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范文正公微时尝诣灵祠求祷,曰:“他时得位相乎?”不许。复祷之曰:“不然,愿为良医。”亦不许,而叹曰:“夫不得利泽生民,非大丈夫平生之志。”他日,有人谓公曰:“大丈夫之志于相,理则当然,良医之技,君何愿焉?无乃失于卑耶!”公曰:“嗟乎!岂为是哉?古人有云: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  相似文献   

2.
食物与药物都有治疗疾病的作用。但食物每人每天都要吃,较药物与人们的关系更为密切,所以历代医家都主张“药疗”下如“食疗”。古代医者如此想,也是如此做的。在治疗过程中,确实先以食疗,后以药疗。只有食疗不能取效时,才以药疗。古时人们将能用食物治病的医生称为“上工”。如宋代《太平圣惠方》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夫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清神  相似文献   

3.
古代医籍中关于食疗的记载颇多,但无辨证施食之名称。从实践证明:食疗离不开辨证。只有正确地辨证,才能达到食疗之目的。为了使辨证施食更好地指导临床,充分发挥食疔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故试论之。辨证施食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辨证,就是分析、辨别、认识疾病的证候;施食就是根据证候确定饮食。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素问·生气通天论》就云:“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素问·藏气法时论》又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  相似文献   

4.
养生秘籍     
黄帝问天老曰:天地所生,岂有食之令人不死者乎?天老曰:太阳之草,名曰黄精,饵而食之,可以长生。太阴之草,名曰钩吻,不可食,入口立死。人信钩吻之杀人,不信黄精之益寿,不亦惑乎(晋·张华撰)。  相似文献   

5.
一、腹痛案 许生泳堂母病请治。据云,因食豚肝、面饼后偶触怫郁,致患腹痛。自用麦芽、蔖曲、香砂、二陈不应。因其痛在少腹,以为寒凝厥阴,加吴萸、炮姜服之益剧。予问痛处可按乎?曰:拒按。又问来日便乎?曰:未也。切脉沉细,视舌苔黄、中心焦燥。故谓生曰:此下症也。生曰:连服温消诸剂不验,思亦及此,因家母平素质亏,且脉沉细,故未敢下。予曰:痛剧脉伏,此理之常,素虽虚,而病则实,书称腑病,以通为补。仲师云:“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又云:“舌黄来下者,下之黄自去”。今痛满拒按,舌黄焦燥,下证悉俱,  相似文献   

6.
药笼小品     
<正> 【黄精】《搏物志》:“黄帝问天老曰:天地所生,岂有食之令人不死者乎?天老曰:太阳之草,名曰黄精,饵而食之,可以长生。太阴之草,名曰钩吻,不可食,入口立死。人信钩吻之杀人,不信黄精之益寿,不亦惑乎?!”为百合科植物的根茎,别名甚多,最习用之别名为玉竹。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肥大肉质,黄白色,略呈扁圆柱形。性味甘平,入脾、肺、肾经。补中益  相似文献   

7.
<正> 北京时期的政治家,科学家沈括在其《良方自序》中写道:“南人食猪鱼以生,北人食猪鱼以病,此风气之异也。”“猪鱼”是何物?查历代本草记载不一,近人说法也无定论,为深入探索,究其本义,笔者兹将学习《良方自序》一文关于“猪鱼”之管见,陈述如下: 这篇序文,正如沈括首句曰:“予尝论治病有五难:辨疾、治疾、饮药、处方、别药此五也。”“南人食猪鱼以生,北人食猪鱼以病、此风气之异也。”  相似文献   

