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老年高血压病由于伴发病较多,在降压药物的选择上应全面考虑,尽量减少用药副作用,我们采用替米沙坦治疗老年性高血压,治疗效果比较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非杓型高血压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我院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轻中度)病例108例,随机分为晚服组和晨服组两组,每组54例,对两组分别在晚7时和早7时实施80mg替米沙坦口服,每天1次,连续服用12周.在治疗结束后对动态血压进行复查,同时对两组中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进行对比.结果:两组24h SBP、24hDBP、dSBP和dDBP等指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nSBP和nDBP指标的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杓型高血压在替米沙坦治疗下,血压水平得到有效的控制,晚上用药,则能有效实现将非杓型高血压向杓型高血压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王伟  王英  刘洋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578-579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我院治疗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162例,平均分为晨服组和晚服组各81例。晨服组患者于每日清晨8时,晚服组患者于每日晚间8时给予替米沙坦80mg口服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24h的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两组患者的24hSBP、24hDBP、dSBP以及dDBP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nSBP和nDBP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服组患者由非杓型高血型转变为杓型高血压的转变率明显高于晨服组患者的转变率(P<0.05)。结论替米沙坦可以有效的降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同时晚间服用替米沙坦可以更好的将非杓型高血压转变为杓型高血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病的临床降压效果。方法:112例临床确诊为轻、中度高血压病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57人)和依那普利组(55人),分别每日早晨服替米沙坦40~80 mg,或依那普利10~20mg,总观察时间为8周。服药后第1,4,8周测定血压,人选时与服药后第8周测定血钾、肝功能、肾功能和血脂。结果:服药第1,4,8周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到第8周末,替米沙坦组与依那普利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73.2%与71.7%。与治疗开始前比较,第8周末血钾、肝功能、肾功能无明显改变,替米沙坦组TG较依那普利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替米沙坦对老年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有良好的降压效果,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脂质代谢,服用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0例,采用抓阄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给予替米沙坦治疗,观察组夜间20:00给药,对照组晨起8:00给药,比较2组临床疗效、用药前后血压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是目前临床上的一个常见多发慢性病,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发病率逐日增多,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病死率居高不下,病残率逐日增多,使得高血压病成为社会的一个热议问题[1]。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也是繁多杂乱,对降压药物的选择也就成为一个关键问题,我院自2006年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轻、中度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替米沙坦40-80mg,每日1次,对照组口服卡托普利25~50mg,每日3次,持续4周。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有明显下降,替米沙坦组降压总有效率88.3%,卡托普利组降压总有效率75.0%,两组治疗后降压效果相比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非杓型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 抽取本社区内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共112例,抽取年限均在2012年5月~2013年10月之间,通过抽号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6例.其中一组患者在早晨8时服用替米沙坦,称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在晚间8时服用替米沙坦,称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血压类型转变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血压类型转变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针对非杓型社区高血压患者,在晚间给予替米沙坦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氨氯地平、替米沙坦联合疗法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并对其用药安全性做出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所在医院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10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就诊资料,根据患者临床用药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实验组(n=53)患者采用氨氯地平、替米沙坦联合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n=53)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对2组患者临床总体治疗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47%;实验组血压(舒张压、收缩压)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疗效差异明显(P<0.05)。结论氨氯地平、替米沙坦联合疗法能够发挥协同降压效果,不仅临床效果显著,同时能够对患者治疗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替米沙坦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一种,因其很少出现咳嗽等副作用而被大多数病人应用.现把我院2008年8月以来部分使用替米沙坦治疗的轻中度高血压病人疗效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替米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EH)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老年EH患者服用替米沙坦80mg/d,疗程4周。并测定其血糖、血脂、肝功、肾功及心率变化情况。结果 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血压明显下降,治疗前为(164.45±11.73)/(84.35±14.65)mmHg,治疗后降为(132.74±7.47)/(72.10±6.56)mmHg(P〈0.01)。脉压亦有明显缩小(P〈0.01),有不良反应者7例,主要为腹痛、腹泻、消化不良、关节痛、肌痛等,症状较轻不需停药。结论替米沙坦治疗老年EH疗效好、耐受性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不同时间给药治疗非杓型高血压的疗效。方法:80例非杓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晨服组与晚服组,2组均服用替米沙坦。晨服组于7∶00时给予替米沙坦(80 mg/片)1片,每日1次;晚服组于19∶00时给予替米沙坦(80 mg/片)1片,每日1次。12周后复查动态血压,比较2组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晨服组将非杓型血压纠正为杓型血压恢复昼夜节律的比例为20.0%,而晚服组将非杓型血压纠正为杓型血压恢复昼夜节律的比例为52.5%,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晚服组清晨时段(5∶00-9∶00)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晨服组(P<0.05)。结论:对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时辰化服用替米沙坦可以更好地改善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非杓型社区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非杓型社区高血压患者中选取124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2例,均采用替米沙丁治疗,对照组于晨间给药,观察组于夜间给药,比较两组血压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治疗后,两组的24hSBP、24hDBP、dSBP和dDBP均无明显变化(P>0.05),但nSBP和nDBP均明显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经比较,观察组的血压类型转换率为75.8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45%;并发症发生率为3.2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74%,组间两项指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治疗非杓型社区高血压具有显著疗效,能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而且夜间给药的效果优于晨间给药。  相似文献   

14.
