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急性肺血栓栓塞溶栓治疗后P、E-选择素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单纯溶栓组(T组)、葛根素组(Pur组),经右心导管注入条柱状自体血栓,心导管法监测血流动力学,制备急性肺血栓栓塞实验模型。测定栓塞前、溶栓前即刻、溶栓后2h、4h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等方法观察肺微血管P、E-选择素表达的变化。结果:(1)T组和Pur组在溶栓开始后1h,PAMP即显著下降(P〈0.01);在溶栓开始后1h Pur组PAMP即明显低于T组(P〈0.05)。(2)与T组同期比较,Pur组在溶栓后2h、4h血浆SOD活力和MDA含量分别有明显升高和下降(P〈0.05,P〈0.01)。(3)Pur组与T组比较肺微血管P、E-选择素和P、E-选择素mRNA平均吸光度(А)值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葛根素可下调急性肺血栓栓塞溶栓后肺微血管P、E-选择素的表达,对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急性肺栓塞是外源性或内源性堵塞肺动脉或他的分支所导致的肺循环障碍综合症.急性肺栓大部分都伴有心电图的异常改变,起机制还不是很清楚,有可能和肺栓的的临床价值、心机缺血、赛后血流动力学异常、自主神经张力改变和代谢的障碍等有关系.同时,掌握急性肺栓塞栓塞溶栓前、后心电图的一系列动态变化特点,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10例肺栓塞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常发生于骨盆及下肢骨折、急性心肌梗死、心房纤颤、心力衰竭、大手术后、肺癌等长期卧床血流缓慢的患者。其中肺血栓栓塞最常见,占肺栓塞绝大多数,通常所指肺栓塞即肺血栓栓塞。肺血栓栓塞症发病急,死亡率高,误诊率高,目前已成为重要的医疗保健问题。我院2004~2006年共收治10例肺栓塞患者,经抗凝、静脉溶栓、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综合性护理等,全部治愈或好转出院。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肺栓塞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肺血栓辁塞症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肺血栓栓塞为肺检塞的最常见类型,通常所称肺栓塞即指肺血栓栓塞。  相似文献   

5.
蒋欣 《内蒙古中医药》2011,31(24):155-156
肺栓塞是静脉源性血栓脱落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肺栓塞(PE)是以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症的总称,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TE),脂肪栓塞综合症,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以PTE为最常见[1]。肺血栓栓塞症为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  相似文献   

6.
肺栓塞(PE)是以各种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系统为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综合征称为肺血栓栓塞症,通常所说的肺栓塞即指肺血栓栓塞症。本病发病凶险,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误诊率及漏  相似文献   

7.
<正>肺血栓栓塞症(PTE)目前已成为重要的医疗保健问题,肺栓塞(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血栓栓塞症、空气栓塞、羊水栓塞、脂肪栓塞综合征等[1]。PTE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以肺循环和呼  相似文献   

