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无梗五加果实中齐墩果酸苷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无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 Ruqr.et Maxim) Seem.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提取法、溶剂萃取法、硅胶柱色谱法、凝胶柱色谱法、重结晶法对无梗五加果实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3-O-β-D-葡萄醛酸甲酯苷(1),齐墩果酸-3 -O-α-L-阿拉伯糖苷(2),齐墩果酸-3-O-β-D-葡萄醛酸正丁酯苷(3),齐墩果酸-3-O-β-D-葡萄糖醛酸苷(4),齐墩果酸(5),3-0-[(α-L-arabinopyranosyl) -( 1→2)] -[ -β-D-glucuronopyranosyl-6-O-methyl ester] -olean-12-ene-28-olic acid(6).结论:化合物2,3为首次从无梗五加果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无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Ruqr.et Maxim)Seem.]果实中金丝桃苷及东莨菪内酯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Tigerkin ODS C18,5μm,1.6×250m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3%冰乙酸水溶液(体积比为20:80),流速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0~13min360nm,13~20min345nm。结果:金丝桃苷、东莨菪内酯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6912~0.3456μg(R=0.9999)、0.01424~0.09968μg(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9%(RSD=2.8%)、99.6%(RSD=2.7%)。结论:此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无梗五加果实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长毛风毛菊中的苯丙素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制备色谱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长毛风毛菊中分离得到7个苯丙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伞形花内酯(1)、东莨菪内酯(2)、咖啡酸(3)、七叶内酯(4)、茵芋苷(5)、东莨菪苷(6)、绿原酸(7)。结论:其中,化合物3、4、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2015,(1)
目的:对长毛风毛菊中的苯丙素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制备色谱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长毛风毛菊中分离得到7个苯丙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伞形花内酯(1)、东莨菪内酯(2)、咖啡酸(3)、七叶内酯(4)、茵芋苷(5)、东莨菪苷(6)、绿原酸(7)。结论:其中,化合物3、4、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杨成见  唐文照  王晓静  张朝辉 《中成药》2010,32(7):1176-1179
目的:研究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Mill.)Swingle的果实(凤眼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结合波谱学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臭椿果实中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东莨菪内酯(Scopoletin,1),十六烷酸(palmitic acid,2),(+)-异落叶松树脂醇((+)-isolariciresinol,3),楂杷壬酮(chaparrinone,4),excelsin(5),β-谷甾醇(β-sitosterol,6),胡萝卜苷(daucoserol,7).结论:化合物1、2 3 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乔木茵芋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LH-20柱色谱、RP-C18柱色谱等方法分离化学成分,1H,13C-NMR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小鼠二甲苯耳肿胀法检测乔木茵芋总提物的抗炎活性。结果:从中分离鉴定了6个香豆素类化合物:伞形花内酯(1),东莨菪内酯(2),东莨菪苷(3),紫花前胡苷元(4),茵芋苷(5),6,7-二甲氧基-香豆素(6);抗炎试验结果显示:乔木茵芋总提物中、高剂量组能明显抑制由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且乔木茵芋在抗炎方面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头花银背藤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头花银背藤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operculinic B(1)、acutacoside E(2)、东莨菪苷(3)、东莨菪素(4)、N-trans-coumaroyltyramine(5)、arcapitins A(6)、arcapitins B(7)、β-谷甾醇(8)、胡萝卜苷(9)。结论:其中,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离和鉴定短梗五加果提取物中木脂素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制备液相等方法对短梗五加果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NMR和MS等谱学技术确定结构。结果:从短梗五加叶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丁香树脂酚-4-O-β-D-吡喃葡萄糖苷(1),短梗五加苷E(2),杜仲树脂醇双吡喃葡萄糖苷(3),松脂醇二吡喃葡萄糖苷(4),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5),(7S,8R)-urolignoside(6),新短梗五加酚(7)。结论:化合物3、5、6为首次从五加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满山白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满山白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ODS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柱色谱学手段,对满山白叶水提物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满山白叶水提物中分离出13个化合物,分别监定为5-甲氧基二聚松柏醇(1),二聚松柏醇(2),左旋丁香树脂酚(3),(-)-lyoniresinol(4),(+)-lyoniresinol-3α-O-β-D-glucopyranoside (5),(-)-lyoniresinol-3α-O-β-D-glucopyranoside (6),3,4,5-三甲氧基苯酚-l-O-β-D-葡萄糖苷(7),nikoenoside(8),3,5,7-三羟基色原酮-3-O-α-L-鼠李糖苷(9),3,4,5-三甲氧基苯酚(10),东莨菪内酯(11),东莨菪苷(12),槲皮苷(13).结论:化合物1 ~ 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钩吻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对钩吻 Gelsemium elegans的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不同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通过波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其中3个酚酸类化合物,2个黄酮类化合物,2个香豆素,2个果糖衍生物,1个核苷类化合物.