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艾灸关元、足三里、百会三穴对脑卒中患者焦虑症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关元组、百会组和足三里组,每组各30例,3组患者均接受艾灸治疗,每日施灸1次,每次10min,分别于治疗1周、2周、4周时观察疗效。干预前后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Balxhel指数量表比较三组疗效。结果艾灸治疗后3组患者焦虑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百会组HAMA评分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2周、4周后关元组HAMA评分显著低于足三里、百会组;3组患者在治疗2周、4周后,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关元、足三里、百会三穴均表现出一定抗焦虑效应,有助于提高脑卒中焦虑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且关元穴在长期治疗中效应更为明显.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配“足三里”穴对慢性内脏痛模型大鼠情绪心理行为的改变,结合大鼠海马和结肠组织中5-HT水平的变化,旨在阐明针刺缓解疼痛及改善情绪心理障碍的部分机制.方法:选取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为慢性内脏痛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束缚组、针“百会”配“足三里”组(以下简称治疗组).造模结束后第2天,正常组、模型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束缚组只捆绑束缚不治疗,治疗组捆绑束缚进行电针处理20 min.隔日1次,共治疗5次.治疗结束后,对大鼠进行高架十字迷宫测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大鼠海马和结肠组织中5-HT的水平.结果:1)高架十字迷宫测试,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OE%和OT%值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OE%和OT%值明显升高(P<0.01,P<0.05).2)5-HT水平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模型束缚组海马中5-HT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海马中5-HT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束缚组比较,治疗组海马中5-HT水平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模型束缚组结肠中5-HT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结肠中5-HT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束缚组比较,治疗组结肠中5-HT水平升高(P>0.05).3)海马/结肠5-HT比值,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模型束缚组海马和结肠中5-HT比值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海马和结肠中5-HT比值降低(P<0.05);与模型束缚组比较,治疗组海马和结肠中5-HT比值降低(P>0.05).结论:电针百会配足三里穴能够调节脑肠轴中5-HT水平的失调,进而减轻疼痛症状,使焦虑状态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左右穴区及经穴连线艾灸前后红外温度,比较灸三阴交与关元效应差异。方法阴道涂片法筛选动情间期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三阴交组和关元组,每组12只。全身冷冻结合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法造模,治疗组分别灸双侧三阴交和关元,3壮/穴。红外热成像仪动态监测相关穴区及经络连线左右艾灸前后红外温度。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灸后5~30 min,模型组三阴交-血海经络连线左右温差显著增加(P0.05);灸后30 min,其他3组三阴交右侧穴区温度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灸后5~30 min,三阴交组三阴交-血海经络连线左右温差显著降低(P0.05),关元组10~30 min连线左右温差显著降低(P0.05);两艾灸组比较,三阴交组对连线左右温差影响早于关元组。结论艾灸可显著减小经络连线左右温差,缓解失衡状态,且灸三阴交恢复失衡作用早于灸关元。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5,(6):1352-1355
目的:观察艾灸关元、三阴交穴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扭体反应和脊髓、中脑的κ受体的影响,旨在初步探讨艾灸不同穴位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镇痛效应的差异及可能的中枢机制。方法:将处于动情间期3月龄的SD雌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盐水组、寒凝类痛经组、艾灸三阴交组和艾灸关元组,每组9只。除盐水组外,寒凝类痛经组、三阴交组和关元组采用全身冷冻法结合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法造模。盐水组和寒凝类痛经组不予艾灸,三阴交组在造模第6天、第8天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后及在第10天注射缩宫素后,在大鼠三阴交穴(双侧)予以艾柱施灸,每次灸3壮。关元组灸治方法与之相同。观察大鼠的扭体反应,并测定大鼠脊髓、中脑的κ受体的表达水平。结果:1与盐水组比较,寒凝类痛经组扭体潜伏期明显缩短,扭体次数、扭体评分明显增高(P<0.01)。与寒凝类痛经组比较,关元组扭体次数、扭体评分明显减少(P<0.01);与三阴交组比较,关元组扭体次数、扭体评分明显减少(P<0.05)。结论:1艾灸可明显减轻大鼠的类痛经反应,缓解子宫痉挛性收缩。2初步证实了艾灸不同穴位与镇痛效应差异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艾灸戊四氮癫痫大鼠关元、足三里穴,研究艾灸关元、足三里穴对于癫痫大鼠血清IL-2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取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腹腔注射戊四氮35.0 mg/kg诱发大鼠点燃致痫模型,参照Racine的6级评分标准,记录行为学表现。造模成功后分为空白组(3只)、模型组(8只)、药物组(8只)和艾灸组(8只)4组,对艾灸组大鼠艾灸关元及双侧足三里穴15 min,药物组给予15.75mg/kg丙戊酸钠灌胃治疗。每日1次,治疗20天。模型组、空白组不给予任何治疗。治疗结束后,用酶联免疫法测量血清中IL-2含量。结果:空白组与模型组、模型组与艾灸组相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艾灸组与药物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艾灸关元和足三里穴治疗癫痫大鼠有效,机制可能与升高IL-2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百会"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缺血耐受以及炎性痛大鼠的镇痛作用,探讨不同穴位抗脑缺血及炎性痛的特异性。