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型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感觉神经、运动神经、自主神经等神经系统。2型糖尿病患者可出现眼球运动神经麻痹,从而引起眼外肌运动障碍和复视,如外展神经麻痹或动眼神经麻痹。  相似文献   

2.
赵铁军 《淮海医药》2001,19(3):194-194
患者 ,男 ,5 8岁。以双眼复视 5 d主诉就诊。患者既往体健 ,否认高血压及糖尿病史。检查 :一般情况良好 ,视力右眼1.0 ,左眼 1.2 ,右上睑呈轻度下垂状 ,右眼球向内转及上下转活动受限 ,右眼呈外斜视 ,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斜视角 ,双眼瞳孔等大、等圆 ,对光反射灵敏 ,眼底视网膜动脉表现一级硬化 ,未见异常血管及渗出灶 ,测血压 140 / 85 mm Hg(18.7/ 11.3 k Pa) ,空腹血糖为 12 .5 mmol/ L ,尿糖为 ( ) ,头部 CT扫描 ,未发现颅内占位病变或血管瘤 ,与内科会诊 ,诊断为右侧糖尿病性动眼神经不全麻痹 ,给予患者降糖药物 ,维生素 B1 、维生素…  相似文献   

3.
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国产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按病种双盲、随机、平行、对照的原则分组.试验组(为国产羟苯磺酸钙胶囊)、对照组(为进口羟苯磺酸钙胶囊)及开放组(为国产羟苯磺酸钙胶囊)剂量均为500mg每日2次,口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程12周,糖尿病肾病疗程4周,下肢静脉曲张及痔疮疗程2周.结果共观察164例患者.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试验组30例(51例眼),对照组30例(53例眼)糖尿病肾病试验组34例,对照组34例;开放组下肢静脉曲张27例,痔疮9例.结果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眼底微血管瘤、眼底出血、眼底渗漏等检查的总积分值,试验组左右眼分别为6.66±2.34(n=25)和6.58±2.04(n=26),对照组左右眼分别为6.20±1.84(n=27)和6.42±1.68(n=26),两组无显著性差异.②糖尿病肾病试验组尿白蛋白下降26.7%,对照组下降26.3%,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③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用药前、后的踝周长径分别为26.0±4.2和24.3±3.3cm.用药后有显著性缩小(P<0.01).④未见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其它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试验组与对照组相近,约为3%.结论国产羟苯磺酸钙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进口的羟苯磺酸钙比较,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一致.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糖尿病白内障患者53例(59眼)与同期手术的52例(61眼)老年性白内障比较.结果 术后视力:观察组≥0.3者45眼(76.3%).对照组59眼(96.7%),与观察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10.85,P<0.01).术中并发症晶体后囊破裂观察组4眼(6.8%),对照组1眼(1.6%).术后并发症:角膜内皮水肿观察组21眼(35.6%),对照组16眼(26.2/%);前房渗出观察组21眼(35.6%),对照组9眼(14.8%),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6.95,P<0.01);晶体前色素沉着观察组13眼(22%),对照组4眼(6.6%),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5.91,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中、术后并发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但多数患者仍可以获得满意的视力,同时白内障手术又为观察眼底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创造了条件,超声乳化是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复明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5.
