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院1973~1986年间收治脊髓血管畸形33例,其中3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男19例,女12例。年龄6~60岁,平均34岁。病变位于颈段7例,胸段23例,腰段1例。背侧16例,腹侧3例,背、腹侧12侧,皮肤血管痣3例。外伤、妊娠等诱因12例(39%)。首发症状至手术时间为10天~6年。平均360天。首发症状为神经  相似文献   

2.
Sturge-Weber综合征二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患者女性,9岁。右侧颜面部多处不规则皮肤血管痣,因频繁癫痫发作5d来诊。有右眼先天性青光眼史,家族中无相似疾病患者。体检:发育和智力正常;右侧颜面部散在多处不规则“葡萄酒色”血管痣,扁平或轻度隆起,压之可退色。眼科检查:右眼青光眼伴视力下降、右颞侧偏盲、眼底检查未见异常,左眼正常。左下肢肌力Ⅳ级。脑电图检查:中重度异常,右侧偏甚伴痫性放电。  相似文献   

3.
自 1997~ 1999年 8月 ,我科在显微镜下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 1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2例 ,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42~ 6 8岁 ,平均5 5 8岁 ,病程 3~ 30年 ,平均 8 2年。1 2 症状和体征 左侧痛 5例 ,右侧痛 7例 ;第一支痛 2例 ,第二支痛 3例 ,第三支痛 5例 ,第二、三支痛 2例。 10例有板机点 ,部位以患侧口角、上下唇和牙床部多见。 8例患者面部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 (此为原做过三叉神经周围支切断或撕脱术、局部封闭等所致 )。1 3 放射学检查 术前均行头颅CT扫描 ,未见桥脑小脑角有明…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个体手工业发展,又不注重安全生产,手外伤呈明显增多趋势。我院1997-08-2002-08开始利用带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丛的手指岛状皮瓣修复拇指、食指掌侧缺损20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13-53岁。其中拇指掌侧缺损5例,食指掌侧缺损13例,两者各有2例。  相似文献   

5.
<正>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为50—65岁,平均58岁;有糖尿病史者5例(4—10年),均间断性药物治疗,隐性糖尿病4例;两侧交替性动眼神经麻痹1例,单侧复发性动眼神经麻痹1例。 2.主要临床表现:上睑下垂,眼球向内,上、下运动受限(瞳孔正常)9例。同侧额部眼球后和眼眶疼痛伴三叉神经第1支分布区痛觉减退8例。下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8例。  相似文献   

6.
脑外侧裂区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侧裂区及大脑中动脉、穿通动脉的解剖学特点,为临床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乳胶灌注的成人尸头标本10例,研究外侧裂形态、其中走行的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的情况,观察其变异.结果 外侧裂分为大侧裂和小侧裂;18支大脑中动脉分叉部位于岛阈或岛阈远端,豆纹动脉数量从2到18支不等,平均11支;副大脑中动脉1例.结论 侧裂区为一重要的自然解剖间隙,其内血管结构虽有规律,但多有变易.  相似文献   

7.
Sturge—Weber氏综合征又名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临床并非罕见,现将我们收治的14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男9例,女5例。全组病例出生后即见面部血管痣,绝大多数都是在出现癲痫时来院就诊。癫痫首次发作年龄从出生后1个月~10岁,平均2.8岁。 一、主要临床表现:表现癫痫大发作7例,局(?)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症状性双侧椎动脉闭塞患者侧支代偿与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06年9月~2011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收住的双侧椎动脉闭塞患者共1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侧支代偿分级及预后情况,分析侧支代偿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 双侧椎动脉闭塞患者脑梗死发生比例高(6/10),病情重,预后差(mRS≥3,5/10)。闭塞病变多位于椎动脉V1段起始处(13/20),其次是V4段(6/20),V3段(1/20)。侧支代偿不充分组入院时及随访结束时脑梗死所占比例较侧支代偿充分组均较高(2/4 vs 4/6;2/4 vs 5/6),差异无显著性(P=0.43,P=0.30)。侧支代偿不充分组较代偿充分组入院病情重(mRS≥3者分别为1/4 vs 4/6;NIHSS评分≥4者分别为0/4 vs 1/6;P=0.24,P=0.60),预后差(mRS≥3者分别为1/4 vs 4/6),差异无显著性(P=0.24)。
结论 双侧椎动脉闭塞患者发生脑梗死比例高,病情重,预后差。侧支代偿程度可能影响双侧椎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9.
<正>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年龄56~76岁;肺癌均在脑部症状出现后,经胸部X线平片及肺CT扫描证实,均伴有相关部位的转移,其中有纵膈及/或纵膈淋巴结转移者5例,肺门转移者1例,合并少量胸腔积液者2例;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史者1例,高血压病者2例,病前有咳嗽、痰中带血者仅1例,发现消瘦者1例;每天吸烟20支以下者1例,20支以上者2例。  相似文献   

