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中医证型与B超声像图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25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并记录每名患者子宫肌瘤不同中医证型与其相应B超显示的不同部位病变、回声像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1)中医证型与子宫肌瘤组织不同部位的比较:湿热瘀结证、肾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痰湿瘀结证各证型在子宫组织肌壁间、浆膜下、黏膜下、混合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型与B超不同回声型之间的关系湿热瘀结证主要与B超等回声型相关,并且等回声型与其他3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虚血瘀证主要与B超低回声型相关,并且低回声型与其他3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证主要与B超强回声型相关,并且强回声型与其他3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瘀结证主要与B超混合型相关,并且混合型与其他3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的B超声像图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有利于中医将客观微观的临床指标进行结合,指导临床辨证施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在诊断子宫肌瘤时B超声像和中医证型间所存在相关性。[资料来源]选取南通市通州区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住院及门诊患者112例。[选择文献量及依据]在南通市通州区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择住院及门诊患者112例;方案获得南通市通州区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全过程跟踪。[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sx±)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子宫肌瘤B超声像图回声强弱上分为肝郁脾虚,阴虚火旺,气滞血瘀,痰湿血瘀四型,与中医辨证分型相结合,四种分型里多发与单发间无显著差异(P>0.05);子宫肌瘤在子宫壁上的分布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中医证型、回声强弱临床特征与辨证分型相关性有显著性差异(P<0.05)。[未来展望]子宫肌瘤的B超声像图分型与中医证型有对应关系,提供了客观化依据,并对辨证分型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常见中医证型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根据诊断和辨证标准纳入122例子宫肌瘤患者,然后进行超声检查,采用统计学软件对子宫肌瘤四种常见中医证候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不同证候间子宫肌瘤位置分布以及最大径、平均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径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型子宫肌瘤最大径及平均直径为5~10 cm者比例均大于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其余各证型之间最大径及平均直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候间不同超声回声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痰湿瘀结证回声不匀者占76.47%,气虚血瘀证低回声占70.59%,远高于两证其他回声所占比例。痰湿瘀结证与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与气滞血瘀证不同超声回声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中医证候之间肌瘤单发或多发情况差异以及形态特征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常见中医证候在肌瘤位置、大小和回声方面具有一定特征,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证型子宫肌瘤血流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相关性,为中医证候诊断客观指标提供前期工作基础。方法:根据诊断和辨证标准纳入不同证型子宫肌瘤患者12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肌瘤局部血流情况,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不同证型子宫肌瘤血流特征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气滞血瘀、痰湿瘀结、瘀热交阻和气虚血瘀4证子宫肌瘤内部血流特征有区别,其中"周边环绕"以气虚血瘀证所占比例较大,"内部点状"则以气滞血瘀证、痰湿瘀结证所占比例较大,"内部杂乱"以瘀热交阻证所占比例较大。