方法:(1)在脑缺血再灌注实验中,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百会组、足三里组、假电针组,每组16只。采用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各电针组在造模前120 min电针1次。利用Longa评分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利用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2)在炎性痛实验中,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足三里组、百会组、假电针组,每组8只。右后足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复制炎性痛模型。造模后电针1次,90 min再电针1次。用机械痛阈值和热痛阈值检测大鼠行为学改变,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脊髓背角c-fos蛋白表达。结果:(1)在脑缺血再灌注实验中,模型组大鼠表现出明显的行为学缺损和严重的脑梗死(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电针组行为学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明显降低(P0.05,P0.01),假电针组无明显变化(P0.05)。百会组与足三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炎性痛模型实验中,注射CFA后150 min,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机械痛阈值和热痛阈值明显降低(P0.01), c-fos表达明显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百会组和足三里组机械痛阈值和热痛阈值升高(P0.01,P0.05),同时脊髓背角浅层c-fos表达明显减少(P0.01),假电针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百会"与"足三里"在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和镇痛效应方面不存在穴位特异性,电针"百会"对CFA诱发的炎性痛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艾灸三阴交、关元穴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子宫收缩强度及子宫中缩宫素受体(OTR)的影响,旨在初步探讨艾灸不同穴位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镇痛效应的差异及可能的分子响应机制。方法:将处于动情间期3月龄的SD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盐水组、寒凝类痛经组、三阴交组和关元组,每组10只。除盐水组外,寒凝类痛经组、三阴交组和关元组采用全身冷冻法结合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法造模。盐水组和寒凝类痛经组不予艾灸,三阴交组在造模第6天、第8天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后及在第10天注射缩宫素后,在大鼠三阴交穴(双侧)予以艾柱施灸,每次灸3壮。关元组灸治方法与之相同。运用BL-420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检测在体大鼠子宫收缩强度,并用RT-PCR法测定大鼠子宫中OTR的表达水平。结果:1.与盐水组比较,寒凝类痛经组子宫收缩强度明显增强(P0.01);与寒凝类痛经组比较,两艾灸组均显著减少了子宫收缩波个数(P0.01),且降低了子宫活动度(P0.05)。2.与盐水组比较,寒凝类痛经组子宫OTR的峰值增高(P0.01);与寒凝类痛经组比较,三阴交组和关元组子宫OTR的峰值、均值、泳道值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1)艾灸可明显减轻大鼠的类痛经反应,缓解子宫痉挛性收缩。(2)本实验结果显示两穴镇痛效应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艾灸关元、足三里穴对戊四氮致痫大鼠血清中IL-6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抗癫痫的可能机制.方法:取27只雌性Wistar大鼠,体重(200±15)g,分为4组:空白组(3只)、模型组(8只)、药物组(8只)和艾灸组(8只).腹腔注射戊四氮35.0 mg/kg诱发大鼠点燃致痫模型,艾灸组大鼠艾灸关元、足三里穴进行治疗,每天1次,每次15 min.药物组给予丙戊酸钠15.75 mg/100 g灌胃,每日1次.模型组、空白组不给予任何治疗.治疗20天后利用酶联免疫法测大鼠血清中IL-6的含量.结果:空白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和艾灸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艾灸组和空白组、药物组和空白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关元和足三里穴治疗癫痫大鼠有效,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IL-6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不同穴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高雄激素血症和卵巢雄激素受体(AR)表达影响的作用差异,探讨电针治疗PCOS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足三里组、关元组、三阴交组、综合组,每组10只。采用来曲唑灌胃诱导PCOS模型。足三里组、关元组、三阴交组电针干预相应穴位,综合组同时电针所有穴位,每次20min,每日1次,连续14d。治疗后测量大鼠体质量、卵巢质量,HE染色观察卵巢形态结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性激素水平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计算游离雄激素指数(FAI),免疫组化法检测卵巢卵泡AR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和卵巢质量明显增加(P0.01),血清睾酮(T)和FAI水平明显升高(P0.01),雌二醇(E2)和SHBG水平明显降低(P0.01),卵巢晚期卵泡AR蛋白表达增加(P0.05)。各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体质量均明显减轻(P0.05),卵巢形态改善,T和FAI显著降低(P0.01),足三里组、关元组和综合组E2、SHBG明显升高(P0.01,P0.05),关元组卵巢质量明显降低(P0.01)。关元组和三阴交组晚期卵泡AR蛋白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5,P0.01)。结论:电针不同穴位对PCOS大鼠高雄激素血症和卵巢多囊形态均有改善作用,不同穴位对PCOS大鼠的干预特点不同,临床可根据PCOS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选穴。  相似文献   

10.
