调作用.②colo-16表面Fas抗原的表达与其凋亡呈正相关.③IFN-γ、AntiFasmab二者联合作用于colo-16可诱导细胞凋亡,镜下可见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④单体人参皂甙化合物Ⅰ、Ⅱ对colo-16的凋亡有部分阻断作用.结论①IFN-γ对角质形成细胞Fas抗原的表达有上调作用.②IFN-γ、AntiFasmab共同作用可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凋亡.③单体人参皂甙化合物Ⅰ、Ⅱ可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