4种常见证型间血流特征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证与瘀热交阻证、气虚血瘀证,痰湿瘀结证与瘀热交阻证,瘀热交阻证与气虚血瘀证的血流特征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证与痰湿瘀结证、痰湿瘀结与气虚血瘀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候动、静脉频谱和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阻力指数以及静脉流速有不同程度差异,但不同证候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不同中医证候在其内部及周边血流方面具有不同程度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马凤侠  周欢 《新中医》2016,48(3):133-135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B超影像学特点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将7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B超检查,观察病变特点及局部声像图特征;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其B超声像图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寒凝血瘀型病变部位以卵巢多见,占63.64%,高于气滞血瘀型及气虚血瘀型(P0.05);气滞血瘀型病变部位以子宫直肠凹陷处多见,占70.37%,高于寒凝血瘀型及气虚血瘀型(P0.05);气虚血瘀型则以子宫腺肌内膜异位常见,占77.78%,高于气滞血瘀型及寒凝血瘀型(P0.05)。滞血瘀型局部声像图以盆腔非规则积液多见,占70.37%,高于寒凝血瘀型、气虚血瘀型(P0.05);寒凝血瘀型以囊肿征多见,占60.61%,高于气滞血瘀型、气虚血瘀型(P0.05);气虚血瘀型则以子宫增大多见,占66.67%,高于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P0.05)。结论:B超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刘明 《中医杂志》2002,43(11):841-842
对176例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3个中医证型与实时B超影像指标进行了探讨,观察到中医证型与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变部位及局部声像图有其内在的联系,提出了子宫腺肥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分型影像学基础的初步看法。结果显示,气滞血瘀型患者部位以子宫直肠陷凹为常见,形态以下规则积液为主:寒凝血瘀型患者部位以卵巢为常见,形态以囊肿为主:气虚血瘀型以子宫腺肌症为常见,声像图表现子宫形态明显增大,回声不均匀,有实质性低回声和强回声区,提示将实时B超运用到本病中,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了相关的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肿瘤相关性抑郁患者中医证型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中医诊断标准及辨证论治思维确定患者的中医证型,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经济情况、肿瘤分期、化疗周期、抑郁程度等相关因素与中医证型间的相关性。结果:肿瘤相关性抑郁患者主要有肝郁脾虚证、心虚胆怯证、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痰火扰心证5个证型,其中以肝郁脾虚证最为多见。肿瘤相关性抑郁中医证型与患者收入情况及既往化疗史无明显相关性,而在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方面存在差异(P<0.01)。在5个证型中除肝郁脾虚证外,男性患者多见于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女性患者以心虚胆怯证较为多见;患者年龄与肝肾亏虚证呈相关性,与其余各证型无明显相关性;肿瘤分期中Ⅰ期患者以痰火扰心证、气滞血瘀证多见,Ⅱ期患者以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多见,Ⅲ期患者以肝郁脾虚证、心虚胆怯证多见,Ⅳ期患者多为肝肾亏虚证、心虚胆怯证;轻度抑郁患者主要见于气滞血瘀证、痰火扰心证;中度抑郁患者主要见于肝郁脾虚证、心虚胆怯证;重度抑郁患者主要见于肝肾亏虚证。结论:肿瘤相关性抑郁患者以肝郁脾虚证最为多见;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及抑郁程度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临床调查,从一般情况、月经、婚育史、生活方式、环境及心理因素、遗传因素、年龄等诸多因素中找出女性子宫肌瘤发病的危险因素,并对中医证型分布进行研究,找出子宫肌瘤多发的相关因素与中医证型分布的内在联系,为指导临床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通过300份问卷调查、性激素测定及B超检查,选用logistic回归分析、χ2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子宫肌瘤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找出子宫肌瘤多发的相关因素与中医证型分布的内在联系。结果 BMI体质量指数、子宫肌瘤家族遗传史、妊娠次数、流产次数、工作繁忙度与压力、情绪变化、常吃保健品、海鲜、吸烟是子宫肌瘤发病的危险因素。体育锻炼和规律作息是子宫肌瘤发病的保护因子。子宫肌瘤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以肾虚血瘀和气滞血瘀证型为主,BMI值、流产次数、情绪影响和病程长短与中医证型的分布相关性显著。中医证型分布随病程长短有所差异,初期短病程多分布在气滞血瘀证型,长病程多集中在肾虚血瘀证型。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病与BMI体质量指数、妊娠次数、子宫肌瘤家族遗传史、工作繁忙度与压力等因素有较明显的相关性。子宫肌瘤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以肾虚血瘀和气滞血瘀证型为主,肾虚血瘀证型患者最多,痰湿瘀结证型患者最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B超影像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将我院自2016年9月-2018年4月间收治的9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照其中医辨证类型分为气虚血瘀型(30例)、气滞血瘀型(31例)及寒凝血瘀型(32例)三种类型,并对三种不同类型的患者实施B超检查,分析其B超特点。