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伤寒论脾胃学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小勤 《陕西中医》2003,24(7):637-639
脾胃是后天之本 ,研究脾胃的特性和脾胃在治疗中的作用 ,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积极的临床价值 ,脾胃学说作为中医学中一个独立的学说 ,具有重要的地位。脾胃学说从提出到建立、完善 ,经历了几个阶段 ,其中仲景的脾胃学说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在《伤寒论》中 ,脾胃学说作为一个完整的学说已初露端倪。因此 ,研究《伤寒论》中的脾胃思想 ,对整理、深化脾胃学说 ,开拓视野 ,提高临床疗效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魏惠亚 《江西中医药》2007,38(12):17-18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虽非专论脾胃,但有关脾胃病证治约涉及四分之一篇幅,其顾护脾胃思想贯穿于辨证施治始末.李东垣《脾胃论》则力求经旨,同时吸收仲景治伤寒的特点,进一步强调"内伤脾胃学说".本文拟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与李东垣《脾胃论》调治脾胃方药的比较中得出两者的异同,以期使两者的脾胃学术思想更好地指导中医临床工作,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中医脾胃学说形成的四个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俐敏 《山西中医》2000,16(5):56-57
脾胃学说是中医整个学术体系的精华部分之一。从脾胃学说理论的提出 ,到发展形成系统的理论 ,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进程中 ,它不断地发展完善 ,且不断地应用于临床 ,指导着临床。同时 ,也在临床中得到验证 ,证明了其科学性。这期间经历了从《内经》中基本理论的提出 ,仲景《伤寒论》形成其雏形 ,到李东垣《脾胃论》形成较完整的体系 ,直至叶天士的补充发挥形成了完整的中医脾胃学说理论体系。时至今日 ,脾胃学说已形成了完整而系统的理论体系。兹就脾胃学说形成的几个关键性的阶段分述如下。1 脾胃学说基本理论的提出中医…  相似文献   

4.
脾胃内伤学说始创于李杲(1180-1251),其代表作有《脾胃论》与《内外伤辨惑论》.脾胃内伤学说,在当时战乱频繁,劳役内伤,发病众多的情况下,经过实践考验,证明其行之有效.在以后几百年里,虽然有少数医家对脾胃内伤学说提出过不同的看法,但还是得到多数医家的肯定和推崇,甚至与张仲景的《伤寒论》并列,有"外感宗仲景,内伤法东垣"之说.而辨别内伤与外感,也就成为中医临床辨证施治的关键.近几年来,跟随金寿山老师从事中医教学和临证,听了金老师的见解,他认为,脾胃学说主要内容有三:一是补脾胃,二是升阳气,三是降阴火.缺少一个不成其为脾胃学说.现在把我们对脾胃内伤学说的认识及临床经验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脾胃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顾护脾胃在中医治疗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历代医家在临床治疗中均非常重视顾护脾胃。自《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肇始,李东垣创升补脾阳学说,叶天士创柔润胃阴学说,代有发挥。这些学派在中医治疗中均强调脾胃的调理,主张治疗疾病的核心为不论补虚泻实,皆当护脾为先。  相似文献   

6.
虞抟作为丹溪学派的重要传人,继承并发扬了金元时期各学派脾胃病证治精髓.通过《医学正传》中有关文献的收集整理,探析其脾胃学说的来源,总结归纳其相关学术观点和临床方药特点,说明虞抟治疗杂病过程中对脾胃的顾护及治疗大法对丹溪学派的脾胃学说体系形成起到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伤寒论》脾胃学说的理论渊源于《内经》,并着重从病因病机、辨证纲领、治法方药、药后调护四个方面剖析了是书脾胃学说的丰富内容,从而说明是书为后世脾胃学说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和临床基础。  相似文献   

8.
黎世尧 《陕西中医》1990,11(1):21-22
<正> 脾胃学说在中医理论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伴随中医学的发展,脾胃学说经历了四次突破性发展,即脾胃学说的奠基、充实、完善和深入,现略述如下。一、秦汉时代脾胃学说的奠基秦汉时代成书的《内经》、《难经》和《伤寒论》中关于脾胃学说的论述,初步奠定了脾胃学说的基础。主要体现于以下三方面。(一)脾胃的解剖形态胃的解剖形态在  相似文献   

9.
试论脾胃学说在骨伤科中的应用胡关彪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312000)关键词:脾胃学说/骨伤科脾胃学说的创立始于《内经》、《难经》,创于易水学派,盛于宋元明末,被后世医家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内科杂病的辨证论治尤其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而历代医家对于伤病...  相似文献   

10.
脏腑学说中有关脾胃的论述内容丰富,是祖国医学的重要遗产之一。脾胃学说的代表著作首推元代李东垣的《脾胃论》与《内外伤辩》二书,既继承了前代学说又提出新的见解,有所创造、有所发明。直至今天,用这一学说指导临床,确有一定的效果,值得发掘加以提高。  相似文献   

