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湛  贾春华 《中医杂志》2023,(19):1945-1949
阴阳学说是古人用以认知世界的思维模型,阴阳思维与多模态隐喻高度匹配。梳理目前中医阴阳学说和中医阴阳思维研究概况,发现相关研究呈现出临床研究多、思维研究少,理论分析多、实证研究少的态势。鉴于此提出基于认知科学视域下的多模态隐喻理论,运用行为实验、事件相关电位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等认知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中医阴阳思维研究。依据阴阳的特性将中医阴阳思维的活动过程划分为阴阳分类和阴阳推理两大阶段,并结合认知科学的研究方法勾勒出中医阴阳思维实证研究的主要方向,即从中医阴阳思维的认知特征,以及脑机制层面下中医阴阳思维和西方逻辑思维的认知差异两方面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隐喻认知及认知科学相关原理在中医理论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方法 应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总结研究成果、发现研究问题、启迪研究思路。结果 隐喻认知及认知科相关原理作为方法学为中医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中医语言本质的探究、中医理论体系的重构、中医基本概念构建路径的研究中发挥了一定作用。结论 中医理论研究与认知科学相关原理的结合有利于中医现代化,但道路是曲折的,过程是复杂的,要不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理念,要不断修正、检验、再修正、再检验。  相似文献   

3.
将认知科学中的逻辑学、诠释学、隐喻认知和原型范畴理论等理论方法引入金匮要略的教学,利于学生完整、深刻地理解《金匮要略》中的中医语言,进而理解张仲景所要传达的疾病诊疗理念和辨证思维过程。以胸痹病为例,探讨认知科学在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梳理和构建中医思维,提升中医经典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与传统文化血脉相连;中医教育的历史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依据认知科学的原型理论、类比迁移、前瞻性学习、内化与最近发展区等原理探讨中医教育中重视传统文化认知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认知翻译学是在认知科学推动下正在形成的一种新的翻译学范式,以认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从认知的视角揭示翻译本质和规律。本文围绕语言认知机制研究《神农本草经》,首先通过讨论中医词语翻译六原则,即“简洁性、同一性、自然性、民族性、规定性、回译性”原则在书名、文化词、药名和动词化术语英译里的具体运用;其次基于汉英句式差异的分析探讨汉语句子的英译四策略,即主语的多重补充、不定式的使用、否定的逆向转换、实词或虚词的必要补偿在《神农本草经》主要句型汉英转换中的实践操作。在多个词语信息和句法逻辑的实例剖析中,为认知翻译学多学科运用和中药学英译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中医学的隐喻认知研究方兴未艾。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医学隐喻认知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现状和热点,为总结已有成果和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1990-2021年相关文献,通过CiteSpace5.6.R5进行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以及关键词共现、聚类和突现词的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328篇,总体来看,以贾春华等为代表的作者合作网络规模较大,研究机构集中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者和研究机构之间相对独立,其分布松散,合作较少。1990-2006年为中医学隐喻认知萌芽期,2007-2014年为快速增长期。2014年之后,进入平稳发展期。研究热点多集中在概念隐喻、认知科学、取象比类等方面。象思维、中医语言等是近年来的前沿领域。结论 隐喻认知为中医学理论解构提供了新的范式。基于多学科研究的中医隐喻认知学有望形成。中医语言实证研究有利于揭示中医学思维及逻辑特点,是未来研究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7.
五行相生相克是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之一,中医理论用五行相生来说明人体五脏之间相互资生、相互为用的关系;用五行相克说明人体五脏之间相互抑制和制约的复杂关系。目前针对中医"五脏生克"理论大都从哲学方面进行研究,尚缺少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深入探究。本论文试从认知语言学结构映射模型理论来分析中医"五脏生克关系"概念隐喻形成的工作机制,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医"五脏生克"理论。  相似文献   

8.
五行学说是构建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其中"五行-五脏"配属理论为大家所熟知。目前针对中医"五行-五脏"配属理论大都从哲学、数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尚缺少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深入探究。本论文试从认知语言学结构隐喻的角度解读"五行-五脏"配属理论,并从特性赋予模型理论分析"五行-五脏"这一概念隐喻形成的工作机制,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医"五行-五脏"配属理论。  相似文献   

