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结合文献分析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轻微外伤者梗死灶多位于基底节区及其附近部位,临床预后较好。严重外伤者,CT表现为基底节区和(或)脑叶梗死及颅脑损伤征象,梗死范围较大合并脑疝者,死亡率极高。结论:CT对外伤性脑梗死有很大的诊断价值,临床进行合理诊疗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刘坤建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0):3058-3058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通过头颅CT和临床检查,回顾性总结分析2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0例均于发病后以CT证实为出血性脑梗死,大面积梗死或多发性梗死11例,原梗死灶出血18例,发生出血性梗死后原有症状加重。结论:出血性脑梗死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出血性梗死的部位、范围及合并症,出血性脑梗死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严重并发症,动态头颅CT是诊断出血性脑梗死的可靠手段,及时诊治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王清  刘士兰  王宁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2):1919-1920
外伤性脑梗死是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是由于脑创伤后患者的脑血管出现痉挛或者闭塞现象严重的情况而引起的组织缺血以及梗死症状,对神经功能起到阻碍的影响[1].而大面积的外伤性脑梗死是指患者的梗死部位直径超过4~6 cm,在临床中致残率和病死率非常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12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梗死面积决定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结果按GCS判断预后的标准,恢复良好3例,中残5例,重残3例,死亡1例。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时可能并发外伤性脑梗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有一定死亡危险,针对此症应该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发病和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合理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结果: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年龄、并发症、是否及时治疗等,预后与梗死部位及面积有关。多见于男性,意识障碍多,预后较差,病死率高,存活者均有智能障碍、偏瘫、失语或言语困难。结论:大面积脑梗死与梗死面积有关,临床预后差,早期预防是控制大面积脑梗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创伤后脑梗死的机理、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02年6月至2008年12月本院32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外伤性脑梗死机制复杂,并发症多,常引起比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预后极差,病死率高。结论研究提示须重视对外伤性脑梗死的认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龚健  贺安勇  郑晨  黄文达 《安徽医药》2018,39(3):337-339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脑梗死与凝血功能障碍的关系,分析其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82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率、梗死部位的分布情况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析颅脑损伤继发外伤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影响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182例颅脑损伤的患者中,外伤性脑梗死24例,发生率为13.19%。15例梗死病灶位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占62.50%,9例位于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占37.50%;GOS评分预后良好148例(81.32%),预后不良34例(18.68%)。血小板计数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异常、D-二聚体水平升高及DIC评分≥ 5分是颅脑损伤继发外伤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入院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 5分、凝血酶原时间异常、纤维蛋白原异常、D-二聚体>2 mg/L、DIC评分≥ 5分及外伤性脑梗死是颅脑损伤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凝血功能障碍是外伤性脑梗死发病的重要机制,监测和干预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预防及治疗效果,为降低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提供帮助。方法对45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伤情(GCS评分)、颅底骨折、脑疝、低血压或创伤性休克、脱水药、止血药等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措施。结果伤情重、脑疝、颅底骨折、低血压或创伤性休克、脱水药过度使用及止血药使用不当等因素与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相关,本组病例经积极治疗恢复良好12例,中残18例,重残6例,死亡9例。结论预防外伤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发生,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可减少外伤性脑梗死的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创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012年8月收治18例颅脑外伤并发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按GCS评分标准评定治疗结果:良好3例,中残5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5例。结论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病死率高,制定完善的综合治疗方案,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才能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38例小脑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8例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脑梗死主要病因是高血压性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眩晕、小脑性共济失调是最主要临床症状,头颅CT和MRI对小脑梗死诊断有重要帮助,头颅MRI确诊率100%,本组总体预后好;内科保守治疗33例,外科手术治疗5例,治愈率:55.3%(21/38),好转率42.1%(16/38),总有效率97.4%(37/38),死亡率2.6%(1/38),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脑疝。结论认识小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时诊断可使患者获得正确治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颅脑损伤后脑梗死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诊治和预后。