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载:“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 关于文中的“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有谓正治:虚者按虚证治疗,即补不足;实者按实证治疗,即损有余。有谓指误治:虚证用泻法,使虚者更虚;实证用补法,使实者更实。虽然均认为虚证宜补,实证宜泻,但从文字解释方面看,出现了分歧。  相似文献   

2.
轩岐精言(31)     
正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黄帝内经》注释:本语是指虚证不能用泻法,实证不能用补法。否则,就会犯虚虚实实之错,而是必须补其不足,损其有余,才是正治。在临床上虚证的范围较广,从总的概念来看,不外阴虚、阳虚两大类。具体分,又有脏腑、气  相似文献   

3.
李丽芸教授是广东省名中医,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上经验丰富。“补不足损有余”思想源自《道德经》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李丽芸教授从中医整体观出发,结合“天人合一”的理念,认为“补不足损有余”理论亦适用于人体疾病的中医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致病因素繁多,病机上总体可概括为“不足”与“有余”作用于机体。“不足”主要在于肾虚、脾虚;“有余”大多在于气郁、痰湿、瘀血。治疗上要扶正补虚,补益脾肾等脏腑的不足,抑制因脏腑不足所致的虚亢;又要损去郁滞之气、痰湿、瘀血等有余,填补因有余之邪导致的脏腑虚损,将“补不足损有余”有机融合,调和阴阳气血,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论治提供辨治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谈中医补法     
补法是中医治病八法之一 ,是选用具有补益、滋养、强健等作用的药物 ,根据配伍原则组成方剂 ,来补充人体气血阴阳不足 ,恢复身体健康为目的的一种治病方法。《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 :“虚者补之” ,“损者益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 :“形不足者 ,温之以气 ;精不足者 ,补之以味”。补法正是根据这些治疗原则制定的治疗大法。补法基本可以分为直接补法与间接补法两种。1 直接补法  直接补法又可称为正补法。《难经·十四难》曰 :“损其肺者 ,益其气 ;损其心者 ,调其营卫 ;损其脾者 ,调其饮食 ,适其寒温 ;损其肝者 ,缓其中 ;损…  相似文献   

5.
《内经》“病发而有余”及“治其先发病”原则浅识宋子云山东省乳山市中医院264500关键词内经标本有余不足先发病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221“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语出《灵枢·病本》及《素...  相似文献   

6.
补法是补益人体阴阳气血之不足,或补益某一脏之虚损,治疗各种虚证的方法。虚证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不同,补法也分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等,并宜结合五脏之虚补益五脏。《素问·至真要大论》所云:“虚者补之”,“损者益之”。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是补法立论的依据。但其实际运用,早在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已有较为详尽的论述,现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1单补为主法《金匮要略》针对具体病因运用补法之处较多,据病因不同,分别采用补气、补血、补阴、补阳法。1.1补气法《痉湿篇》…  相似文献   

7.
<正> “本而标之”、“标而本之”,语出《素问·标本病传论》,经曰:“病发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古今对此注释可分为两种。其一:以张志聪、高士宗为代表,如高氏说:“有余者,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补法运用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中关于“补”法的运用,有狭义与广义之分。从狭义而言,即以补益之品补充机体之不足,达到祛除病邪、恢复正气之目的;从广义上言,纠正人体气血阴阳、脏腑经络偏损偏衰,寒热虚实,甚至阴阳亡绝等,都属于“补”法之列。深究《伤寒论》中“补”法的权变运用,大体可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9.
甘温除热法是金元时期医家李东垣秉《黄帝内经》及《伤寒论》等经典著作所创立的。它是针对该年代某些发热病证过用寒凉治法的时弊而设立的,遵《内经》“劳者温之”“损者温之”之训,以“补中益气场”为代表的一类方剂,治疗中气不足或气虚血亏而导致的内伤热证及虚人外感发热。1中医对炎症的认识:《素问·五行大论》曰:“其变炎烁。”《索问·金匮真言论》曰:“其类火”。王冰注:性炎上而燔灼,引申指火。概括炎症为火热症候群。《内经》病机十九条中皆属于热、皆属于火的七个条文,也反映了临床常见的内科炎症。从辨证的角度来看,…  相似文献   

10.
谈谈荥穴的“特定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难经·六十八难》日:“荥主身热”,因炎夏多热病,故《难经·七十四难》又云:“夏刺荥”,可见荥穴为治热证之要穴。但热就虚实论,有虚热、实热之分;荥就五行论有属水.属火之别。可见十二荥穴,虽均可退热,但究其机理,有所差异,论其方法,自应有别。现就此作一探讨。《难经·六十四难》:“阴荥火,阳荥水”,意为阴经之荥入属火,阳经之荥穴属水。因此,用阴经之荥穴退热,应用泻法,以直接泻其有余,放只能用于实火;而不可用于虚火.因阴经荥穴属火,用此退虚热,若用补法,则会损伤阴津,而加重虚火;若用泻法,则是治标,并…  相似文献   

