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smad4 mRNA、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1受体(TGF-βR1)的表达特征及其意义。方法 常规石蜡包埋切片行smad4 mRNA原位杂交染色及TGF-β1、TGF-βR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smad4 mRNA、TGF-β1、TGF-βR1在胃腺癌、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中阳性率无明显差异;组织学分级I组、癌细胞未浸润至深肌层和淋巴结未转移的组织smad4 mRNA、TGF-β1、TGF-βR1阳性率明显高于组织学分级Ⅲ级、癌细胞浸润至深肌层或浆膜层和淋巴结转移组织,差异均有显或非常显性意义;smad4 mRNA、TGF-β1、TGF-βR1在胃癌中表达密切相关。结论 smad4 mRNA、TGF-β1和TGF-βR1 3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可能有关,可作为重要的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smad4mRN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1受体(TGFβR1)的表达特征及其意义。方法常规石蜡包埋切片行smad4mRNA原位杂交染色及TGFβ1、TGFβR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smad4mRNA、TGFβ1、TGFβR1在胃腺癌、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中阳性率无明显差异;组织学分级Ⅰ级、癌细胞未浸润至深肌层和淋巴结未转移的组织smad4mRNA、TGFβ1、TGFβR1阳性率明显高于组织学分级Ⅲ级、癌细胞浸润至深肌层或浆膜层和淋巴结转移组织,差异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意义;smad4mRNA、TGFβ1、TGFβR1在胃癌中表达密切相关。结论smad4mRNA、TGFβ1和TGFβR13者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可能有关,可作为重要的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3.
转化生长因子β1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对人胃癌侵袭性的作用。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9例胃癌病人血清TGFβ1浓度。应用点杂交法分析癌灶组织的TGFβ1mRNA水平。结果 浸润型组或伴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血清TGFβ1浓度和TGFβ1mRNA表达水平分别明显高于膨胀型组或无淋巴结转移组,切除瘤体后上述各组的血清TGFβ1浓度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转化生长因子(TGFβ)是一类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生长因子,可抑制上皮细胞生长.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TβRⅠ)在TGFβ信号传递中不可缺少,否则TGFβ无法实现其功能.……  相似文献   

6.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 ,通过相应受体的介导 ,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细胞失去对TGFβ生长抑制作用的敏感性可能是膀胱癌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本文就TGFβ及其受体与膀胱癌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和抑癌基因p16与肾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45例肾癌组织和25例癌旁肾组织中TGFβ1和p16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癌旁肾组织TGFβ1和p16表达阳性均显著高于肾癌组织。恶性度高,侵袭力强,预后差的肾癌。TGFβ1和p16表达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8.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属于TGF-β超家族中的一员,在多个生物进程中发挥作用,包括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及组织纤维化等。正常情况下,TGF-β广泛表达于正常组织和大多数细胞系,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但在病理情况下,肿瘤细胞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也可产生并分泌TGF-β。硬化性胃癌(SG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癌亚...  相似文献   

9.
TGFβ1及其Ⅰ,Ⅱ型受体在肾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肾癌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Ⅰ、Ⅱ型受体(TGFβ-R-I、TGFβ-R-II)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对46例肾癌例,11例正常肾组织TGFβ1、TGFβ-R-I、R-II进行检测,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肾癌组TGFβ1表达量较正常肾组高(P〈0.05);TGFβ-R-II在肾癌组及正常肾组均表达;TGFβ-R-I在肾癌中阳性率较正常肾阳性率低(  相似文献   

