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揭示半夏在汤剂中的用药剂量。方法:以半夏为检索词,以汤剂为示范,对民国中医名家运用半夏的655方进行逐篇检索。采用均数、百分位数和极差等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处理,并与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法定的半夏剂量作对比分析。结果:半夏的剂量80%分布在2~15 g之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法定剂量为56.3%,完全符合率为55.6%。结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半夏的法定剂量上限可适当提高至12 g或15 g。  相似文献   

2.
目的:揭示滑石在汤剂中的用药剂量。方法:以滑石为检索词,以汤剂为对象,对民国中医名家运用滑石的经验方进行逐篇检索,数据录入EXCEL表格。采用均数、百分位数和极差等统计方法统计处理后,与《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法定的滑石剂量作对比分析。结果:滑石的剂量80%分布在8~30g之间。与《中国药典》法定剂量的符合率为71.4%,不符合率为28.6%。结论:滑石在汤剂中的剂量以8~30g为宜。  相似文献   

3.
目的:揭示附子在当代汤剂中的用量规律。方法:以附子为检索词,以汤剂为载体,对现代中医名家运用附子的经验方进行逐篇检索。采用均数、百分位数和极差等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处理,并与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法定的附子剂量及清代中医名家运用附子情况作对比分析。结果:附子剂量的80%分布在4.520 g之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法定剂量的完全符合率为89.06%,不符合率为10.94%。与清代中医名家运用附子情况相比,在剂量阈、最大值、治疗窗、均数、极差、最常用剂量值、常用剂量范围等指标上,当代都要高于或宽于清代。结论: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后认为,附子在汤剂中的剂量以320 g之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法定剂量的完全符合率为89.06%,不符合率为10.94%。与清代中医名家运用附子情况相比,在剂量阈、最大值、治疗窗、均数、极差、最常用剂量值、常用剂量范围等指标上,当代都要高于或宽于清代。结论: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后认为,附子在汤剂中的剂量以320 g为宜;当代比清代运用附子的剂量要大,范围要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知母在汤剂中的用药剂量。方法以知母为检索词,以汤剂为示范,对民国中医名家运用知母的经验方进行逐篇检索。采用均数、百分位数和极差等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处理,并与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法定的知母剂量作对比分析。结果民国中医名家运用知母的剂量80%分布在4g-23g之间。与《中国药典》法定剂量的完全符合率为77.5%,不符合率为22.5%。结论知母在汤剂中的剂量以4g-23g为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揭示附子在清代汤剂中的用药剂量.方法 以附子为检索词,以汤剂为示范,对清代中医名家运用附子的经验方进行逐篇检索.采用均数、百分位数和极差等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处理,并与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法定的附子剂量作对比分析.结果 附子的剂量80%分布在2~16 g之间,与《中国药典》法定剂量的完全符合率为92.06%,不符合率为7.94%.结论 附子在清代汤剂中的常用剂量为2~16g.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石膏在汤剂中的用药剂量.方法:借助软件Excel 2010,将民国中医名家公开出版的临床专著或用药经验集中的汤剂中的每味中药及其剂量输入计算机,以石膏为检索词,获取含有石膏的方剂共200个.采用均数、百分位数和极差等统计方法对其剂量进行统计处理,并与2010版《中国药典》中法定的石膏剂量作对比分析.结果:石膏的剂量63.5%分布在11~92 g,与《中国药典》法定剂量的完全符合率为43%.结论:石膏在汤剂中的剂量以11 ~92 g为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参在汤剂中的用药剂量。方法:以人参为检索词,以汤剂为示范,对现代中医名家运用人参的经验方进行逐篇检索。采用均数、百分位数和极差等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处理,并与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法定的人参剂量作对比分析。结果:人参的剂量80%分布在4~25g之间。与《中国药典》法定剂量的完全符合率为23.6%,不符合率为76.4%。结论:人参在汤剂中的剂量以4—25g为宜。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杏仁在汤剂中的用药剂量。方法以杏仁为检索词,以汤剂为示范,对民国中医名家运用杏仁的经验方进行逐篇检索。采用均数、百分位数和极差等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处理,并与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法定的杏仁剂量作对比分析。结果杏仁的剂量80%分布在7.67g-9.89g之间。符合《中国药典》法定剂者占21.35%,完全符合率为20.26%,不符合率为78.65%;9-10g者414方,占90.2%。