结果:气虚血瘀型患者病变以子宫为主,为21例,占总数的70.0%,发病部位为卵巢者7例,占23.3%,发病部位为直肠子宫凹陷者2例,占6.7%;气滞血瘀型患者发病部位以直肠子宫凹陷为主(19例),占61.3%,发病部位为卵巢者9例,占29.0%,发病部位为子宫者3例,占9.7%;寒凝血瘀型患者发病部位以卵巢为主(23例),占71.9%,发病部位为卵巢者6例,占18.8%,发病部位为子宫者3例,占9.3%.气虚血瘀型B超局部声像图以子宫增大为主(22例),占73.3%;气滞血瘀型B超局部声像图以盆腔非规则积液为主(20例),占64.5%;寒凝血瘀型B超局部声像图以囊肿征为主(24例),占75.0%。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B超影像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对应的内在联系,这为中医证型的确定提供了相对客观的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相关抑郁状态的中医证型分布。方法:用中医单证研究方法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相关抑郁状态中医证型分为气虚、阴虚、阳虚、肾虚、痰湿、血瘀、气滞、热毒、肝郁、脾虚10个单证,研究分析90例患者总体及不同病理、临床分期及EGFR突变状态的中医单证分布规律。结果: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相关抑郁状态中医单证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肝郁证、脾虚证、痰湿证、气滞证、气虚证、血瘀证、阴虚证、阳虚证、热毒证/肾虚证。腺癌出现频率较高的依次为肝郁证、脾虚证、痰湿证、气滞证、气虚证、血瘀证,鳞癌出现频率较高的依次为肝郁证、脾虚证/痰湿证/气滞证、阴虚证、气虚证/血瘀证,腺癌与鳞癌单证分布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ⅢB期出现频率较高的中医单证依次为肝郁证/脾虚证/痰湿证/气滞证、阴虚证、气虚证/血瘀证,Ⅳ期出现频率较高的依次为肝郁证、脾虚证、痰湿证、气虚证、气滞证、血瘀证,ⅢB期与Ⅳ期单证分布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EGFR突变患者出现频率较高的中医单证依次为肝郁证、脾虚证/痰湿证、气滞证、气虚证、血瘀证,EGFR未突变患者出现频率较高的依次为脾虚证、肝郁证/痰湿证、气滞证、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EGFR突变与未突变患者单证分布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相关抑郁状态中医辨证分型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单证依次为肝郁证、脾虚证、痰湿证、气滞证、气虚证、血瘀证、阴虚证,不同的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及EGFR突变状态的患者各中医单证分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四川地区成年代谢综合征(MS)住院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为MS的中医辨证论治的规范及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541例MS患者统计人口学资料、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人体测量学资料及相关理化检查,中医症状、舌、脉等,四诊合参,确定证型。结果 541例MS患者,脾虚痰湿证37.15%,气阴两虚证19.22%,瘀血阻滞证9.80%,痰火上冲证8.13%,心肝火旺证6.65%,阴虚火旺证6.47%,肝肾阴虚证3.14%,阴阳两虚证2.96%,痰瘀互结证2.59%,其他证型3.88%。20~40岁心肝火旺证最多,41~65岁脾虚痰湿证和气阴两虚证最多,66岁及以上脾虚痰湿证、气阴两虚证、瘀血阻滞证最多。当24≤体质量指数(BMI)28时,以脾虚痰湿证和气阴两虚证为主;当28≤BMI35时,以脾虚痰湿证为主。而当BMI逐渐增大时,脾虚痰湿证、瘀血阻滞证患者比例逐渐增加,而气阴两虚证患者比例逐渐降低。无既往史者以脾虚痰湿证为主。当MS伴有2型糖尿病时,以气阴两虚证和脾虚痰湿证为主。当MS伴有原发性高血压时,以脾虚痰湿证、痰火上冲证、心肝火旺证为主。当MS伴有血脂代谢异常时,以脾虚痰湿证为主。结论四川地区成年MS住院患者,总体以脾虚痰湿证为主。随着年龄的增大,证型呈心肝火旺证→脾虚痰湿证、气阴两虚证→瘀血阻滞证、肝肾阴虚证、痰火上冲证→阴阳两虚证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与证候的关系,为高血压病的中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问卷对4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按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的分型法分析诊断体质,以进行体质和证候的相关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体质分布与性别、年龄有一定相关性(P<0.01),在病理体质中,阴虚体质、痰湿体质出现频率最高,其他依次为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气都质、血瘀质、平和质、特禀质;阴虚阳亢、肝火亢盛、痰湿壅盛、阴阳两虚等证候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主要证候特点,尚有少数其他证候,如气血亏虚,痰瘀阻络.阴虚阳亢证、肝火亢盛证与阴虚质、湿热质显著相关(P<0.05),痰湿壅盛与痰湿质、气虚、气郁质显著相关(P<0.05),阴阳两虚证与气虚质、阴虚质显著相关(P<0.05).结论:阴虚质、痰湿质和气虚质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常见体质类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侯静  孙西庆 《辽宁中医杂志》2014,(11):2312-2314
