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黄珍红 《陕西中医》2004,25(8):752-752
麻黄其性辛温,味微苦,归肺和膀胱经,有发汗平喘利水之功效,临床应用较广泛。现介绍笔者在儿科疾病中应用麻黄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从麻黄的生长特性探讨其功效特点及在水肿病治疗中的应用。麻黄生长于旱寒之地,冬不积雪,药用部位中空笔直,直通上下。功效特点可概括为"开""通"二字:"开"以发汗利水通便;"通"以活血消癥,温通阳气。与水液代谢密切相关的肺、肾、膀胱及三焦等脏腑均在麻黄的作用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3.
胡磊 《北京中医药》2014,(3):198-199
麻黄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等功效,而其“兴阳”作用却多被忽视。“兴阳”指振奋阳气之作用。通过对麻黄兴阳作用的中医学作用机理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的分析研究,可以确定麻黄兴阳作用的药理基础是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通过对麻黄临床应用情况的分析,确定麻黄兴阳作用的临床适应证包括:头晕、困倦、嗜睡等清阳不升引起的症状,辨证属于心阳不振型窦性心动过缓,肾气不固型睡眠过深导致的遗尿,阴阳失衡型失眠,湿浊内蕴、阳气不行的阳痿。麻黄在临床发挥兴阳作用时,还应当注意品种选择、恰当配伍及剂量掌握等,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麻黄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神农本草经》即有麻黄能"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的记载。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而现代中医师往往畏惧麻黄的峻烈之性,每每不敢用之。现代研究表明麻黄有诸多药理活性,如发汗、利尿、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抗凝血、免疫抑制、抗氧化、抗病毒等。麻黄功效呈多能性,其对肾脏的保护有很大优势,该文综述了麻黄治疗肾脏病的相关研究,可为麻黄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麻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麻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历代本草均有收载.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的干燥草质茎.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等功效.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临床运用中体会到桂枝贵在通阳,可行里达表,温通一身之阳气,流畅一身之血脉,并从温通卫阳、温通心阳、温通中下二焦、温阳利水、温通经脉等方面予以论述。而在阴虚、阳盛证中亦可配伍使用。桂枝,味辛、甘,性温,归肺、心、膀胱经。辛温发汗、甘温助阳,可行里达表,温通一身之阳气,流畅一身之血脉。  相似文献   

7.
麻黄为麻黄科植物麻黄的干燥草质茎,具有发散风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对麻黄的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发现麻黄主要化学成分有生物碱、黄酮、挥发油、有机酸、氨基酸、多糖和鞣质等,具有解热发汗、利尿、平喘、免疫抑制、抗氧化及抗病毒等作用.  相似文献   

8.
麻黄为麻黄科草本状小灌木草麻黄、木贼麻黄和中麻黄干燥草质茎,其味辛微苦,性温,现代《中药学》教材,多认为麻黄“归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其临床应用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中医认为,麻黄性温,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桂枝性温,具有散寒解表、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之功。两者均性温,具有散寒解表之功,均可用于外感寒邪病证。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麻黄有发汗、利尿、镇咳、平喘、抗过敏、升高血压、兴奋中枢神经系统、解热、抗病毒及影响神经肌肉传递等作用,桂枝主要有抗病原微生物、祛痰止咳、抗惊厥、扩张血  相似文献   

10.
麻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是一味具有近二千年广泛应用历史的中药。其性辛温,味微苦,入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等作用,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咳嗽气喘,风邪顽痹等症。自汉代《伤寒论》中收载麻黄汤一方后,后世医家都认为麻黄是发汗解表、止咳平喘的要药。因此不仅汤剂会使用麻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桂枝二越婢一汤证条文,属古文倒句笔法,“脉微弱”非本方证之脉。实则本条所论,为太阳温病或阳明病而兼太阳表证未罢者之症状,仲景虑麻、桂之温燥不宜于此证之热多,故变小其制以散邪,佐以石膏清内热,兼能监制麻、桂之温,以成辛凉解表之剂。既能驱怫郁之热,又能救内伤之津,开后世辛凉解表法之先河。  相似文献   