分别为tamarixin(1),tamarixetin 3-O-β-D-galactopyranoside(2),东莨菪苷(3),东莨菪内酯(4),尿嘧啶核苷(5),咖啡酸(6),咖啡酸乙酯(7),阿魏酸乙酯(8),乙基-α-D-呋喃果糖苷(9),和乙基-β-D-吡喃果糖苷(10).结论:化合物1~3,5~1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2,5~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无梗五加果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五加科五加属植物无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果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及纯化,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oleanolic acid-3-O-6'-O-methyl-β-D-glucumnopyranoside(1),22-α-hydroxychiisanogenin(2),齐墩果酸-3-o-β-D-葡萄糖醛酸苷(momordin Ib 3),齐墩果酸-3-O-β-D-葡萄糖苷(oleanolic acid-3-O-β-D-glucopyranoside 4),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 5),ehiisanogenin(6),(-)-芝麻脂素[(-)-sesamin 7],胡萝卜苷(daucosterol 8),β-谷甾醇(β-sitosterol 9).结论:化合物1是首次从五加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Eight new 3,4-seco-lupane triterpenes and glycosides, acanthosessiligenins I and II (1, 3) and acanthosessiliosides A-F (2, 4-8), as well as six known 3,4-seco-lupane triterpenes (9-14) were isolated from an ethanolic extract of 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 fruits. The chemical structures of 1-8 were determined by spectroscopic data interpretation. All isolated compounds were tested for their cytotoxicity against six human cancer cell lines and their ability to inhibit LPS-induced nitric oxide production in RAW 264.7 macrophages.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简单、快速且能同时分离测定刺五加叶中芦丁、金丝桃苷含量的毛细管电泳法。方法采用毛细管电泳法,缓冲体系为0.2mol·L-1NaH2PO4,0.1mol·L-1Borax及双蒸水(10:7:3,pH8.8),熔融石英毛细管柱(25μm×45cm),分离电压为20kV,检测波长为254nm,进样时间为30s,进样高度10cm。结果芦丁、金丝桃苷在125~750,200~1200mg·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分别为:Y=144145ρ+423.8(r=0.9999)及Y=216836ρ-191.57(r=0.9999),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9.38%及100.39%。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不同生长时期、不同产地的刺五加叶中两成分均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无梗五加果乙醇提取物的大鼠体内抗血栓与抗血小板凝集活性及其三萜皂苷类成分。方法:采用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模型的测定无梗五加果醇提物的体内抗血栓活性;采用血小板凝集仪测定其体内抗ADP诱导的血小板凝集活性;采用UPLC-MS/MS法同时对无梗五加根提取物中10种三萜皂苷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并采用比色法对其总三萜皂苷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连续灌胃给予大鼠无梗五加醇提物(125,250,500及1000mg·kg-1/d)15天后,其体内抗血栓活性显示出剂量依赖关系(P<0.05)。同时,提取物也显著抑制了大鼠体内ADP诱导的血小板凝集活性(P<0.05)。不同剂量提取物(125,250,500及1000mg/kg·d-1)下的抑制率分别为(16.3±4.7)%,(28.6±4.1)%,(47.9±4.0)%与(61.3±6.6)%,阳性对照阿司匹林组(27mg·kg-1/d)的抑制率为(55.4±7.5)%。提取物中3个主要三萜皂苷成分22α-hydroxychiisanoside,momordin Ib以及chiisanogenin的含量分别为(3755±51.3),(2461±73.0)和(11...  相似文献   

15.
刺五加的微乳液毛细管电动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比较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MEKC)和毛细管区带电泳后(CZE)采用微乳液毛细管电动色谱法对刺五加进行指纹图谱的研究。方法:以1.0%(w/w)SDS,6.6%(w/w)正丁醇,0.7%(w/w)正庚烷,25 mmol/L硼砂溶液(91.6%,w/w,pH 9.5)的微乳液为运行介质,波长为222 nm。结果:与毛细管区带电泳、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相比,微乳液毛细管电动色谱对刺五加提取物中的复杂组分具有很好的分离能力;指纹图谱中标定了12个指纹峰,重现性、稳定性和方法的精密度较好。结论:微乳液毛细管电动色谱指纹图谱对刺五加的质量控制优于MEKC和CZE法。  相似文献   

16.
结合无梗五加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无梗五加为药食两用植物,主要含三萜类、木脂素类和黄酮类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缺氧、抗肿瘤,为无梗五加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刘建华  吕宁  刘娟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7):1257-1258
目的研究黑龙江省刺五加根及根茎的组织特征。方法应用显微鉴定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详细地描述了黑龙江省刺五加根及根茎的组织特征。结论该结果为黑龙江省刺五加的真伪鉴别,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简单、快速且能同时分离测定刺五加中紫丁香苷、绿原酸含量的胶束电动毛细管电泳法。方法采用胶束电动毛细管电泳法,缓冲体系为100mmol·L-1 NaH2PO4-100mmol·L-1 Borax-100mmol·L-1 SDS-双蒸水(6.25∶43.75∶37.5∶12.5,pH9.25),熔融石英毛细管柱(25μm×45cm),分离电压为16kV,检测波长为254nm,进样时间为25s,进样高度10cm。结果紫丁香苷、绿原酸在0.0625~2.0000,0.2500~8.0000g·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依次为:Y=112904ρ+1645.1(r=0.9999),Y=98191ρ-165.11(r=0.9999);样品回收率分别为100.78%和99.56%;两种成分含量以刺五加根中最高。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刺五加药材的质量控制,不同部位两成分均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