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影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风险因素.方法 单侧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儿111例,术后3~13 d行双下肢上行性静脉造影,检查深静脉血流通畅情况及DVT发生情况;对13项临床因素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总发生率为31.5% ,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THR)25.3% ,全膝关节置换术(TKR)50.0% ;未见症状型肺栓塞患者.结论 术后DVT发生率与关节置换种类有关,TKR高于THR.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下肢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临床防治对策。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下肢DVT的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DVT组),选取同期行上述关节置换术术后无下肢DVT的120例患者为对照组(非DVT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模型探求下肢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下肢DVT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DVT组与非DVT组在年龄、体重指数、是否糖尿病患者、凝血指标是否异常、手术类型、置换关节数、假体类型、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机械抗凝类型等指标构成差异显著(P<0.05)。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显示年龄60岁以上、手术类型(全膝关节置换术)、合并糖尿病(、凝血指标异常、使用骨水泥型假体、术后物理抗凝类型(未使用下肢血液循环泵)等指标是术后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凝血功能异常、手术类型、糖尿病、假体类型、术后物理抗凝类型是下肢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因素强化术前辅助检查与评估、术后监测与积极预防性抗凝治疗是预防下肢DVT的必要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罗玲 《中国医药指南》2012,(35):321-32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的临床预防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08年6月至2011年8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进行DVT危险因素评估并实施术后护理,同时选取2004年7月至2008年5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未进行DVT危险因素评估并实施术后护理的患者68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术后DVT症状和体征及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采用有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联合药物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护理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8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其中46例我们应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联合药物预防术后下肢DVT形成(试验组),40例单纯使用药物预防下肢DVT形成(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联合药物预防下肢DVT形成,可以明显降低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熏DVT)是髋、膝关节置换术的主要并发症,文献报道未行任何预防措施的髋、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约50%机会发生DVT,近端DVT是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熏PE)的主要来源,致命的肺栓塞发生率2%~3%,它是髋、膝关节置换术病例中术后早期死亡的原因。为此,将髋、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问题综述如下。1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发生原因Wheeler等(1991)报告未行预防处理的髋关节置换术DVT发生率为52%,致命的PE发生率为2.4%。膝关节置换术DVT发生率高达66%,但没有致命的PE发生。在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试验方法,选取2016-01~2020-04于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25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术后7d DVT发生情况,并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分析可能导致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DVT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7d, 250例患者中29例患者发生DVT,DVT发生率为11.60%,发生DVT组体质量指数(BMI)≥24kg/m2、术后卧床时间≥3d、合并糖尿病、全麻占比未发生DVT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4kg/m2、术后卧床时间≥3d、合并糖尿病、全麻均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DVT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BMI≥24kg/m2、术后卧床时间≥3d、合并糖尿病、全麻均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DVT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朱兵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3):1976-197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将行髋关节置换患者10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预防血栓的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一系列护理干预,分别在术前及术后3天内观察两组患者DVT的相关症状.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肢体疼痛比较,肢体周径比较,肢体温度比较,Homans征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早期DVT相关症状少于对照组.结论:实施护理干预能减轻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相关症状,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骨科大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积极预防和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下肢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手术前尽可能地控制合并症,重视术前准备及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五大生命体征的变化对有高凝倾向的患者,要常规使用抗凝药物预防;尽早开始肢体等的功能锻炼,以达到预防凝血、改善微循环状态。结果髋关节置换术59例、膝关节置换术8例共67例骨科大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间发生64例未发生DVT(95.52%)3例出现较轻度DVT(4.48%)。结论在围术期进行积极DVT地预防和手术后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及时采取预见性护理等措施等,可明显地降低全髋及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DVT的风险和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DVT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4例发生DVT,经溶栓、抗凝、活血化淤等治疗处理后,肢体消肿时间5~10天,64例康复出院.结论:术前宣教DVT的知识及对患者进行评估,术后注意观察、早期活动、穿有压力阶层的弹力袜或使用间歇充气加压靴,预防性抗凝治疗是预防DVT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R)后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94例患者随机分为未用药组和用药组,其中未用药组46例,未预防性使用任何药物;用药组48例,围手术期给予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治疗。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均行双侧下肢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了解DVT形成情况及两组术后DVT的发生率。结果未用药组中有22例DVT阳性,DVT的发生率47.8%,用药组中有9例DVT阳性,DVT的发生率1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用药组近端DVT的发生率为19.6%,用药组近端DVT的发生率为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未发现术中术后出血增多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能显著降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及注意事项。方法:行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7例,统计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并发症及Harri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无脱位、下肢DVT及切口感染病例,术中、术后出血量在正常范围,Harris评分明显改善。结论: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节省时间、费用,术中、术后并发症无增加。但要注意患者的选择及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于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8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0)和干预组(n=89)。对照组予以外科常规护理,干预组采取包括术前宣教、术后功能锻炼等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率、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满意度,评价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住院时间缩短,DVT发生率降低,Harris评分、DVT相关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王聪 《首都医药》2014,(24):62-63
目的探讨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防控方法。方法2O09年1月一2012年10月对154例我院骨科大手术术后患者血栓情况进行观察。对11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分别采用中西药两种方法进行预防治疗,并对59例患者采用益气活血中药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活血通脉汤,同时进行CPM机功能锻炼。在髋膝置换术后应用活血I号方口服。结果与结论骨科患者DVT重在预防,提高认识,在临床医疗和护理工作中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降低DVT的发生率。研究表明,中西药物均能降低DVT的发生率;下肢骨折创伤术后早期运用中药干预,能达到预防下肢DVT的目的。中医药对于术后下肢DVT的预防可达到与西药相似的效果,且较为安全,应充分发挥其优势。  相似文献   

14.