12.
麻黄性温,味辛、微苦。归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解郁,利水消肿等功效。既可治疗表证、咳喘证、情志疾病,又能治疗水肿、黄疸、小儿遗尿泄泻诸证。仲景治疗急、重症,运用麻黄都强调尽快、足量服用,而部分少阴心肾之病则需要慎用麻黄。恰当运用配伍既可减其不良反应,亦可缓麻黄攻伐之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中医古籍数据挖掘探讨治疗哮喘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古今医案云平台及中医药数据智能分析平台中的古代医案进行检索,将符合要求的古典方剂纳入数据库。采取频数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的方法对古典方剂中药物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主要功效以及关键药物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古典方剂574首,使用药物共计410味,使用频次最高的前3味为杏仁、麻黄、半夏,药性以温、寒为主,药味以辛、甘、苦为主,归经以肺、脾、胃、肾为主,最佳常用药物组合为麻黄与杏仁,关键核心药物组合为麻黄、杏仁、桑白皮、紫苏子、桔梗、陈皮、茯苓、半夏。结论古代治疗哮喘的方剂以止咳平喘、燥湿化痰为主,其用药针对性强且具有规律性,为现代临床用药的传承及发展起到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杨虎虎  刘世林  南征 《天津中医药》2023,40(8):1012-1017
麻黄经常应用在各类方剂中,其解表发汗之力十分显著,后世许多医家称其为“治外感第一要药”“发汗第一药”等。但麻黄这一特点,让现今的许多医家仅将其用于解表,从而忽略了麻黄的其他用途。因此该文列举了含麻黄的部分方剂,通过分析麻黄在其中的君臣佐使、功效和配伍特点,为麻黄的实际应用提供更多的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5.
《伤寒杂病论》麻黄煎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柴瑞震 《河南中医》2009,29(10):937-940
《伤寒杂病论》之用麻黄,其先煎与否,非常灵活机动,要视病情、体质和用量大小及其配伍情况而定。一般而言:欲大汗猛汗者,则不必先煎去沫;欲缓发慢散,务去邪以尽者,必当先煎去沫;体质弱或用量小者,必须先煎去沫;而体质壮实,用量较大者,则勿须先煎去沫;配伍单纯,不相互牵制者,应予先煎去沫;而配伍复杂,有相畏、相杀、相恶者,则不必先煎去沫。  相似文献   

16.
Combined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 with Chinese medicine and exogenous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BMSC) transplantation may improve the removal of blood stasis and stimulation of neogenesis.Chinese medicines that remove blood stasis not only promote blood circulation but also calm the endopathic wind,remove heat,resolve phlegm,remove toxic substances and strengthen body resistance.The medicinal targeting effect of Chinese medicine can promote the homing of BMSCs,and the synergistic therapeutic effects of drugs can contribute to BMSC differentiation.As such,exogenous BMSC transplantation has potential advantages for neogenesis.Chinese medicines and exogenous BMSCs provide complementary functions for the removal of blood stasis and stimulation of neogenesis.Therefore,a combin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transplantation of exogenous BMSCs may be particularly suited to ischemic stroke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麻黄种子育苗技术。方法通过对土壤类型、地下水埋深、苗床类型、地温、土壤含水率、覆土厚度、播种时间、杀虫杀菌浸种处理等影响麻黄种子育苗的因素进行系列试验,提出了选择地下水位2.5m左右的砂壤土,施肥后用5%的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按1.5kg/亩的用药量进行杀虫处理,整备高床,用倍得利和甲基托布津进行苗床杀菌处理。结果麻黄种子用聚乙烯醇1%水溶液或丰产素400倍液浸种6h,在4月中下旬地温20℃~25℃或7月下旬至8月中上旬时覆土1cm播种可实施麻黄人工栽培种子育苗技术。结论并在2万亩麻黄基地建设中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中医“疫”病范畴,本文例举从“寒湿疫”角度论治新冠肺炎验案3则;结合其临床特征、发病时间和气候特点,笔者认为其病因为寒湿裹挟疫戾之气侵袭人体,病位主要在肺脾,以袭表闭肺困脾为主要证候演变;因临床观察到痰湿壅塞之象尤重,故在辛温宣肺的基础上,强调利湿化痰之法,使邪无所恋而助邪外出,邪去则正安;故以麻黄类方辛温宣肺之性作为组方思路,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较好验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祛风止痛贴膏的质量标准,建立祛风止痛贴膏中当归、赤芍、马钱子和麻黄4种组方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CL),基于样品与标准品对照,研究了祛风止痛贴膏中成分的提取方法、展开剂、显色剂、观察方法对结果的影响,对祛风止痛贴膏中当归、赤芍、马钱子和麻黄进行定性鉴别。结果4种组方药材的薄层色谱图中,对照品、对照药材和供试品在相同位置处有相同颜色斑点,分离较好,阴性无干扰,具有较强的特异性。结论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简单易行、重现性好、专属性强,结果可靠,可作为祛风止痛贴膏中当归、赤芍、马钱子和麻黄的定性鉴别方法,能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温热除热有甘温除热、辛温解表、温下寒积等,以补中益气汤、大黄附子汤、麻黄汤为例,分析方药机理及法度,通过热象表现的或然性,体会到用方之机贵在扶正要有布散,祛邪要有出路的玄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