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目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并分析其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经超声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住院患者557例。收集患者颈动脉斑块类型和合并情况、一般资料、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西医诊断、中医证候诊断,并根据西医诊断记录心脑血管疾病。分析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不同斑块类型及cTnT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关系。结果证候分布方面,硬斑和两种斑(硬斑+软斑或硬斑+混合斑或软斑+混合斑)患者痰热内蕴证为主,软斑患者血脉瘀阻证为主,混合斑和三种斑(硬斑+软斑+混合斑)患者痰瘀互结证为主。三种斑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比例最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软斑、三种斑、cTnT升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正相关因素(P<0.05,P<0.01)。结论颈动脉斑块类型与中医痰、瘀关系密切,颈动脉软斑及三种斑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最高,可能有助于心脑血管疾病早期预防与诊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的临床证候分布规律,为该病的证候规范化及临床诊疗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老年病科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CAS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共纳入患者298例,分别统计主要证候类型的出现频率、伴随症状分布特点.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主要证候为痰浊阻遏证、兼气滞血郁、肝肾阴虚三型共占39.3%;症状分布50.0%以上的分别为头晕(64.1%)、胸闷(60.1%)、口干(63.8%)、健忘(58.7%)、失眠(50.0%).结论 CAS临床多以气滞血瘀、痰浊阻遏、肝肾阴虚三证合并出现;眩晕为其主要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复习近10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相关文献发现,高血压CAS证候多与痰浊、瘀血、痰瘀、火热及气阴亏虚、阴阳两虚等相关,并且常虚实夹杂,为多种基本证候的组合。证候的发展演变规律提示CAS为高血压通往中风的"桥梁"。针对相应证候,采取化痰、活血、清热、益气养阴等方法,取得一定临床疗效。参考文献23条。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常见中医证型颈动脉超声的表现,寻找中医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规范化辨证的客观指标。方法:收集近3年来511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资料,检测颈动脉超声,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及频数优势法等对中医症候进行辨证分型,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卡方检验等比较不同证型间颈动脉超声表现。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各证型间软斑分布具有组间差异性(P0.05),IMT、硬斑、混合斑、斑块部位无组间差异性(P0.05)。其中,软斑在肾虚痰浊型中最多见,其次为肾虚气滞型。结论:颈动脉超声中软斑的分布情况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指标,从而为选方用药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AS患者的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及其与中医证候要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CAS住院患者411例为研究对象,对超声检查动脉斑块好发部位、动脉斑块性质与中医证候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CAS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主要为气虚、阴虚、痰浊、血瘀;(2)CAS的斑块性质和血管狭窄程度均与血瘀、痰浊有高度相关性。结论 CAS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虚、阴虚,标实为痰浊、血瘀;痰浊、血瘀和痰瘀互结可能是促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正>脑梗死的病理基础为动脉粥样硬化(AS),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部分,它与心脑血管疾病显著相关[1],其发生机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2-3],严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患者即使在药物的干预下脑卒中的发生率仍为15%~20%,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中药复方软脉煎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候的影响。方法 将98例肾精亏虚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9例)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49例)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复方软脉煎,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后,比较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治疗前,2组间基线均衡(P>0.05)。治疗后,治疗组腰膝酸软、健忘、耳鸣、精神呆钝、足痿无力程度较治疗前减轻(P<0.01)。治疗后,对照组腰膝酸软、健忘、精神呆钝、足痿无力症状程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耳鸣、耳聋较治疗前加重(P<0.05)。治疗后,治疗组腰膝酸软、耳鸣、精神呆钝、足痿无力程度较对照组轻(P<0.01)。结论 中药复方软脉煎联合西医药常规治疗,能够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腰膝酸软、耳鸣、精神呆钝、足痿无力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中医临床常见证型及其主要症状。方法:通过文献参考,经专家咨询法(Delphi法),得到CAS临床病例观察表。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及频数优势法等对511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多元统计学方法分析,将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常见证型分为:气虚痰浊,肾虚痰浊,肾虚气滞,肾虚血瘀,肝肾阴虚,肾阴亏虚等6型。结论:在CAS临床常见6类分型中,肾虚型为其基本证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对95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进行证候诊断,并收集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9.0分析软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与证候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的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痰证、火热证、血瘀证、风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气虚证患者颈动脉发生狭窄的比率较高,其次为痰证,风证狭窄比率最低;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和阴虚阳亢证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及颈动脉狭窄发生率相近(P>0.05);风证与非风证、火热证与非火热证、血瘀证与非血瘀证、阴虚阳亢证与非阳亢证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及颈动脉狭窄发生率相近(P>0.05);气虚证与非气虚证在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相近(P>0.05);痰证与非痰证、气虚证与非气虚证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证与非痰证在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评分有相关性的只有痰证,两者呈正相关.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证积分越高,则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越高.结论 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表现为痰证、气虚证的患者应尽快完善颈动脉超声检查以指导临床治疗;未来还需要大样本、多中心、多层次的研究来增加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CAS)患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2009—2013我科及心内科住院的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为CAS患者268例,经中医辨证分为精髓亏虚证、痰瘀互结证及肝阳上亢证。观察各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累及支数)及病变支与中医证型间的关系。结果冠脉病变轻、中、重度狭窄均以痰瘀互结证为主,分别是19/268、64/268、24/268,与肝阳上亢证、精髓亏虚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单支病变者以肝阳上亢证为主(27.27%),多支病变以痰瘀互结证为主(32.33%),痰瘀互结证明显多于肝阳上亢证及精髓亏虚证(P0.05)。三个证型均以狭窄"26%~50%"例数及狭窄支数为多。各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中左前降支(LAD)病变密切相关,单支病变中LAD最多(32.19%),并且冠脉病变中存在LAD病变最多(67.80%);单纯左主干(LM)病变4例,多有合并其他支病变;左回旋支(LCX)与右冠(RC)病变在中医各证型分布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变加重,痰瘀互结证逐渐增加,而肝阳上亢证与精髓亏虚证有所减少(P0.05).左冠病变主要证型是痰瘀互结证。