10.
T0osaHun综合征,又称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临床上较少见。现将我院十余年收治12例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和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5例,女7例;年龄对岁一58岁。右侧病变4例,左侧病变8例;急性起病10例,亚急性起病2例;首次发病11例,l例为第3次发病。1.2症状与体征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发热者4例(33.3%),无明显前驱症状8例(ho7%);首发症状均表现为一侧额部或眼眶部的持续性胀痛或刺痛,伴恶心。呕吐3例。现神经受损1例,动服种经受损12例,滑车神经损害10例,三叉神经第1、2支受损3例,外展神经受损9例。1.3…  相似文献   

11.
<正>本科对4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了微血管减压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临床资料报道如下,并探讨提高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的方法。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48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龄46~67岁之间,平均年龄60.2岁;病程4.5~12年,平均病程7.3年;疼痛部位右侧32例,左侧16例;疼痛分布于第Ⅰ、Ⅱ支者1例,第Ⅱ支者13例,第Ⅲ支者16例,第Ⅱ、Ⅲ支者18例。所有病例均经过药物、封闭、射频等多种  相似文献   

12.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及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认识的逐渐深入,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已成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方法[1]。现收集2000年1月至2006年8月收治的5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MVD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并发症的防治进行探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30例,女24例,年龄35~78岁,平均63.6岁;病程1年~20年,平均5.7年;症状位于左侧34例,右侧20例。其中第Ⅱ、Ⅲ支疼痛32例,第Ⅱ支疼痛11例,第Ⅲ支疼痛6例,第Ⅰ、Ⅱ支疼痛3例,第Ⅰ、Ⅱ、Ⅲ支疼痛2例。所有患者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面神经自脑干发出处至颞骨内侧段及其毗邻结构的显微解剖,为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VD)及桥脑小脑角(CPA)区手术提供显微解剖相关资料。方法对用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10例20侧(男性6例,女性4例),模拟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手术方法,显微技术解剖CPA区域面神经及其毗邻神经血管等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对128例面神经MVD手术资料进行观察、整理和分析。研究面神经血管束的组成与变异,并将解剖标本与手术所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尸头解剖:面神经根与毗邻血管压迫或接触9侧(9/20),其中:小脑前下动脉(AICA)5侧,小脑后下动脉(PICA)2侧,椎动脉(VA)1侧,多支血管1侧;手术资料:半侧面肌痉挛(HFS)的责任血管绝大多数位于桥脑延髓沟,其中AICA79例(61.72%);PICA21例(16.4l%);椎-基底动脉6例(4.69%);多支血管22例(17.18%)。结论面神经血管束,特别是其桥脑延髓沟段的显微外科解剖和术中充分暴露是面神经MVD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R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高信号血管征(hyperintense vessel signs,HVS)评估烟雾病患者颅内侧支血流模式的价值.方法 从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提取2008年8月至2011年1月经脑血管造影诊断,且实施了MRI-FLAIR序列检查的41例非脑出血性成年型烟雾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HVS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分布部位的不同,将其分布模式分为0~3级:0 级是指缺乏HVS;l级是指HVS主要分布在颞叶脑沟和外侧裂区域;2级是指HVS主要分布在顶、额叶脑沟和外侧裂区域;3级是指HVS分布于1级和2级联合的区域.另外,依据脑血管造影结果,将继发于血管狭窄和闭塞的颅内侧支血流模式分为1~3型:第1型为通过病变血管或其周围的新生血管形成的顺向性残余血流;第2型为通过软膜血管形成的逆向性血流;第3型为第1和第2型联合组成的混合性血流.分析烟雾病患者颅内侧支血流模式与HVS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41例非出血性成年型烟雾病患者中,3例为单侧病变,38例为双侧血管病变,故存在烟雾血管的半球数为79侧;因3例患者双侧大脑半球表现HVS缺如,故存在HVS的半球数为73侧,HVS阳性率达92.4%(73/79).重要的是,1级HVS对应的均是缓慢的顺向性血流(7/7);2级HVS主要对应的是缓慢的逆向性软脑膜血流(95.0%,19/20);3级主要对应的是缓慢的混合性血流(84.8%,39/46).且随着HVS分布从颞叶脑沟转移至额、顶叶脑沟,侧支血流的方向由顺向转变为逆向,此转变趋势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分布部位的HVS反映了不同模式的侧支血流,HVS能无创评估成年型烟雾病患者颅内侧支血流方向.  相似文献   

