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将临床上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活血化瘀口服汤剂改制为膜剂,并对其临床治疗指标相关的药效进行了实验,结果显示活血化瘀膜剂与活血化瘀口服汤剂比较,在抗炎、止痛、消血肿及促进毛细血管微循环方面具有相似药效作用,且膜剂作用强于口服汤剂。为活血化瘀汤的剂型改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将临床上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活血化瘀口服汤剂改制为膜剂,并对其临床治疗指标相关的药效进行了实验,结果显示活血化瘀膜剂与活血化瘀口服汤剂比较,在抗炎、止痛、消血肿及促进毛细血管微循环方面具有相似药效作用,且膜剂作用强于口服汤剂。为活血化瘀汤的剂型改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大黄不同炮制品活血化瘀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大黄4种炮制品(生大黄、熟大黄、大黄炭与酒大黄)的活血化瘀作用差异.方法 用大鼠急性寒凝血瘀证模型,观察大黄炮制品活血化瘀作用的差异.结果 大黄不同炮制品中,酒大黄活血化瘀作用最强,熟大黄稍弱,生大黄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大黄炭无活血化瘀作用.结论 活血化瘀选用酒大黄最合理.  相似文献   

4.
潘凯 《中国医药指南》2013,(30):328-329
近年来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及在临床的应用,中药治疗效果已经被验证。活血化瘀中药作为临床常用的治疗药物,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也不断深入,笔者在对活血化瘀中药研究资料进行大量参阅、整理的基础上,总结活血化瘀中药的抗氧化作用研究进展。活血化瘀中药研究主要集中于抗血栓、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流动学以及抗炎、抗肿瘤等方面,活血化瘀中药药物有效成分在抗氧化能力方面的药理活性被不断证实,有助于在临床各种疾病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使用趋势,为中药饮片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从我院信息中心提取2010—2012年的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数据,对其销售量进行分析。结果:我院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销售量、销售金额、处方数增长明显;按用药部位统计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中根茎类中药饮片使用较多,构成比较高;老年人是中药饮片消费的主体,中青年中药饮片的销售量增幅较大。结论:我院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的品种数稳定,且销售量逐年上升,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6.
活血化瘀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药物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及应用。方法检索、整理相关文献,阐述了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结果大多数活血化瘀药物在血液流变学、血液黏度、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调节血脂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结论活血化瘀药物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在减少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该院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应用情况,为保证用药需求、减少药品积压、促进合理采购、提高药品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该院2007-2009年的药品出库数据,采用用药频度(DDDs)分析方法和药物经济学分析,对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年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用药金额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随机抽取门诊处方,统计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应用情况。结果该院2007-2009年活血化瘀类中成药销售总金额呈上升趋势,排名前15位药品中应用于骨伤科的颇多,片剂、胶囊等固体剂型所占比例大且增加较多。结论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品种越来越多,该院应用基本合理,疗效确切、价格适中的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赵鑫  李荣  刘婷  蒋英蓝  曾敬怀  余兰 《北方药学》2012,9(6):89+86-89,86
目的:调查某院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的使用情况,探讨其合理使用与发展趋势。方法:统计该院2008~2010年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的销售金额、用药频率、日均用药金额、药物利用指数等,评价临床应用情况。结果: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的使用金额逐年增加,DDDs、DDC及排序比同步性好。结论:该院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的使用逐年增加,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对血瘀证治疗和活血化瘀类药物的应用具有丰富的理论实践经验,当代活血化瘀治法的广泛应用为重大疾病防治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临床应用仍存在应用指征、疗效、作用特点、安全性信息、剂量和疗程等尚不明确的问题,由于不合理用药导致的出血等安全性问题一直受到行业关注。为向中医师、西医师、全科医生及临床药学人员提供科学合理、规范使用活血化瘀中成药的一般原则,本指南编写组遵循循证原则,参考目前高质量临床证据,制定《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合理用药指南》,其中下篇部分包含18项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品种,26项推荐意见,涉及疾病主要为心脑血管科疾病。  相似文献   