与右冠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证与冠脉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上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证型。方法运用四诊方法收集150例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的病史资料、客观指标数据,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分为正常组、IMT增厚组和斑块组,并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等分别对其进行辨证,得出辨证结论。结果中医证型中,气虚痰瘀型的斑块阳性率最高,达81.13%;气虚血瘀型次之,占59.52%;而气虚痰浊和痰热型的斑块阳性率最低,均为33.33%。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时以气虚血瘀为主证,而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时以气虚痰瘀为主证。结论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气虚痰瘀证和气虚血瘀证为最主要的证型,其次为气滞血瘀证、气虚痰浊证、阴虚证和痰热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中医证型与脂联素水平及颈动脉斑块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100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辨证分为痰证组、瘀证组、痰瘀互结证组,并与健康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采用GE LOGIQ500型多功能彩超诊断仪检测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脂联素(APN)水平。结果痰瘀互结证组APN水平显著低于其他组,各组APN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痰瘀互结证组形成斑块较多见。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APN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中医证型与APN及颈动脉斑块有一定相关性,根据中医证型可初步判断其APN的异常变化及斑块形成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山楂消脂胶囊对代谢综合征(MS)并颈动脉硬化(CAS)患者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06例MS并CAS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1例予改善生活方式并控制好相关危险因素,治疗组5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山楂消脂胶囊,疗程6个月。观察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分级,并测定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0.047),治疗组颈动脉 IMT 和斑块分级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同时治疗组可明显降低Hs-CRP、Hcy、HOMA-I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山楂消脂胶囊可减轻颈动脉IMT和斑块积分,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从而减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探讨血瘀证与颈动脉血流动力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活性物质的相关性.对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的136例脑梗死组患者及73例对照组人群进行中医证候要素评分及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用ELISA法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s-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血瘀证与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血瘀证与颈动脉内径、斑块的形态及数目呈正相关,且其斑块具有不稳定性.在发生脑梗死时,斑块数目增加、不稳性增高;血瘀证存在颈动脉内径增大、IMT增厚、部分颈动脉狭窄及血流速度改变,在发生脑梗死时颈动脉内径明显增大,IMT增厚及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加重,狭窄支数增多;脑梗死血瘀证与血清MMP-9呈正相关.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血瘀证的重要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粥样斑块形成及血浆纤维蛋白原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10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75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组(CAD)。对照组33例。采用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颈动脉IMT≥0.9 mm及斑块形成或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b)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正相关,OR值及其9 5%CI分别为3.5 8 6(1.1 4 8~1 1.2 0 2),4.0 0 5(1.242~12.909),2.851(1.006~8.080),P〈0.05。颈动脉斑块负荷与冠脉血管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0.194,P〈0.05)。结论矫正年龄、性别、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影响后,颈动脉IMT≥0.9 mm及斑块形成或者血浆Fb仍然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通过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预测ACS及其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颈动脉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痰湿证患者左室重构的变化。方法观察高血压病CAS患者223例(痰湿证组119例、非痰湿证组104例,高血压病CAS组)、非高血压病CAS患者81例(非高血压病CAS组)和非高血压非CAS患者19例(对照组)的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比较各组发生左室重构程度的差异。结果高血压病CAS组的左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T)、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nter ventricular septum thickness,IVS)、二尖瓣快速充盈期与心房收缩期血流速度比值(E/A)高于非高血压病CAS组(P〈0.05)。高血压病软斑组及非高血压病软斑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每搏出量(stroke volume,SV)高于硬斑组、内膜增厚组和内膜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高血压病痰湿证组的LVEDD、LVESD、SV高于高血压病非痰湿证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低于高血压病非痰湿证组(P〈0.05),其中软斑组的LVEDD、LVESD、SV高于硬斑组(P〈0.01)、内膜增厚组(P〈0.01)和内膜正常组(P〈0.05)。高血压病非痰湿证软斑组与硬斑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痰湿证患者的CAS可能与左室重构有关,特别是软斑组患者,其左室重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体质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对20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在发生率最高的三种体质中各随机抽取30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比较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PV)、血管阻力指数(RI)、内膜中层厚度(IMT)和宽块严重程度等指标。结果郁滞质组SPV最低,左侧颈总动脉为(53.06±7.15)cm/s和右侧颈总动脉(53.54±7.60)cm/s与内热质、协调质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郁滞质的高血压患者较内热质、协调质患者内径增宽更明显(P〈0.01)。郁滞质和内热质的高血压患者IMT增厚较协调质患者更明显(P〈0.01)。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以“郁”和“热”为主;郁滞质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时以瘫块形成为主,内热质以RI的增高和IMT的增厚等AS表现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298例RA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斑块组(n = 76)和非斑块组(n = 222),检测血脂水平,D二聚体,炎症急性反应物,RA相关抗体,双手X线平片,并进行DAS28-ESR疾病活动评分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各项指标、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构成比检验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 > 50岁的中老年人群、甘油三酯及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异常升高及关节腔狭窄和/或骨破坏形成是RA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②在不同中医证型中,痰瘀痹阻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两虚证的患者相较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有更高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结论 RA患者中,中老年人群、IL-6及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关节腔狭窄和/或骨破坏形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关,痰瘀痹阻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两虚证的RA患者更易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