10.
膀胱癌转移生长因子β1过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TGFβ1蛋白及mRNA异常表达的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SP法检测74例膀胱癌组织中TGFβ1蛋白的表达;QRT-PCR方法检测43例膀胱癌TGFβ1 mRNA转录水平. 结果膀胱癌TGFβ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89.2%,T2~T4浸润性膀胱癌TGFβ1过表达率为83.8%,明显高于Ta~T1表浅性膀胱癌(33.3%),P<0.05;复发转移组30例中TGFβ1过表达29例,而无瘤存活组44例中过表达30例,P<0.005;膀胱癌组织TGFβ1 mRN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 结论 TGFβ1过表达与膀胱癌浸润生长方式和预后等有密切关系,可能成为评价膀胱癌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对裸鼠原位种植人胃癌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Tao H  Lin Y  Yin H  Yao M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4):248-250
目的 研究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胃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人胃癌SGC-7901组织原位种植裸鼠模型,观察抗VEGF抗体和丝裂霉素C(MMC)的抗肿瘤和抗转移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肠癌病人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和门静脉血细胞角蛋白20(cytokeratin,CK20)mRNA作为血行播散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方法RT-PCR技术检测63例大肠癌病人门静脉血CK20mRNA表达阳性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标本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随着病情由Dukes A、B期向Dukes C、D期进展,门静脉血CK20 mRNA表达的阳性率由64.9%升高到96.2%(P〈0.01)。高、中分化肿瘤组织VEGF蛋白阳性率为50.0%,低、未分化时升高到92.3%(P〈0.01)。CK20 mRNA与VEGF作为单项指标测定时,阳性率分别为77.8%和58.7%,联合检测时阳性率显著升高(92.1%)。结论大肠癌病人门静脉血中CK20 mRNA和肿瘤组织VEGF作为衡量大肠癌浸润能力的指标,二者表达分别与Dukes分期和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密切。联合检测二者时,敏感性显著提高,可弥补单项指标检测的不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血管表皮生长因子C(VEGF C)表达与血管和淋巴管密度及肿瘤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6 8例胃癌组织中VEGF C、CD 31及淋巴管内皮标记物VEGFR 3,计算VEGF C表达的阳性率及肿瘤微血管和微淋巴管密度。结果淋巴结阳性组中VEGF C阳性率 (70 % )显著高于淋巴结阴性组 (30 % ) ,P <0 0 5 ;与VEGF C阴性组 (2 4 4±2 1 )比较 ,VEGF C阳性组淋巴管密度 (2 9 6± 3 0 )明显增高 ,P <0 0 5 ,而微血管密度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与淋巴结阴性组比较 ,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淋巴管密度 (31 6± 2 1 )、微血管密度 (4 0 2± 2 3)均有显著提高 ,P <0 0 5。结论VEGF C主要通过调节胃癌组织微淋巴管的生成而影响胃癌淋巴结转移 ;微淋巴管密度与微血管密度均为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pT1-3N0期胃癌术后临床病理因素(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大体分型、浸润胃壁深度、分化程度、血管侵润和淋巴管浸润)和淋巴结微转移对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的影响。方法纳入研究对象为pT1-3N0期胃癌共有108例,均为胃肠组医师行胃癌根治术。术后平均随访65.12个月(22~120个月),每位患者淋巴结9枚至28枚不等,将所有淋巴结用EMA指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临床病理因素及微转移对5年无瘤生存率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肿瘤直径”(P=0.033),“浸润胃壁深度”(P=0.024)和“是否有淋巴管浸润”(P=0.005)与淋巴结的上皮膜抗原(EMA)表达有正相关性,而其他临床病理因素与淋巴结EMA表达无明显相关性。临床病理因素对5年无瘤生存率无明显影响。淋巴结EMA表达阴性,孤立肿瘤细胞巢(Isolated Tumor Cells,ITCs)和微转移(Micrometastasis,MCM)的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8.50%,75.60%和44.40%。ITCs与EMA(-)的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无显著差别(P=0.360),而MCM与EMA(-)的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出现明显差别(P=0.002)。结论对于pT1-3N0期胃癌,若淋巴结中检测出微转移,其预后较差,术后复发率较高,术后应予以积极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CT诊断,分析胃癌根治术后复发与转移的区域及规律。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胃癌患者共81例,均行胃癌根治性手术,随访期间CT发现存在局部区域复发或转移。分析术后复发与转移的区域及规律。用SPSS 19.0软件分析数据,以%表示计数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术后复发时间和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之间的关系;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81例术后复发患者中,局部区域复发率最高(37.04%),在18例伴有术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Ⅰ区10例,Ⅲ区3例,Ⅳ区1例,Ⅵ区4例。术后7~12个月复发率最高(41.98%)。截止至2015年9月30日,在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81例患者中,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33.18个月,中位复发时间为19.94个月,复发后中位生存期为7.19个月。其中发生腹膜种植后,中位生存期最短,仅为4.24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OS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包括年龄(P=0.024),Borrmann分型(P=0.017)、TNM分期(P=0.009)、淋巴结检出总数(P=0.022)、阳性淋巴结数(P=0.002)、治疗方式(P=0.026)和治疗依从性(P=0.035);与局部无复发生存期(LRFS)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包括淋巴结检出总数(P=0.012)、阳性淋巴结数(P=0.008)、治疗方式(P=0.034)和治疗依从性(P=0.016)。结论局部区域复发,特别是区域淋巴结转移是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主要形式,术后通过CT划分淋巴结转移区域对于放疗靶区确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34例不同时期增生性瘢痕组织标本进行TGFβ-mRNA斑点杂交和原位杂交检测,结果发现:随着增生性瘢痕的发生、发展成熟,TGFβ-mRNA的总表达量明显呈由强至弱的变化,在1至6个月瘢痕组织内表达丰富,9个月时明显减弱,12个月以后的瘢痕组织及正常皮肤对照标本中含量很少;TGFβ-mRNA表达的定位检测显示:除真皮层组织细胞有部分表达外,许多瘢痕表皮基底细胞内有较强表达。由此可见:①TGFβ表达与瘢痕增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②TGFβ在瘢痕表皮组织中的表达对其自身增殖起抑制作用,导致表皮萎缩。  相似文献   

