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检测肝脏剪切波速(Liver shear wave velocity,LSWV)在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 Acute-on-chronic hepatitis B liver failure,ACLF-HBV)患者病情评估及预测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ACLF-HBV患者128例,次日收集血常规、凝血及肝肾功生化,同日行超声检查,同时行LSWV测定,计算超声评分、Child-Turcotte-Puge(CTP)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积分。随访12个周,每周复查LSWV,根据临床预后分为好转组、恶化组进行比较。结果 LSWV 总检测成功率为93.75%(120/128)。入组时LSWV为(1.89±0.26)m/s ,随访12周,恶化组LSWV高于好转组[(2.12±0.31)m/s vs(1.57±0.28)m/s,P <0.05]。以LSWV 2.15m/s作为预后不良的阈值,敏感度为74.8%,特异度为65.4%。评估ACLF-HBV患者预后的AUROC为0.87,预测效能高于CTP评分(AUROC:0.69 ,z = 2.2,P =0.028)和MELD积分(AUROC:0.71 ,z = 2.3,P =0.019)。 结论 应用VTQ技术检测LSWV评估ACLF-HBV患者预后的准确性较高,对患者的短期预后有一定临床预测价值。LSWV 测值高于2.15m/s患者预后较差,动态检测LSWV的变化对于患者预后评估更具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水平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forend-stageliverdisease,MELD)评分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related acute on 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转归情况将90例HBV-ACLF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MMP-2,AFP水平与MELD评分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各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分析MMP-2、AFP水平与MELD评分对HBV-ACLF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死亡组血清MMP-2水平及MELD评分均高于生存组,而血清AFP水平则显著低于生存组(P0.05)。血清MMP-2水平和MELD评分升高、AFP水平下降是导致HBV-ACLF患者病死率的重要因素(P0.05)。HBV-ACLF患者血清AFP水平与MMP-2水平、MELD评分均呈负相关,而MMP-2水平与MELD评分则呈正相关(P0.05)。MMP-2,AFP水平及MELD评分预测HBV-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2,0.846,0.858。MMP-2,AFP水平及MELD评分联合检测的预测敏感度显著高于单独检测(P0.05);而联合检测的特异度较单独检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MMP-2,AFP水平及MELD评分是影响HBV-ACLF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转归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CTP和MELD评分预测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比较Child-Turcotte-Pugh(CTP)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预测我国慢性重型肝炎(慢重肝)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慢重肝患者55例,分别按CTP和MELD系统进行评分;比较生存组与死亡组以及各临床分期间的CTP和MELD分值;比较CTP和MELD分值与慢重肝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用Kaplan-Meier(K-M)生存曲线分析、比较不同CTP和MELD分值组的生存时间、病死率和生存率。结果 死亡组的CTP和MELD评分均高于生存组(P均〈0.01);晚期慢重肝的CTP和MELD评分明显高于早期和中期(P均〈0.01);慢重肝的临床分期与MELD评分的相关性(rs=0.689,P〈0.01)比与CTP评分的相关性高(rs=0.428,P〈0.01);K-M生存曲线分析显示,CTP评分〈12分患者的生存时间较≥12分患者显著延长,且生存率也显著增高(P均〈0.01);MELD评分越低,生存时间越长,生存率越高,MELD≤28、28~40和≥40分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 MELD评分较CTP评分指标更为客观、易获取,且分值范围宽、易操作,并结合了肾脏功能,与慢重肝的临床分期有很好的相关性;说明MELD评分系统在预测我国慢重肝预后方面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在慢性肝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对152例慢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入院时岫分值及药物治疗2周后MEID分值与入院时MEID分值的差值,SMELD,同时了解患者3个月病死率。结果9例患者在3个月内死亡,MELD分值在衄≤9、9〈MELD≤19、19〈MELD≤29、MELD≥30各组中,患者三个月病死率分别为8.3%、16.7%、23.6%、73.5%。各组与MELDs〉30组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X^2=71.54、20.69、24.51,P值〈0.01)。MELDs〉18与MELD〈18两组患者3个月病死率分别为37.7%与15.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7,P值〈0.05)。△MELD〉0组3个月病死率(52.5%)明显高于△SMELD≤0组(18.7%),具有统计学意义(X^2=19.07,P值〈0.01)。结论MELD能较为准确地预测慢性肝衰竭患者的短期预后,△SMELD也可准确地预测慢性肝衰竭患者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脂水平在肝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检测193例乙肝肝衰竭患者的血脂水平,与168例健康者比较.按肝衰竭患者的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计算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比较两组间血脂水平和MELD评分.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其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其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肝衰竭患者甘油三酯(TG)高于健康者,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低于健康者.肝衰竭死亡组的血Tch、LDLc和HDLc显著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Tch、LDLc和HDLc预测肝衰竭患者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5,0.723,0.613.结论 血清Tch、LDLc和HDLc是反映患者肝脏受损情况的敏感指标,其对肝衰竭患者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价值.密切监测CHO指标的变化,对于判断患者预后,选择治疗手段,提高生存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预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将116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计算MELD及CTP评分,分析两种评分系统对其预后评估的优缺点.结果 MELD与CTP评分显著相关(P<0.05),MELD评分的预测准确率优于CTP评分(P<0.05).