8.
朱晟 《中国中药杂志》1957,3(5):179-182
<正> 釀母制剂及抗生現象多种中药具有抗生作用,这是药材本身所固有的,过去被人們不自觉地用来治病。在古代的条件下,不可能制得高濃度的抗生成分,但利用並發現抗生作用的事例則不少,这些从經驗中得来的知識,古人虽然未能在理論上作出解釋,也未进一步發展,但历史价值仍是很高的。制酒所用的麴,可治胃腸病,相当于現代的釀母制剂。我国用麴治病的历史很早,公元前597年的“春秋”即有記載。“叔展曰:有麦麴乎?曰無,有山鞠穷乎?曰無,河英腹疾奈何?”因为麴治病有神效,故后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称为神麴。現代仍广泛的应用六神麴、建神麴等。“左傳”指出了“麦麴”,可証当时的麴已非一种。此外又如同时代的孔子說“不得其酱不食”,即指豆的發酵产物。汉朝許慎的“說文解  相似文献   

9.
1.糖尿病的古代记载糖尿病古称消渴,三消、内消、上消、中消、下消、消肾、消瘅等等;最早的记载见之于内经,以后历代各家皆有记述,且由简而繁。糖尿病所可能有之并发症,皆散见于各家专辑论着中。糖尿病之主要症状“多饮、多食、多尿,”黄帝内经即巳记载之,如厥气论曰:“肺消者,饮一尿二,死不冶。”脉要精微论曰:“瘅成为消中,善食而瘦。”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亦一斗。”晋王叔和脉诀歌曰:“脾  相似文献   

10.
夏季宜吃什么、喝什么?饮食中该注意些什么?是关系到每个人能否平安度夏,增进身体健康的大事。笔者通过温习传统食疗理论,请教专家并结合自身的经验,得出的结论是:夏季饮食,贵在“三清”。选食宜清淡夏季三个月,在五行上属火,《摄生月令》曰:“夏就是火的意思,立夏这个季节是火相,到夏至火就更旺。”受这种时令特点的影响,人们会感到酷热,烦躁、多汗,且由于腠理开泄,津液流失,营养损耗多,加之食欲下降,易造成体亏人乏,饮食养生学认为,应多食清淡质软易于消化的食物,少吃肥腻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食疗学称之为清补,因为清淡的食物可起到清热、…  相似文献   

11.
《素问·病能论》云:“有病怒狂,此病安生?歧伯曰:生于阳也。帝曰:阳何以使人狂?歧伯曰:阳气者,因暴折而难决,故善怒也。病名阳厥……治之奈何?歧伯曰:夺其食即已。”关于“夺其食”,历代医家见仁见智,解释不一,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从“食”字立论,释为“节制、禁止饮食”。如王冰“节去其食”;马莳释为“减其食”;姚止庵谓“禁勿令食”;现今《索问今释》同  相似文献   

12.
张元素诊病     
<正> 河间刘完素病伤寒,八日头癌脉紧,呕逆不食,不知所为。元素往候,完素面璧不顾。元素曰:“何见待之卑如此哉!”既为诊脉,谓之曰:“脉病云云”。曰:“然”。“初某药用某味乎?”曰:“然”。元素曰:“子误矣!某味性寒下降,走太阴,阳亡汗不能出。今脉如此,当服某药则效矣。”完素大服,  相似文献   

13.
夏季宜吃什么、喝什么?饮食中该注意些什么?是关系到每个人能否平安度夏,增进身体健康的大事。笔者通过温习传统食疗理论,请教专家并结合自身的经验得出的结论是:夏季饮食,宜在“三清。⒈选食宜清淡:夏季三个月,在五行中属火,《摄生月令》曰:“夏就是火的意思,立夏这个季节是火相,到夏至火就更旺。”受这种时令特点的影响,人们会感到酷热、烦躁、多汗、且由于腠理开泄,津液流失,营养损耗多,加之食欲下降,易造成体亏人乏。饮食养生学认为,应多食清淡质软易于消化的食物,少吃肥腻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食疗学称之为清补。因为清淡的食物可起到清…  相似文献   