17.
淋巴结转移率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淋巴结转移率(rN)在胃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319例接受胃癌根治术且清扫的淋巴结总数大于或等于15枚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rN与胃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中将rN按0、<30%、30%~60%及>60%分为4组,各组2年生存率分别为84.4%、66.1%、35.0%、15.1%;3年生存率分别为80.5%、45.0%、15.0%、5.5%;4年生存率分别为71.4%、33.0%、5.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后有良好的一致性.将同一pN分期组与rN分组比较,各组预后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rN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指标,其与肿瘤浸润深度、手术方式及肿瘤部位有相关性.结论 rN分级可更好地指导胃癌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有助于完善胃癌的TNM分期体系.  相似文献   

18.
胃癌的远处隐匿型腹膜转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采用术中道格拉斯窝腹膜活检的方法确定胃癌隐匿型腹膜转移。方法 从1998年4月-1999年8月,选择我院16例术前、术中均无肉眼及用手可触及的腹膜远处转移的胃癌病例,行术中道格拉斯窝活检病理检查。结果 本组16例胃癌中有5例发生道格拉斯窝腹膜隐匿型转移,其侵犯深度均属S期病例,且淋巴结转移数目均超过7枚,属TNM分期中N2、N3期病例。结论 凡侵及浆膜的胃癌病例,即使在探查时未发现远处腹膜转移,术中也常规做道格拉斯窝腹膜活检,以发现有远处隐匿型腹膜转移的病例。  相似文献   

19.
PIGF及其受体Flt-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眙盘生长因子(PIGF)及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Flt-1)-5胃癌血管形成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84例胃癌组织及20例正常胃组织中的PIGF和Flt-1,并计算以CD34为标志的微血管密度(MVD),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PIGF和Flt-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胃组织(P〈0.05)。PIGF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学分化程度、浸润深度、Borrmann分型、淋巴结转移有关(P〈O.05);Flt-1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Borrmann分型有关(P〈0.05);MVD与肿瘤浸润深度、Borrmann分型、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IGF与Flt-1表达阳性患者的5年存活率分别为45.5%、40.4%。浸润深度、Flt-1阳性表达为影响胃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IGF/Flt-1通路可能在胃肿瘤血管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从而影响胃癌的进展及预后。  相似文献   

20.
早期胃癌的病理类型与术后复发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术后易复发的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1995年139例早期胃癌外科治疗的结果和病理情况。结果:本组有13例死于胃癌复发转移,其中血源性转移7例,淋巴结转移3例,残胃再发癌3例,R1+No7淋巴清扫与R2清扫术后复发率均为9%,在早期胃癌中,粘膜下层癌(14.1%)较粘膜层癌(1.9%),血管淋巴管受累(37.5%)较未受累(7.6%),淋巴结受累(31.3%)较未受累(6.5%)及多发癌灶(33.3%)较单发癌灶(7.9%)的复发率高(P值均<0.05),癌灶直径≥2cm与<2cm,高中分化与低未分化及隆起型与凹陷型病变在复发率上差异无显著意义。粘膜下层癌的术前淋巴结转移率(16.4%)较粘膜层癌的(3.7%)高(P<0.05),结论:早期胃癌存在易致术后复发的病理因素,血源性转移是其复发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