艾灸对脾虚大鼠小肠运动吸收功能及AT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艾灸温补脾胃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A组),脾虚模型组(B组),艾灸穴位组(C组),中药对照组(D组).采用200%大黄水浸剂灌胃造成脾虚大鼠模型,C组艾灸“足三里”“中脘”“关元”“脾俞”“胃俞”等穴,D组用中药四君子汤灌胃治疗,A组与B组不予治疗干预.观察大鼠一般症状,记录小肠推进率,间苯三酚法测定血清D-木糖含量,比色法测定空肠组织三磷酸腺苷(ATP)水平.结果:与A组比较,B组大鼠脾虚一般症状积分增高(P<0.01),小肠推进率、血清D-木糖含量以及空肠组织ATP含量均降低(P<0.05,P<0.01);与B组比较,C组和D组大鼠脾虚一般症状积分降低(均P<0.01),小肠推进率、血清D-木糖含量以及空肠组织ATP含量均增高(P<0.05,P<0.01);C、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等穴位可改善大鼠脾虚症状,增进小肠运动吸收功能,改善小肠能量代谢,与中药四君子汤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1.
艾灸治疗失眠12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艾灸百会、四神聪治疗失眠的l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三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 ,将276例失眠患者随机纳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艾灸百会、四神聪和艾灸足三里,观察灸后疗效及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的改善.结果 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匹茨馒睡眠质量指数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艾灸百会、四神聪治疗失眠较其他穴位效果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艾灸不同配穴对肾阳虚大鼠模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影响差异。[方法]建立肾阳虚大鼠模型。将40只健康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五组(8只/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艾灸1组、艾灸2组、艾灸3组。空白对照组不予处理,其余4组按25mg/Kg·d予氢化可的松肌注造模。第15d开始,艾灸1组温和灸"肾俞"、"关元",艾灸2组温和灸"肾俞"、"足三里",艾灸3组温和灸"足三里"、"关元"。艾灸1次/d,连续14d。第29d,所有大鼠行腹主动脉取血,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含量。[结果]ACTH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艾灸1组、艾灸2组、艾灸3组ACTH含量明显降低(P0.05),艾灸1组、艾灸2组、艾灸3组大鼠的ACTH含量相对于模型组有较大提高(P0.05),艾灸1组相对于艾灸2组、艾灸3组提高幅度最大(P0.05),艾灸2组与艾灸3组ACTH的含量相差不大(P0.05)。皮质酮模型组、艾灸1组、艾灸2组、艾灸3组皮质酮含量明显降低(P0.05),艾灸1组、艾灸2组、艾灸3组大鼠的皮质酮含量相对于模型组有较大提高(P0.05),艾灸1组相对于艾灸2组、艾灸3组提高幅度最大(P0.05),艾灸2组与艾灸3组皮质酮的含量相差不多(P0.05)。[结论]艾灸能够有效的改善肾阳虚大鼠HPA轴抑制状态。"肾俞"、"关元"组治疗效果强于"肾俞"、"足三里"组和"足三里"、"关元"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温和灸治疗高脂血症的效应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针刺组、药物组,每组12只,后4组用自制脂肪乳剂灌胃4周,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正常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造模成功后开始治疗,正常组、模型组不做治疗,艾灸组、针刺组选用“足三里”“神阙”穴,分别用艾灸、针刺进行治疗,每日1次;药物组给予洛伐他汀灌胃,10 mg/kg,每日1次.治疗期间模型组、艾灸组、针刺组、药物组继续脂肪乳剂灌胃,治疗4周结束.采用生化比色法测定血脂4项,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针刺组、药物组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NO均降低(P<0.01,P<0.001),同时还有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艾灸组降低TC、LDL-C、NO的效果明显优于药物组(P<0.01,P<0.05).艾灸组NO与TC、LDL-C呈正相关(P<0.05,P<0.01),药物组NO与TC、LDL-C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温和灸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血清NO都具有良性调节作用,温和灸可以通过降低大鼠血清NO发挥其抗血管损伤、抗炎性反应、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方剑乔  房军帆  梁宜  杜俊英  邱宇洁  刘晋 《中国针灸》2012,32(11):1007-1011
