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病例介绍例1,女,58岁,因"咳嗽,喀痰半月,偶伴痰中血丝"于2003年4月入院,既往体健,入院查体,左侧语颤较弱,左下肺少许湿啰音,叩诊稍浊,其余均正常。影像学表现:胸片检查示:左下肺类圆形块影,直径约2cm,边缘毛糙;CT:左肺下叶后基底段类圆形肿块,大小约1.8cm×2.5cm,CT值40Hu,略分叶,周边见细小毛刺,并有胸膜牵拉征,增强扫描肿块强化,CT值为90Hu,  相似文献   

2.
龚圣勇  肖阳  文长友  闻吉军 《安徽医药》2012,16(8):1130-1131
正患者,女,69岁,发现右侧颞部皮肤小包块1年余来院就诊,专科检查意见:考虑为皮肤肿瘤。双侧颈部及腋窝、腹股沟均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术前胸部X光片及CT显示:左下肺占位性病变,考虑为肺癌,纵隔及全腹CT未见明显病变。术中见:(1)右侧颞部皮肤包块大小约1 cm×0.8 cm×0.5cm,边界不明显,完整切除瘤体及周围部分皮肤组织。(2)左下肺近肺门处有一大小约8 cm×6 cm×5 cm肿块,周围边界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女,75岁。始于1月前无诱因出现咳嗽,少量咳痰,痰为白色泡沫状,伴胸闷,无胸疼、发热及咳血。CT检查:右肺上叶5cm×5cm肿物,有分叶,边界毛刺状;纵隔无肿大淋巴结。术见右上肺后段有5cm×5cm肿物,质硬,行肺叶切除术。术后肿块病理检查:肺组织一叶,灰红色,沿支气管方向  相似文献   

4.
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眩晕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1:女性,69岁。1996年因咳嗽就医,胸部CT检查见左肺下叶外侧基底段不规则肿块影,约3cm×2cm,边缘光整,有分叶,考虑为左肺周围型肺癌。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为腺癌(胶样癌),淋巴结无转移,术后口服足叶乙苷(VP-16)约6个月,此后身体状况良好。2008年6月体检时胸部X线片发现右肺下叶结节,CT可见结节有分叶,患者无不适主诉,肿瘤标志物正常。手术切除后病理类型为低分化腺癌,无淋巴结转移。术后1个月局部放射治疗,随访6个月无异常。  相似文献   

5.
徐伟华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9):1376-137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央型肺癌的MSCT表现.结果 肿瘤位于左侧16例,右侧14例;CT显示支气管管壁增厚11例,支气管管腔狭窄15例,支气管管腔的狭窄表现为管腔呈杯口状或鼠尾征;肺门区肿块19例,肺门区肿块最大7 cm×8 cm,最小2 cm×2 cm,CT值20~56 HU,边缘见分叶征15例,毛刺征16例,增强后肿块有轻到中度强化,其内液化坏死区无明显强化.结论 MSCT能显示中央型肺癌的直接及间接征象,同时能显示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情况,以及肺内及胸壁、肋骨转移等.故MSCT对中央型肺癌的分期以及手术指征的选择上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肺肉质变1例     
患者男,58岁,近半个月咳嗽加剧,痰中带血一次来诊。患者一个月前有寒战、高热史,未经正规治疗。查血常规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CT示左肺下叶前基底段见一2.0cm×2.0cm×2.5cm大小软组织块影。平扫CT值36.2HU,增强后CT值70HU,强化明显,居块影外侧缘见一小圆形透亮影,边缘部分模糊,  相似文献   