马超 《淮海医药》2014,(2):181-182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替米沙坦)18例,服用替米沙坦40~80mg/d;对照组(氨氯地平组)18例,服用氨氯地平5~10mg/d,治疗期8周。结果2组药物使用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收缩压(替米沙坦组:119.5±10.5比171.5±18.5;氨氯地平组:127.8±8.4比172.4±19.5)mmHg、舒张压(替米沙坦组77.1±15.6比92.5±15.4;氨氯地平组:77.5±17.6比92.8±15.6)mmHg均明显降低(P〈0.01),其中替米沙坦治疗效果高于氨氯地平组(94.4%比88.8%,P〉0.05)。替米沙坦组副作用比氨氯地平组轻(5.5%比16.6%,P〈0.05)。结论替米沙坦有较为安全、有效的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联用替米沙坦(诺金平)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络活喜)及单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n=38)给予替米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Ⅱ组(n=38)单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均1次/d晨服相应药物,连续观察24周后,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用药前和用药后检测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治疗24周后,两组SBP、DB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IVST、LVPWT、LVDd、LVMI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Ⅰ组与Ⅱ组比较,SBP、DBP、IVST、LVPWT、LVDd、LVMI也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率都为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不仅能控制高血压,而且能够逆转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肥厚,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均好。  相似文献   

16.
史进  梁毅  甄小闽 《黑龙江医药》2013,26(4):651-653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观察其逆转左室肥厚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的病人,在替米沙坦治疗前后测血压和心脏彩超,记录SBP、DBP、IVSTd、PWTd、LVEDd的变化。结果:应用替米沙坦治疗16周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总有效率为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ST、LVPWT LVEDd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有较好的降压疗效,而且能够逆转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肥厚,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13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观察组口服替米沙坦80mg,连续服用2周。对照组每天早上空腹口服左旋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连续用药4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高于对照组的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李延鸿  朱怀军 《今日药学》2009,19(5):34-36,33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 应用Meta分析12篇关于替米沙坦与其他常用抗高血压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文献,对其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同质性检验及合并效应量的估计.结果 有效性的同质性检验:X2=5.74,df=12,P=0.929;安全性的同质性检验:X2=5.97,df=8, P=0.651.二者合并效应量的估计,有效性:OR合并=1.07,OR合并95%可信区间为1.00 ~ 1.14.安全性OR合并=0.8,OR合并95%可信区间为0.6-1.06.结论 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有效性总体上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安全性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替米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洪涛  杜凤和 《中国新药杂志》2006,15(14):1199-1201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0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口服替米沙坦80mg,qd,共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心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酐、尿素氮、尿酸、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钾、钠、氯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59.5±16.4)/(101.5±7.1)mmHg,治疗后分别降至(145.4±20)/(93.4±10)mmHg,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前血肌酐、尿酸的浓度分别为(64.55±15.17),(289.52±110.35)μmmol·L~(-1),治疗后分别降至(59.84±13.49),(256.47±78.07)μmmol·L~(-1),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后三酰甘油由(1.9±1.51)mmol·L~(-1)降至(1.57±1.18)mmol·L~(-1),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后心率、肝功能、血糖、血钾、钠、氯等无显著差异(P>0.05),替米沙坦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结论:替米沙坦降压安全有效,且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20.
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观察其逆转左室肥厚的作用.方法:选择5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的病人,在替米沙坦治疗前后测血压和心脏彩超,记录SBP、DBP、IVSTd、PWTd、LVEDd的变化.结果:应用替米沙坦治疗16周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总有效率为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