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归纳慢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为慢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的辨证施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观察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68例,对其症状体征进行聚类分析,归纳中医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结果 慢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治疗前的主要证型为湿热蕴结、热毒炽盛、肝郁脾虚、脾胃积热及肝脾血瘀证,随着病情的发展,“湿”证、“热”证渐退,本虚突显,主要证型演变为肝肾阴虚、气血瘀阻及肝郁脾虚证.结论 慢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是一个逐步进展的过程,具有一定的中医证候特点和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2.
王一  孙晓龙  王宽宇 《河南中医》2019,39(10):1475-1478
胃癌术后早期的中医证候以虚证为主,演变规律为由实转虚→虚证为本→虚实夹杂,虚证中以气虚证最为常见;胃癌术后辅助化疗期呈现虚证为本,虚实夹杂的变化规律,中医证型仍以虚证为主,病位在脾、胃、肾。大肠癌术后早期中医证候演变亦呈现出由实转虚,虚证为主,虚实夹杂的规律;大肠癌术后化疗期中医证候变化规律为由实转虚,以虚证为本,虚实夹杂,虚证中以气虚证和阴虚证最为多见。虽然,目前胃肠肿瘤术后中医证候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胃肠肿瘤术后中医证候辨证分型尚未有统一的标准,对胃肠肿瘤术后中医证候标准化研究有一定的制约。因此,需要深入认识胃肠肿瘤发生、发展及围手术期产生各种临床症状的病因、病机,从而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黑龙江地区小儿手足口病各证型演变规律,提出治疗方案。方法:通过收集患儿临床资料,观察入院当天(基线点)、治疗后第3、5、7、10天的临床表现,确定各观察点中医分型,统计不同观察点各证型演变规律。应用证候演变概率法对患儿各证候在不同观察点的证候演变规律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治疗方案。结果:从基线点当天的发病数量来看,邪犯肺卫证和肺胃热炽证的发病人数居多,从基线点到第3天,以证候的持续存在概率较为突出,其中,湿热交阻证持续存在概率为89. 17%,心脾积热证持续存在概率为84. 41%。第3~5天,邪犯肺卫证及肺胃热炽证发病人数仍较多,且以邪犯肺卫证的持续存在概率较为明显。第5~7天,各证候的持续存在概率大幅度下降的同时,转愈及向肺胃阴伤证的概率增大。第7~10天,剩余患儿仍存在向肺胃阴伤证及其他证型转变的情况。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在各观察点存在不同的演变规律,证实了本病符合温病转归的同时,作者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心肌炎证候演变规律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中医药治疗该病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疗效,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本研究运用数理统计学研究方法及数据挖掘技术,对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病例进行动态分析观察,探讨该病各阶段的证候特点,揭示其证候演变规律。以期为正确认识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丰富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药辨证论治内容,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末次化疗后中医证候的演变规律。方法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对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末次化疗后患者进行证候的动态多时点回顾性评价。结果在化疗后的第1周内,患者主要表现为气虚痰湿证,经中医治疗后,痰湿证的表现明显减少,气虚的状态仍持续。进入化疗后14~30 d时,证候主要为气阴两虚证。在整个病程中,阴虚热毒证和气血瘀滞证的患者数量较少。结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末次化疗后中医证候主要表现为气虚痰湿证向气阴两虚证的转化。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特点,并分析缓解期与发作期证候的演变规律。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哮喘证候开展前瞻性调查研究,按照现有哮喘证候诊断标准,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应用Epi da-ta3.0建立数据库,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哮喘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二次录入核对,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证候及证候要素进行频次分析。