目的:观察电针对完全弗氏佐剂(CFA)致炎性痛大鼠急性期脊髓背角细胞外信号转导激酶1/2(ERK1/2)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探讨电针即刻镇痛效应的部分细胞信号转导机制.方法:雄性健康SD大鼠53只,分两批进行实验.第1批实验大鼠23只,全部采用CFA造模,观察CFA致炎对大鼠痛阈的影响,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患侧脊髓背角p-ERK1/2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第2批实验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组)、模型对照组(CFA组)和电针治疗组(EA组),每组各10只.CFA组和EA组大鼠采用CFA造模,EA组大鼠造模后5.5h予电针治疗1次.观察电针对CFA大鼠的即刻镇痛效应及其对大鼠脊髓背角p-ERK1/2阳性细胞表达的干预作用.结果:第1批实验大鼠:造模后5h,CFA大鼠痛阈显著降低(P<0.01),造模后3d、7d、14d 3个时点,CFA大鼠痛阈均显著低于造模前(均P<0.01);但p-ERK1/2阳性细胞主要集中在造模后5h表达,并于造模后3d恢复正常.第2批实验大鼠:CFA造模成功诱导CFA组和EA组大鼠痛阈降低,与同期N组大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接受1次电针治疗后,EA组大鼠痛阈明显提高(P<0.01),并显著高于同期CFA组(P<0.01).造模后6h,CFA组大鼠腰段脊髓背角p-ERK1/2阳性细胞表达增多(P<0.01),而EA组则明显减少(P<0.01).结论:抑制炎性痛大鼠腰段脊髓背角ERK1/2活化,可能是电针发挥即刻镇痛效应的关键细胞信号转导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验证艾灸仪治疗肺结核的疗效,探寻肺结核的辅助治疗手段.方法:将100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艾灸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抗结核治疗(2HRZE/4HRE),艾灸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艾灸仪灸百劳、肺俞、膏肓、气海、中府、膻中、关元、足三里等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胸部X线片病灶范围变化、痰菌降级率、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复查胸片病灶吸收达45%以上者艾灸组45例,占9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2.0%(36/50,P<0.01);痰菌降级率艾灸组高于常规组[82.0%(41/50) vs 60.0%(30/50),P<0.01];治疗后艾灸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比值、NK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P<0.01).结论:在常规抗结核方案治疗基础上运用艾灸仪灸治,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加快病灶吸收,提高患者免疫力,可作为辅助治疗肺结核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观察针刺、艾灸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究针灸治疗RA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针刺组、艾灸组,每组10只,将正常组以外的4组大鼠足跖底部注射0.1ml完全弗氏佐剂造模,阳性药组按照 0.1 mg/100 g 的剂量进行甲氨蝶呤灌胃,1 次/3d(每周2次);针刺组针刺肾俞、足三里,每穴20分钟;艾灸组艾条温和悬灸针刺相同穴位,每穴20分钟;每组治疗21d;正常组和模型组不予治疗。分别在造模成功后、治疗结束后测量AI指数和足爪容积的指标, 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1β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滑膜组织中LC3-II、Beclin-1蛋白表达。结果 造模后大鼠关节均明显肿胀,治疗后的大鼠关节肿胀度均有改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LC3-II蛋白表达上升(P<0.05)、Beclin1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1),阳性药组和针刺组Beclin1蛋白表达上升显著(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LC3-II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Beclin1蛋白表达上升(P<0.05),艾灸组LC3-II蛋白表达下降(P<0.05)、Beclin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 针刺、艾灸均对类风湿关节炎有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自噬相关蛋白LC3-II、Beclin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子宫体表投影区红外温度及其艾灸后的变化,探讨艾灸对子宫体表温度的影响及灸局部穴和远部穴的效应差异。方法:将48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关元组、三阴交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以全身冷冻结合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法造模,关元组和三阴交组于造模结束后分别进行艾灸,3壮/穴。采用红外热成像方法动态监测各组大鼠灸前、灸后即刻、灸后5、10、20、30、40、50、60 min子宫体表投影区温度。结果:(1)时点温度:四组间不同时点的温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F=243.46,P=0.000.05)。分组与监测时间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16.21,P=0.000.05)。四组间红外温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5,P=0.030.05)。