9.
基于五行学说、具身认知研究领域现状提出研究五行学说的策略与方案。在具身心智——认知科学的背景下研究五行学说这一理论建构型隐喻,探索五行学说为中医药理论提供认知框架与建构概念基底的作用,揭示五行学说具有的“归纳开放性”及其“可拓展性”,即其暗示的进一步研究策略与运用创造性推理来生成新奇的富含有价值信息的可能。应用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认知逻辑学的方法,考察木、火、土、金、水概念隐喻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的建立;以五行学说在中医理论构建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为轴心展开多方位的探求,探讨五行学说视域下的中医藏象、病机、治法、五色、五味、五时、五方等概念的隐喻特征。本研究以中医经典或名著原文为语料,应用概念隐喻理论、概念原型理论、概念整合理论、隐喻逻辑探求中医藏象、病机、治法等概念隐喻的形成;分析其工作机制;探讨中医藏象、病机、治法等概念隐喻逻辑特征;昭示五行学说影响下中医概念隐喻的心理、语言、逻辑基础;明辨这些概念隐喻从哪里来,它又将引导我们到哪里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剖析现代医学“痛风病”中医病因病机的隐喻特征及其隐喻认知多样性的根源。方法:在认知科学的背景下,运用隐喻理论对三位国医大师关于现代医学“痛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进行分析。结果:现代医学“痛风病”病机理论是基于“痹”字相关的概念隐喻而建构的中医理论。结论:不同医家作为认知主体的独特性是造成“痛风病”隐喻认知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三要素"的中药药性认知模式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基本理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药性概念、构成及表征的复杂性长期困扰着研究人员,亟需研究视角和方法的创新。从认知科学角度看,中药药性理论的产生就是人们在与疾病斗争的医疗实践中面对中药及其作用的感官信息,在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指导下进行储存、提取、重建、总结,进而形成有关药物疗效性质概念的认知学过程;中药药性认知过程具有其特殊的认知要素和认知策略。本研究遵循中药临床应用特点,明晰其特殊认识要素,结合现代化学、生物学、数学研究手段,在本室5年前期工作基础上,构建基于"三要素"的中药药性认知模式,并以辛热药为示例进行实践,以期实现传统中药药性的现代科学解读,为阐明药性本质提供思考,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贾春华 《世界中医药》2014,9(11):1435-1438
目的:在认知科学背景下探寻辨证求因认知进路的推理模式。方法:首先回顾中医的核心理论——辨证论治的研究出现的思维转向,揭示认知科学语境下类比推理、溯因推理、最佳说明的推理在科学发现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进而分析辨证求因认知进路的逻辑结构,比较"取象比类与类比、隐喻""司外揣内与溯因推理""审证求因目的与最佳说明推理"的异同。结果:辨证求因认知进路中的思维结构与逻辑学所言类比/隐喻、溯因、最佳说明推理相通或相容。结论:从中医理论的总体特性来看,辨证求因蕴含类比/隐喻推理;从中医认识疾病的方法上来看,辨证求因蕴含溯因推理;从推理与说明先后的角度看,辨证求因蕴含最佳说明推理。可以从类比推理、溯因推理、最佳说明的推理的角度,展现辨证求因认知进路推理结构。  相似文献   

13.
中医康复学是中医学的一部分,是中医临床学的延续,科学界定其内涵与外延,有助于准确理解学科建设的内容和科学把握学科建设方向,将极大的促进中医康复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中医药知识的普及情况,发现网络是当前发展最迅猛,影响最广泛的媒体.因此,充分挖掘利用网络及多媒体资源进行中医药科普宣传教育,不仅能极大的拓展专业中医药科普平台,扩大中医药文化的群众基础,提高公众对中医药学的认识和理解,且还可满足中医药学自身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中医药知识的普及情况,发现网络是当前发展最迅猛,影响最广泛的媒体.因此,充分挖掘利用网络及多媒体资源进行中医药科普宣传教育,不仅能极大的拓展专业中医药科普平台,扩大中医药文化的群众基础,提高公众对中医药学的认识和理解,且还可满足中医药学自身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中医辨证施治体系体现了精准医疗的基本精神,但中医辨证施治体系的精细化、精准化需要进一步升级和完善。中医精准医疗有别于西医精准医疗,其特点是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专注于对整体状态的认识和把控,并能够融合西医的各种客观数据,体现了整体论与还原论的辩证统一。发展系统中医学和系统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的中医精准医疗体系是中医现代化的重要方向之一,这一过程涉及以病规范证、系统科学、状态辨识、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取象比类作为传统中医理论主要的建构工具,在中医概念形成、理论系统构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运用现代认知语言学的理论——隐喻,对取象比类的结构、机制等诸要素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了取象比类的实质就是"中国式隐喻"的结论。从隐喻视角揭示传统中医理论的构建机制和认知过程,有利于解读中医语言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语言、中医理论是一种什么样的理论,它为什么这样说以及蕴含了什么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医理论的基础研究,就是为了探求中医理论发展的内在原因和规律,进而推动中医学发展所进行的探索性活动。诠释学是“理解、解释和应用”三位一体的科学,其理论和方法为中医理论的基础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思路。基于此,笔者认为:现代科学的诠释是中医理论基础研究的重要环节;复杂性科学的运用是中医理论基础研究的突破口;藏象、阴阳、五行是诠释学在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中运用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图式理论对中医翻译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婧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2):2700-2701
中医翻译的历史源远流长,但是全面系统研究翻译的时间并不长。关于中医翻译的理论研究方面更是起步不久,因此需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加以指导、辅助。图式理论近些年来被逐渐应用于英语学习各方面的研究,包括对翻译的启示与指导。总结了中医翻译发展的历史及现状,并就图式理论,特别是文化图式,对中医翻译中的启示进行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