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4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U脐周皮下注射,每12h 1次,共用1 0d。阿司匹林300mg 1次/d口服,连续10d,对照组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复方丹参1 6mL静滴,疗程10d。评价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显著(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张永成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9):64-65,68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肠溶阿司匹林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CSS评分变化情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87%)显著高于对照组(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2、3、4周的CSS评分均显著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C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同时间段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CSS评分改善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7%(58/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46/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51,P =0.019);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6.21±2.0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04±1.03)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372,P =0.027);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052,P =0.1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0例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IU脐周皮下注射,2次/d,连用10d。对照组40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总疗程14d,观察疗效。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5%和60%(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夏如冰  HU Nian-kang  胡念康 《中国药房》2008,19(23):1808-1810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及其早期二者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3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钙组、阿司匹林组、低分子肝素钙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对各组分别进行临床疗效等判定。结果:所有治疗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的神经功能恢复和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独给药组;每组发病后接受治疗时间不同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和阿司匹林治疗安全、有效,明显优于单独给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加常规治疗,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治疗,2组疗程均为10d。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黏附率、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欧昌峰 《安徽医药》2012,16(11):1687-1688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对急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均使用舒血宁、胞二磷胆碱及肠溶阿司匹林75 mg每日一次作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d-1,脐周皮下注射,连用10 d停药观察两组患者5、15、30、60 d治疗后的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5.4%,对照组54.2%,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除5例注射部位局部淤斑外,未发现其他肝素相关性副作用,更无因副作用终止治疗。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我们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1月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脑梗死180例,并与对照组60例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按住院顺序将脑梗死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80例,男84例,女96例;年龄36~75岁,平均58.9岁;对照组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37~73岁,平均58.6岁。全部病人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并符合下列条件:①发病在6~72小时之间;②经CT证实为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③除外大面积脑梗死及脑栓塞;④仅有轻微感觉障碍的腔隙性脑梗死不在观察范围之内。两组既往史、嗜好及并发症均相近,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0.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洪刚 《天津药学》2009,21(6):43-45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与葛根素注射液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9月-2009年8月15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成3组。①低分子肝素钙组:50例,单用低分子肝素钙;②葛根素注射液组:50例,单用葛根素注射液;③两药合用组:50例。治疗中低分子肝素钙的用法为6100U每12h皮下注射,一疗程7d;葛根素注射液的用法为500mg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或氯化钠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14d。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结果:两药合用组显效率76%,有效率88%,均显著高于低分子肝素钙组和葛根素注射液组(P〈0.05和P〈0.01),且未发现有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与葛根素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疗效优于单用其中一种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和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给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列为研究样本,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单纯用药组57例,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联合用药组63例,基于单纯用药组,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2周后,两组CNS评分、实验室指标(PLT、PT、FIB)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组CNS评分[(9.71±1.35)分]显著高于单纯用药组总分[(8.15±1.03)分](P<0.05);联合用药组FIB[(2.45±0.62)g/L]、PT[(25.76±4.05)s]、PLT[(210.68±17.54)×109/L]明显优于单纯用药组(P均<0.05);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率(6.35%)与单纯用药组(5.26%)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实验室指标方面有积极意义,且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高效低毒的临床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2.
田野 《中国实用医药》2022,(23):115-117
目的 探究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2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采取抽签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76%与对照组的7.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ADL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试验组患者NIHSS评分(19.34±3.12)分低于对照组的(23.07±3.05)分, ADL评分(81.02±4.76)分高于对照组的(75.79±3.5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促进其身体机能改善,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照观察冠心宁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200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冠心宁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102例和复方丹参对照组98例.治疗前后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对照组为63%,基本治愈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冠心宁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血管溶栓再通后仍然存在严重的血管狭窄,很容易出现血管的再栓塞,增加心梗患者心绞痛的再发生率和再梗死率。为了减少其发生率,我们在临床中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速避凝)作为抗凝剂预防心绞痛和再梗死的再发生,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降纤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符合入选条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首日给予降纤酶10 U,以后隔日给予5 U,共3次。同时应用低分子肝素钙2500 U皮下注射,每日2次,共7 d。对照组单用降纤酶。两组同时应用改善脑血流药物。结果:治疗组疗效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改善更明显(P<0.01),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降纤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77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8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对照组88例,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纤维蛋白原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纤维蛋白原(FIB)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的临床疗效好,能有效降低患者神经缺损程度,改善血液黏滞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研究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某院神经内科诊治的89例急性脑梗死病患,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44例给予阿司匹林药物作为参照组,45例给予低分子肝素作为观察组,观察并对比分析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基本痊愈率64.44%、总好转率95.56%显著高于参照组45.45%、79.55%(χ~2=5.26,P0.05);治疗后,两组病患的NIHSS得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参照组(t=3.51,P0.05)。结论:相比于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其具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价格低廉且使用方便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王雷 《中国医药指南》2014,(27):238-239
目的观察分析低分子肝素钙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急性脑梗死的治疗积累经验,并为低分子肝素钙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将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接收的、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54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27例。A组为实验组:采用右旋糖酐40(Dextran 40)静脉滴注联合皮下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治疗;B组为对照组:单独采用右旋糖酐40(Dextran40)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情况、痊愈率、有效率和血气分析结果等。结果 A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B组。A组患者的痊愈率为62.96%.;治疗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B组的37.04%和92.5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改善显著(P<0.01);B组患者的改善情况也较为明显(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具有疗效确切、有效率高等特点,改善了患者的病情。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用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方案,1次/d,14d为1个疗程;对照组40例用丹参注射液治疗方案,1次/d,14d为1个疗程;对比观察疗效。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5%和60%(P<0.01)。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6例予以灯盏花素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30例予以丹参、胞二磷胆碱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出现出血性脑梗死。结论灯盏花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