10.
活血化瘀药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陈晨  刘倩  高华 《中国药事》2011,25(6):603-605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药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近几年来有关活血化瘀药药理作用的研究资料。结果与结论对活血化瘀药药理作用及其机制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善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抗血栓和改善微循环等方面,并已大量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活血化瘀抗肿瘤中草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活血化瘀抗肿瘤中草药的作用机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常见的活血化瘀抗肿瘤中草药有三七、灯盏细辛、红花、赤芍、当归、姜黄、三棱、莪术、丹参等。活血化瘀抗肿瘤中草药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提高机体免疫力及降低肿瘤细胞侵袭力等作用机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活血化瘀法实验研究有关活血化瘀药对几种不同实验性炎症过程的影响及形态学观察,其结果:一、大白鼠棉球肉芽肿的实验表明,活血化瘀药有抗炎作用,能减轻炎性反应,促进炎症病灶局限化。二、大白鼠巴豆油囊肿的实验表明,活血化瘀药有抗炎作用,能减轻炎性反应,能减少血性炎性渗出量,能促使巴豆油吸收,并能促进炎症病灶局限化。三、大白鼠松节油囊肿的实验表明,话血化瘀药有抗炎作用,能促使松节油吸收,能减轻炎症病变程度,并能促使发炎病灶局限化,使炎症过程停止进行。四、大白鼠甲醛性关节炎的实验表明,活血化瘀药有抗炎作用,可减轻大白鼠关节肿胀的程度。五、家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实验表明,活血化瘀药有降低急性炎症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六、采用腹腔注射给药比灌胃给药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者64例分为非活血化瘀组与活血化瘀组。结果:活血化瘀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学积分降低显著,即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同时不良反应与TESS评分少。结论:活血化瘀类中药能明显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气阴两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临床效果、安全性与经济性。方法搜集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治疗脑梗死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资料进行系统评价,共检索出可能有关的文献63篇,共有10篇文献被纳入本次研究。结果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倒漏斗图显示不对称可能与发表偏倚及临床试验设计有关,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缺乏有关药物经济学评价。结论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的临床效果有很大价值,但是存在潜在的发表偏倚,不能肯定证明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对于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李东垣运用活血化瘀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李杲 ,字明三 ,号东垣老人 ,著《脾胃论》、《兰室秘藏》、《内外辨惑论》、《医学发明》,其不仅以擅长“补土”而名之于世 ,对于血瘀理论及活血化瘀治法亦不凿执古法 ,而独具匠心 ,理法方药自成体系。东垣在其诸多著作中载自创方共 30 0余首 ,其中以活血化瘀为主或兼有活血化瘀功效者 80余方 ,约占总数的 1 / 4 ,共使用活血化瘀药 35味 ,足见其对活血化瘀法颇具心得。东垣运用活血化瘀法甚为广泛 ,大体可归纳为 1 2法。1 养血活血法用于血虚血瘀之“血枯经绝”、“妇人血积”等 ,常以四物汤加三棱、莪术、干漆 ,攻补兼施 ,养血而不留…  相似文献   

16.
活血化瘀又称"活血散瘀"、"活血祛瘀"、"化瘀行血",用具有消散作用的、或能攻逐体内淤血的药物治疗淤血病证的方法。有通畅血脉、消散淤滞、调经止痛的作用。临床治疗淤血病证,根据不同病因和证型,适当配合理气、散寒、清热、凉血、泻火、益气、滋阴、温阳等法。常用的活血化瘀药有桃仁、红花、丹参、川芎等。1温病活血化瘀法的历史渊源活血化瘀法历史悠久,"淤血"二字,始见于《金匮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分析我院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排他目录事前干预对我院神经内科此类药物应用的干预效果。方法:2016年6月建立我院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排他目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事前干预,规范我院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调查2016年我院神经内科上下半年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频度(DDDs)、使用强度(TCMIUD),分析该措施干预效果。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我院神经内科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DDDs下降9.69%,人均DDDs下降3.55%,TCMIUD下降6.54%。结论:活血化瘀中药类排他目录事前干预有效地降低了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8.
中医活血化瘀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已采用现代科学实验方法,进行理论探讨。现仅就涉猎所及的资料及个人初学中医的体会,作一简要论述。一、祖国医学对活血化瘀的一些论述活血化瘀法早在《内经》成书时期之前,已有记载和临床运用。现将祖国医学对血瘀症的病机、病因、证候以及治疗法则等略述于下。(一)瘀血症的病机活血化瘀是对瘀血症的相应治疗方法。瘀  相似文献   

19.
妊娠期常因脾肾亏虚、津血不足、气机不利等而产生疾病,因此医家历来主张补肾固胎、理血健脾,禁用或慎用活血化瘀药。但临床上妊娠期疾病如胎漏、胎动不安、反复性流产等的病理因素大多与瘀有关。因此在准确辨证的前提下,以补肾安胎为基础,灵活配伍活血化瘀药,达到祛瘀安胎的目的。但活血化瘀药使用应当准确辨证,确有其证,严格掌握剂量和用药时间,中病即止,以免胎儿受损。笔者就妊娠期活血化瘀药的运用展开论证。  相似文献   

20.
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活血化瘀治法是针对血瘀证而设立的,其形成历史悠久,应用广泛,自古以来即为众多医家所重视。传统医学认为,凡能"和血"、"活血"、"散血"、"行血"、"破血"、"逐瘀血"、"祛恶血"的药物,均属于活血化瘀药范围。活血化瘀药物种类很多,约为1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