结论 MELD评分系统能反映重型肝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准确预测临床预后,优于CTP评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TQ)检测肝脏剪切波速度(LSWV),探讨其在乙型病毒性肝炎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HBV)患者病情评估及预测预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ACLF-HBV患者128例,收集血常规、凝血及肝肾功生化指标,同日行超声检查及LSWV测定,计算超声评分、肝病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积分。随访12周,每两周复查LSWV,根据临床预后分为好转组85例和恶化组43例,比较两组上述参数的差异,以临床结局及实验室指标作为金标准,绘制LSWV、肝病评分、MELD积分评估CLF-HBV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其截断值并计算相应的曲线下面积(AUROC)、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LSWV总检测成功率为93.75%。入组时LSWV为(1.89±0.26)m/s,随访12周,恶化组LSWV高于好转组[(2.12±0.31)m/s vs.(1.57±0.28)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LSWV 2.15 m/s作为诊断ACLF-HBV患者预后不良的截断值,其敏感性为74.8%,特异性为65.4%,AUROC为0.87,预测效能高于肝病评分(AUROC:0.69)和MELD积分(AUROC:0.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8、0.019)。结论应用VTQ技术评估ACLF-HBV患者预后的准确率较高,动态检测LSWV的变化对于患者预后评估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浆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TREM?2)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42例HBV?ACLF患者为HBV?ACLF组,随访90 d根据患者结局分为死亡组(n=52)和存活组(n=9...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抗结核药致肝衰竭的临床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确诊的64例抗结核药致肝衰竭患者按预后分为治疗有效组(24例)和无效组(40例),分析抗结核药致肝衰竭的临床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64例患者以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腹部不适、黄疸为主要症状.与有效组比较,无效组年龄较大、HBV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入院时部分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白蛋白)异常更明显(P<0.05~0.01).结论:抗结核药致肝衰竭患者大多数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其预后与年龄、有否并发症及合并慢性HBV感染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终末期肝病模型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评价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在肝硬化失代偿期对短期和中期预后判断的作用。方法:92例各种病因的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分别计算每例患者的MELD评分,同时计算其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并随访3个月及1年的生存率。并以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衡量MELD、CTP评分预测患者预后的能力。结果:92例患者随访3个月内有11例患者死亡,死亡组MELD(22.9&#177;5.40)、CTP(11.4&#177;2.67)与生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内有21例患者死亡,死亡组MELD(19.6&#177;8.69)、CTP(10.9&#177;2.84)与生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ELD、CTP评分对3个月预后评估的ROC曲线面积分别为0.782,0.721;对1年预后评估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7,0.705。结论:MELD评分能很好地预测肝硬化患者的短期和中期预后,其评估价值至少不亚于CTP评分,但其客观性要强于CTP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糖链抗原125(CAl25)、糖链抗原19—9(CAl9—9)、癌胚抗原(CEA)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不同病程中的变化规律,为分析其在慢性肝病进程中的临床意义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129例(慢性乙型肝炎41例,乙肝肝硬化39例,其中代偿期14例,失代偿期25例,乙肝肝癌49例)和健康体检者50例,使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CAl25、CAl9—9、CEA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组中AFP分别为4.35ng/ml、5.78ng/ml和60.21ng/ml,CEA为1.51ng/ml、1.92ng/ml和2.45ng/ml,乙肝肝癌患者血清AFP、CEA水平明显高于其它三组(P〈0.05);肝硬化患者血清CAl25水平高于其它三组(P〈0.05)。对于中一大量腹水的肝硬化患者,血清CAl25水平明显高于少量腹水和无腹水的肝硬化患者(P〈0.05),且随腹水量的增多呈逐渐上升趋势。三组慢性肝病患者的血清CA19—9与健康体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CAl25、CEA与MLED评分呈正相关(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0.62,P〈0.05;0.36,P〈0.05),CA19—9-、AFP与MELD评分的线形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CAl25与Child—Pugh评分显著相关(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O.84,P〈0.05),CA19—9、AFP、CEA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HBV感染者,血清CAl25与腹水量呈正相关,并与肝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因此CAl25可作为辅助指标监测腹水变化及判断预后。非胃肠道肿瘤患者,血清CEA也可随肝病严重程度加重而增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科学、准确预测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04年4月-2007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病科重型肝炎住院患者37例,人院起观察3个月,分存活组和恶化死亡组,对两组的资料进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并与精对苯二甲酸(PTA)进行比较,分别做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两组间MEL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TA具有相关性,两者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ELD评分和PTA均可以作为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主要指标,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分析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与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在评价肝纤维化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1例慢性乙肝感染患者进行经皮肝脏穿刺活检术病理组织学检查,分为S0~S4期,同时行RTE和FibroScan检查.