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彬  张威 《新中医》2020,52(4):50-53
目的:观察疏风解毒胶囊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疗效及对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37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双盲分为对照组119例和观察组118例。对照组以常规对症治疗加口服模拟剂;观察组则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加口服疏风解毒胶囊。比较2组体温、白细胞(WBC)计数及相关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 (IL-1)、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68%)大于对照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天,观察组患者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外周血WBC计数、IL-1、PCT、TNF-α、IFN-γ、PG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风解毒胶囊可减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体内炎症因子的释放,有效控制炎症反应,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P)/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PS)的疗效和在中药干预下前列腺液IFN-γ、IL-2、IL-6、IL-18水平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千雪清精方治疗CAP/CPPS,治疗前后进行白细胞计数评分、疼痛症状评分、排尿症状评分,检测患者前列腺液(EPS)中IFN-γ、IL-2、IL-6、IL-18水平,分析其变化与白细胞计数、疼痛症状、排尿症状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药物对照组各种症状及总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组IFN-γ、IL-2、IL-6、IL-18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IFN-γ水平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IL-2、IL-18水平下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IL-6水平上升,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IFN-γ、IL-2、IL-18与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P0.05),IFN-γ与疼痛症状呈正相关(P0.05),IL-6与疼痛症状呈负相关(P0.05),IFN-γ、IL-2、IL-6、IL-18与排尿症状无相关性(P0.05)。结论千雪清精方对CPPS的总有效率86.90%,其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降低IFN-γ、IL-2、IL-18水平以消除前列腺的炎症,降低IFN-γ、提升IL-6水平可缓解或消除疼痛症状。检测IFN-γ、IL-2、IL-6、IL-18水平变化有助于CPPS的分型与诊断,并可作为了解病情、治疗效果评价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对脓毒血症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凝血功能和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脓毒血症患者7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n=38)与对照组(n=35)。两组患者均给予病因、补充血容量、抗感染、营养支持及监护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单纯乌司他丁治疗,联合组给予参附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连续治疗7d后,对比两组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凝血功能和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联合组血清IL-6、IL-8、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LT、FIB、PT、APTT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LT、FIB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且联合组PLT、FI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T、APTT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联合组PT、APT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PACHE-II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I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联合组APACHE-I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血症有利于抑制患者全身炎性反应,平衡凝血功能紊乱,改善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4.
艾亮  王晓东 《新中医》2019,51(1):12-17
目的:探讨香菇多糖(Lentinan,LNT)和云芝糖肽(Polysaccharopeptide,PSP)联合使用对免疫抑制小鼠和肺癌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和抗肿瘤活性。方法:以Lewis肺癌细胞建立肺癌小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B1组)、生理盐水组(N1组)、PSP+LNT组(C1组)和阿霉素(Adriamycin,ADM)组(A1组);以多柔比星KM小鼠建立免疫抑制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B2组)、生理盐水组(N2组)和PSP+LNT组(C2组);2模型中B1组和B2组小鼠不行肺癌细胞和ADM注射,2模型中N1组与N2组、C1与C2组在建模后连续20天分别通过灌胃法注入生理盐水0.2 mL和PSP+LNT的混合溶液0.2 mL,A1组小鼠连续3天腹膜内注射4 mg/(kg·d) ADM。采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外周血白细胞(WBC)进行计数;比较各组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抑瘤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并计算其比值;用微量样本多指标流式蛋白定量方法 (CBA)和小鼠Th1/Th2/Th17细胞因子CBA分析试剂盒测定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 (Interleukin-2,IL-2)、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4 (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 (Interleukin-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7A (Interleukin-17A,IL-17A)的含量。结果:肺癌模型中,与B1组比较,N1组外周WBC数量、胸腺指数、脾脏指数、CD4~+/CD8~+T比值、TNF、IFN-γ、IL-2和IL-17A均显著降低(P 0.05),血清中IL-10的含量增高(P 0.05);与N1组比较,C1组外周WBC数量、胸腺指数、脾脏指数、CD4~+/CD8~+T比值、TNF、IFN-γ、IL-2和IL-17A均显著提高(P 0.05),血清中IL-10的含量降低(P 0.05),平均肿瘤重量较低(P 0.05);而A1组外周WBC数量、胸腺指数、脾脏指数、CD4~+/CD8~+T比值、TNF、IFN-γ、IL-2和IL-17A明显降低(P 0.05),2组平均肿瘤重量没有差别。免疫抑制模型中,与B2组比较,N2组外周WBC数量、胸腺指数、脾脏指数、CD4~+/CD8~+T比值、TNF、IFN-γ、IL-2和IL-17A均显著降低(P 0.05),血清中IL-10的含量增高(P 0.05);与N2组比较,C2组外周WBC数量、胸腺指数、脾脏指数、CD4~+/CD8~+T比值、TNF、IFN-γ、IL-2和IL-17A均显著提高(P 0.05),血清中IL-10的含量降低(P 0.05)。结论:LNT和PSP联合使用对Lewis肺癌小鼠有免疫促进作用和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中医证型与微观辨证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AA患者126例,分析中医证型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自然杀伤(NK)细胞,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IL-6、IL-11、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PLT)的相关性。结果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肾阴阳两虚证CD3~+、NK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肾阴虚证CD4~+、CD4~+/CD8~+水平均低于肾阳虚证和肾阴阳两虚证(P0.05),CD8+水平高于肾阳虚证和肾阴阳两虚证(P0.05);肾阳虚证与肾阴阳两虚证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肾阴阳两虚证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肾阴虚证IL-2、IFN-γ、TNF-α水平均高于肾阳虚证和肾阴阳两虚证(P0.05),IL-11水平低于肾阳虚证和肾阴阳两虚证(P0.05);肾阴阳两虚证IFN-γ、TNF-α水平均高于肾阳虚证(P0.05)。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肾阴阳两虚证Hgb、P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阴虚证WBC低于肾阳虚证和肾阴阳两虚证(P0.05),肾阴阳两虚证WBC低于肾阳虚证(P0.05)。结论 AA肾阴虚证病情更严重,符合"阳虚易治、阴虚难调"理论,CD4~+、CD8~+、CD4~+/CD8~+、IL-2、IL-11、IFN-γ、TNF-α、WBC可能作为微观辨证指标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蔡新民  钟建能 《新中医》2015,47(1):184-185
