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中医证候及其临床特征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文献报道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中医证候及其临床症状特征。方法:计算机检索CBM、CNKI和TCM数据库,将原始资料数据量化后录入计算机,建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中医证候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logistic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收集到合格文献94篇,226条记录,出现频率较高的证型为肺气虚证(19.03%)、脾气虚证(14.60%)、肾气虚证(13.72%)、肺脾气虚证(7.96%)和肺肾气虚证(10.18%)等;根据各主要证型的症状特征所构建的logistic回归方程,对证型的判别准确率达86%以上;结合专业知识对主要症状进行聚类分析,得到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和脾肾阳虚证3个基本类别。结论: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基本证候有肺气虚证、脾气虚证、肾气虚证,常见证候有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等,可为进一步开展支气管哮喘证候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探讨肺心病缓解期的中药运用规律;方法:检索国内近15年(1996-2010)现有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期刊杂志肺心病缓解期研究的有关报道,对本病处方用药方法进行分析、总结,提炼整理出本病的中药运用规律;结果:在符合纳入标准的151首方剂中,涉及中药85味,运用频次最高的药物分别是补气药(频率22.6%)、止咳化痰药(频率为17.4%)、活血化瘀药(频率12.1%),其次为利水渗湿药、清热药、补血药、解表药、补阳药、理气药、收涩药等。结论:近代临床医师在肺心病缓解期的中药运用中,以补虚为主,泻实为次,注重益气温(补)阳、活血化瘀、化痰降浊三法的综合运用,注重调理和改善肺、脾、肾三脏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统计分析肺心病心衰病人BNP浓度的变化,试图找出某种规律,为通过BNP浓度来划分中医证型找到依据。方法对256例肺心病心衰病人入院次日空腹采集肘静脉血测定其BNP浓度,并在同日由三名副主任以上职称的中医师评估其中医证型,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方法划分其中医证型。比较不同中医证型间BNP浓度的变化。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软件分析其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结果肺心病心衰不同证型间血浆BNP浓度存在差异,但并非每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浆BNP浓度与中医证型无相关性。结论血浆BNP浓度不能作为肺心病心衰不同中医证型间的分型依据。  相似文献   

4.
肺心病中医证型与炎症介质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心病中医证型与炎症介质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炎症介质TNF-α、IL-1β、IL-6、IL-8。结果痰热壅肺证TNF-α、IL-1p、IL-6为最高,与其它证型比较IL-6差异显著;阳虚水泛证IL-8最高,与痰浊蕴肺证及气阴两虚证比较差异显著。痰热壅肺证候积分与TNF-α、IL-8呈正相关,痰浊蕴肺证候积分与TNF-α呈正相关,阳虚水泛证候积分与TNF-α、IL-8均呈正相关。结论炎症介质指标在反映中医证候轻重上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对冠心病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现代医学检测手段和检验指标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医学对冠心病的辨证分型现代研究从宏观到微观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痛经中医证型临床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治疗痛经历史悠久,具有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患者易接受等优势,但大部分临床报道文献也存在方法学等方面的问题,其中涉及痛经中医证型名称不规范、标准不统一等亟需解决的难题。本研究采用频数表数理统计方法,对现代期刊杂志发表的有关中医药治疗痛经文献证型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和评价,得出中医治疗痛经证型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基于文献报道探讨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中医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方法 计算机检索CBM、CNKI和TCM,制订<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中医证候文献整理规范>,建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证候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统计描述.结果 14个证素中,气虚频率最高(68.40%),其次为阳虚(11.26%)、阴虚(10.82%)、淤血(4.76%)、痰(饮)(2.16%)等;作用靶点主要位于肺(37.50%),其次为肾(33.82%)、脾(26.47%)等.单一病性证素构成的证候有虚哮证和血淤证等,累积频率4.87%.两病性证素的组合主要有气虚+阴虚、气虚+血淤、阳虚+血淤等,累积频率3.98%.单一病性证素与单一靶点组合,以气虚为主,靶点在肺、脾、肾,表现为肺气虚、脾气虚和肾气虚,累积频率为46.90%;阳虚与肾关系密切,表现为肾阳虚证;阴虚与肾、肺、肝关系密切,表现为肾阴虚、肺阴虚、肝阴虚证;淤血与肺关系密切,表现为肺络淤阻证.单一病性证素与两靶点组合,以气虚、阳虚和阴虚为主,靶点在肺、脾、肾等,表现为肺脾气虚、肺肾气虚、脾肾阳虚、肺肾阳虚、肺肾阴虚等,累积频率为24.34%.两病性证素与单一靶点组合有肾虚寒哮(0.44%).四证素组合有肺脾肾气虚(4.42%)和痰热肾虚证(0.44%).结论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以肺脾肾气虚、阳虚、阴虚等为本,以感受寒、湿(浊),或形成气郁、淤血、痰(饮)等病理因素为标,其间常相互联合,相互为因,使病机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8.
肺心病缓解期的证治心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呼吸系原发病发展所致,多数因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所造成。肺心病以中老年人为多见,发病率较高,常发于初春及寒冬,临床多见咳嗽、咳痰、气促、水肿等证。多数患者只注重急性加重期的治疗,而忽略了缓解期的防治,使疾病反复发作,肺、心功能损害逐渐加重,致疾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现代文献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方法:检索各数据库相关文献,筛选、数据规范化、提取证素并录入,用SPSS 17.0软件进行证型、证素统计描述。结果:高血压病常见证型为阴虚阳亢(25.25%)、肝阳上亢(15.66%)、痰湿壅盛(8.59%)、肝火亢盛、肝肾阴虚、血瘀证;常见的病位证素为肝、肾,病性证素为阳亢、阴虚、血瘀、痰、热、气虚、湿、阳虚;证素组合以二、四证素组合为多。结论:阴虚阳亢为高血压病常见证型,肝、肾、阳亢、阴虚为常见证素,血瘀、痰是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型及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对国内三大数据库知网、维普、万方自建库至2015年12月的全部期刊进行检索,对符合要求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证型和证素进行归纳总结,原始数据用Excel表建立数据库,利用频数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11篇,其中哮喘发作期193篇,缓解期118篇。经统计得出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证型包括热哮、寒哮、痰热壅肺等11个证型;缓解期包括肺脾气虚、肾气亏虚等16个证型。证素分布情况:发作期病位在肺,其次为肾、脾;病性为热与寒,其次为痰、瘀等。缓解期主要病位在肺,其次为脾、肾;病性主要为气虚,其次为阴虚、阳虚、痰湿等。结论: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以实证为主,病性以热、寒、痰、瘀多见,病位在肺;缓解期以虚证为主,病性以气虚多见,病位主要在肺、脾、肾。  相似文献   