鲑鱼降钙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疼痛及β-内啡肽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测定鲑鱼降钙素(密钙息)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中β-内啡肽(β-EP)水平变化。方法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66例,平均年龄58±14岁,病程13±6年;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病程等匹配。治疗组给予密钙息皮下注射1次/d,每次50U,连续15d。对照组不给上述治疗。用放射免疫法测定β-内啡肽。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疼痛缓解,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两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β-EP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密钙息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有减轻疼痛,增加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人神经生长因子(hNGF)对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DP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60例DPN患者分hNGF治疗组30例,给予hNGF 4mL·d-1(1 000U)肌内注射,对照组30例给予安慰剂4mL肌内注射,2组疗程均为12周.主要观察指标为神经体征(密西根糖尿病神经评分,MDNS),辅助观察指标为神经症状(自觉感觉异常)和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治疗84d后2组中度和重度患者的MDNS评分显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84d和168d,治疗组NCV异常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4.00% vs 72.67%,P<0.01;39.23% vs 62.86%,P<0.01).治疗组疗效确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hNGF治疗DPN安全有效,其疗效和NCV的改善与hNGF治疗开始时间、疗程长短、DPN病变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1 临床分析1根据患者向左注视时有复视 ,右眼外展不能 ,考虑为右侧外展神经麻痹 ;根据右侧直接角膜反射及左侧间接角膜反射减弱 ,右侧三叉神经眼支分布区痛觉减退 ,考虑为右侧三叉神经第一支受损。2诊断 :痛性眼肌麻痹 (Tolosa- Hunt综合征 )。此病是一少见的临床类型 ,病因可能是颅内颈内动脉的非特异性炎症所致 ,有时炎症涉及眼眶和海绵窦壁 ,表现为一侧眶周或眼球后持续性疼痛 ,可为钻痛性或胀痛 ,数日后发生同侧眼肌麻痹 ,眼肌麻痹也可与疼痛同时发生 ,最常受累的是动眼神经 ,其次为滑车神经、外展神经 ,三叉神经第一支也可同时受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3G玻璃体切割术联合雷珠单抗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在23G玻璃体切割术前未进行雷珠单抗注射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40例(40眼)为非注射组,选取2017年2~10月我院收治的在23G玻璃体切割术前通过雷珠单抗注射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40例(40眼)为注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注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电凝使用次数和新生血管出血的次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非注射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患者进行术后6个月随访发现非注射组患者视力为0.4,注射组患者视力是0.6,两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用23G玻璃体切割术联合雷珠单抗,可使手术耗时降低、简化手术程序;降低手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以及大出血,并发症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观察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割术术前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A)与抗VEGF药物(康柏西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10月~2017年6月收治确诊的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Ⅳ期及Ⅴ期)并接受玻璃体切除手术的病人82例共90眼。依据药物种类及注射情况将患眼分为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组(Ⅰ组)、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组(康柏西普Ⅱ组)、空白对照组(Ⅲ组),分别为30、32、28眼。结果:术中Ⅰ组、Ⅱ组患眼术中出血较Ⅲ组明显减轻,Ⅱ组患眼较Ⅰ组术中出血减轻,Ⅲ组术中出血明显;术中Ⅲ组电凝应用相对频繁;术中Ⅲ组医源孔发生机率高;术后3月内Ⅰ组患眼1眼玻璃体腔再次出血,Ⅱ组未有再出血情况,Ⅲ组患眼3眼再次出血。手术时间:Ⅰ组(65.83±8.31)分,II组(54.22±7.94)分,III组(69.64±7.80)分,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术前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及TA可减少术中、术后出血机率,降低电凝的使用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抗VEGF药物效果略优于TA。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东菱迪夫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60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n=30)应用维生素B1针剂100mg,维生素B12针剂500ug,每日1次,肌肉注射,14d为一个疗程.治疗组(n=30)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东菱迪夫治疗,首次剂量为10 BU NS 200 ml,静脉滴注1~1.5h内滴完,以后隔日5 BU NS 100ml,静脉滴注1h滴完,30 BU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临床表现,肌电图,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东菱迪夫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肯定,而且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中sE-选择素和sICAM-1的水平,研究sE-选择素和sICAM-1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50例;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年龄、性别相当的正常对照组50例。空腹抽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对sE-选择素和sICAM-1进行检测,比较各组之间统计学差异以及sE-选择素和sICAM-1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A组)和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B组)sE-选择素和sICAM-1与对照组(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A组)与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中sE-选择素和sICAM-1呈正相关(r=0.836,P<0.001)。结论 sE-选择素和sICAM-1的测定或许有助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可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和发展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及研究针灸治疗在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6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动眼神经麻痹治疗组)33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针灸治疗组)33例,然后统计及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眼裂大小及眼球最大活动度。结果观察组33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眼裂大小及眼球最大活动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眼裂大小及眼球最大活动度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灸治疗在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对于眼裂大小及眼球最大活动度的改善作用均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3.