结论《中国药典》杏仁的法定剂量4.5g-9g总体还是比较适宜的,但民国中医名家用量偏大,其剂量上限宜提高至10g。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SPSS 20.0提供的描述性分析进行数据挖掘了解吴茱萸在现代临床应用上的剂量情况及量效关系,并与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规定的吴茱萸剂量作对比分析。方法:文献检索近17年期间在国内公开发表的中医应用吴茱萸的中医医家临床经验、病例报道和临床观察文献,采用均数、百分位数(Px)和极差(R)等统计方法对中医医家运用吴茱萸的剂量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吴茱萸的剂量阈为2 g,治疗窗为2~30 g,平均使用剂量值为9.71 g,其中77.96%(336/431)分布在6~15 g之间。当患者有头痛或眩晕时,其常用剂量为6~15 g;恶心、呕吐时,其常用剂量为6~12 g;反酸时,其常用剂量范围为3~5 g。结论:研究发现吴茱萸在汤剂中的剂量阈和治疗窗可适当提高或扩宽,以6~15 g为宜。相比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规定的2~5g的剂量使用范围明显偏低、偏窄。数据挖掘结果较客观地反映、总结了吴茱萸在现代临床应用中的量效关系,有助于推动吴茱萸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以知母为检索词,对丁甘仁、费绳甫、陆渊雷、冉雪峰、汪逢春、吴瑞甫、恽铁樵、唐宗海、陈莲舫、张山雷、张锡纯、祝味菊、周小农、曹颖甫等14位民国中医名家公开出版的临床专著或用药经验集进行搜索,共获取含有知母的汤剂处方231方。采用均数、百分位数和极差等统计方法对其运用知母的剂量进行研究,并与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法定的知母剂量6g~12g作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知母的最低起效剂量为2.5g,有效剂量范围为2.5g~46.9g。其中80%分布在4g~23g之间,这是中医名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吴茱萸不同提取部位对大鼠肝脏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为实验动物,依据临床剂量给予大鼠灌服吴茱萸不同提取部位药液,连续7 d给药,观察大鼠的活动情况、毛色变化以及体质量信息,给药7 d后经眼静脉取血,以血浆中ALT、AST水平变化,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来衡量大鼠肝损伤大小,进而评价吴茱萸的肝毒性。结果各实验组大鼠表现为腹泻、毛色暗淡、生长缓慢等。大鼠血浆生化指标结果得出,5个不同提取部位对大鼠肝毒性强度为:石油醚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病理学检查显示高剂量组的大鼠肝脏出现不同程度损伤。结论吴茱萸不同提取部位均具有肝毒性。  相似文献   

12.
张洁  彭芳  王晖  杨卫平 《河南中医》2012,32(10):1295-1297
目的:观察吴茱萸提取液对急性心肌缺氧缺血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4只大鼠采用气管夹闭法制备急性心肌缺氧缺血模型,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吴茱萸水浸膏组、吴茱萸醇浸膏组各6只.测定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心率(HR)、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结果:吴茱萸水浸膏组和吴茱萸醇浸膏组HR、LVSP、+dp/dtm、-dp/dtm水平均高于模型组,LVEDP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吴茱萸提取液对急性心肌缺氧缺血大鼠心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HPLC测定吴茱萸及其制剂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吴茱萸药材及其制剂华佗再造丸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主要色谱条件包括:吴茱萸药材:流动相为乙腈-水(50∶50),流速1.0ml·min-1,内标物为醋酸甲羟孕酮;华佗再造丸:流动相为乙腈-水(40∶60),流速1.0ml·min-1,内标物为联苯;紫外检测波长均为225nm。结果:吴茱萸药材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线性浓度范围均为5~50μg·ml-1;回收率分别为96.6%和96.4%;批内RSD分别为0.8%~1.5%和1.1%~2.3%(n=6);批间RSD分别为2.3%~3.6%和2.5%~3.9%(n=6)。华佗再造丸中二组分的线性浓度范围均为0.5~20μg·ml-1;回收率分别为97.6%和94.6%。经测定,同种不同产地的4种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分别为0.118%和0.092%,0.213%和0.106%,0.581%和0.609%,0.478%和0.459%;华佗再造丸中二组分的含量分别为0.1123mg·g-1和0.0981mg·g-1。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吴茱萸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当归和吴茱萸药对是古方温经汤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的主要成分,确定当归和吴茱萸药对的提取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药对中总生物碱进行含量测定研究;采用HPLC法对药对中的阿魏酸、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进行含量测定研究。结果:文章所提供的方法准确、重复性线性关系等符合要求,测定结果稳定、可靠,为当归、吴茱萸药对配伍的提取方法研究提供了依据。