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56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方法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采取早期、全程康复护理干预,即术前指导,术后训练,活动下肢及抗凝剂的应用等方法。结果DVT发生率3%,明显低于近年报道。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采取预防措施可以减少血栓形成的条件,降低血管外周阻力,增加动脉血流,提高静脉血液流速,促进血液循环,可有效预防DVT。  相似文献   

15.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笔者所在科室25例老年股骨头坏死与3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合并有内科疾病的患者术前积极治疗原发病,使血压、血糖接近正常范围内,予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加强静脉血管的保护,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55例患者未发生DVT(91.67%),5例出现轻度DVT(8.33%)。结论通过实施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可以降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耿雪  孟姣  李迎春  王锦 《河北医药》2016,(4):633-635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措施在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形成的效果。方法将20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集束化干预组和对照组。集束化干预策略包括早期功能锻炼、饮食饮水指导、梯度压力弹力袜和药物预防四项,分别在术前及术后7 d 内观察记录患者下肢 DVT 的相关症状,检测术前及术后凝血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踝上、髌上及髌下肢体直径均在术后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Hofman 征和 Neuf 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集束化干预策略能够减轻关节置换患者术后 DVT 的相关症状,对降低 DVT 发生风险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综合康复治疗与低分子肝素联用对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我科自2003年7月至2010年7月共收治260例患者380个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腹壁下注射,术后定时按摩小腿肌肉;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包括足踝主动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足底静脉泵治疗、CPM治疗.于术前及术后第3天、第7天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组患者下肢DVT发生情况,并同时对两组患者伤口引流量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48 h对照组患者伤口引流量为(252.2±41.4)ml,治疗组为(260.8±35.2)m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均在术后第3天发生血红蛋白轻、中度下降,至术后第10天均恢复到术前水平.术后第7天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对照组有10例发生DVT,治疗组有4例发生DVT.治疗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致死性肺栓塞患者.治疗组有1例死于肺部感染并发症.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与低分子肝素联用能有效预防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手术后DVT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本科住院并接受髋关节置换患者78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下肢DVT分为血栓组和无血栓组,选择性别、年龄、冠心病、高血压、体重指数、肥胖、手术时间、卧床时间>7d等可能影响下肢DVT的因素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60岁、高血压、手术时间、卧床时间>7d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年龄>60岁、高血压、卧床时间>7d为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重点关注.结论 年龄>60岁、高血压、卧床时间>7d为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尽早采取预防措施,对于预防下肢DVT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赵国梁 《中国药业》2013,22(11):65-6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气压治疗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只采取基础预防手段,治疗组45例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气压治疗。观察两组预防效果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伤口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没有发生肺动脉栓塞等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中有8例发生DVT,发生率为17.78%,治疗组患者中1例发生DVT,发生率为2.2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联合气压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骨科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人口高龄化,骨科关节置换术越来越多,同时这类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病率也越来越高。全髓置换术(THR)后DVT约为40%~50%;膝置换术(TKR)后DVT约为72%;滚部骨折(FH)后约45%[1]。在我国有学者报道THR术后DVT为16.4%。为此,本文就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和血液高凝状态等易感因素及预防方法简述如下。一、病理生理骨科手术的体位、肢体远端的麻醉均易导致静脉郁滞。已有静脉造影研究显示,仰卧位手术中静脉回流明显下降。另外为获得最佳暴露,往往也会影响静脉流量,如TKR术中为使假体置放需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