目的:观察消痤方对Ⅳ度痤疮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40例Ⅳ度痤疮患者口服自拟消痤方治疗,每天1剂,疗程8周。检测用药前后血清中IL-4和IFN-γ水平,设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服用消痤方前血清IL-4、IFN-γ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IL-4、IFN-γ水平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后血清IL-4、IFN-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消痤方能够调节Ⅳ度痤疮患者IL-4和IFN-γ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瘿气灵对Graves病(GD)血清Th1/Th2细胞平衡的影响。方法:收集初发未治的确诊为GD的患者147例,随机分成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中西医结合组按中医辨证符合虚证(心肝气阴两虚)、实证(肝胃火旺)及虚实夹杂证。治疗组各组用瘿气灵5粒,tid;西药对照组用他巴唑5mg,tid。各组疗程均为3个月。采用超敏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IFN-γ(γ-干扰素)和IL-4(白细胞介素4)值,计算二者比值,治疗前后各一次。结果:各治疗组治疗前IFN-γ、IL-4值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IFN-γ/IL-4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治疗组治疗后IFN-γ、IL-4值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IFN-γ/IL-4值各治疗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瘿气灵通过调节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来调整Th1/Th2平衡,改善GD患者的免疫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患者应用清肺保元汤联合西药治疗临床疗效。方法 106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3例。对照组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治疗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肺保元汤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估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临床疗效;同时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2(IL-2)及白介素-6(IL-6)水平、凝血功能组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4.34%与对照组90.57%差异不大(P0.0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不大(P0.05)。两组IFN-γ和IL-2及IL-6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且治疗组较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PT、TT、APTT及DDI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FIB下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而PLT差别不大(P0.05),结论应用清肺保元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肺炎患者,其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抑制IFN-γ和IL-2及IL-6过度分泌而缓解其炎症反应,从而促进康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李晓屏 《新中医》2010,(1):82-83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敷贴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疗法,观察组在基础疗法上加用穴位贴敷疗法。比较2组综合疗效、治疗前后白介素-4(IL-4)及干扰素(IFN-γ)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5.0%,对照组55.0%,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IL-4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IFN-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IL-4、IFN-γ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药穴位敷贴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对Th1细胞因子(IFN-γ)和Th2细胞因子(IL-4)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雷 《陕西中医》2016,(10):1381-1382
目的:探讨益气扶正法对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脓毒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血必净注射液),每组各25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水平,治疗前后IL-6、IL-10、CRP、WBC水平,以及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Fib、PLT水平明显增高,而PT、TT、APTT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IL-6、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益气扶正法能够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高凝状态,抑制过度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动态整体观察脓毒症患者内皮细胞功能及相关炎症因子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将68例脓毒症患者辨证分为气分组23例、营分组28例、血分组17例,另设对照组26例,分别检测各组患者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计数(WBC)等指标。结果TNF-α、IL-6、WBC各脓毒症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IL-4营分组和血分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出现升高(P0.01或P0.05);vWf、NO水平均是血分组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各脓毒症组间比较,NO血分组水平明显高于气分组和营分组(P0.01);vWf血分组水平明显高于营分组(P0.01)。结论脓毒症vWf、NO水平随着中医证型的变化而不同,故动态观察vWf、NO水平可作为脓毒症辨证的相关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补血合剂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造血细胞调节因子的影响。方法: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随机分组后,治疗组西药加补血合剂,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抽取骨髓,对骨髓细胞分离培养,收集培养上清液和骨髓单个核细胞,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造血细胞调节因子(IL-3、TNF-α、IFN-γ)的活性并比较其水平变化。结果:造血细胞调节因子水平: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IL-3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TNF-α、IFN-γ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IL-3水平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TNF-α、IFN-γ水平降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IL-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NF-α、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L-3水平升高的差值与TNF-α、IFN-γ水平下降的差值,肾阳虚组均高于肾阴虚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血合剂能提高正调节因子IL-3的水平,降低负调节因子TNF-α、IFN-γ的水平,肾阳虚型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肾阴虚型患者,为中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常规西药治疗、常规西药+化浊解毒方口服、常规西药+化浊解毒方+耳穴贴压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差异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患者129例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及观察组,对照1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对照2组在对照1组基础上接受化浊解毒方口服;观察组在对照2组基础上接受耳穴贴压治疗。