结论:单煎合并比合煎所得到的阿魏酸及吴茱萸碱含量高,本法可以为确定药对提取的方法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戊己丸不同配比方对大鼠体内CYP1A2 酶活性的影响,从药动学角度探讨戊己丸配伍机理,为临床优化给药提供借鉴。方法:以非那西丁为CYP1A2 酶活性研究探针药,HPLC 测定大鼠体内非那西丁及代谢产物——对乙酰氨基酚的血药浓度变化,间接反映CYP1A2 酶活性的大小;以正交法设计戊己丸3 因素3 水平交互的9 个实验点,考察所选取实验点对应的9 种戊己丸配比方对CYP1A2 酶活性的不同影响。结果:9 种戊己丸配比复方,组成戊己丸的黄连、吴茱萸、白芍3 单味药及对照组动物中,CYP1A2 酶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8# 方、白芍、9# 方、7# 方、6# 方、1# 方、2# 方、4#方、对照组、3# 方、黄连、吴茱萸、5# 方;随着复方中黄连剂量水平的增大,酶活性呈增高趋势,复方中引入小、中剂量水平的吴茱萸或白芍可以增高CYP1A2 酶活性,但高剂量吴茱萸或白芍对CYP1A2 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结论:戊己丸各因素水平变化均可能对CYP1A2 酶活性造成影响,此种影响有可能是戊己丸药效学差异的原因之一;根据本实验结果可以优化戊己丸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HPLC法同时测定吴茱萸中吴茱萸苦素和柠檬苦素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吴茱萸中两种柠檬苦素类物质吴茱萸苦素和柠檬苦素含量的同时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使用C18柱 ,乙腈 水 (36∶6 4 ,v/v)作为流动相 ,以 1 0ml/min流速洗脱 ,在 2 0 4nm波长下检测。结果 :吴茱萸中吴茱萸苦素和柠檬苦素分别在 4 0 4~ 4 0 4 μg·ml-1(r =0 9998,n =6 )和 3 96~ 39 6 μg·ml-1(r =0 9999,n =6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加样回收率分别为 99 2 % (RSD 1 4 % )和 98 8% (RSD 1 2 % )。结论 :该方法准确 ,灵敏 ,便捷  相似文献   

17.
指纹图谱技术优选甘草炙吴茱萸的炮制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选甘草炙吴茱萸的炮制工艺.方法:采用吴茱萸脂溶性及水溶性成分指纹图谱技术,单因素试验考察甘草用量、闷润时间、炒制温度、炒制时间4个因素对制吴茱萸炮制工艺的影响.结果: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对吴茱萸指纹图谱具有显著影响,最佳炮制工艺为药材-甘草100:6,闷润3h,180℃炒制10 min.结论:该优选工艺稳定可行,可为规范甘草炙吴茱萸炮制工艺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RP-HPLC同时测定马钱子散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含量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马钱子散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方法:色谱柱μ Bondapak C18(10μm,4mm×300mm);流动相为甲醇-水-乙酸-三乙胺(70∶230∶2.4∶0.3);流速1.2ml·min-1;检测波长254nm。结果:士的宁线性范围0.03672μg~0.0612μg,回收率x1=100.36%,RSD1=1.09%;马钱子碱线性范围0.9450μg-0.1575μg,回收率x2=100.01,RSD2=1.46%?结论:该分析法为一种灵敏、准确和简便的分析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芪藤止痛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83例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药组42例,其中有15例患者发现解脲支原体(UU)感染,予芪藤止痛汤口服;中西药结合组41例,其中有16例患者UU感染,予芪藤止痛汤和阿奇霉素片口服。结果中药组治愈13例,有效2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UU感染12例转阴,3例无效,有效率80%;中西药结合组治愈13例,有效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UU感染14例转阴,2例无效,有效率88%。结论芪藤止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左金丸中盐酸小檗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的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ODS C18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0.3%磷酸-0.3%三乙胺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25nm。结果:盐酸小檗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分别在5.00~500.00(R2=0.9992)、1.13~30.00(R2=0.9999)、1.25~50.00(R2=1)μg.m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5.04%(RSD=3.04%)、92.98%(RSD=1.23%)、97.90%(RSD=1.44%)。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左金丸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