其中,正常组各监测时点间温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灸后20~60 min各时点比灸前温度显著降低(P0.05);灸后30~60 min各时点比灸后即刻温度显著降低(P0.05);三阴交组灸后5~60 min各时点比灸前温度显著降低(P0.05);灸后10~60 min各时点比即刻温度显著降低(P0.01);关元组灸后即刻比灸前温度显著升高(P0.05),灸后5~60 min各时点均比灸前及即刻温度显著降低(P0.05)。(2)时段温差:与正常组、模型组比较,三阴交组和关元组的灸后5~60 min各点与灸前温度差值均显著增大(P0.05);与三阴交组比较,关元组的灸后即刻与灸前温度差值显著增大(P0.05)。正常组和模型组的各点温度差值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子宫体表投影区存在持续40 min温度降低时段,艾灸可使温度下降时点提前,使该段温度下降幅度显著增加;且灸局部穴和远端穴的即刻效应不同。说明艾灸在一定时间内促进子宫体表红外温度的下降,艾灸对于痛经的治疗作用并非依靠直接提高子宫体表温度,其具体起效机制尚须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Du Y  Zhao LH  Wu HB  Wang JS 《针刺研究》2010,35(4):250-4, 276
目的:探讨艾炷灸治疗D-半乳糖衰老小鼠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造模组、艾灸1组、艾灸2组、尼莫地平组,每组12只。皮下注射D-半乳糖造成小鼠衰老模型。艾灸1、2组分别选取小鼠"足三里""悬钟""关元""百会"行艾柱灸治疗,尼莫地平组给予尼莫地平灌胃。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小鼠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16)、视网膜母细胞瘤抑制蛋白(pRb)及c-fos的表达。结果:造模组小鼠大脑皮质P16蛋白表达的神经元密度较生理盐水组增高(P0.01),艾灸1、2组及尼莫地平组较造模组降低(P0.01)。造模组小鼠pRb、c-fos蛋白表达的神经元密度较生理盐水组、艾炷灸、尼莫地平组降低(P0.01,P0.05)。其余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炷灸"足三里""悬钟""关元""百会"可调控D-半乳糖衰老小鼠脑组织P16、pRb、c-fos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逆针灸“关元”对去卵巢大鼠的影响,探讨其调节围绝经期综合征下丘脑-垂体-卵巢(HPO)轴的机制。方法将3月龄SD雌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去卵巢组、逆针关元组、逆灸关元组。术前30 d给逆针关元组和逆灸关元组予以针刺或艾灸,随后制作去卵巢大鼠模型,除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均行去卵巢手术。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大鼠下丘脑、垂体及子宫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雌激素受体(ER)的水平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E2、ER和GnRH水平显著降低(P<0.01),FSH和LH的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逆针和逆灸组E2、ER和GnRH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P<0.05),FSH和LH水平不同程度降低(P<0.05)。逆针组和逆灸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逆针和逆灸“关元”均能良性地调节去卵巢大鼠HPO轴的紊乱,其对HPO轴的作用强度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A)在艾灸调控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滑膜组织核转录因子(NF-kB)信号通路中的作用分析,深入挖掘艾灸治疗RA抗炎效应的细胞信号转导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摘肾上腺组、假手术组,每组各10只。右后足足垫部皮内注入福氏完全佐剂0.1mL制作RA模型。造模成功后第6天手术摘除摘肾上腺组大鼠双侧肾上腺。造模第7天开始艾灸大鼠"肾俞""足三里"两穴各5壮,每日1次,治疗18d。观测计算大鼠足跖肿胀度,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大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血清皮质醇(CS)含量,运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滑膜NF-kBp65活性。结果:造模后大鼠右后足容积,模型组、艾灸组、摘肾上腺组和假手术组显著大于空白组(P0.01);艾灸后大鼠右后足容积,艾灸组、假手术组显著小于模型组(P0.01),摘肾上腺组显著大于空白组、艾灸组(P0.01,P0.05)。大鼠夜间血浆ACTH水平,模型组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艾灸组、假手术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摘肾上腺组显著低于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P0.01)。大鼠夜间血清CS水平、滑膜NF-kBp65活性,模型组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艾灸组、假手术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摘肾上腺组CS水平显著低于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P0.05),而滑膜NF-kBp65活性显著高于空白组、艾灸组(P0.01)。结论:艾灸治疗实验性RA大鼠具有确切的抗炎效应,其抗炎效应的发挥需依赖于HPAA的完整。艾灸可能通过调节HPAA功能,从而抑制NF-kB炎性信号通路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