14.
明清两代,在自然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双重背景下,食物品种及食药物质都有一定程度的丰富。例如:对外频繁的贸易交流致使多种外来食物被引进;对救荒、备荒的重视,致使多种野生植物的食用价值被发现和利用;对肉类喜好的改变,猪肉上升为最主要的肉食原料之一。这些都使得明清时期的食材较之前出现由有到无、由乏用到流行食之的明显发展。与此同时,多元化的变迁食材在丰富该时期饮食文化的同时,部分食材还拥有一定的食疗价值。从诸如“养胃生津”“益脾润肺”“补中益气”“益肾利肠”之补养扶正,到“下气消食”“散火清热”“止渴除烦”“清心明目”的调治祛邪等不同方面,对此部分变迁食材的食疗认识和应用,进一步推动了此时期中医食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内經說:“臌脹何如?岐伯曰:腹脹,身皆大,大与肤脹等也。色蒼黄,腹筋起”。又說:“有病心腹滿,旦食、則不能暮食,此为何病?岐伯对曰:名为臌脹。帝曰:治之奈何?歧伯曰:治之以鷄矢醴;一剂知,二剂已”。以上所說,是臌脹病的最早記載。自此以后,历代名家,对本病的病机、辨症、治法,都有創造性的增补;尤其在各家医案中,蘊藏着許多宝貴經驗和有效方藥。作者把晚清名家对本病的治疗經驗,略谈一、二,聊备临床医家参考之资。掛漏之处,謹希指政。  相似文献   

16.
试论“辛以润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以润之”,其旨蕴深,历代医家颇多阐发,其论纷繁。本文拟从其渊源及衍化,论其真要,旨在对临证有所启迪,管窥所及,祈请赐正。一、“辛以润之“的渊源“辛以润之”之说,出自《素问·脏气法时论》,原文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惟令人费解的是:辛味之药大多性偏温燥,何以能润?岂无以燥益燥之弊?此说则不与《素问·至真要大论》:“燥者濡之”相悖乎?其实,所谓“辛以润之”,经文本身就已作了解释,辛味药物之所以能  相似文献   

17.
明朝开国之初 ,太祖朱元璋召见二位老者 ,帝问他们事何业 ?一老者答 :“业医”。帝问 :“卿为医 ,可知蜜有苦而胆有甜乎 ?”答曰 :“蜂酿黄连花则蜜苦 ,猴食果多则胆甜。”帝曰 :“是能格物者。”擢升为太医院使。因为“能格物”就混了个太医院院长的官儿 ,太运气了。但朱皇帝择医的标准却是有道理的。因为岐黄之道就是从各种事物现象中推理、归纳而总结出来的 ,所谓格物致知是也。善能格物者 ,必然致知、多知。《素问·五运行大论篇》曰 :“候之所始 ,道之所生。”所谓“候”指表现于外的各种现象 ,如气候、物候、病候 ;“道”指事物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我国历代文献一直有关于疫病预防的记载。早在《周易》中就载有:“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淮南子》谓:“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这都是传统“治未病”思想的体现。《素问·刺法论》记载:“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  相似文献   

19.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有妊娠药忌之记载:“黄帝问曰:‘妇人重身,毒之何如?’歧伯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帝曰:‘愿闻其故何谓也。’岐伯曰:‘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这就是中医千古遵循的妊娠用药不囿禁忌的“有故无殒论”的由来。  相似文献   

20.
《滇南本草》为明代云南著名医药学家兰茂所著 ,该书总结了云南各族人民的用药经验 ,收载云南地方中草药 458味 ,附方 60 0余首。其中复方配伍精当 ,单方简易实用 ,体现了兰氏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本文就该书之附方中用酒入药的特色作一探讨。用酒的理论渊源酒为米、麦、高粱等与酒曲酿制而成的一种饮料 ,在我国古代已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如《素问·汤液醪醴论》曾记载用“醪”治病 ,“醪”即浊酒。最早的药酒方为“鸡矢醪”,出自《素问·腹中论》:“帝曰 :治之奈何 ?歧伯曰 :治之以鸡矢醪 ,一剂知 ,二剂已。”汉代张仲景《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