以中医学传统理论为依据,阐述老年呆病的发病机制为本虚标实,其中本虚主要为"髓减脑消,神机失用",标实主要为"气、血、痰、火、瘀诸邪阻滞脑窍,脑窍失利"。文章试论述脾虚生痰的病机,结合古籍论述指出脾虚生痰这一病理因素及病理产物与老年呆病关系密切,尤从痰湿生成之后直接或间接蒙蔽心脑二窍,使得神机失用,或联合郁火、气滞、瘀血等致病因素致发脑窍失利而共同致发呆病,且痰浊生成之后,久而又能虚脾,因虚致实,因实致虚,虚实夹杂,使得疾病缠绵难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失眠症肝郁患者的常见症状及证素特点,为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选择100例围绝经期失眠症肝郁患者,采用证素积分的方法,通过四诊资料规范化采集,分析围绝经期失眠症肝郁患者的症状分布情况及不同肝郁分级患者的病位、病性证素特点。结果围绝经期失眠肝郁患者症状发生频率较高的依次为易激动、潮热汗出、眩晕、骨关节肌肉痛、感觉异常等;主要病位证素为肾、脾、胞宫和心神;主要实证病性证素为痰、湿、血瘀和热;虚证病性证素为阴虚、气虚、血虚与阳虚。结论围绝经期失眠肝郁患者多兼肾、脾、胞宫和心神等脏腑的病理改变,虚实夹杂为本病的基本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发病率高,停药后易复发。周福生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面有丰富临床经验,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早期常以肝郁气滞为主要表现,肝郁致胃脘积热或湿阻为多,为实证;疾病久治不愈致耗气伤阴、肝郁脾虚、阴虚等虚实夹杂证。基本病机为中焦气机阻滞,升降失常致胃失和降。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以脾虚为本,气滞、血瘀、食滞、痰湿等邪实为标,而脾虚气滞为基本病机,且贯穿于疾病的始终。本病当以健运脾胃,调畅中焦气机为大法。临床四诊合参,加减运用其经验方,中医药治疗本病效果显著,远期疗效较为可靠,有效地降低了本病的复发率,弥补了现代医学治疗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子宫肌瘤中医证素规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中医证素规律。方法:选择9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证素辨证及积分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①子宫肌瘤患者的病位主要存在于胞宫、肝、肾、脾。②子宫肌瘤虚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阴虚、气虚、血虚、阳虚;阴虚、气虚积分显著高于血虚、阳虚积分(P0.01)。③实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血瘀、气滞、痰、寒、湿;血瘀积分显著高于气滞、痰、寒、湿积分(P0.05~P0.01)。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病源于血瘀,病性以实为主,日久可见虚实夹杂;实证证素以血瘀、气滞为主;虚证证素以阴虚、气虚为主;病位以胞宫、肝为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液净化早期低血压发生率及其病位、病性证素与证候分布规律。方法观察171例患者血液净化早期低血压的发生率,并分析早期低血压患者的病位、病性证素与证候分布规律。结果 171例患者发生血液净化早期低血压60例,发生率为35.10%,其中男性低血压发生率为36.10%,女性为33.30%,差别不大(P> 0.05)。60例早期低血压患者病位证素以脾为主,其次为肾。病性证素以阳虚、气虚为主,其次为血虚、血瘀、痰饮等。证候以虚证为主,其次为虚实夹杂证,最后为实证。虚证以脾肾阳虚为主,其次为脾肾气虚;虚实夹杂以气虚血瘀为主,其次为气虚水停;实证以痰瘀互结为主,其次为气滞血瘀。结论血液净化早期低血压发生率为35.10%;早期低血压病位证素分布呈脾>肾>心>肝>肺的趋势;病性证素分布呈阳虚>气虚>血虚>痰饮>血瘀>阴虚>气滞;证候分布呈虚证>虚实夹杂证>实证的趋势,其中虚证分布呈脾肾阳虚>脾肾气虚>心脾两虚的趋势,虚实夹杂证分布呈肾虚水泛>脾虚湿蕴>气虚血瘀的趋势,实证分布呈痰瘀互结>痰滞证>瘀滞证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证候要素及单证分布规律,为中医治疗乳腺癌奠定基础。方法:收集709例乳腺癌患者的四诊信息,保留出现率≥10%的四诊信息,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公因子,由2名中医肿瘤专业主任医师对公因子辨证,作为乳腺癌的证候要素。结果:经因子分析提取出19个证候要素,其中病位类证候要素为7个:肝、脾、肾、心、络、肺、胃;病性类证候要素为12个:气滞、热、血瘀、湿、气虚、湿热、痰热、阴虚、阳虚、精亏、血虚、风湿。相对应的单证有21个:湿邪困脾、肝气郁滞、肝热、血瘀、风湿阻络、痰热阻肺、胃热、心火亢盛、湿热、脾气虚、肝阴虚、肾阴虚、肾精亏虚、气虚、血虚、阳虚、阴虚、肾虚(可能为肾阴阳精气虚)、肾阳虚、心血虚、肝血虚。结论:乳腺癌的发病与肝气郁滞直接相关,在肝气郁滞的基础上发展为肝热、血瘀、痰湿阻滞、进而损伤肝肾阴阳精血,同时肝木克土则产生脾虚、胃热等证。所以治疗乳腺癌总以疏肝解郁为基本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慢性胆囊炎进行辨证分型,观察运用穴位注射结合中药辨证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以穴位注射结合中药辨证治疗慢性胆囊炎80例。结果:总有效率100%。结论:中药辨证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胆囊炎有十分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山东中医杂志》2016,(5):448-449
陈荣焜认为,咽喉癌多为久病气血亏虚,痰瘀癌毒凝结而成。早期的病机主要是肝气郁滞,气结咽喉所致,一般宜采用疏肝理气、解郁散结之法;中期气滞痰瘀最为常见,治宜理气化痰祛瘀为主;晚期多因正气衰败,形体消瘦,或为阴液大伤转化为阴虚阳衰,或命门火衰、火不暖土而致脾肾阳虚,治疗应当分阴阳虚实。临床上一经发现多为中晚期,故临床上常用自拟扶正抗癌汤加减治疗此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