8.
<正>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症(CTEPH)是一种临床上诊治较棘手的疾病。肺动脉血栓形成或急性肺栓塞后,一部分病人出现慢性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称之为CTEPH,该病进一步发展会出现低氧血症和右心衰竭。据统计,急性肺栓塞发生后2年内,CTEPH的发生率为3.8%~([1])。病人患急性肺栓塞后,由于体内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功能失调,有些肺动脉栓子不能完全溶解,却逐渐机化,同时有肺动脉内皮细胞功能失调和肺血管重塑等因素参与,渐渐导致了CTEPH的发生~([2])。虽然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可以治愈部分CTEPH患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近2年确诊为肺栓塞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探讨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及治疗措施,以减少肺栓塞的误诊率及病死率。方法:对2005年~2006年确诊的35例急性肺栓塞病人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8.5%(31/35)患者有危险因素,80%(28/35)患者有呼吸困难;34.3%(12/35)反复发作晕厥;首次误诊率为82.9%,血气分析有低氧血症者占81.2%,D-二聚体大于500μg/L者占93.7%,肺通气灌注扫描提示至少一个肺段灌注缺损并与通气不匹配者占100%,肺动脉灌注CT显像示肺动脉血栓栓塞者90%。经尿激酶溶栓、低分子肝素及华法令治疗,除2例病人死亡外,其余病人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半年后复查肺通气扫描或肺灌注CT显示血流灌注缺损或动脉内血栓较前均有明显的减少。结论:肺栓塞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多为非特异性生,但只要临床医生对于有危险因素患者提高诊断意识,及时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将会减少更多的误诊,提高肺栓塞的确疹率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肺血栓栓塞症(PTE)是指静脉血栓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导致相应肺组织血流供应减少或中断.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是肺栓塞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现将本院收治的12例PTE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兔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血清TNF-α, IL-1β和IL-4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监测兔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TE)模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1β)IL-4,IL-1β水平的变化,探讨炎症因子与肺损伤的关系.方法:自体血栓法建立兔APTE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ELISA法检测血清各指标,术毕行病理分析.结果:栓塞后IL-4在发病早期未见升高,发病后6h明显升高,模型组与对照组分别为(42.8±1.35),(16.9±1.59) ng·mL-1 (P< 0.05),栓塞后4 hTNF-α模型组与对照组分别为(3.52±0.42),(1.29±0.36)9g·mL-1(P <0.05),栓塞后2 h IL-1β模型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66±0.12),(0.34±0.15) ng·mL-1(P<0.0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形态学观察结果可见,栓塞后肺动脉内血栓形成,肺组织萎缩、出血、炎性反应明显.结论:APTE模型血清炎症因子发生的不同变化,在引起急性肺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参脉注射液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与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在体兔单肺原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兔20只,随机均分为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和参脉注射液治疗组(SM组,15 mL.kg-1)。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HO-1在兔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D)及肺泡损伤数(IAR);电镜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HO-1在I-R组、SM组肺血管内皮、部分血管平滑肌、外膜层及部分气道上皮均有阳性表达,原位杂交的平均吸光度分别为0.148±0.013,0.158±0.012,SM组HO-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I-R组(P<0.01),W/D,IAR值显著低于I-R组(P<0.01),肺组织形态学异常改变轻于I-R组。结论:参脉注射液可通过提高肺组织HO-1的表达水平,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积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动态观察红花注射液对大鼠肺血栓栓塞症(PTE)中血管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P-选择素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用颈静脉注入自体血凝块制备动物模型.治疗组在模型建立后立即自鼠尾静脉注射红花注射液2 ml/kg,每天1次,共5天.各组大鼠分别于栓塞后1、3、24、72、120 h处死,行病理观察;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肺血管内皮ICAM-1和P选择素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栓塞后病理可见肺动脉血栓形成,炎性反应明显;肺血管内皮ICAM-1蛋白及mRNA表达在栓塞后3 h开始增高(P<0.01),而P-选择素蛋白及mRNA表达在栓塞后1 h开始增高(P<0.01).治疗组大鼠病理损伤减轻,肺血管内皮ICAM-1和P-选择素水平均下降(P<0.01).结论红花注射液可减轻大鼠PTE时的肺损伤,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血管内皮上的黏附分子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降低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的临床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22例确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血塞通治疗组,随机抽取11例无肺疾患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予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及吸入糖皮质激素,血塞通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塞通针,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治疗措施,2周后比较3组肺功能、肺动脉压及血气分析,ELISA法检测血浆磷酸化Erk1/2、磷酸化P38MAPK蛋白表达情况,评价血塞通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及与MAPKs信号通路的关系。结果:(1)常规组和血塞通组治疗后肺动脉压、肺功能及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血塞通组优于常规组(均P0.05);(2)ELISA结果:血塞通组综合治疗后血浆p-ERK、p-P38表达降低(均P0.01),常规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ERK1/2通路,有效地降低COPD患者肺动脉压,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外源性瘦素对兔急性肺栓塞(APE)后IL-6及IL-8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在肺损伤时的保护机制。方法选取健康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与瘦素预处理组,每组12只。2组分别采血离心后取上清液,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炎性因子。结果瘦素预处理组IL-6及IL-8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均<0.05);瘦素预处理组所见症状明显轻于模型组。结论外源性瘦素通过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后血清IL-6及IL-8的水平下调,从而对损伤的肺组织起到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家兔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离体心脏离子通道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盲法原则将40只家兔均分为模型组、硝苯地平组和复方丹参滴丸组。采用垂体后叶素(2 U/kg)耳缘静脉注射诱发急性心肌缺血,并叠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建立家兔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用Langendorff灌流系统观察家兔离体心脏心功能指标中左室内压力峰值(LVSP)、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容收缩期左心室内压力上升/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dp/dtmax)。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心室肌组织间液钠(Na^+)、钾(K^+)和钙离子(Ca^2+)的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钙蛋白C(TnC)和心肌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表达。结果与模型组和硝苯地平组比较,复方丹参滴丸组心肌组织间液中Na+浓度降低,K^+和Ca^2+浓度升高(P<0.05),血清cTnT、cTnI和TnC蛋白及心肌CaMKⅡ均明显低表达(P<0.05)。其心功能与模型组比较,-dp/dtmax降低,+dp/dtmax、LVSP和LVEF均升高(P<0.05),但与硝苯地平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家兔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宣肺利水法观察肺源性心脏病大鼠心肺相关指标的改变,研究该法对大鼠肺功能、肺动脉高压及右心肥厚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宣肺利水法对于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小青龙汤组;使用AniRes2003动物肺功能分析系统测定大鼠肺功能,运用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大鼠肺动脉压力,并采用常规称重法计算右心肥厚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症状均明显加重,活动量减少,行动迟缓,偶可闻及气道痰鸣音,且模型组右心肥厚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小青龙汤组大鼠肺功能和肺动脉压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宣肺利水法能够有效改善肺源性心脏病(支饮)大鼠的肺功能、肺动脉高压及右心肥厚指标,该法对于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5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111例(CPH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均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清金化痰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口服,每日1剂,疗程12 d。观察两组心功能、肺动脉压、动脉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指标及6 min步行距离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心功能疗效有效率92.85%,优于对照组的72.72%(P<0.05);观察组对肺动脉压、动脉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能明显提高患者6 min步行距离(P<0.01)。结论:中西结合疗法能有效降低CPHD肺动脉压,提高6 min步行距离,降低血黏度,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木防己汤加减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海口市中医医院近年来收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饮郁化热证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木防己汤加减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分级、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分级、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木防己汤加减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心肺功能,并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