7.
李劲松 《云南医药》2009,(4):510-510
本文目的在于探讨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在中央型肺癌手术中的手术技巧、适应症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作者回顾分析了2004年元月-2008年元月经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行左全肺切除术2例的临床资料。本组2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56岁、62岁。入院前均有间断咳嗽、咳痰、痰中带血,无咯血,活动后感胸闷、气促。胸部CT2例均发现左肺上叶肿块及肺门肿块影,边缘不清、分叶状,有毛刺状,大小约4cm×6cm及4cm×5cm,与左肺动脉靠近,1例痰中查到恶性细胞,另1例阴性。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73岁.主述纳差、消瘦3 月,胸痛、咳嗽半月入院.入院后查体:消瘦、恶病质,呼吸稍促,唇微绀,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胸廓右侧较饱满,双肺可闻及中细湿鸣音,心率100 n·min-1(n=次)、律齐、腹平、左侧下腹皮下可扪及一1 cm ×2 cm大小包块,欠活动、质硬、压痛.腹部B超检查示:脾脏与左肾上极之间探及约5.6 cm ×5.7 cm以实质为主稍低回声团,其内部见一直径约2.0 cm不规则液性暗区,团块边界清,可见包膜.行腹部增强CT检查示:左侧肾上腺区域、左肾门外前方、左侧结肠旁沟以及左肝前见多数软组织肿块,左侧肾上腺区域肿块最大,约7 cm ×6 cm ×6 cm,该肿块及左肾门外前方肿块与左肾关系紧密,均为明显边缘强化;左肝前肿块与肝实质分界较清楚,右肾上极平面膈肌后、腹主动脉右旁及胰头前见增大淋巴结.胸部CT检查示:纵隔内广泛淋巴结肿大、融合,右肺内、心膈角区肿块,心包积液.诊断:①恶性淋巴瘤;②转移性病灶?胃镜检查示: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慢性浅表性胃炎.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女,84岁。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咳少量白色痰,未行特殊治疗,后症状加重,出现痰中带血丝,呈鲜红色,剧咳后感胸痛,后就诊于笔者所在科。行肺穿刺活检回示:"左肺"低分化性鳞状细胞癌伴组织坏死形成,积极行左肺病灶微波刀消融,消融后行恩度化疗3周期。患者治疗中期CT复查显示,左肺上叶内可见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边缘不规整,呈分叶状,大小约5.0 cm×3.4 cm,恩度3周期治疗后  相似文献   

10.
1 病案摘要患者女,6 2岁。于1995年初反复出现咳嗽,偶有咯血,X线胸片示右下肺有一1cm×1cm×1cm结节状高密度影,边缘清晰光整,无分叶和毛刺征。于1998年2月复摄X线胸片示肿块有所增大,后行纤支镜检查示:右下背段支开口见息肉样肿物阻塞,表面光滑,大小约1.5 cm×1.6 cm×1.2 cm。活检病理为:副神经节瘤。诊断为:右肺下叶背段支副神经节瘤。因故未行治疗。2 0 0 3年4月胸部CT检查示肿块增大至4 .4 cm×4 .5 cm×3cm,上部边缘较光滑,下部边缘不规则;患者拒绝行手术治疗,于2 0 0 3年8月转解放军福州总医院放疗科,入院后复查CT示右肺肿块约6 …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性,40岁,因高血压合并下肢浮肿3月余就诊.血压最高220/110 mm Hg,用药不详,效果不佳.同时出现皮肤色素沉着,体毛增多,月经不调,四肢乏力.胸部CT检查显示左下肺后基底段8.0 cm×5.7 cm肿块,边缘光滑,肿块内散在有高密度影.肺穿刺为少许肺组织及慢性炎症改变.腹部CT检查显示双肾上腺增生,左侧1.2 cm×1.0 cm,右侧0.8 cm×0.8 cm.头部MRI检查显示未见垂体及其它异常.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15岁。因反复咳嗽、咳痰伴乏力14个月,加重一个月于1987年8月24日入院。12岁时有反复右下肺炎史,胸部X 线摄片发现右肺有一1.5×1cm大小病灶,抗结核治疗10个月后复查胸片,病灶逐渐增大。体检:右下肺呼吸音减低,叩诊稍浊。胸片示右肺门下方有一哑呤状肿块,约4×3cm 大小,密度均匀,边缘光整,上下缘有分叶征。9月3日在全麻下行右下肺切除术。术中见右下肺支气管开口远端1.5cm 处,有一3.5×3.5×3.0cm 大小的肿块,上中肺叶正常。切除标本见下叶前基底段支气管腔内有1.5×1.0×0.8cm  相似文献   

