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创新"毒热"理论以痈论治消化性溃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多病因消化道疾病,病程长且易复发。周学文教授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通过对消化性溃疡病因病机的分析,创新中医病因学说,提出“毒热”理论,认为“毒热”是消化性溃疡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治疗中以痈论治,采取清热解毒、消痈生肌之法,为治疗本病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消化性溃疡从痈论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消化性溃疡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的特点,对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应始终抓住"扶正祛邪兼顾"的治疗思想,引入中医外科疮疡内治法"消、托、补"的治疗原则,药力直达病所,消痈生肌、祛瘀生新以达到抑灭幽门螺杆菌,清除坏死组织,促进溃疡面肉芽组织增生及黏膜上皮细胞修复,治愈消化性溃疡病。在清热解毒消痈的同时,不忘顾护脾胃之气;对局部痈疡修复的同时,不忘调节人体正气,以加速创口愈合,祛腐生新,减少溃疡的复发。  相似文献   

4.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临床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反酸、嗳气、嘈杂、呕吐等症状,中医常规按照“胃脘痛”进行辨证施治。笔者在临证时发现,消化性溃疡的病变部位及证候特征与中医的“胃脘痈”极具相似之处,故提出以痈论治消化性溃疡的观点,经临床运用,竞获应验,兹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5.
消化性溃疡为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因其病变形成是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所致,且其黏膜缺损超过黏膜肌层成为溃疡,不同于糜烂,故名为消化性溃疡。又因其病变的98%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二者并非同一种病,但因两者的流行病学、病理机制、临床表现、药物治疗等方面有许多类似之处,故于本文一并讨论。本病的临床表现为慢性、周期性和节律性的上腹痛、胀满、嗳气、泛酸、食少和恶心呕吐等。本病的确诊需依靠x线钡餐检查或内镜检查,后者尤有诊断价值。中医无消化性溃疡病名。据其病位、症状当属“胃痛”范畴。导师姜树民教授行医20余载,曾先后师承受业恩师周学文教授及全国名老中医李玉奇教授10载有余,尽得真传,论治溃疡病学验俱丰。继承师门从痈论治的思想,提出从痈论治消化性溃疡的观点。笔者有幸得拜门下伺诊左右,受益非浅,现试将其理论要点述之如下,肯请与闻者雅正。  相似文献   

6.
周奇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0):1081-1082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的消化道疾病,是胃肠黏膜缺损穿透黏膜肌层以下的病变。主要发生于胃、幽门或十二指肠球部。发生在胃为胃溃疡。发生在十二指肠则为十二指肠溃疡,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等的消化作用有密切关系,所以称为消化性溃疡。  相似文献   

7.
姚子扬消化性溃疡从痈疡论治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子扬消化性溃疡从痈疡论治经验临沂市人民医院(276000)李玲姚军山东中医药大学(250014)孙英新山东省广播电视厅卫生所(250001)吕治光关键词消化性溃疡痈疡溃疡愈合粉姚子扬主任医师出身中医世家,临证五十余年,经验颇丰,治疗疑难杂病,每有独...  相似文献   

8.
消化性溃疡为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因其病变形成是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所致,且其黏膜缺损超过黏膜肌层成为溃疡,不同于糜烂,故名为消化性溃疡。又因其病变的98%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二者并非同一种病,但因两者的流行病学、病理机制、临床表  相似文献   

9.
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溃疡的形成有多种因素,其中胃粘膜的保护功能(保护因素减弱)及胃酸--胃蛋白酶对胃粘膜的消化作用(攻击因素增强)是基本因素.现代医学治疗消化性溃疡,短期疗效好,但复发率高(70%~80%).笔者自1996年12月至2000年12月的四年间,用内消散治疗消化性溃疡108例,疗效显著,复发率低,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探讨消化性溃疡从痈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且易复发.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消化性溃疡的愈合近期疗效取得了满意效果,但溃疡复发仍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根据消化性溃疡活动期,在内镜下特征与"疮疡"的表现极其相似,而提出对消化性溃疡的中医治疗,要根据其具有"痈"的特点与临床"证"的特性,进行从痈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以期来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消痈溃得康颗粒对胃溃疡活动期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效证因”反证“毒热”为胃溃疡活动期的病因;阐明“毒热”的辨证求因要点。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方法,选取胃溃疡活动期符合中医胃毒热证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50例,对照组150例;试验药为具有清热解毒、消痈生肌功效的中药新药消痈溃得康颗粒,对照药选用溃疡胶囊。双盲、双模拟方法给药6周,观察主次要症状,并进行量化评分综合疗效判定,进而采用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临床痊愈率为45.1%(64/142),总有效率为99.3%(141/142);对照组临床痊愈率为6.9%(10/144),总有效率为91.0%(131/144)。两组比较,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单项症状疗效评价: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单项症状与基线差值的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胃脘灼痛症状改善:试验组用药14 d末优于对照组(P<0.01)。泛酸症状改善:试验组用药14 d末优于对照组(P<0.01)。急躁易怒症状改善:试验组用药28 d末优于对照组(P<0.05)。嘈杂症状改善:试验组用药28 d末优于对照组(P<0.05)。口干症状改善:试验组用药28 d末优于对照组(P<0.01)。口苦症状改善:试验组用药28 d末优于对照组(P<0.01)。舌苔改善:试验组用药42 d末优于试验组(P<0.05)。单项症状分值变化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脉象变化:试验组在治疗前、用药14 d末、28 d末和治疗后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消痈溃得康颗粒治疗胃溃疡活动期胃毒热证可显著改善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以效证因”反证了“毒热”确为胃溃疡活动期的重要病因。胃毒热证的辨证要点为胃脘灼痛,痛势较剧,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或腐或腻,治法为清热解毒、消痈生肌。  相似文献   