11.
《素问·标本病传论》曰:“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对于该条文,历代医家有如下注释: 王冰曰:“本而标之,谓有先病复有后病也。以其有余,故先治其本,后治其标也。标而本之,谓先发轻微缓者,后发重大急者,以其不足,故先治其标,后治其本也。”  相似文献   

12.
“本而标之,标而本之”解陈大为(文献专业1991年级250014)关键词素问;标本;文献研究《素问·标本病传论》曰:“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五版教材注解“本而标之:即先治其本,而后治其标...  相似文献   

13.
《景岳全书·血证》云 :“血从齿缝牙龈中出者为齿衄。此手足阳明二经及足少阴肾家之病” ,故中医齿衄多从阳明及少阴论治。临诊部分慢性肝病患者常苦于齿衄反复发作 ,而止血西药治疗效果多不显著 ;王育群教授积累多年临床肝病治疗经验 ,认为慢性肝病患者以湿热毒瘀内蕴与肝肾气血不足并见者多 ;治疗以“补不足 ,损有余”立法 ,邪正兼顾 ,或祛邪为主 ,兼以扶正 ;或扶正为主 ,兼以祛邪 ;或两者兼施。随师临诊学习 ,王老师中医辨病辨证结合 ,治疗肝病患者之齿衄 ,临床效果显著 ,现举验案 3例 ,以兹共同学习探究。1 益气养阴清热凉血治齿衄案1…  相似文献   

14.
补法属于“八法”之一。它是根据《内经》“虚则补之”(《素问·三部九候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等理论而立法的。此讲,拟从补法、补气法、补中益气汤等三方面进行讲述。  相似文献   

15.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好发于冬季,其他季节也有发生.咳嗽是因外感六淫或脏腑内伤,致使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所致,《素问·宜明五气》说:"五气所病……肺为咳";《景岳全书·咳嗽》指出:"外感之邪多有余,若实中有虚,则宜兼补以散之.内伤之病多不足,若虚中夹实,亦当兼清以润之".桑杏汤出自清·吴鞠通的《温病条辨》,能轻宣温燥,润肺止咳,用于治疗外感风燥证.临床中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咳嗽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敬请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16.
略论火针刺络青海医学院中医系(810001)洒玉萍刺络又称“刺络放血”,是临床上根据“血实者决之,宛陈者除之”的原则直接刺于络脉使之出血的一种方法。《素问·血气形志篇》谓:“凡治病必先去其血,乃去其所苦,伺之所欲,然后泻有余,补不足。”由此可以窥见古...  相似文献   

17.
<正> 《灵枢·海论》提出了四海的概念和四海有余、不足的证候表现,本文试对四海的生理病理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并就四海有余不足针灸治疗的理法方穴作初步探讨。关于海,《说文》云:“天池也,百川所会者。”自然之海有东西南北之分。《灵枢·  相似文献   

18.
<正> 《难经》十四难载有“五损”之治,对此多数注家谓:损者不足,治损当补。实则《难经》立法,曰益,曰调,曰适,曰缓,非单言补。损犹伤也。五脏伤当随病机而治,补为八法之一,治损岂可以皆补为之。损,当分骤损和渐损两类。骤损,大劳大病,脱气脱血,其势疾暴可畏,易于见功,因脏真未竭。渐损,劳役所伤,思虑无穷,阴虚火动,渐至于深,救治颇难,因脏真已亏,故形体徐坏。  相似文献   

19.
到底是阳常有余还是阳常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金元以来,围绕阴阳盈亏问题,展开过激烈争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阳常不足,阴常有余”。彼此是非,迄今尚无定论。朱丹溪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说,认为人身之气为阳,血为阴,以天大举地,地小而居其中,日实月缺作比,引《内经·上古天真论》等篇,以精血来迟早衰,难成易亏为证,以证明“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丹溪还认为,阳主动,阴主静,动皆属火。把人身之阳气称为相火,说人非此火不能生。相火极易妄动,煎熬真阴,阴虚则病热。张介宾认为丹溪之说缪误。他以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立论,指出“阳非有余”。进一步强调了  相似文献   

20.
《金匮要略》中“助用焦苦”的机理探讨李婷导师刘茂林(河南中医学院九三级研究生,郑州450003)主题词《金匮要略》,中药五味“助用焦苦”出自《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原文云:“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又说:“肝虚则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