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8 毫秒
1.
细辛毒性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细辛的毒性,素有争论。从毒性述要、实验研究、毒性定级、古今运用4个方面进行评述,旨在正确地认识细辛的毒性,指导临床安全有效地使用细辛。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细辛的毒性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辛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药,具有卓越的药效,但对其毒性及安全性一直有所争议。本文从细辛毒性的古今述要、实验研究、影响因素及定级对其进行评述,着重介绍了细辛品种、药用部位、采集时间及剂量剂型与毒性的关系,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细辛有毒,临床确有慎用之必要。但不可视限量为确保安全的唯一手段,细辛的毒性可以人为地控制和预防。方法从细辛的剂型、用量、配伍、禁忌症,服药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细辛的毒性可以从细辛的剂型、用量、配伍、禁忌症,服药方法等方面进行控制和预防。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典》明确记载细辛有小毒,规定其用量为1~3g,以指导临床用药。但其法定剂量并不完全为临证医者所遵循,大剂量使用细辛者比比皆是,鲜有毒性反应者,故对影响细辛毒性的有关因素进行探讨,如细辛的品种、药用部分、剂型、配伍等方面,认为细辛毒性重受制于药材品种来源、药用部分、剂型选择及加热时间等因素,不可视限量为确保安全的唯一手段。  相似文献   

5.
细辛药理研究概况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收集有关细辛药理及毒性作用的相关文献,发现其药理作用涉及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等多个方面,并对其作了急性毒性、长期毒性和致突变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同时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其非挥发性成分、配伍及减毒机理研究的建议,旨在为全面、深入研究细辛药理及对其进行安全性再评价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细辛的毒性与临床用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古有"细辛不过钱"之说。经查阅古今有关细辛毒性与用量的文献,通过对文献的分析,认为细辛常规用量可以确定为:入丸散剂,0.5~1g;入汤剂,5~15g。煎煮时间宜20min。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细辛的相关文献,对影响细辛毒性的关键信息进行梳理,为经典名方中细辛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式,搜集细辛的古今相关文献,分析细辛毒性与药物基原、用药部位、炮制方式、药物剂型、方药配伍、服药方法及患者体质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在经典名方的研发过程中,细辛在当归四逆汤、厚朴麻黄汤中的用量分别为9、6 g,煎煮时间应>120 min;细辛在辛夷散、三痹汤、大秦艽汤、清上蠲痛汤种的单次用量分别为0.8、1.2、0.9、1.1 g;当归四逆汤、厚朴麻黄汤、清上蠲痛汤等应选用辽细辛的根茎,辛夷散可选择汉城细辛的根茎。在药物的炮制上,当归四逆汤、厚朴麻黄汤、三痹汤、大秦艽汤四方中的细辛可选用酒制;辛夷散、清上蠲痛汤中的细辛可选用炒制;另外,细辛的毒性与药物的配伍和患者的体质等因素均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该研究通过梳理有关细辛毒性的文献资料,得出了影响细辛毒性的关键信息,探析了细辛毒性的有效避减方式,为包含细辛的经典名方的合理开发和安全应用提供了更为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估测细辛及其配伍的毒量药物动力学参数,进而分析配伍的减毒机制。方法:采用动物急性死亡率法进行毒量动力学实验,测定细辛、细辛附子煎剂的半数致死量及毒量药动学参数。结果:细辛的LD 50为33.70g/kg,细辛附子相配LD 50为43.63 g/kg,LD 50辛附是细辛的1.29倍。辛附配伍,附子有效地抑制了细辛毒性成分从血液向机体各部分的分布,加快了细辛毒性成分的消除,降低了细辛的毒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大数据方法,探讨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临床真实环境中,风湿科常用中药(泽泻、细辛、寻骨风、威灵仙)饮片的肾毒性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将储存于计算机系统中的龙华医院近5年间使用过泽泻、细辛、寻骨风、威灵仙的所有患者的个人资料(年龄、用药记录等)、处方以及肾功能(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等信息共1 256万条,通过大数据系统处理,分析肾毒性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使用泽泻、细辛、寻骨风、威灵仙四味中药的患者肾毒性的发生率分别为,泽泻1.15%,细辛2.46%,威灵仙1.50%,寻骨风0.00%。泽泻肾毒性的发生随着累积用药剂量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而威灵仙、细辛未出现此情况。5年间临床使用寻骨风者仅有1例,累积用量300 g,未发生肾毒性情况。泽泻、威灵仙、细辛肾毒性的发生有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结论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君臣佐使配伍使用泽泻、细辛、威灵仙较为安全,肾毒性的发生率远低于相关的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0.
细辛的临床应用及其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娟 《新疆中医药》2005,23(4):44-46
本文从细辛的品种、药用部位、采集时间及用法四个方面论述影响其毒性大小的因素,为临床应用细辛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2010版中国药典中三种细辛散剂、水煎剂、挥发油的小鼠急性毒性,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急性毒理学依据。方法:采用Bliss法、最大给药量测定法。结果:北细辛:散剂LD50为4.8g/kg、水煎剂最大给药量为240g/kg、挥发油LD50为2.53mL/kg;华细辛:散剂LD50为7.5g/kg、水煎剂LD50为100.8g/kg、挥发油LD50为3.13mL/kg;汉城细辛:散剂最大给药量为31.2g/kg、水煎剂LD50为48.7g/kg、挥发油LD50为1.92mL/kg。结论:药典规定的三种细辛的不同制备方法和药用部位的小鼠急性毒性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原方)、原方去木通和北细辛对小鼠血清中肌酐(Cr)、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各组分别以生理盐水及药物灌胃,每日1次,连续给药21d。检测各组对小鼠血清中Cr、NO指标的影响。结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等药物组对Cr、NO指标均有影响(P<0.05)。结论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原方)组、原方去木通组、北细辛组对肾脏均产生毒性。  相似文献   