13.
肺淀粉样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晋成  陈智豫黄冬 《云南医药》2003,24(5):432-432,F003
患者男 ,6 5岁。心悸 ,气促 2月余。X光胸片及CT片显示左肺下叶背段 3 5cm× 3 0cm大小肿块影 ,边缘毛刺状 ,可见分叶状 ,并有胸膜凹陷征。诊断为左下肺周围性肺癌。2 0 0 3年 7月 9日在全麻下行左下肺切除。术中见肿块约 3 5cm× 3cm× 3cm ,质硬 ,分叶状病灶与周围胸膜轻度粘连 ,未探及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征象。住院 18天痊愈出院 ,恢复良好。病理报告 :(左下肺 )肺淀粉样瘤。讨 论 肺淀粉瘤在临床上极为少见 ,属于良性肿瘤 ,但容易误诊。好发部位多在肺外周部形成单发或多发的结节或肿块 ,也可见于大气管 ,直径多为 1~ 4cm ,生长…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30岁,左侧乳腺肿块半年余。查体:左乳腺黑色肿物,质地坚硬,压痛明显。CT平扫:见左乳腺内系一约大小为3cm×2cm×3cm类圆形肿块向前胸壁突出,CT值为44Hu,基底于后胸壁粘连,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左肺实变,右肺代偿性肺气肿,左胸壁增厚,左主支气管在肺门处阻断,左肺萎缩于纵隔旁,左胸腔大量积液,CT值为6—16Hu,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性38岁,间断无痛性肉眼血尿一年。于1993-08-07入院。无发热、腰痛、膀胱刺激症状,查体:消瘦体质,腹平坦,肝脾不大,未触及肿块.CT 及超声检查提示膀胱顶部右侧壁占位性病变;膀胱镜检查见膀胱顶部偏右片状隆起,大小约2.0cm×2.0cm,表面见少量坏死组织覆盖。手术见肿瘤局限于膀胱右侧顶部,三角区及其它壁组织未见异常,病理检查见灰红色肿物与膀胱壁粘连,肿物大小约3.0cm×2.0cm×2.0cm,表面较平坦,实性,质脆。镜下见肿瘤细胞分泌大量沾液形成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 58岁,发热、咳嗽、咳白色粘液性痰 1个月,咳血丝样痰伴胸部疼痛 5天.查体:消瘦,右下胸叩浊音,听诊右下肺呼吸音低.胸部 X线片检查:右下肺后基底段类圆形肿块阴影, 12 cm× 8 cm大小,与后胸壁关系密切,胸部 CT检查,右下叶支气管显示欠清晰,后基底段大片密度增高阴影,病变最大截面 7 cm× 9 cm, CT值 20~ 30 HU,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纤支镜检查结果:右肺下叶支气管口见脓性分泌物堵塞,未见新生物,各基底段管腔通畅,诊断为肺脓肿.  相似文献   

17.
<正>例1女,60岁。因胸闷憋气17年,加重伴背痛2月CT检查示后纵隔占位入院。查体:浅表淋巴结不大,胸廓对称,左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05次/min。CT示:左后下纵隔有一23cm×19cm×17cm混杂密度肿块影,大部示软组织密度,边缘可见脂肪密度,边界尚清,左肺下动脉受压变窄,肺门及纵隔内无肿大的淋巴结,左下肺受压,气管及左右主支气管无变形。钡透示:食管中下1/3处见长约12cm向  相似文献   

18.
肺癌术后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长利  宫立群 《天津医药》1999,27(11):678-678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通常是由心脏栓子或动脉粥样硬化部位的栓子脱落形成,由恶性肿瘤栓子造成栓塞或坏死的极为罕见。我院曾遇到1例肺癌切除术后的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致小肠大部分坏死,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45岁。以发热3个月为主诉人院。胸片及Cf检查发现左肺下叶肿块,纤支镜下病理咬检报告为分化鳞癌,于1997年4月21日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见肿瘤位于左肺下叶,累及上叶及后胸壁,下肺静脉内可见一直径约0.1cm的病栓,故行左全肺切除术。在手术切除的标本中,取出下肺静脉内瘤栓,约 1.5cm×1.0cm×1.0cm大小。术后第1天出现右下腹胀痛并持续性加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MPR、VR、结构叠加、透明重建)对肺内肿块穿刺术前定位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12月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178例患者的完整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3例行传统的CT引导下肺内肿块穿刺术前定位,89例得到了明确诊断,确诊率为86.4%(89/103),其中,肿块直径<3 cm确诊率为74.2%(23/31),肿块直径3~5 cm确诊率为87.5%(21/24),肿块直径5~10 cm确诊率为93.7%(45/48)。术后19例出现气胸,3例轻微咯血,并发症发生率为21.4%(22/103)。75例行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内肿块穿刺术前定位,68例得到了明确诊断,确诊率为90.6%(68/75),其中,肿块直径<3 cm确诊率为87.9%(29/33),肿块直径3~5 cm确诊率为92.0%(23/25),肿块直径5~10 cm确诊率为94.1%(16/17)。术后5例出现少量气胸,1例轻微咯血,并发症发生率为8.0%(6/75)。结论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更精确的定位肺内肿块,在肺内小肿块和近肺门肿块的显示方面较传统的CT定位技术更具有优越性,提高了肺穿的确诊率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20.
王杰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3):179-180
1病例特点患者女,47岁。因反复心慌、胸闷不适半年入科。入科查体:BP120/70 mm Hg HR 80 bpm、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晰。入科后查:食道钡餐未见异常;胸部增强CT示:后纵隔左侧可见类圆形肿块影,大小约6.6×6.4 cm边界清楚,肿块密度均匀,增强后无强化;彩超示:后纵隔内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