方法:对12例梗死面积小且无明显占位效应的患者以保守治疗为主。对于10例原发伤严重、梗死面积大且伴有颅内高压病情恶化的患者,行开颅大骨瓣减压术。结果:22例中痊愈8例,轻残5例,重残6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2例。结论: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与原发伤的严重程度、梗死部位、面积大小、患者是否高龄以及手术减压是否及时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 ,探讨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42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病情 ,发病时间 ,梗死部位 ,原发脑损伤等情况 ,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其中单纯内科保守治疗17例、经开颅血肿清除或去骨瓣减压25例。结果 :42例患者按GOS结果分级 ,死亡3例 ,植物生存1例 ,重残5例 ,中残13例 ,良好20例。结论 :外伤性脑梗死并不少见 ,治疗时可根据病情、发病时间 ,梗死部位 ,原发脑损伤情况 ,分别采用保守、手术等治疗方法 ,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手术治疗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14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赖勇  庞永  徐力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0):1198-1199
目的:探讨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4例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手术时机、术式、疗效进行分析。其中5例外减压;9例行内、外减压。结果:14例患者全部存活,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减压术是治疗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重要救命措施,但要把握手术时机和术式,术前强力脱水后瞳孔回缩的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诊治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颅脑损伤后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治疗和预后。结果本组病例以15岁以下患者居多,占64.3%;病灶多位于一侧基底节区,占52.9%;预后良好16例,中残7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例。结论外伤性脑梗死是多种病理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及时诊断并采取包括手术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可以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5.
小脑梗死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志华 《河北医药》2000,22(5):327-328
目的 探讨小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18例小脑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MRI及预后。结果 动脉硬化是主要病因,单纯小脑梗死少见,小梗死(直径≤2.0cm)远较大面积梗死多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MRI对早期诊断有重要帮助。本组总体预后较好,梗阻性脑积水是主要死因。结论 认识本病的临床特点,及时诊断可使病人获得正确治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脑梗死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韩景秋  卜秦俐 《河北医药》2004,26(11):874-875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 (C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98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与 13 4例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糖 ,TC、TG、HDL C、LDL C的变化 ;脑梗死部位、梗死面积与血糖的关系及两组预后的比较。结果 糖尿病并发CI组血糖、TC、TG、LDL C较非糖尿病CI组显著性增高 (P <0 .0 5 ) ,而HDL C显著性地降低 (P <0 .0 5 ) ,两组梗死部位差异无显著性 ,糖尿病CI组病死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CI组。结论 糖尿病并发CI患者常发生糖代谢及脂代谢紊乱 ,随梗死面积的增大糖代谢紊乱加剧 ,糖尿病并发CI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的病因、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2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原有症状加重和/或出现新的症状19例,无明显变化的3例,动态头颅CT显示梗死灶内出血,根据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分别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18例患者好转出院,3例自动出院,1例外科手术治疗。结论出血性脑梗死发病机制复杂,梗死后血管损伤和血流再灌注是导致出血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其预后主要取决于梗死灶部位、大小、合并症,出血发生早晚、出血类型等,及时治疗,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中青年脑干梗死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致病因素,对中青年脑梗死的防治,尤其是脑干梗死有更深的认识。方法对18例中青年脑干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均好转。绝大多数患者有中风危险因素,脑干梗死的症状体征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结论中青年脑干梗死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诊治效果较好,应对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治疗,降低脑干梗死的发病。  相似文献   

19.
张昱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4):338-339
目的了解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CT特点及其急性期预后关系。方法将105例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患有糖尿病的脑梗死,对照组75例非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比较两组的发病临床表现,CT特点与急性期预后及病死率的关系。结果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糖、体质量指数、血压及血甘油三脂和总胆固醇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糖尿病组的大片梗死、小片梗死及多灶梗死比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分别为P<0.01,0.05,0.05),而灶出血性脑梗死两组无明显差异。除基本痊愈率对照组高于伴糖尿病组的外(P<0.05),余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糖尿病脑梗死主要与高血糖、高血压、脂质代谢紊乱、高凝状态长期对机体损害有关。要采取综合进行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小脑梗死发生率不高,症状各异,缺乏特异性,头颅CT和磁共振检查可以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结论 小脑梗死的表现各异,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防止并发症,从而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