结果哮喘发作期证候类型以热哮、风哮为主,病位主要涉及肺、脾、肝,病性以气郁、痰阻多见;哮喘缓解期脾气亏虚最多,且往往兼夹两种甚至多种脏腑亏虚症状,并与发作期证候有一定关系;哮喘患者随年龄增长,病性表现从风哮、热哮到冷哮、虚哮和病位从肺及脾至肾的由轻到重的演变规律。结论了解哮喘发作期与缓解期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将有助于哮喘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证候分布及其特点。方法:按入选、排除标准收集原发性痛经的患者240例,分析在不同年龄、病程、婚姻状况、痛经疼痛程度、痛经疼痛持续时间方面的中医证候分布及各证候的特点。结果:本病实证多于虚证,实证中以寒湿凝滞证最常见,其次是气滞血瘀证,而虚证中以气血虚弱证为多,中医证候在不同的年龄、病程、VAS、疼痛时间,均有不同的特点。结论:重视原发性痛经的年龄、病程、疼痛程度与持续时间,治疗时,及时根据病情,加用活血化瘀行气温经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证候分布及其特点。方法:按入选、排除标准收集原发性痛经的患者240例,分析在不同年龄、病程、婚姻状况、痛经疼痛程度、痛经疼痛持续时间方面的中医证候分布及各证候的特点。结果:本病实证多于虚证,实证中以寒湿凝滞证最常见,其次是气滞血瘀证,而虚证中以气血虚弱证为多,中医证候在不同的年龄、病程、VAS、疼痛时间,均有不同的特点。结论:重视原发性痛经的年龄、病程、疼痛程度与持续时间,治疗时,及时根据病情,加用活血化瘀行气温经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不同分期证候演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针对糖尿病肾病(DN)早期、临床期患者,开展糖尿病肾病不同分期证候演变研究。方法:收集早期DN及临床期DN的证候学资料,进行辨证及证素的提炼,对证候及证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病情由早期演变到临床期,体现阴虚内热,热伤气阴病机的症状逐渐减少,阳虚的症状、证素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临床期DN湿浊证素较早期DN逐渐增多。结论:DN病机从早期到临床期呈现气阴两虚发展向阴阳两虚的趋势,血瘀等邪实的证候贯穿早期和临床期,并有加重的趋势,其中湿浊证素较早期DN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证候是困扰中医规范化、现代化,制约中药疗效评价的关键科学问题,而证候要素作为辨证体系中的重要概念,一直是揭示证候实质的核心研究内容。随着与哲学、数据挖掘、系统科学、信息学、天文历法、时间医学等学科不断地交流及融合,证候要素概念的内涵及证候要素的研究方法正经历着更新。通过对证候要素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证候要素研究方法的回顾分析,可以为我们深化对证候要素概念的认识,提高证候要素研究水平及层次,提供认知学和方法学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寻胃癌在临床上的中医证型构成及分布的客观规律。方法:通过对2005年—2012年来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胃癌的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χ2检验对总结出的8组病例数据以长江为界进行南北比较。结果:肝胃不和、脾胃气虚、脾胃阳虚、瘀毒内结、痰湿凝滞、胃热阴虚、气血亏虚为胃癌临床常见中医证型,南北地区的中医证型分型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南方多以肝胃不和、脾胃阳虚、痰湿凝滞为主,而北方多以脾胃气虚、瘀毒内结、肝胃不和为主。结论:胃癌病例的统计结果对确定该病种的临床中医辨证分型,并制定统一的单病种诊疗规范具有重要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变化特点。方法 选取106例2009年5—11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比较肝癌患者治疗前后气滞证、血瘀证、实热证、水湿证、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8种证型分布,分别对各证型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证候量化评分。结果治疗前106例患者共出现8种单证,共计412例次,证型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血瘀证(92例,86.8%)、实热证(73例,68.9%),气滞证(62例,58.5%)、气虚证(62例,58.5%)、阴虚证(60例,56.6%)、血虚证(30例,28.3%)、阳虚证(18例,17.0%)、水湿证(15例,14.2%)。治疗后共出现456例次,其中证型比例由高至低为:血瘀证(89例,84.0%)、气虚证(87例,82.1%)、实热证(85例,80.2%)、气滞证(52例,49.1%)、阴虚证(49例,46.2%)、血虚证(42例,39.6%)、阳虚证(32例,30.2%)、水湿证(20例,18.9%)。治疗后气虚证、阳虚证比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P<0.05);治疗前后其他证型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量化积分最高的两个证型是血瘀证、气滞证;治疗后量化积分最高的两个证型是血瘀证、气虚证。治疗后气滞证积分降低,实热证、气虚证、血虚证、阳虚证积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患者治疗需重视理气清热、益气化瘀;TACE治疗后辨证论治应同时重视清热益气补血,兼顾温阳。  相似文献   

13.