12.
胃粘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胃溃疡愈合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人胃溃疡愈合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正常胃粘膜(8例)、胃溃疡活动期(GA组10例)、愈合期(GH组10)例)、瘢痕期(GS组10例)组织的EGFR的表达进行定位观察和图像分析。结果GA组胃粘膜GEFR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均较正常时增加,GH及GS组更加明显。结论 在人胃溃疡愈合过程中,胃粘膜EGFR的表达由弱到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胃溃疡验方剂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及对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胃溃疡患者10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奥美拉唑+胃溃疡验方剂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腹痛、上腹胀、反酸、烧心、恶心呕吐、黑便、头昏乏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OT、GAS、NF-κB、TFF2、VEGF、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FF2、VEGF、EGF水平高于对照组,NF-κB水平低于对照组,但MOT、GAS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5.66%,对照组为11.3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溃疡验方剂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可改善临床症状,调节TFF2、VEGF水平,且并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胃溃疡是临床中常见病,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社会、家庭、心理等负担的加重,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本病西药治疗有效但不良反应较大,且停药后复发率在50%以上[1]。而中医药治疗安全、有效,且独特的辨证论治体系着重分析胃溃疡的病因病机,并指导着临床相关治疗。研究发现当今社会导致胃溃疡的主要病因病机多为气虚、痰饮、血瘀等;在辨证治疗中重视地域与社会等外部因素的同时,更要关注生活习惯、工作环境与情志等个体因素来分析病因病机,才能在治疗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普胃丸(Puwei Pill,PWP)对慢性胃溃疡(chronic gastric ulcer,CGU)大鼠胃组织中促增生因子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PWP组和奥美拉唑肠浴片(OMLZ)组,用醋酸烧灼法建立大鼠CGU模型,通过灌注给药,于16 d后处死大鼠,然后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观察PWP对胃组织中EGF和EGFR蛋白表达的影响,考察PWP抗CGU的促黏膜增生机制。结果:与模型组比较,PWP与OMLZ组EGF和EGFR的平均阳性密度均显著增加(P<0.01或P<0.05),EGF和EGFR蛋白表达均显著提高(P<0.01或P<0.05),PWP可明显增加胃组织中EGF和EGFR的蛋白表达。结论:PWP通过促进胃组织中EGF和EGFR的蛋白表达来发挥抗CGU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健胃止溃胶囊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给予健胃止溃胶囊8粒,tid,饭后服,1周为1疗程。对照组给予雷尼替丁胶囊0.15g,bid,po,疗程1周。两组在服药期间均禁止服用其它治疗胃病的药物及影响疗效观察的药物。[结果]健胃止溃胶囊组溃疡愈合率为73.53%,总有效率为97.06%,雷尼替丁组溃疡愈合率为55.88%,总有效率为94.12%。两组愈合率相比有较明显差异。[结论]健胃止溃胶囊治疗胃溃疡有较好疗效,且不良反应少而轻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胃喜康煎剂对乙酸致胃溃疡模型大鼠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白组)、模型组、雷尼替丁组、胃喜康低剂量组(低剂量组)、胃喜康高剂量组(高剂量组)5组,每组8只。造模、采集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表达;用原位杂交法、RT-PCR方法观测EGFR基因表达的情况。结果EGF、TGF-α、EGFR蛋白表达增加(P<0.05);EGFRmRNA表达增强(P<0.05)。结论胃喜康煎剂通过适当提高EGF、TGF-α、EGFR表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抗胃溃疡并防止其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对乙酸诱发大鼠胃溃疡愈合速度和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影响。方法:用冰乙酸制备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雷尼替丁组、针刺 雷尼替丁组和针刺组,共5组,各组大鼠依设计进行相应处理,对各组大鼠愈合性胃溃疡外观表现、黏膜损伤指数进行定量观察测定,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动物血清中EGF含量,做统计学处理。结果:各治疗组溃疡愈合状况明显优于模型组(P<0.01),与雷尼替丁组比较,针刺组的黏膜损伤指数明显减少(P<0.05),EGF含量显著升高(P<0.01),针刺 雷尼替丁组与针刺组比较黏膜损伤指数减少(P<0.05),EGF含量升高但统计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可减轻胃黏膜损伤程度,升高血清EGF含量,这可能是促进胃溃疡愈合速度,提高血清中EGF的含量从而减少溃疡复发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参宁栓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春萍  江涛  张萃  陈东波 《中成药》2006,28(12):1775-1777
目的:观察参宁栓对阴道炎常见病菌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家兔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模型和多种常见致病菌体外抑菌试验,研究参宁栓体内外抑菌作用。结果:参宁栓对阴道常见致病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明显改善家兔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模型的病理变化。结论:参宁栓可治疗细菌和霉菌性阴道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胃喜康煎剂对乙酸致胃溃疡大鼠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简称空白组)、模型组、雷尼替丁组、胃喜康低剂量组(简称低剂量组)、胃喜康高剂量组(简称高剂量组)5组,每组8只。造模、采集标本。放射免疫法测定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含量。免疫组化检测EGF、TGF-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表达。结果:胃喜康低剂量组、高剂量组EGF、TGF-α含量增加(P〈0.05);EGF、TGF-α、EGFR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胃喜康可能通过激活EGF、TGF-α/EGFR系统而发挥抗溃疡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