15.
我科1951年10月~1977年4月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263例,在行感觉根切断术的247例中,12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并导致其中7例死亡,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男女各6例。除46岁及50岁各1例外,余均在50岁以上,最大达75岁。术前除高血压和不详者各2例外,余血压均正常,4例有周围动脉硬化。病情本组疼痛在右侧9例,其中第2、3支均累及6例,余3例仅累及第3支;左侧3例,内累及第2和3支各1例,1例同时累及第2、3支。病程除2例各为1年和1年3个月外,余均达3年以上,最长为15年。本组有患侧耳聋并前庭功能障碍1例,  相似文献   

16.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8例随访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院自1994年10月至1998年10月用伽玛刀(γ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1例,女27例,年龄36~73岁,平均513岁。病程4~36年,平均89年,10年以上共26例。疼痛发作有扳机点37例(其中固定扳机点有31例,不固定扳机点6例)。本组右侧26例,左侧20例,双侧2例。第Ⅰ支2例,第Ⅱ支3例,第Ⅲ支11例,第Ⅰ、Ⅱ支3例,第Ⅱ、Ⅲ支16例,第Ⅰ、Ⅱ、Ⅲ支13例。本组入院前口服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药物无效,其中43例曾行无水酒精或甘油封闭,25例做过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12例行神经血管减压术。以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 (3D TOFMRA)及其后处理技术 (MPR)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方法 两名神经放射科医师盲法分析 38例临床诊断为三叉神经痛患者的 3D TOFMRA基础图像及MPR图像。结果  (1) 3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 ,MRI诊断为血管接触或压迫 31例 ,其中有症状侧血管接触或压迫 2 6例。症状侧与影像上三叉神经存在血管接触或压迫有显著相关 (P <0 0 0 5 )。(2 ) 14例以三叉神经第 2支分布区域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中 ,85 .7% (12例 )血管压迫神经的中间部位 ;10例以三叉神经第 3支分布区域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中 ,70 % (7例 )血管压迫神经的侧方 (P <0 0 0 5 )。结论  3D TOFMRA及MPR可清晰地显示三叉神经脑池段与毗临血管的关系 ,血管压迫神经的部位与疼痛的区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亚甲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将应用亚甲蓝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5例经验,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5例,男10例,女15例,年龄38-82岁,平均58岁,病程1-20年。左侧11例,右侧14例,其中疼痛位于第1支5例,第2支12例,第3支7例,第2、3支联合痛1例。其中合并高血压5例,糖尿病4例,老年性阻塞性支气管炎1例。1.2治疗方法明确罹患分支后,用注射器抽吸亚甲蓝合剂分别注射于眶上孔、眶下扎、领孔及下颌孔,2、3支联合痛者可分别注射眶下孔、颇孔或下颌孔,疼痛复发者注射于半月神经节,注射时注意无菌操作,术后可给予适当的镇静及止痛药。1.3药…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病变血管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以直观地观察病变血管的部位、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现对我科26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DSA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系2007年10月~2010年3月我科收治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65例,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成人型烟雾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分期及代偿机制.方法 对20例经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成人型烟雾病患者(〉16岁)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分期及代偿机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成人烟雾病发病年龄多在40岁左右发病,以脑出血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意识障碍、失语及一侧肢体瘫痪.CT和MRI显示:脑出血12例(60%),脑梗死3例(15%).DSA造影示:双侧大脑中动脉闭塞10例,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9例,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11支,单侧大脑前动脉闭塞5支,单侧大脑前动脉狭窄9支,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6支.在20例患者、40个(侧)大脑半球中,共有39侧大脑半球受损,根据DSA结果将烟雾病分为6期分别为:第Ⅰ期到第Ⅵ期分别为3(7.7%)、9(23.1%)、16(41.0%)、7(18.0%)、3(7.7%)、1(2.5%)侧大脑半球.颅内血管代偿:软脑膜动脉、脉络膜后动脉及胼胝体背动脉代偿增粗25根,眼动脉代偿增粗7根,脑膜中动脉代偿增粗11根.烟雾病合并动脉瘤2例.结论 成人型烟雾病的发病高峰在40岁,以脑出血多见,双侧病变为主,大多数患者在发病时处于第Ⅱ~Ⅳ期(烟雾状血管旺盛期),大多数患者存在丰富的颅内外血管代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