287例大肠癌中医证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肠癌的主要中医证候以及证候的主要症状组成。方法:应用前瞻性、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287例大肠癌患者四诊信息,应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287例大肠癌的中医证候可分为5类,分别是脾虚湿阻证、气血亏虚证、阴虚内热证、湿热蕴结证、瘀血内停证,并运用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大肠癌证候的主要症状。结论:以群体调查为基础,结合数理统计分析方法,能够较规范地开展大肠癌中医证候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血瘀证及其兼夹证的演变规律和用药特点.方法:收集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内科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全部资料完整的151例CHF患者病历,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病例研究方法分析患者的入院时中医证候要素、辨证分型、心功能分级及首剂中药方药,分析CHF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证候要素、血瘀证兼证在不同心功能分级间的分布规律以及中药用药规律.结果:CHF的中医证候要素有气虚、阴虚、阳虚及血瘀、痰浊、水饮,其中出现频数最多的是血瘀(69.54%),血瘀常兼夹气虚、痰浊.CHF血瘀证亚型与心功能的关系:CHF心功能Ⅱ,Ⅲ,Ⅳ级的中医证型均以气虚血瘀证为主,心功能Ⅱ,Ⅲ级还常见痰瘀互阻证,心功能Ⅳ级还常见血瘀水停证和阳虚血瘀证.中药治疗以活血、益气、利水、化痰为主,活血化瘀中药的应用频率依次为:丹参、当归、川芎、益母草等.结论:血瘀证是CHF最常见证候,病程不同时期常兼夹气虚、阴虚、阳虚、痰浊、水饮,活血化瘀中药应用频率最高,常配合益气、温阳、利水、化痰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证型与内镜下的表现.方法:通过32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分析,观察胆汁反流与Hp感染;中医证型与发病年龄、胃镜下黏膜损害程度、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胆汁反流与Hp感染呈负相关;青年人群证型以肝胃不和、脾胃虚弱为主,病理以浅表性胃炎为主;中年人群证型以湿热中阻为主,病理以萎缩性胃炎伴...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进行分析,探讨肝癌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证候特点。方法选取肝癌患者365例为研究对象,收集62项四诊信息并量化计分,采用SPSS13.0软件对四诊信息等进行聚类分析,归纳出肝癌的中医辨证分型。结果经聚类分析,365例肝癌患者中医辨证可分为肝郁证、脾虚证、湿热证、血瘀证及阴虚证五型,其中以脾虚证多见,肝郁证、阴虚证、血瘀证、湿热证次之。结论聚类分析可实现肝癌证型的规范化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基质金属蛋白抑制剂2(TIMP-2)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蛋白表达水平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的124例胃癌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就诊的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对照组,检测2组患者病灶组织中MMP-9、TIMP-2和HER-2蛋白表达阳性率,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比较胃癌不同中医证型患者MMP-9、TIMP-2和HER-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脾胃虚寒型和肝胃不和型Ⅰ期+Ⅱ期的比例明显高于Ⅲ期+Ⅳ期(P0.05),痰湿凝结型、瘀毒内阻型和气血双亏型Ⅲ期+Ⅳ期的比例明显高于Ⅰ期+Ⅱ期(P0.05),胃热伤阴型Ⅰ期+Ⅱ期的比例和Ⅲ期+Ⅳ期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MMP-9、TIMP-2、HER-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74%、69.35%、7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6.00%、0.00%(P0.05)。结论:胃癌各类中医证型中MMP-9、TIMP-2和HER-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且实证患者MMP-9、TIMP-2和HER-2蛋白阳性表达率较高,虚证患者则较低,即胃癌患者的不同中医证型可能处在不同的病变发展阶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胃癌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8.
进展期胃癌患者脾虚证等级的计量诊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癌脾虚程度不同时,临床症征和血液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对建立脾虚证计量诊断方法进行探索。方法:采用中医症状积分法进行脾虚证等级分组,方差分析比较各组血液指标的差别,运用多类判别分析法建立进展期胃癌脾虚证等级判别函数。结果:289例患者中非脾虚证组99例,脾虚证组190例,其中轻度脾虚组120例,中度脾虚组70例,29项血液指标中有19项存在显著性差异,经过判别筛选,神疲乏力、食欲减退、食后腹胀、消瘦、水肿和白细胞数、血清白蛋白、碱性磷酸酶、IgG、α1球蛋白10个参数获选,由此建立进展期胃癌脾虚证等级判别函数式,对289份病例进行回代判别,有23例判错,总回代符合率达到92.0%,具有较为满意的判别效果。结论:应用中医症征和血液指标相结合的计量分析方法,具有判断中医证候等级程度的临床意义,为进展期胃癌脾虚证的计量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和归纳原发性肝癌(PLC)的证型及证素分布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自建库至2021年4月关于PLC辨证的相关文献资料,由3名研究者依据文献筛选的纳、排标准分别独立完成文献筛选、中医证型收集归纳,再进行证名的规范、证型的拆分、证素的提取,建立Excel数据库,最终导入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频数统计。结果:收集到符合条件的文献90篇,包含病例总数10 304例,规范化后证型共计29种,拆解证型、提取证素后获得病性证素11个,病位证素4个。证型分布以气滞血瘀证2 140例(20.77%),肝郁脾虚证2 070例(20.09%)最为常见,其后依次为湿热蕴结证、肝肾阴虚证、肝郁气滞证。病性证素以气滞(27.80%)、瘀(20.12%)、气虚(16.53%)、湿(13.688%)、热(9.63%)最多见,其组合分布中,以气滞、血瘀相兼致病(22.01%),气滞、气虚相兼致病(20.03%),湿、热相兼致病(13.15%)最多见。病位证素最常见的为肝、脾,占86.72%,组合分布以肝、脾同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