13.
细辛用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首先对“细辛不过钱”说进行了澄本求源,此说只是细辛用量的特殊规律,而不是普遍规律。以《伤寒杂病论》为准绳,凭各家考证汉今衡量为依据,揆当代临床细辛用量为契机,对细辛用量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是:细辛用量,即常用量为9g~15g,此剂量为煎煮剂量,并非丸散剂或单味研末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原方)、原方去木通和北细辛对肾脏毒性的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4组,各组分别以生理盐水及药物灌胃,每日1次,连续给药21d。检测各组对肾脏组织中活性氧(OFR)含量、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指标的影响。结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等药物组对肾脏组织中OFR含量的升高与SOD活性的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北细辛组对OFR含量的影响最强。结论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原方)组、原方去木通组、北细辛组对肾脏均产生毒性。  相似文献   

15.
对近5年来细辛应用文献进行回顾总结。从细辛的应用指征、剂量、煎服法、炮制、配伍等对应用细辛的经验进行总结,为临床安全性应用提供参考。结果显示:细辛确有毒性,通过掌握应用指征、应用不同炮制方法及不同配伍等可起到减少毒性反应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细辛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细辛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综述。方法:查阅文献。结果:细辛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结论:为今后对细辛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及临床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原方)、原方去木通和北细辛对肾脏毒性的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各组分别以生理盐水及药物灌胃,每日1次,连续给药21d。检测各组对小鼠肾脏组织细胞Ca2 含量、Na -K -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等药物组对组织细胞Ca2 、Na -K -ATP酶等指标均有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原方)组、原方去木通组、北细辛组对肾脏均产生毒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北细辛散剂、水煎剂、挥发油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以期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急性毒理学依据。方法:采用Bliss法及最大给药量测定法。结果:北细辛散剂LD50为4.8g/kg,水煎剂最大给药量为240g/kg,挥发油LD50为2.53mL/kg。结论:北细辛3种制剂的小鼠急性毒性强度依次为散剂、挥发油、水煎剂。  相似文献   

19.
细辛与维拉帕米镇痛协同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细辛与维拉帕米的镇痛协同作用,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小鼠醋酸扭体实验及热板法致痛实验观测实验药物镇痛作用,并用神经盒、多媒体MS-302系统观察其对蟾蜍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影响。结果细辛及A-V复方制剂对醋酸致小鼠腹痛、热板法致小鼠足痛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并能抑制蟾蜍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传导。维拉帕米有弱的镇痛作用,无坐骨神经动作电位阻滞作用。A-V复方制剂的镇痛及抑制神经动作电位传导作用均大于其组分细辛和维拉帕米。结论细辛和维拉帕米有镇痛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杜衡GC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中药杜衡GC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方法 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对杜衡提取物进行分析,选择适宜的程序升温条件,并利用GC/MS技术确认指纹图谱中的特征指纹信息。结果 获得了较为理想的包含特征信息的杜衡GC指纹图谱。结论 用本文确定的分析条件所获得的指纹图谱可较全面地反映杜衡的化学成分,为杜衡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