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肠易激综合征( IBS)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是一种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腹痛、腹胀不适、大便习惯改变为特征,本病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型,以腹泻型为最常见,其欧美国家的发病率为10%-20%[1],在我国广东和北京的发病率分别为5.67%和0.82%[2]。2011年3月-2014年3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程红杰 《北京中医》2007,26(6):351-35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8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西沙比利、地西泮治疗,治疗组应用西沙比利结合自拟中药疏肝解郁通便汤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效率83%,表明两组均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治疗组效果更为明显。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症效果更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大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症状。近年来被公认为一类具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身心疾病,目前尚无一种药物或单一疗法对IBS完全有效。我院2003-2005年初收治的61例IBS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行气化湿健脾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运用理气化湿健脾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3 8例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1 一般资料确诊的肠易激综合征 3 8例 ,其中男16例 ,女 2 2例 ;年龄 2 4~ 65岁 ,平均年龄41岁 ;病程 4个月~ 12年 ,平均 4.2年。2 治疗方法2 .1 理气化湿法 用于大便每日 2次以上者。药用木香 9g、川朴 6g、枳实 6g、槟榔 9g、车前子 15g、黄连 6g、茯苓 12g、清炙草 6g。加味法 :食入不化加焦楂曲 ,大便次多加乌梅、葛根。2 .2 和中健脾法 用于大便每日 1~ 2次者。药用木香 9g、党参 15g、生白术 9g、茯苓 12g、清炙草 6g、姜半夏 9g、陈皮 3…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促进大便次数与大便性状恢复正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莫尼地平、谷维素、补脾益肠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将96例腹泻型IBS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口服尼莫地平40 mg,谷维素40 mg、补脾益肠丸9 g,每日3次,疗程为4周;对照组口服易蒙停4 mg,每日3次,症状缓解后改用2 mg口服,每日3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联合应用尼莫地平、谷维素、补脾益肠丸治疗腹泻型IBS,从多方面发挥作用,调整肠道功能,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收敛止泻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照组用西医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5.0%、对照组8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逍遥散联合舒丽其能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104例IB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逍遥散加减联合舒丽其能(治疗组)54例及舒丽其能(对照组)50例,治疗4周。记录治疗前后症状和不良反应进行评分,并随访3个月后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0%,无1例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治疗组和对照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4%,对照组复发率为36.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纯西药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2 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 6 0例 ,对照组 6 0例。对照组给予促菌生片、谷维素片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 ,联合中药疏肝健脾汤治疗。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3 33%、71 6 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优于单一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健脾舒肠饮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 :将 12 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6 0例 ,治疗组采用健脾舒肠饮治疗 ,对照组采用补脾益肠丸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3 3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8 33% (P <0 0 1)。结论 :健脾舒肠饮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临床试验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我科室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收治疗的132例腹泻性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按就诊次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6例),其中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对比2组患者病情发展及临床疗效。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得分情况和肠道症状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实验分析表明,中西医结合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副作用小,疗效有优势,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肠易激综合征在我国是常见病,发病机制不明,病因病机复杂。从病因病机和治法等方面探讨了其中医药治疗现状,并对其优势和不足给予总结,进一步展望了中医药治疗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以西药得舒特为对照,从肠道症状和生活质量两方面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96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药组76例,辨证分为4型:中药1组(肝郁脾虚型)20例,予疏肝健脾方治疗;中药2组(脾气虚弱型)18例,予益气健脾止泻方治疗;中药3组(脾肾阳虚型)19例,予温补脾肾,固涩止泻方治疗;中药4组(湿热阻滞型)19例,予清化湿热方治疗。对照组20例,予得舒特治疗。5组服药疗程为4周。采用症状等级评分表和SF-36生活质量评价作为判定依据,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肠道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①中药组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治疗前后中药组患者肠道症状均有显著改善,对照组的腹胀症状无明显改善。中药组对腹痛、大便次数、大便急迫方面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③中药组治疗前后患者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维度的积分均有明显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仅活力维度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在肠道症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两方面都显著优于西药得舒特。  相似文献   

14.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古代典籍及现代医家论述,得出肠易激综合征的病机关键在于肝脾失调;从辨证论治、专方专药、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肯定中医药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及明确疗效,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中西药物联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供临床医生用药参考。方法:将105例IB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56例治疗组在西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参苓白术散合痛泻要方共4周,疗程结束后随诊4周。50例对照组只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63%。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两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西药联合中药参苓白术散合痛泻要方治疗IBS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合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西药丽珠肠乐胶囊等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给予中药痛泻要方合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西药丽珠肠乐胶囊等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中药痛泻要方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80例中显效56例(70%);有效24例(30%);总有效率100%。对照组50例中显效30例(60%);有效16例(32%);无效4例(8%);总有效率9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泻要方合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西药丽珠肠乐胶囊等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建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候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将慢性应激动物模型与脾胃湿热证模型相结合的方式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Ⅰ组(脾胃湿热证组)、模型Ⅱ组(复合模型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模型Ⅰ组、Ⅱ组都予以脾胃湿热造模,其中模型Ⅱ组同时予以肠易激综合征慢性应激造模,造模结束时观察大鼠体质量、体温、粪便性状等生理指标和肠道组织学改变。结果:模型Ⅰ,Ⅱ组的一般情况、体质量、体温、粪便性状及行为等方面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肠道组织学方面无明显改变。结论:湿热泄泻型慢性应激脾胃湿热证结合IBS大鼠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与人类腹泻型IBS(脾胃湿热型)相似,并有较好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8.
中药干预肠易激综合征的脑肠肽调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发病原因迄今尚不完全清楚。具有激素和神经递质或调质双重作用的脑肠肽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P物质、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肽Y、生长抑素等,在IB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脑肠肽在体内的水平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IBS患者的疾病进程。中医药干预能够调节脑肠肽的异常变化,从而改善症状。本文以IBS患者和实验动物的脑肠肽变化及中医药干预带来的影响作一综述,以期为中医药防治IBS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归纳整理中医分型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经验,并总结分析其临床常见证型。方法:利用中国期刊网(CNKI)数据库,通过主题词与自由词结合的方式,检索2007年8月至2017年8月10年间国内相关文献,对各文献提出的论治经验逐一统计、分类、分析。结果:近10年来,中医主要从6大方面论治本病,分别为从肝脾相关论治、从肝脾肾同调论治、从肝风论治、从情志论治、从脾胃升降论治以及从浊毒论治。结论:从上述论治经验可归纳出肝脾不调证、脾肾阳虚证、肝风内动证、心神不养证、脾胃不和证与浊毒内蕴证六大临床常见证型,临床辨证后分别施以肝脾同调法、肝脾肾同调法、柔肝息风法、养心安神法、辛开苦降法以及化浊解毒法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中药易激灵配合西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易激灵配合西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电子气压泵消化道张力检测系统、毛细管液压灌注压力检测系统及硝酸还原酶法观察治疗组(中药易激灵+谷维素、心痛定组)70例和对照组(谷维素、心痛定组)50例IBS患者疗前疗后肠动力、肠内脏感觉、肠黏膜内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4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易激灵加西药治疗后,治疗组中直肠排便阈值指数明显增高,乙状结肠运动指数、直肠运动指数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直肠感觉阈值、疼痛阈值有一定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肠黏膜NO含量明显增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单纯西药疗前疗后肠道测压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NO含量也未见有明显变化(P>O.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IBS的作用机制很可能是有效地增加肠黏膜NO含量,改善乙状结肠和直肠运动功能,使粪便向结肠远端转运时间延长,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