观察发热、咽痛、扁桃体肿大、脓性分泌物消退时间;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血常规中的白细胞(WBC)水平变化,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发热、咽痛、扁桃体肿大、脓性分泌物消退时间短于对照1组、对照2组(P <0.05),且对照2组优于对照1组(P <0.05)。各组在中医症状各项积分方面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P <0.05);治疗后观察组在中医症状各项积分方面分别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P <0.05),且对照2组优于对照1组(P <0.05)。3组在hs-CRP、TNF-α、IL-6、IL-8、WBC计数方面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P &...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加味锦红汤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WBC、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浆内毒素、TNF-α、IL-10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基础上加用加味锦红汤,对照组仅予以西医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临床疗效,以及中医证候积分、血WBC、CRP、血浆内毒素、TNF-α、IL-10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73.33%,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减少中医证候积分,以及下调血清TNF-α、IL-10、CRP、血浆内毒素水平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加味锦红汤结合西医常规治疗脓毒症疗效确切,可能与加味锦红汤抗内毒素、调节免疫功能、促进促炎与抗炎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扶正清肺汤对于老年肺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降钙素原(PCT)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老年肺炎患者作为观察资料,入选患者平均分为西药组与中药组,西药组常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中药组在西药治疗的同时给予扶正清肺汤治疗; 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统计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感染指标: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占比(NEU)、血清球蛋白(GLB)、血清PCT水平与血清炎性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表达水平的改变情况。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97.56%)高于西药组(85.37%),且整体临床疗效较西药良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药组咳嗽消失时间、气喘缓解时间、肺湿啰音消失时间、X线胸片肺部恢复时间与总住院时间均短于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各项感染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WBC、NEU、GLB、血清PCT水平均较前降低,且组间对比中药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IL-6、CRP表达水平均较前降低,且组间对比中药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清肺汤能够提高老年肺炎的临床疗效,促进临床症状缓解,进一步改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降钙素原等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大鼠血液中炎性细胞因子IL-4I、L-10I、FN-γ、TNF-α,以阐明中药熏蒸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疗效机理。方法:建立大鼠AA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蒸馏水熏蒸组、低浓度中药熏蒸组、高浓度中药熏蒸组、西药组。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不治疗,蒸馏水熏蒸组、低浓度中药熏蒸组、高浓度中药熏蒸组大鼠分别蒸馏水、低浓度中药熏蒸、高浓度中药熏蒸,西药组采用扶他林喷雾剂治疗,隔天测一次各组大鼠体重及双后肢足肿。一疗程(10天)后,比较各组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4I、L-10I、FN-γ、TNF-α的含量变化。结果:中药熏蒸可上调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下降IFN-γ、TNF-α水平,且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中药熏蒸疗法的抗炎作用与调节TH1/TH2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应用中药组方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相关性血象下降的临床干预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50例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5例,予鲨肝醇片干预治疗;治疗组75例,于化疗第5 d后给予补肾益髓中药干预治疗。干预治疗21 d后,观察比较2组治疗后生活质量、体力情况、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及血小板计数(PLT)]、免疫学指标(包括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及中医证候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显效率76.0%,体力恢复改善率73.3%,对照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显效率48.0%,体力恢复改善率50.7%,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体力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血常规WBC、RBC、Hgb及PLT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WBC、RBC、Hgb及P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免疫学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CD3~+、CD4~+及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各中医证候情况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中医证候情况组间比较差异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益髓中药可有效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血象下降,升高WBC、RBC、Hgb及PLT水平,促进体力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保护骨髓造血功能,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清胰汤治疗重症胰腺炎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诊断为急性重症胰腺炎的104例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所有患者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清胰汤鼻饲。比较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炎症指标和安全指标。结果:两组治疗1周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腹痛、口干口渴和恶心呕吐的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治疗后的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白细胞(WBC)和白细胞介素-6(IL-6)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后的IL-2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治疗组治疗后WBC和IL-6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的IL-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清胰汤能有效改善重症胰腺炎的中医证候评分,降低重症胰腺炎的炎症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