11.
加味苇茎汤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加味苇茎汤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选择 5 2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予加味苇茎汤汤剂口服 ,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 1个疗程后 ,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常规、血气分析、血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相近 ,但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同时治疗组上述多项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加味苇茎汤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川芎嗪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6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川芎嗪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为75.8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川芎嗪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医小肠病临床常见主要证型、各证型的证候特点以及证型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临床调查方法,收集220例中医小肠病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0例中医小肠病证中各证型所占百分比,并按由高到低顺序列出中医小肠各证型相应症状的出现率.结论:中医小肠病复合证型中,气滞血瘀证、湿阻气滞证较常见.单一证型中,小肠气滞证、小肠寒热失调证、小肠虚寒证、小肠湿热证较常见.  相似文献   

14.
陈群  李伟峰 《河南中医》2003,23(7):22-24
回顾和总结近年来有关肺心病在舌象和微循环方面的实验和临床方面的研究报道。在舌的研究上,主要体现在血气分析、肺功能、电解质血液流变学等方面。这些变化相应的可引起舌由淡转向紫暗,甚至出现青紫舌。另外,随着肺心病的病情的发展变化,也可以相应的引起甲皱、甲襞等微循环的变化。反过来,通过观察这些局部的变化,也可以了解肺心病的病情的轻重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
复方葶苈注射液治疗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华  熊旭东 《中医杂志》1999,40(4):225-226
观察了54例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症病例,中药组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明显减低,血氧分压(PaO_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升高,心率(HR)、心输出量(CO)、肺动脉平均压(mPAP)和肺血管阻力(PVR)降低(P<0.05)。中、西药组比较,mPAP、PVR差异无显著性(P>0.05),体循环收缩压(SBP)差异有显著性(P<0.05)。临床观察表明,复方葶苈注射液具有降低mPAP,改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作用,且对体循环压力无影响。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体征较治疗前好转,中药组有效率89.3%。  相似文献   

16.
黄芪五 物汤对7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多种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车洪柱 《中医杂志》1998,39(7):414-412
作者采用单项免疫琼脂扩散法测定了7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应用黄芪五物汤治疗前后12项血浆蛋白数值,另以70例未应用黄芪五物汤治疗的慢性肺心病患者作对照。结果:黄芪五物汤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5.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黄芪五物汤组治疗前后,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纤维结合蛋白显著升高,C—反应蛋白、铜蓝蛋白、连株蛋白、α_—抗胰蛋白酶、α_1—酸性糖蛋白显著降低(P<0.001)。对照组仅铜蓝蛋白、C—反应蛋白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黄芪五物汤能提高肺心病治疗效果,调节血浆蛋白代谢紊乱,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脾胃虚弱,标实为水饮、血瘀、痰浊,应治以健脾益气,温阳利水,活血化瘀。病久伤正者,给予白术、黄芪、太子参等益气健脾,配伍当归、川芎等行气养血活血。水肿明显者,应脾肾双补,温阳化气利水,常用附子、生姜温阳化水,茯苓、猪苓、泽泻淡渗利水,配伍白术健脾补气;痰瘀互结者,予半夏、白芥子等温肺暖脾化痰,丹参、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桔梗、枳壳行气化瘀。脾胃在本病发病和治疗中起重要作用,平素注意顾护脾胃,可减少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和感染的次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清肺健脾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将患者 93例随机分为两组,均予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清肺健脾中药,对照组加用清肺化痰中药.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相近,但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症状均有改善,但治疗组喘促、痰液粘稠、纳差、气短、乏力等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血气分析改善相近.结论 清肺健脾法可明显改善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症状,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影响。方法:8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强心、利尿、抗感染、吸氧、祛痰、平喘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14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的肺动脉压、血液流变学和全血 NT proBNP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肺动脉高压、血液流变学指标和 NT proBN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肺动脉压和 NT proBN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治疗组肺动脉压和 NT proBN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可显著降低肺动脉高压和血液黏度,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