将RTE检查中获取的9个弹性变量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程计算出肝纤维化指数(LF Ind...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HBV病毒表面抗原(HB sA g)的表达、肝功能变化及拉米夫定的作用,同时与67例非原发性肝癌实体瘤患者及67例普通人群做对比。结果:67例NHL患者HB sA g阳性率为23.9%,明显高于本地区普通人群(9.0%)及非原发性肝癌实体瘤患者(10.4%);HB sA g阳性的NHL组中,化疗后肝损害发生率(68.8%)与HB sA g阴性患者发生率(29.4%)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拉米夫定在预防病毒复活时起到重要作用。结论:NHL患者HB sA g阳性率高于本地非原发性肝癌实体瘤患者(其他肿瘤组)及普通人群组,拉米夫定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HBV的再激活;HBV感染者在化疗时应加强保肝并密切监测肝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探讨细胞因子在疾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HBV相关ACLF患者24例(治愈者13例,死亡者11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30例和正常对照者15名,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8、IL-10、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γ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并结合临床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ACLF组IL-6、IL-8和TNF-α水平高于CHB组和对照组(P0.01),CHB组亦高于对照组(P0.05);ACLF死亡组IL-6、TNF-α水平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明显高于治愈组(P0.05);TNF-α、IL-6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之间呈明显负相关(r=-0.712,P0.001;r=-0.521,P=0.009);TNF-α、IL-6与MELD评分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491,P0.015;r=0.379,P=0.048)。细胞因子与HBV DNA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HBV相关ACLF患者血清中多种细胞因子明显升高,其中IL-6和TNF-α水平随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检测其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有助于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转归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与传统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及晚近终末期肝病的危险度评分模型(model for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比较,探讨无创定量超声评分评估肝纤维化程度的可能性。方法对53例肝纤维化患者及25例健康对照者进行经皮肝穿刺活体组织病理检查、超声检查及各项临床指标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计算CTP及MELD评分,并参考相关文献建立无创定量超声评分标准,探讨超声评分对肝纤维化无创定量诊断的价值。结果肝纤维化患者超声评分与病理学肝纤维化分期相关性良好,超声总评分与病理分期相关系数为0.860(P〈0.01);超声总评分与临床CTP及MELD评分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784及0.768(P〈0.01);超声、CTP、MELD评分3种方法结合使用。诊断肝纤维化的敏感性96.7%。特异性95.5%。结论应用超声评分法无创诊断肝纤维化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进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探讨MELD评分系统在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应用中的意义。方法收集临床519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生化、凝血常规等资料进行MELD评分,评估慢性重症肝炎的严重程度并观察患者预后。结果慢性重症肝炎死亡组MELD分值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LD分值大于40分者3个月死亡率为81%。MELD分值与患者病程进展情况呈正相关。结论慢性重症肝炎患者MELD评分分值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有关。MELD评分系统在皖南地区是适用的,可引入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 r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评分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消化科住院诊断ACLF患者104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死亡组的APACHEII评分和MELD评分均高于生存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功能不全器官数、APACHEⅡ/评分、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MELD评分与ACLF死亡密切相关。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显示,MELD和APACHEⅡ评分系统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947和0.876。结论高MELD分值和APACHEⅡ评分与ACLF患者病死率独立相关,对ACLF患者的预后有独立预测能力。MELD评分系统在预测我国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方面有更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兰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 N 端肽(PⅢNP)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 复制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和实时荧光定量 PCR (RT-PCR)法检测肝纤维化指标和 HBV-DNA,以不同临床分型和自然史分期为背景,对兰州地区724例 HBV 感染者的肝纤维化指标和病毒复制作量化检测研究。结果在所有临床类型中,肝纤维化指标和 HBV-DNA 数值均高于正常,且最高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组;CⅣ、PⅢNP 均以 HBeAg(+)CHB 组最高。按乙型肝炎自然史分期,P ⅢNP、CⅣ在免疫清除期最高且 CⅣ在HBeAg 及 HBV-DNA(+)组中均值都高于 HBeAg 及 HBV-DNA(-)组。四项指标均为 HBeAg(+)CHB 组高于 HBeAg(-) CHB 组,但仅有 HA 有统计学差异(P <0.01)。结论 CⅣ与 HBV-DNA 以及 HBV-M 具有一定相关性,提示其可以间接反映肝损害程度以及病毒复制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