11.
李杲学说,誉为“脾胃学说”,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近几十年来,不少书刊杂志发表了很多赞扬或评介“脾胃学说”的文章,足见李杲学术思想在理论和指导临床各科的重要性。《光明日报》1979年6月15日又发表了湖北中医学院朱曾柏同志所著《我国古代“脾胃学说”的倡导者李杲》一文,读后很受启发,其中特别是提到李杲“这种  相似文献   

12.
通过考证《内经》、《伤寒杂病论》、《脾胃论》、《四圣心源》等文献中关于中气的论述,总结中气学说的源流,探讨其与运气学说、脾胃学说、扶阳学说的关系,认为中气学说与上述各家学说密不可分,是中医整体理论体系的重要部分,对当前中医临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脾胃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脾胃被称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临床上调理脾胃是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措施。关于脾胃学说,有耳熟能详的李东垣的温阳升脾说,叶天士的滋阴降胃说,王汝言的脾阴说,朱丹溪的脾主阴升阳降说,李中梓的脾为后天之本等数种学说。但若追本溯源仍当首推仲景对脾胃的认识,如《古今医统》中说:“汉张伸景著《伤寒论》,专以外伤为法,其中顾盼脾胃元气之秘,世医鲜有知之者”。张仲景著作中的脾胃学说,内容广泛,涉及面宽,有许多有指导意义的内容。本文拟从发病学、治疗学、疾病传变学以及护理学等方面对仲景学说中的脾胃理论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揭示仲景脾胃学说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4.
探析新安医家对李杲脾胃学说的发展与继承情况。提炼李杲《脾胃论》一书中脾胃学说的主要学术思想,并研究新安地区代表性新安医家相关的学术思想,探明各代表性新安医家脾胃学说的理论源流,探析新安各家对李杲脾胃学说的继承与发展。新安医家受李杲脾胃学说影响深远,并在其基础上有所发挥与创新,如汪机受其影响首创“固本培元”学说,孙一奎结合医易之理,创“命门动气说”,罗周彦首“将元气分元阴、元阳”,创培补元阴元阳四方;吴澄著《不居集》,首倡“理脾阴”一说;新安医家形成了临床以调理脾胃为基本的治法,近现代新安医家王仲奇、程雁宾也在前人之基础上有所发挥。  相似文献   

15.
李东垣,脾胃内伤学说的创始人,金元四大家之一,其代表作为《脾胃论》和《内外伤辨惑论》。临床用药善补脾胃,升阳气,尤其对风药的运用独具心法。兹就二书中对风药的运用规律作初步探讨:一、作用1.升脾胃清气。脾胃内伤学说认为,饮食失节或劳役所伤,可导致脾胃元气不足,清气在下,而出现短气喘促,眩晕乏力,泄泻滑脱等症状.这时在应用甘温补气药的同时,“必加升麻、柴胡以  相似文献   

16.
脾胃学说在中医脏腑学说中极其重要,向为祖国医学所重视。有关脾胃的论述,《内经》、《难经》、《金匮》、《伤寒》等书皆有记述。到了南宋,医学家李东垣有了较大的发展。由于李氏所处的时代战乱频繁,人民劳役沉重,饥饱失调,所以脾胃损伤之证尤多。他结合自己的丰富临床实践总结出一套具有独创性的理论,继《内外伤辨惑论》之后,又写成了著名的《脾胃论》,为祖国的医学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循《内经》与李氏学说,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脾胃学说的理论渊源于《素问·太阴阳明论》及《灵枢·五味篇》。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在理论上和临床上对脾胃提出了不少新见解,总结许多临证经验,写出专著《脾胃论》,成为脾胃学派的代表人物。迨至清代,创立了温病“卫气营血”辨证施治理论的叶天士,不仅对温热辨证建立了完整理论体系,对其脾胃学说亦有创见和发挥。本文试就叶天士的脾胃观作一初探。脾胃分  相似文献   

18.
李玉贤主任医师诊治内科疑难杂病经验丰富,将《黄帝内经》脾胃学说用于指导临床实践,收效较好,凝炼李玉贤主任医师对《黄帝内经》脾胃学说的继承与发挥,以期更好地指导中医脾胃病之治疗。  相似文献   

19.
对脾胃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奠基于《内经》,而独树于李东垣,发扬于诸医家。脾胃学说也是脏腑学说的一部分。《内经》从阴阳五行、脾主中土,论述脾胃在功能上主纳、化饮食五味、输布营养精微、升清降浊、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四肢百骸皆赖以养,阐明了脾胃为后天之本的原理,为脾胃学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难经》提出了脾统血的功能,立肝病先治脾的治未病思想。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治脾胃,首分虚  相似文献   

20.
脾胃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宝库中的灿烂明珠,导源于《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古代典籍。金元时期,经易水学派的发挥,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各科临床。本文拟就笔者应用脾胃学说治疗皮科病证的体会,介绍几则验案,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