球后注射是眼科常用的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若操作不准确,可造成眼球损伤(穿孔伤球壁刺伤)眶内感染等并发症。为了能有效地预防球后注射时造成眼球损伤,我认为:在球后注射时观察眼球运动情况,可有效地判断是否伤及眼球。现将1984年以来的120眼次病例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球后注射120眼次。治疗患者36例。患者年龄8—60岁,男性:23例、女性13例。并发眶内出血5例。二、操作方法:(1)病人取仰卧位或坐位,分别用3%碘酊和75%酒精消毒睑下缘至眶下缘附近的皮肤。(2)操作者站在病人头顶端,左手压紧消毒区边缘的皮肤,右手持吸好药物的注射器,在眶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16例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研究.结果 16例患者均为单眼发病,其中81.3%为动眼神经麻痹.经过积极治疗,87.5%的患者眼位复视消失,恢复正常,眼球运动正常;92.3%随访者没有复发.结论 早期、有效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液眼球筋膜鞘后注射对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患者视力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7月治疗的AION患者78例(84眼),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42眼).对照组仅采用曲安奈德注射液眼球筋膜鞘后注射治疗,观察组采用川芎嗪注射液+曲安奈德注射液眼球筋膜鞘后注射治疗.统计对比两组视力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视力改善优良率92.31%(36/39)较对照组的71.79%(28/3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提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安奈德注射液眼球筋膜鞘后注射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可明显改善视力,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术对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46例56眼(DM组),不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58例71眼(NDM组),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通过角膜内皮镜对术前及术后1天、1周、1月和3月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进行检查比较。结果:两组术前与术后3月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术后均低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tDM=9.2,P<0.01;tNDM=3.2,P<0.05)。两组术后3月时的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分别为(26.58±4.98)%和(9.26±2.69)%,其差异有极显著性(t=8.56,P<0.01)。两组患者术前角膜内皮细胞中六角形细胞的比率分别为(56.23±21.01)%和(58.36±22.56)%,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术后不同时间两组六角形细胞的比率则差异有显著性,DM组低于NDM组,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失较非糖尿病患者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芍药二酮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视网膜血管炎性和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模型,随机将 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芍药二酮低剂量组(25 mg/kg)、中剂量组(50 mg/kg)、高(100 mg/kg)剂量组.给药结束后,摘眼球...  相似文献   

18.
胥勋梅  夏芳  陶明德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5):2224-2226
目的:评价卡马西平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3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在胰岛素强化控制血糖及良好控制血压、血脂的基础上,应用生理盐水250 ml 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0.1 g,静脉滴注/天;治疗组2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马西平0.1 g,每日3次。进行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疗程14~21天。采用VRS5疼痛缓解标准评价卡马西平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加用卡马西平后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疼痛缓解率达84.6%,治疗期间及治疗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卡马西平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疼痛缓解时间也较对照组明显为早(P<0.05),而且安全,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足部护理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6月某院收治的1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n=80,行常规护理)和试验组(n=80,行足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感觉检测评分和疼痛评分均明显高于试验组,其护理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评分则明显低于试验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部护理可显著减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疼痛,进一步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视网膜光凝后中医辨证论治与单纯用西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对126例(242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观察。54例(104眼)西药治疗,72例(138眼)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全部病例随访3年。观察两组治疗后视力,眼底的变化。结果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组患者视力提高优于单纯西药组,眼底出血、黄斑水肿及渗出的吸收时间较单纯西药组缩短。结论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